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7 次) 时间:2001-01-10 17:24:33 来源:董江 (明天2000) 转载
作者:王克
打从斥巨资6666万元首夺标王起,秦池就再未能“六六大顺”。
1998年6月26日,国内某权威媒体首先发难,自此拉开了中国传媒围剿“标王”,批判秦池的序幕。
随即,中国各地报纸纷纷刊出《秦池:神话的破灭》、《无言的结局》之类的系列文章。“秦池陷人困境,行将倒闭”之声不绝于耳,联合“倒秦”蔚然成风。
作为秦池“CIS绿色工程”的倡导者和总策划,从1996年起,我一直承招着秦池的咨询、策划和顾问工作,因此也成了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7月5日,我专程飞赴山东,与秦池集团总裁王卓胜倾心长谈四个半小时,对于舆论的再次褒贬,我们竟同样地坦然。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着这一“特殊”身份,我觉得有必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综观看秦池,绿色依然新
曾几何时,秦池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酒厂,敢为天下先,以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第一名(后称“标王”)。横空出世,一战功成:夺标当年秦池销售额一举飙升10倍,逾10亿元,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秦池奇迹”和“秦池速度”。
次年,秦池马不停蹄,再以3.2亿的天价蝉联“标王”,以广告封杀的绝笔,将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入传媒主导企业的时代。不仅众多酒厂因此几乎被逼进生死存亡的境地,白酒市场也因此几乎被逼进“最后的疯狂”。
二夺标王后的秦池,知名度如日中天,但知名度并不能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于整个白酒市场的滑坡和来自政府的、传媒的方方面面的洁问和非议,尤其是企业膨胀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问题、索质提升问题、品牌成长问题等等,使雄心勃勃一心要实现“酒王”梦的秦池,一时非花非梦,身陷困境。
有记者说,“标王”带给秦池的不是滚滚财源,而是难以下咽的苦酒。
从历史的角度上说,现在评价秦池还为时过早,如果硬要评判的话,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秦池的状况:综观看秦池,秦池更伟大。这决不是夸大其辞:秦池1995年底夺标后,1996年销售额愈10亿,利税突破2.2亿元大关;1996年底再次夺标后,企业的销售额大增,秦池一举发展成为山东省白酒前五强,员工由两年前300多人增至5600多人。
更深层次的收获是通过两次夺标,企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首先是企业职工观念得到更新,牢固树立了“大市场大发展,小市场小发展;没有市场就破产”的观念。其次是企业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顶住各方压力,为民族创品牌,保品牌的精神令人感动。(作家铁流、洪涛写的《秦池——一个世纪之交的话题》一书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将秦池放到全球、全国及全行业的大背景下透视,秦池人更有理由、更有信心坦然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众所周知,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亚洲经济疲软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冲击;今年日元又大幅贬值,世界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秦池酒厂生产经营状况同国际国内大气候是紧密相联的。由于宏观经济的变化,秦池绝对经济指标下滑、增幅回落在所难免。秦池一个企业,无法避免全国乃至亚洲经济下滑的影响。但经过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仍然稳坐白酒行业全省利税第一把交椅。
就行业而言,白酒行业是夕阳产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到2000年全国白酒产量将压缩到20O万吨。很多白酒企业已经和面临着倒闭。目前山东109家白酒企业普遍效益暴跌,相比之下,秦池生产正常、销售正常,市场网络进一步扩大,内部凝聚力得到加强,无疑是比较好的企业。
再则,企业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有膨胀期,也有调整期。80年代,美国、欧洲经济低迷,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以日本为龙头的东亚地区却迅速崛起,经济超高速增长,产品大肆进入美、欧市场,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亚洲奇迹”。90年代,经过调整后的美、欧经济出现了增长的良好势头,美国连续8年增长,英国在经济长期低迷之后,步入了增长期。而日本自90年代以来,经济低迷,到1997年开始衰退。及至目前面临经济崩溃的危险!潮涨潮落,都是自然发展规律;此起彼伏,又何尝不是市场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秦池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步入结构性调整,符合成长发展规律。秦池的下滑是企业成长周期性下滑。如同1998年全国报纸广告营业额全面下滑不能代表中国媒体经营水平倒退一样,秦池经济指标的下降也不足以全盘否定秦池发展模式。
标王是偶然,崛起是必然
