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0 次) 时间:2001-01-11 04:21:14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TOM的悬念
2001年1月10日下午,北京贵宾楼,TOM。COM公司召开了它上年度的成果汇报会。TOM把它气氛搞得颇为热烈,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王先先、中国部总经理王雷雷、163.net的代总经理李伟斌这三个骨干领导很不容易地同时出现在了会上。
从2000年7月开始,TOM做了一揽子大买卖。先后收购控股了上海美亚在线、鲨威体坛、羊城报业广告公司、163电子邮局、风驰广告、亚洲周刊、与长城科技建立合营公司、开发语音门户网站、WAP网站,这一天,应该是TOM汇报战果的时候。
同时,也要接受媒体的“拷问”。
不能公布详情的喜讯:TOM第四季度只亏损不到3000万?
首度一起站在北京媒体面前,王先先、王雷雷、李伟斌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年轻,三个人都挺得很直,使人感觉一个个象钱袋满满的TOM公司一样底气十足。尤其是当李伟斌在前面回答问题的时候,三个人成三角形排列,双王在后,都把手放在裤兜里,李伟彬习惯性地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一派俾睨群雄之势。
在会上,TOM请来CNNIC的人公布了其身为门户网站最基本的一些战果:其日访问流量已突破4100万页读数(Pageview),注册用户数也达到1250万。其中,经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三方认证,CN.TOM的日访问量为2200万页读数(Pageview), 注册用户数为 100万,163.net的日访问量为1600万页读数(Pageview),注册用户数达到了1100万。
在TOM总的Pageview里面,CN.TOM和163.net的访问量占了2850万页读数。
王雷雷说:“TOM要做到国内三大门户网站。”
记者:“既然TOM号称在国内作到了那么大一个访问量,当初成立的时候,TOM的定位是什么?是香港?全球?还是中国?”
王先先:“香港太小,只有750万人口,而且讲英文的人很多,它和大陆市场显然不可比。当初TOM的定位比较大,是个环球性华人社区的概念,但后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做最大的市场,那就是大中华市场,确切地说,是大陆市场。”
记者:“现在外国几个大的门户网站纷纷进入中国市场,TOM对这个竞争态势是怎么看的?”
王先先:“竞争的加强有忧,但也有喜,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市场的品质,使网络企业的层次、差距拉开的更明显。互联网本身有文化的层次在里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有外国文化完全取代本国的文化,网站也一样。TOM本身也没时间去忧虑这些国外网站的进入,而是自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王先先侃侃而谈,说到得意处,随手把西服外套脱掉:“我在这里很负责任地向大家透露一个信息,TOM在两千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一定会给市场、给广大股民一个非常好的交代!”
记者:“这么说比较虚呀。”
王先先:“不是虚,因为我是一个香港上市公司,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我没有办法告诉你详细情况。但是可以告诉你,如果和其它三个中国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相比,结果会使你们很兴奋?”
记者:“来自线上还是线下?”
王先先:“都有。广告收入占绝大多数。”
记者:“前两季TOM都有上亿的亏损,怎么会在第四季度突然有一个增长?”
王先先:“我现在不好说第四季度的详细业绩,但可以告诉你,新浪的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是700万美金多,如果你把我们第四季度公布的数字拿来和它比,绝对不会使任何人脸红!大中华地区的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亏损,我们第四季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的支出已经缩小了很多,我们每个月的支出都在三千万港币以下。在第二、三季度我们的亏损确实值得检讨,因为那时候互联网太热,我们有一点过度支出。”
(算术:尽管王先先不能透露第四季度财务报表的详情,但根据他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这样算,其营业收入要比新浪的700万美元高,也就是说至少不应少于6000万港币,而在第四季度每个月支出在三千万港币以下,也就是说,整个季度的支出应该在九千万港币以下,那么,难道TOM整个第四季度仅仅亏损了不到3000港币?如果是真的的话,这个下降幅度确实够大。)
记者:“是不是把兼并业务的财务报表合并进第四季度报表里了?”
王先先:“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股价大跌,新年收购靠何方?
