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旬老人想海葬 网上虚拟公墓是趋势 - 社会新闻 - 杨晓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 次) 时间:2001-01-10 23:56:16 来源:杨晓 (杨晓) 转载

鉴于保留骨灰挤占大量用地,现在有关部门提倡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的殡葬方式。

  记者刘慎良、杨晓报道:宋振淮老先生今年84岁,活得清贫但也安逸。他有个心愿,就是死后海葬———把骨灰撒到大海里去。他向朋友提出这个想法,别人说海葬以前有,现在停办了,说是怕污染环境。宋老听后就急,因此给本报写信询问。

  记者在宋老先生家里见到他和女儿,老人除了有些耳背,身体和精神都比较好。

  女儿讲,宋老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退休后又在区政协当委员,“他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知道海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他是老师,思想开放想得开,他觉得怎么有利于就怎么做。”

  宋老讲话思路清晰:我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和土地的问题,耕地面积匮乏,不允许死人向活人争地。1958年后土葬改成火葬,已经进了一大步,但是剩下的骨灰还要保存,也要占地,不如撒到大海更彻底,海葬是移风易俗利国利民的好事。

  宋老还想到了自己和老伴。老伴跟他生活了60多年,3年前去世了,火葬场摆放骨灰不能超过3年,宋老想等自己死后与老伴一同海葬。

  记者就宋老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吴建英明确表示,撒播骨灰不会造成污染,海葬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她同时强调,骨灰保留是个大问题,因为日益增多的墓地挤占了大量用地。

  据北京市民政局介绍,目前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骨灰,由此挤占了大量用地。以北京为例,每年约有7万死者,1/10在墓地保存,以每块墓地1平方米计算,1年占地7000平方米,按照有关规定,墓地保留期限为20年,20年下来将挤占用地14万平方米。

  保存骨灰导致的非法占地在城郊比较严重。海淀区政府为此下大力气整治,近3年平坟推碑4万余座。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城区用地少,非法占地因此集中到了朝阳、海淀和丰台一带。主观原因是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死人入土为安;其次合法公墓价位较高,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私自起坟;第三,关于骨灰如何处置缺乏正确引导。

  据了解,墓地兴建是从骨灰保留到不保留的过渡形式。目前政府提倡骨灰短期或不保留,主要形式是海葬和树葬,这样既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减轻了死者家属的经济压力。

  在北京,参加海葬和树葬的人数越来越多。据北京市殡葬处业务科统计,海葬自1994年以来,已举办了24次,播撒骨灰2902份,有5295份参加此项活动。

  殡葬处一直把海葬活动作为公益事业来办,手续简单,费用也低。办理骨灰撒海的家属在位于八宝山撒海办公室登记后,骨灰免费保存,参加撒海活动者每位收费平均不足250元。撒海区域位于天津渤海湾,活动集中在春秋两季。

  据记者了解,建国以后殡葬改革经过了3个阶段,建国初期提倡火葬,以后是建议骨灰短期保留,到现在提倡骨灰不保留,并倡导海葬、树葬和遗体捐献。最新的发展趋势是利用互联网建立虚拟公墓,让人们在网上凭吊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