“秦池靠标王崛起,没有标王,秦池永无出头之日。”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标王是偶然,崛起是必然。秦池的崛起源于广告夺标,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便是当不上标王,它终究也还是要崛起的。秦池必然崛起的因素很多:
一是政府的支持和领导者的素质。1992年底,王卓胜任厂长以后,地方党委、政府在全县挑选干部,组建厂级领导班子。秦池领导班子是一个成熟的、团结的、既富远见卓识,又有拼搏精神,朝气逢勃的优秀领导班子。
二是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备斗目标。企业领导早在夺标之前几年,即制订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并公开承诺:“实现不了,就地辞职当工人。”要求全厂干部:“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工作不得力者,就地免职,不准外调”。这才取得了沈阳市场的旗开得胜、首战告捷,以及全国大市场的建立等系列辉煌成果。
三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业斗志。秦池赢在意识,赢在斗志,赢在市场。经营厂长姬长孔和业务员孙光洪、窦学福,个人借钱自备差旅费北上沈阳开拓市场。“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不成功不复还!”此言此行,悲壮豪迈;经过艰苦顽强的工作,仅19天就打开了沈阳市场大门,迎来了秦池第一缕曙光。正是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的决心,使秦池人在商海大潮中奋不顾身。
四是全新的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关键是管理,而管理的关键又在于创新。
秦池在确立企业理念、精神的同时,提出了企业行为层次划分,将企业行为区分为整体行为、个体行为、关系行为,完善了规章制度和内部经济责任制,建立了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高:高水平,高素质
严:严格考核,严格要求
逼:全面实施倒逼成本管理法
认:按照ISO9O02质量认证保证质量
大:大市场,大规模,大发展
科学严格的管理,使秦池集团无“内忧”;全心全意发展市场,保证了秦池集团的发展壮大。
五是极具威力的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全部活动的核心和龙头。秦池制订了正确的市场战略。即:跳出本省市场的这个竞争误区,面向全国另觅市场。“大市场,巧竞争,低投入,高效益,避实就虚,重点突破,先外后内,最终建立全国大市场”。秦池正是按照这条经营战略,在攻克了辽沈市场之后,又相继打开了吉林、哈尔滨市场,继而又挺进西安,挥师长沙、武汉、石家庄,大举入川……可谓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秦池集团有着灵活的营销手段。一是因势制宜。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运用不同的营销方法。如在夺取标王之前,主要用的是打阵地战、攻坚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专攻某一城市和地区;而夺标之后,采取的是稳固发展现有市场,迅速组织和调集人员向全国市场铺开的战术。二是注重市场拓展潜力。在市场选择上,专门选择周边城市和地区拓展潜力较大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强力攻打,拿下中心城市后,再居高临下各个击破,“蚕食”周边地区,开发一片,巩固一片,形成小片连大片的市场网状格局。由于中心城市的带动,不仅会减少投入,而且会缩短时间,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瞄准时机,采取高投入、大动作的“闪电式”的战术攻打市场。在攻打几个较大的市场时,都是选择在中秋节、春节前后或某项重大会议、活动所进行的。这种做法虽然看上去投入很多,但由于影响面大,成功率高,实际上是减小了投入。四是注重市场稳固性和长久性。一开始在销售手段上就实行了代理商制,不仅稳定了产品价格,市场持续发展,而且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市场纠纷。五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先后向希望工程、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捐献数百万元;捐资兴建“秦池希望小学”;投资100多万元,与女子举重世界冠军队一辽宁队联办“秦池女子举重队”;赞助中意国际足球对抗赛,聘请省吕剧院编演了大型古装吕剧《秦池情》,并录制成电视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组建“秦池大学生环保宣传队”,巡回宣传环境保护;出资300万元支援地方市政建设,修建了秦池路;推出了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大型公关宣传活动。投资上千万元,独家买断了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都很有影响的香港亚洲电视台“香港回归祖国倒数日”栏目,从1996年5月1日起一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每天4次在黄金时间,向海内外数以亿计的观众宣传香港回归的信息和秦池形象;组团前往香港,邀请我国政府驻港官员及香港社会各界名流、国内外新闻媒介,举行盛大新闻发布会和招待会。并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港澳办公室,在国内第一家向香港慈善基金会捐款50万港币,以支持香港回归,同时宣布将在1997年7月1日,向香港同胞和祖国内陆的十家城市消费者赠送价值1200万元的特制“庆回归”秦池酒,向国内外展示了“秦池”关注民族大义,致力发展民族经济,“让世界了解秦池,让秦池走向世界”的气魄和雄心,提升了“秦池”的企业文化形象。
至此,人们不难相信:秦池已经具备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制胜的企业核心能力。不夺标王,秦池也必然崛起于齐鲁大地!