TOM的一轮强力收购,使内地网络界不少CEO心惊胆战,无疑,大家最关心的是TOM今后还要不要进行资本运作,如何进行资本运作?
王先先认为,对于网站来说,资本运作是必须的,但又是有条件的:“你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是不是选择哪家资本运作进行得好的餐馆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任何能够为股东代来好处的事情包括资本运作都是不可少的,但同时,任何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坚实的业务基础,作为互联网公司,又要格外注重技术。”
王雷雷表示TOM.COM与163.net及鲨威体坛的整合已顺利完成,现在大家是完全意义上的一家人。
记者:“去年TOM收购了许多目标,现在这些收购有没有收益?”
王先先:“由于收购还没完全完成,因此这些收购产生的效益只是部分计入了我们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还不是很明显。”
记者:“那么收购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
王先先:“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支有一百万人的正规军,它要收编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队的话,它需要考虑这支部队对自己整个战斗力的影响,到底需不需要收编。但对TOM来说,我们现在是有一支大部队的旗帜与号召力,我们最需要的是实际的人马,充实我们的部队。通过收购,TOM这支‘部队’拥有了不同的兵种,明显得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记者:“通过整合合并而来的业绩占第四季度成果的多大比例?”
王先先:“这不能说,因为业绩还不能公布。”
记者:“2000年TOM在收购上总共花了多少钱,增发了多少新股,折合成现金是多少?”
王先先:“具体数字我不可能都在记得脑子里,但都可以查到,但大体上来说,我们的所有收购按照合同兑价来说应该是在十二亿港币左右。这十二亿包括在香港收购《亚洲周刊》的支出。在整个收购中,我们用的现金是相当少的,绝大多数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而且股票当时的价位都不错。我们基本上没有怎么动用现金进行这些收购。”
记者:“那么今年的收购计划是怎样的,今天TOM的股价可是已经跌到了1,93港币?这个价格再通过增发新股收购还现实吗?”
王先先:“所有的人的股票都在跌,有的甚至比我们的跌幅更大,所以说我们相对的价值还不低的。原来一些打算上市的公司现在已经上不了市,它和TOM合作就相当于上了市,这都是可以探讨的,压力大的话,可以合作的机会也增加了。”
记者:“以现在这么低的股价,再通过增发新股的方法收购能实现吗?香港股市规则允许吗?”
王先先:“这个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以这个股价收购就等于摊薄了我们股东的利益,我们也不愿意这么做。”
记者:“那会延缓TOM在内地的收购计划吗?”
王先先:“我觉得不会的。我们会用对公司最有利的方式去收购。”
记者:“在收购中,遇到了什么政策上的障碍吗?”
王先先:“确切的讲,说TOM收购163,这句话在法律上讲是不对的,163.net在法律上讲,是一个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由中国人持有的、符合中国法律的ICP公司。TOM和它合作是通过资金上的合作,因为这个公司需要资金,TOM给它资金给它服务,它就给TOM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把它的资金回报做得最好,我们会在其它业务上进行合作。但是在法律意义上讲,163.net是个完全中资的公司。新飞网不是一个纯粹的中资公司,不是一个合资公司,它只是在境外进行了一些融资,这是完全符合中国法律的。”
记者:“和新浪、搜狐、网易的情况相同?当中国政策允许的情况下,TOM才能把163.net整个买下来?”
王先先:“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也相信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开放。”
记者:“那么说资金上怎么合作,不会是借款给它吧?”
王先先:“就是借款。我们对所有的合作一向都非常仔细,符合中国法律。”
163.net:TOM敢推收费邮箱?
从广州赶来的163.net代总经理李伟斌对媒体来说显然是个陌生人。他看起来很年轻,年轻的你甚至可以说他象个大一学生。“这显然对我个人的发展不利,”李告诉记者,“其实我今年28岁,和王雷雷同年。”
据李伟斌自己讲,他最早是在网易做,那个时候,网易加上丁磊,加上他,一共不过三个人而已。
2001年1月1日,TOM和163.net正式合并成功。
李伟斌表示,163.net加入TOM.COM后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元月1日起改版后的163.net已全面集成了TOM.COM的精彩内容与服务,,免费信箱注册用户数也达到了1100万。他说,163.net今后将会继续专注于提供邮件通讯服务,保持中国电子邮箱第一品牌的特色。
李伟斌表示,在和TOM合并以后,163没有任何改变。
引起关注的是163.net要在最近推出的收费邮箱。
记者:“为什么要推出收费邮箱?”
