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国家—(管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新闻理论的借鉴)(学生时代旧作) - 媒介观察 - 张小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9 次) 时间:2001-01-12 10:12:19 来源:张小丑 (张小丑) 原创-IT

媒介、社会、国家
——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理论的意义
理论的变化*思想的必然
读完马克思1842年1月《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除了钦佩他文情并茂的才华,欣赏他慷慨激昂的辩才,更为他倡导新闻自由的激情所震惊。当时,非常怀疑今天将马克思主义奉若神明的中国,在新闻制度和新闻实践上,为何歪曲、背离了当初马克思的诸多新闻思想,为何没有监守他指引的实践方向前进。该篇论稿鲜明地体现出马克思自由主义的新闻观,他的诸多经典表述与今天中国的实践相去甚远。

如果保有这样的矛盾实在也是“见人不见山”的幼稚想法,终观马克思新闻理论的变迁,我们才真实地认识马克思新闻观的演化,才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新闻实践。要说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理论的最大意义,笔者以为,不在于指引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应该如何管理和发展,也不在于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究竟因何存在,而在于:以马克思新闻理论的变化做为观察个案,真正让我们理解中国新闻实践的成因和渊源,深刻促使我们反思当代中国新闻发展的走向。

实际上,创作《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时候,马克思才刚刚形成他早期的报刊思想,这是在欧洲资产阶级争取出版自由环境中形成的,接受了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观点,而且反映出黑格尔关于自由学说的痕迹。他站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对普鲁士封建制度和文化专制主义进行猛烈抨击。马克思从自由是理性和道德的体现出发,反对“由官方用特殊的外在的标志来确定精神的传达能力”,认为自由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权利,而报刊是个人表现起精神存在的普遍方法;认为出版自由不仅解除作家写作的限制,也给没有“自由可言”的劳动人民理由报刊说话的机会,所以报刊要反映社会舆论和群众利益,而充分的出版自由乃其必要保证;认为真正自由的报刊应当捍卫真理、主持正义而勇敢斗争,其思想上要独立,行动上要勇敢,必要时“作家也可以为作品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由此,马克思深刻批判书报检查制度同出版物的本质是背离的,“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一无用处的,可是它却比人还要威风。”事实上,不受社会客观条件限制和约束的精神和人的自由是没有的,而马克思把实现出版自由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出版法上,而有些脱离实际可能的。但这时期的新闻思想为将来形成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观打下基础。

从《莱茵报》时期到《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新闻和报刊理论发生重要变化,经过多年办报实践,在革命斗争中,他重点阐述了无产阶级报纸在革命中的任务、作用。如认为“报刊的首要任务是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础”,认为报刊应该代表社会、代表人民对政府、政府官员进行揭露和监督的职能,认为“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其后,在多年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国际运动中,马克思新闻理论根据斗争时间不断的变化,有承接、延续,也有抛弃、改变。比如,工人运动时期,他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实质,指出他们与统治阶级、上层集团的关系,揭露其吹嘘剥削积极的根本内容。到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结合斗争实践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办报的方针:国际机关报与国际纲领路线保持一致;遵守组织纪律和注意斗争策略;反对宣传个人崇拜等。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逐渐形成,这些新闻理论的主要思想也成为今天中国继承和发扬的新闻思想。它包括“党报必须高举旗帜前进”,“党的报刊是党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工具”,“党的报刊实行言论自由原则是党内批评得以在党报开展的重要保证”,“党报必须扎根于群众中才能得到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等。

回顾马克思新闻理论的演变,我们清晰地梳理出起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到后期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这种比较和观察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加深了很多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闻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理论的渊源,也是实践的借鉴。

昨天的变化*今天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探讨媒介、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从马克思新闻理论的承接里程即能获得深刻的启示。媒介的作用首先在于传播信息,对信息的需求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必然需要,来自媒介的信息时刻影响着我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掌握媒介的政府通过信息控制和信息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加以影响,对行动加以指导,这种无形却有力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稳定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自由主义的新闻观在当代中国显然无法生根,无产阶级的党报理论和无产阶级新闻思想正强大地笼罩着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

从本质上说,大众传播是民主性的传播手段。不过它本身并不必然带来民主,它只是具有潜在的民主功能。在西方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西方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由对于民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民主制度和它在法律上保障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精神摇篮。民主制度下的党派竞争产生了对媒介及言论自由环境的需要,竞争各方都要制造舆论,公开的政治辩论也刺激了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关心,以及掌握政治信息和理解政治问题的兴趣。

西方社会使知情权(right to known)得到承认,大众传播媒介也获得这项权利。与人民的获知权相对应的,则是政府和官员有“告知的义务”(obligation to inform)。在民主社会,公民参政依据的信息主要由媒介提供的。无疑,知情权的确立使大众传播媒介在监督政府、沟通政府与公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公民更有效地参政。而表达权的保证则促使公民自由发表对政治、经济、社会的看法,发挥他们积极参政、探讨决策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辨析三者的关系,媒介独立和新闻自由本来是公民监督政府、实现民主成为可能,民主政治又促使政治事务公开化、透明化,使公民在充分了解情况的条件下作出他们的决策。其中,对媒介而言,应当把监督政府的、民主参与的价值实现作为自己的责任,以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获得;同时,媒介来说,又要为公民提供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以保障公民表达权的获得。两种来自媒介权利的行使,将促使公民真正能够监督政府。

在我国,新闻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宣传为首、传播为次的明确定位自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实践。肩负重要使命的媒体发挥最大的作用仍然是为社会稳定营造信息环境,为国家发展创造舆论环境。不必去过多探讨体制的成因,可以从民主实现的角度去思考媒介、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调整。需要怀疑的是,今天中国在新闻制度上的某种顽固是否有利于民主的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政府的完善;需要担忧的是,今天中国在新闻竞争上的市场化趋势是否会使原本已经异化的媒介角色更加偏离正规;需要思考的是,马克思早期新闻观和当代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对我们是否能够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然而,不管怎样,我们理解并接受今天的现实。我们相信,自由是公民的价值追求,媒介和社会、国家的关系调整必然代表着进步的方向。 2000年3月

媒介、社会、国家—(管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新闻理论的借鉴)(学生时代旧作) - godchild - 2001-01-12 10:23:32

小丑好文啊,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看看这篇文章,学会理性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问题,而不是象无头苍蝇一样只会嗡嗡嗡地东家长西家短地妄加评论。

Re:媒介、社会、国家—(管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新闻理论的借鉴)(学生时代旧作) - 徐远明 - 2001-01-12 14:39:44

“无头苍蝇一样只会嗡嗡嗡” 厉害,这话我都不敢说!

Re:媒介、社会、国家—(管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新闻理论的借鉴)(学生时代旧作) - 张小丑 - 2001-01-12 15:10:43

马兄过誉了。如果旧作中关于媒体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能给大伙点启示的话,此文就不算白贴了。今后,小丑会就老本行新闻,做点适度的研究,也多转载此类的好文章,希望我们对媒体的评价不单停留在“记者好、记者坏”的层面上。:)

Re:媒介、社会、国家—(管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新闻理论的借鉴)(学生时代旧作) - 拿摩翁 - 2001-01-12 15:14:59

9494,多点实质性的有指导意义的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