标王是现象,品牌是本质
秦池是个谜。谜因就在她以夺过“标王”这支魔术棒玩起了帽子戏法。外人均以为秦池的全部理想都装在一个酒瓶里,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秦池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秦池蝉联“标王”,表面上看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瞬间效应,但秦池人志不在“标王”,志在两年创造一个民族品牌。秦池用两年的时间走过了中国酒类企业300年的路,两年就创造了一个民族工业的品牌,一个中国酒类名牌。由于秦池已经全方位注册,它的无形资产已经超过了10个亿,随着电视媒体对酒类广告的限制和中国酒类专卖法的实施,秦池的无形资产将越来越大。秦池因为夺标,己成为酒业一面不倒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秦池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大步走向多元化,顺势开发了化工、印刷、食品、饮料、生物工程等主导产业。1997年实现利税6.2亿,1998年上半年实现利税4.6亿,这4.6亿中白酒的份额萎缩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反过来看,多元化经营确是初步成功。秦池,这只土生土长在齐鲁大地的县域小厂正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企业集团的历史跨越。这一点就是它夺标表象后的本质所在。
事实上,二次夺标,“秦池”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秦池不失时机地组建了以酒厂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制定了分三步走的中、长期企业集团建设规划。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资本运营,走依托品牌、多元发展的品牌经营路子。
第一步是走以酒为主的发展路子。由于酒厂超常的发展形势,使各种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为了不使资金外流和保证原材料的供货质量,他们以兼并和投资控股的形式,组建起拥有5个分厂、5个公司的以酒为主的企业集团。
第二步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发展壮大集团实力。1996年,他们先后投资两千万元,收购了4家国有企业的闲置厂房、设备,成立了酒类包装设备制造厂和玻璃加工厂。同时,还投资建起了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和二氧化碳制造厂。
第三步是跳出酒业作文章。一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齐抓,在全国同行业率先上马了治理薯类酒精废醑环保科研项目,闯出了一条治理污染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市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领导先后到厂参观视察环保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到目前为止,此项目虽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的资金,加大了企业生产开支,但却改善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二是凭借企业大好发展形势,积极同外商合作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其它产业和生产其它行业产品。目前,秦池集团已经先行一步,在36个行业门类对“秦池”商标作了注册,在海外一些国家也作了注册。目前,秦池矿泉水、啤酒、饮料以及秦池葡萄酒已相继推出上市。三是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同时并举。目前,正在进行秦池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造工作,准备使秦池股票上市。秦池集团的具体规划是:本世纪末到20O5年,销售收入计划达到50亿元,利税15亿元,形成以酒为主、多元化发展,集微生物工程、保健饮料、化工、食品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利税30亿元。形成以高科技、高新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和国际化企业集团。
拓开来看,秦池夺标对临朐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更是居功至伟。且不说临朐每年税收的90%来自秦池;单说秦池夺标前,国人中几人知道临朐,能识得“朐”字者也未必多数;但是秦池夺标后不同了。临朐名声大噪,各地去秦池学习、参观、采访、报道、提货、要求联营加工、投资开发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临朐被历史地带到了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区域经济有了质的飞腾。这种效果也许不是临朐县财政一个3.2亿基础设施所能带来的,但秦池一个“标王”就促成了。这个,值得任何主管区域经济发展的头头脑脑们深思。
秦池人获利智不昏
秦池天价夺标,获利匪浅。一些人推己及人,以为秦池人两夺标王,“小人得志,利令智昏”。持这种思维的人要么是不了解秦池,要么干脆就不想了解。
诚然,两夺“标王”的首要特征都有企业面向市场急功近利的追逐;透过“标王”的权宜之计,深层次内涵则在于秦池自觉寻求中国企业的强盛之路。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百年梦的焦点是发展;自8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梦的焦点也是发展。秦池的实践和经验再一次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永恒的。
