中国主流杂志新格局(3):主流的格局 - 媒体策划 - 令狐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7 次) 时间:2001-01-19 16:43:37 来源:令狐磊 (令狐磊) 转载

中国主流杂志新格局(3):主流的格局

三、主流的格局

——我为“主流”而迷糊,“主流”是读者群的“主流”,抑或是杂志的“主流”?

至此,本文行文所要叙述的“主流”的格局已经有了一个竞争的参考指标(盈利)和环境。剩下的就是主流格局的形成了。当前,行内已经形成了如下普遍的“格局观”:论地域,则是南有《新周刊》北有《三联生活》;论专业,财经类有《财经》,时尚生活类有《时尚》,……发散开去,几乎每个专业行内都有一个“头儿”,加上几个跟着头儿屁股颠颠的小喽罗;论背景,“报业后台”的有上海的《新民周刊》、广州的《城市画报》等,加上其他杂七杂八地由各个主管部门辖下半机关半市场的杂志,当然目前国家对主管单位能不能办杂志已经管得很严,我们已经难以看到像《街道》这种由深圳某区一个街道办事处主管的杂志了。

主流或非主流。杂志一度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人”的色彩——市场接不接受是一回事,咱门办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办杂志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一直是一件有品味又时髦的事情。(互联网出现后,有点头脑的人都跑去开网络公司了)在这些“品味和时髦”笼罩下的杂志形成了这种怪圈:主流的杂志往往不是读者群的“主流”,他们是边缘的,而他们在杂志人同行中拥有的地位却又是“主流”的。在这个怪圈下,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些如《海南纪实》、《街道》等杂志的短命除了自身的问题外,与当时时代环境的格格不入、他们的思想只能存活于很狭小的空间是分不开的。

这样,杂志的生存就很尴尬:没有掌握主流的读者群是必须的,而办杂志只能通过“文化人”或是“高格调的人”操办。要不这本杂志就和《XX文艺》、《XX传奇》等大通大俗的民间杂志没什么两样。“大通大俗”,这也正是主流的杂志人所不屑的。即便是在主流杂志和主流读者群中能较成功地达到平衡的《三联生活》也遇到这种问题:读者每每投诉《三联生活》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怀。

格局或非格局。《三联生活》的名记邹剑宇说,“什么是真正的周刊,谁先明白,做出一个样子,就能占领这个市场。毫无疑问,这是三联想做的事情,其他的周刊也是这么想的。”的确,占领市场,形成格局,这是当前每份面对市场的杂志都需要考虑的事情。单纯的“文化人”色彩将逐渐退出主流杂志的经营运作。

对于最近两年新锐派杂志《新周刊》,有人指出,他们完全是为了办下去而在不断地设一个局。但不管你怎么讨厌这个局,但这本杂志每期仍旧以30页的“新周专题”来轰炸你的眼球,你不得不陷于到这个局中去。《新周刊》这类杂志乐于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它们的话题身上去,他们说“飘一代”、“第四城”、“圈子”、“无厘头”,也希望读者跟着他们来跑。在时尚先锋的格局中,他们差不多完成了。然而忽然跑出的《城市画报》打着“小资生活”的旗号拉走了一帮“小资”,这也是《新周刊》所没有意识到的——这只能说明,格局是永远不牢固的,崩溃只需要一期(杂志)的问世。

国人是跟风的。大旗一倒,所有的人都会跑掉。对于杂志来说,这更加悲惨。所以我们不能不为那些曾经是我们的“主流杂志”的杂志悲哀:《读者》、《南方窗》、《黄金时代》、《知音》等等曾经辉煌的杂志,尽管某些在主流读者群中他们仍然保持着“巨无霸”的姿态,可是,他们已经在格局中变成了“陈旧”的一块。在这个渴望“新生代”的时代,新生的杂志已经在倒他们的大旗了。形成一个格局是必需的,但如果你意识到这个格局反而成了左右你的框框的时候,你离被这个局淘汰已为期不远了。

格局永远都是新的,主流或非主流,格局或非格局,新环境下的杂志们只能在这些动荡中谋求自己最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