李伟斌:“很多用户拿着163的免费邮箱已经用惯了,就象手机号码一样,他经常会用。但是后来他又发现这个邮箱的用途是很局限的,比如空间有限、稳定性不够、增殖服务没有等。这样,就一部分人就会希望能够付一个能够接受的费用,享受更好的服务。”
记者:“消费者会接受吗?”
王先先:“十几二十几年前,大家绝对不会想到喝水还要拿钱买,但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买瓶装饮用水。市场需要培育,从经济规律来说,我们提供服务,收费是天经地义的。这个培育会有一个过程,我建议大家应该联合起来,培育这个交费市场。”
记者:“有哪些可以吸引人付费的功能?”
李伟斌:“现在不能说,因为我们还内有正式推出,说出去会降低我们的竞争力。”
记者:“什么时间推出?”
李伟斌:“应该在2001年上半年。”
或许TOM已经沉默得太久了。
王先先想告诉外界的是这么几点:
一是TOM减亏了。
二是总访问量超过4000万了,只是CN.COM的访问量都有2100万,是国内前三名的大站了。
三是TOM的四季财务报表会有比较大的收益。
四是在采访中露出了这么一个信息:163.net和新飞网原来还不是一家人。
五是163.net要开收费邮箱了。
王先先在所有的CEO中,对于应对记者来说,可以说是技术非常熟练的一个,不知道是不是香港所谓的“狗仔队”同行们把他训练的。
很多问题值得重新质疑。
专访王先先:“拷问”TOM的悬念 - 信海光 - 2001-01-11 04:23:40
可惜我不会在这里贴图。 否则我一定把这一段话的照片贴上去。 “首度一起站在北京媒体面前,王先先、王雷雷、李伟斌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年轻,三个人都挺得很直,使人感觉一个个象钱袋满满的TOM公司一样底气十足。尤其是当李伟斌在前面回答问题的时候,三个人成三角形排列,双王在后,都把手放在裤兜里,李伟彬习惯性地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一派俾睨群雄之势。”
Re:专访王先先:“拷问”TOM的悬念 - 庞瑞锋 - 2001-01-11 10:33:42
感谢海光。首先想说你手是够快的,晚上没睡好吧。 另外,昨天晚上回去整理录音,发现有部分没有录上,看了你这篇相当录音整理的东西,正好救了一急。我今天也准备就此写点东西,完了后可以贴过来。 此外,关于亏损不到3000万港币,我想你可能是混淆了一些概念。王先先只是说,每月成本控制在了3000万以内,一般说亏损,是指一个财季(3个月)而言,比如TOM的第三财季就亏损了1.63亿港币左右。 如果再写东西,顺便整理一下,别熊掌白菜混到一块了。
Re:专访王先先:“拷问”TOM的悬念 - 徐远明 - 2001-01-11 11:32:49
庞瑞锋太急了呢。你光看到成本,没计算收入。海弟可是用收入减成本的,不信,你再看看。
Re:专访王先先:“拷问”TOM的悬念 - 信海光 - 2001-01-11 12:27:58
多谢师兄指点 但师兄还是误会了 这个数字是我算出来的 他们一个月支出低于3000完 那么一个财季是9000万。它又说整个收入是不低于700万美元。 那么两者相抵,一个财政季度还是不到3000万呀。
Re:专访王先先:“拷问”TOM的悬念 - 庞瑞锋 - 2001-01-11 12:35:36
我推算出来的亏损额是4000万港币。刚才是没注意看海光兄的小算盘。不过,我估计TOM的收入到不了700万美元,即使到了只能折合5400万港币左右。估计亏了有4000万左右。当然,我觉得这里面有水份,比如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网上广告,看看TOM网上有什么象样的广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