早在夺“标王”之后,秦池即导入CIS工程。王卓胜说,“导入CI主要是要解决企业素质的问题,特别是要提高职工素质,避免一些企业因机遇成功,因素质失败的历史覆辙”。如果说此前的秦池发展还存在着盲目性的话,接受了CI战略熏陶和洗礼的秦池人方向更明确、思维更冷静、行动更坚实、后劲更充实。通过我们缜密的策划,秦池致力走出广告酒的怪圈;致力跳出夕阳产业的束缚;致力走出资源经济的局限。着眼于未来,我们把秦池的战略定位确立为三个跨越,核心内容在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即寻求从膨胀式跳跃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秦池人深知中国白酒市场的未来趋向,尽早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秦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CI工程结束后及时转化为素质培育工程,使素质升级,机制转变是秦池可持续发展的“上层建筑”。二夺“标王”后,秦池就悄悄地改变产品经营战略;1998年白酒业全面萎缩后,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宣称今后不再以酒类产品为经营重点,着力多元化发展,建立食品、饮料、生物工程、印刷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秦池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自我约束,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本。
秦池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严格把握三个尺度:一,不以产值、利润增长为核心,而以企业全面发展为宗旨。应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实现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二,不以发展的对象为中心,而以发展主体为中心。不要把效益的增大视为唯一目的,要着重企业潜力提升,竞争力提高,产业升级。三,不以开发市场为唯一,还要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产品和市场都是有限的,人的潜力和素质的提升则是决定性的。企业不仅是个生产组织,更应成为学习和创造的组织,要把企业开发成具有创意、创新、创造能力的团队。
秦池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提供了鲜活个案,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不无启迪。
反观近年来,一些曾经称王称霸的龙头企业纷遭遇劫难,如飞龙折翅、巨人倒台、太阳神下山、三株遭折……但唯有秦池,虽难舍“酒王”情结,却超越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对酒类行业、甚至对整个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裨益有加。从这个意义上说,“标王”未必成“酒王”,但秦池称“王”事实也成“王”。
这一点,我们从秦池的企业定位上还可略见端倪。秦池人昭示天下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是: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因为绿色是世界的原色,是鲜动的生命,是盎然的生机,是温馨的和平,是永恒的希望……绿色,象征着秦池酒厂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绿色食品企业,昭示着秦池人对企业形象的独特理解与目标诉求: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秦池人也正是在这种崇高的追求中,兑现企业大市场、大事业、大发展的战略布局,延展秦池生命内涵,让世界了解秦池,让秦池走向世界!
用广角的镜头,用长焦的镜头再看秦池,秦池王天下的非凡气概更是无出其右。秦池自建厂开始,即不断有革新的举措,但真正称得上比较全面的制度改革,还必须承认是以夺“标王”为先端。中国白酒市场,也一直有寻求变革的要求,但真正称得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同样须承认秦池二夺“标王”的巨大冲击波和震撼力。中国国有企业,自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就一直苦苦挣扎游弋在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之下,秦池是为数不多的奋起应战自救的企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池的崛起既不得益于政策扶持的“营养发展”;也不得益于社会变革的“机遇发展”;而是自主抓住传媒主导下的“瞬间发展”,以原子裂变的速度扩展,开拓一个传媒主导下的营销新时代。
待到第三届“标王”竞标,酒类产品被央视拒之门外之后,“标王”背后的许多东西今天才看得比较清楚。失却传媒主导广告封杀优势的老“标王”秦池,又回到一个重新启动的新位置。中国酒业市场,连最保守的茅台,也看出来,不变革是不行的了。酒类市场转制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老“标王”完成了对酒业市场冲击的历史使命,不失时机地将标位传绘了新贵VCD,VCD行业立时风云诡谲。可喜的是,VCD巨头们冷眼看透“标王”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聪明地走到一起联手造势,开辟了传媒引导市场做大市场蛋糕的新景观。
正是秦池,以自己两度“标王”的身躯顶起后来者攀升的脚跟。
冷睛看标王,功过任评说
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正处在传媒主导企业阶段。传媒可以一夜之间炒热一家皮包公司;也可能一气之下整垮一家中兴公司。中国企业对传媒的复杂心态盖源于此。
秦池集团夺标后,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舆论界众口一辞有关“标王”的口实,值得商榷之处不外有三:
1.夺“标王”是博傻行为,掷资3.2亿蝉联“标王”是企业的盲目自大。
中国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再拒绝改革?即或小有变革也总是波澜乍兴始乱终弃?主要的理由恰恰是盲目自大化的民族文化积习使然。时至20世纪90年代,当拥进国门的洋品牌恣意横行风卷残云般蚕食民族品牌之时,我们的国有企业敢于擎旗应战的有几个?有哪里?
“标王”的横空出世,尤其是应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县域酒厂身上,从短期效应上看,似有“速成名牌”之嫌,给企业以舍本逐末的示范效应。但从大处看长处看,绝对是对大中型国有企业普遍蔓生的这种盲目自大意识的一种警醒,旨在激发他们的优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启迪他们的观念,促使改革意识的跃升和企业素质的改善。如果说,秦池花3.2亿能博得这一“傻”,那确实是值得的。举凡中国国有企业理应支付的这笔学费,由秦池一个集团代缴,又有什么不好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池委实“傻”得可爱。
2.“标王”盛衰说明,“标王”是一种泡沫现象,应予摒弃。
“标王”应在以白酒为主导产业的区区县域小厂秦池身上,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向以经典和王天下著称的首都新闻界,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不能释然。)谁都知道,中国白酒产业日薄西山是早晚的事情。舆论界津津乐道于秦池的产销值市场占有率等等数字指标,不能不说是研究问题的肤浅,方法论有问题。再给“标王”以盛极而衰“泡沫经济”的定论,则显然有失偏颇。倘若秦池是另一种高成长性高附加价值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标王”,“标王”的发展完全不应是这个样子。即便就秦池论“标王”,秦池透过“标王”再涉足他项领域,其丰厚的无形资产也必能铺就一条捷径,使秦池迅速跻身同行业起跳高度,超越竞争事半功倍。(事实上秦池正是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发展。)
3.“标王”是中国品牌的“虚荣”外衣,外资品牌不参与角逐是对“标王”的极大否定。
首先,国企与外企不可同日而语。外企与秦池一样注重品牌。外企不参与角逐,乃是她已经百炼成钢,不夺标王也已奠定了其世界名牌的地位;而秦池则正需要借夺标引爆市场,创建品牌。外企在中国标王产生之前已有自己成型的套路。秦池不学555通过赞助汽车越野赛拓市场,外企不学秦池以夺标创建名牌都是成熟企业的明智之举,应在肯定之列,怎么这倒成了秦池罪证?!真不知媒体生吞活剥地将国企与外企机械对比,“野蛮”引导以求步调一致有何依据和作用?!
应该看到,这里有一个挑战与应战的角色定位问题。外资品牌进入国门通常是以“侵略者”自居,心理上先占了一着;中国品牌家门口应战,是步步紧缩被动挨打还是勇于应战群起对抗呢?按一般的逻辑规律,应是消极防守,比如碳酸饮料、洗涤品类,但最终难逃被兼并收购的厄运。积极的办法唯有进取,造就自身的产业超级航母,比如彩电、冰箱类,这样或许能牵着外资品牌的鼻子,按我们设定的路子走。“标王”在中国的出现,外资品牌不参与竞争,一方面固然说明外资品牌的成熟,不需要借“标王”以扬名;另一方面倒也未必说明中国品牌的不成熟,既然“标王”能—举成名天下知,企业追逐品牌效应倒也无可厚非,退一步看作为纯粹的企业行也无不可。
秦池一夺“标王”后,传媒竞相报道,推波助澜,一时成为中国经济热点。及至二夺标王后,首先是新闻界发难:首都新闻界对秦池的“酒气冲天”群起而攻之,批评秦池是“疯了”,是“酒疯子”。接着全国报刊风起云涌,捧而后杀的心态昭然若揭。
也有站在传媒之外,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客观剖析秦池现象的。作为国家四大报之一的《经济日报》率先行动起来,举办了“秦池现象研讨会”,开《经济日报》为中国某一企业的一种现象举办上规格上品位研讨会之先河。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官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著名专家、学者,还有数十家大报刊的记者。
会上,经济日报总编艾丰作了精彩的讲话:秦池现象内涵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秦池的迅速崛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地区也有“秦池”崛起,秦池现象为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了贡献,秦池现象也反映了秦池和传媒的关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研究所所长魏杰充分肯定了秦池现象,他说:秦池现象是什么?秦池现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以名牌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战略,以质量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机制,以企业家群体为核心的人才结构……
如何看待秦池二夺“标王”?如何看待秦池一年投入3.2亿作广告?专家的眼光是置于中国宏观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来看,解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无疑与传媒的报道大相径庭。不客气地说,专家们的深邃和严谨正是传媒所缺乏的。反观中国传媒,原来也是需要带第三只眼的。
比如,非议最多的关乎秦池酒类勾兑问题,对于这样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是对是错?原不应由传媒来判断,而是由内在的生产规律来驱使。试看,美国的耐克、日本的任天堂,还有皮尔·卡丹,以至索尼、松下电器和举凡说得上品牌的国际名品,哪个不是采用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何尝见到海外传媒的主观评价?即以国内企业而言,很多知名品牌也是由跨地区的各个企业共同组装完成的——这如同媒体本身的产品——新闻,也来自四面八方,有自撰、转载、合编等多种类别一样,有什么不能接受?从法律角度言,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独立的法人,就必须有其自身选择成长方式的权利。秦池依靠广告——造就一个预期市场——通过扩大成品包装能力——收购半成品加工——通过回收广告款并取得利润,这在中国企业界,无疑是新鲜的很扎人眼的。但就是这种在国外无论如何说不上新鲜的产品经营方式,对于我们的传媒,却一致地“看不懂”。对于传媒的这类“看不懂”,秦池人倒真的有些“看不懂”了。中国企业刚刚游离政府主管部门的计划统管,获得些生产经营自主权,媒体又踏上一只脚,不知企业何时才能真正自己说了算?!可喜的是,秦池人似乎不管看得懂和看不懂,都能处之泰然,因为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了秦池人自信。
第一,企业实力大增,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厂,发展成山东省五大酒厂之一,并在全国家喻户晓。
第二,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临朐县是一个贫困县,通过两次夺标,秦池酒厂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安置了大量劳动力,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为企业由单一的白酒经营转变为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秦池酒厂向高科技领域,向药业进军,向养殖业进军打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知名品牌基础。
但秦池的意义远不在此。秦池两年的发展历程结下的最大成果是创出了“秦池精神”。
让我们打开《秦池宣言》,倾听新产业的心声:
世界,步步通近中国;
中国,昂首挺进世界。
世界是什么?
企业家眼中,世界就是机遇,世界就是挑战!
……
秦池——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企业,这个创造世界广告史奇迹的“中国标王”,这个在市场经济中闯荡出来的民族工业名牌,以自身传奇的经历昭示人们:
创名牌、闯世界,是民族产业的艰巨历史使命,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创名牌,要有强烈的创业激情,要有顽强的市场斗志!
创名牌,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整体素质;
创名牌,需要抓住契机,楔而不舍!
秦池现在还算不上世界名牌,但以王卓胜为首的秦池人已经完全具备了“名牌精神”!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王卓胜一语道出了历尽坎坷,矢志奋斗的中国企业家的辛酸和胆魄。
面对夺标这一稍纵即逝的机遇,王卓胜说,“我们退,只有死;守,也只有死;进,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线生机,我们就是历史的功臣;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线生机,我们都是罪人!”秦池人义无反顾地做了,做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他们成功了。
放眼全国,不少国企举步维艰。究其根源,不在于资金,不在于资源,也不在于政策等其它因素,关键在于精神。很多厂长怕掉乌纱帽,而唯一不怕的是企业亏损、工厂倒闭、工人下岗;而王卓胜不怕掉乌纱,唯一怕的是秦池倒闭、秦池人下岗,临朐利税欠收!
展望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呼啸而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改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王卓胜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顾不上危险。他多次说:市场经济里弄潮,是会淹死人的!但如果3.2亿能创出中华名牌,淹死也值!”
这令人想起朱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共和国总理与一个县域厂长的境界如此相同,这不是偶然,它反映了举国上下为把一个繁荣强大、民主的中国带入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共同奋斗的民族精神!
现在,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看:
“标王”是非之辩,对秦池人已不重要,因为秦池人已利用它完成了自己“中华民族工业品牌之旅”的第一步;
秦池兴衰成败,对中国人也不重要了,因为在中国经济的大棋盘上,它实在太小,太小了。
但是,秦池人依托标王,创造的这一段奇迹,却将永恒地嵌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它对于在市场经济中搏杀、正向知识经济时代挺进的中国企业却重要无比,因为它的冲击、它的刺激、它的震荡,甚至包括它的某些失误,令中国企业逐渐成熟。它的精神,令中国、令世界,再次看到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精神,我们这个时代太匮乏了。
精神,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了。
正如“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让我们追求“精神”的精神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