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2 次) 时间:2001-01-10 16:15:18 来源:周易坷 (atlans) 原创-IT
今天没有出去,在给好友打电话前我就呆在寝室里看书。因为在打工的日子里我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阅读。真的很遗憾,现在我离开的社会,回到了象牙塔。我也可以从新选择自己的游戏方式,阅读。
在很久以前,我还是文学的膜拜者。因为那时和一个朋友聊天中我发现了自己文学的空缺,有了一点理由。也许有了文学我的生活会愉快点,也是这个想法让自己走了条自己的路。
翻开《想飞的翅膀》 自己在仔细的看作者的精彩文字时,也注意上自己原来的笔记,哇!有点怀疑真的。想不到那时的我会有那么深刻的见解,我觉得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我的沉淀散失了,没有了自己的本色了。很高兴身边有朋友一直在鼓励我。也很感激她的理解!
在同名文章中,于杰分析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校园文化的差异,我们现在是00年代,我想从传统的观点来分析我们是继承了90年代的一切,没有爱憎,只有利益;没有激情,只有功用;没有恐惧,只有空虚;没有友谊,只有关系;没有理想,只有当下。还有很多 我们都没有仔细的思考,只是随着潮流做人生的浮萍!
80年代的大学生有一种磅礴大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激情。我很佩服他们。佩服那时的英雄,那时的一切。给自己一个要了解80年代的人理由: 我的生活中的朋友过来人都对我说,那时的人很真,很有激情包括他们愿意承担做过一切的勇气! 在寒假的时候我让一个北京的朋友捎给我一般海子的诗,也很偶然。想知道他为什么抱着《圣经》在山海关卧轨!书很顺利的收到了,也开始象个诗人一样咀嚼海子的骨头……
在学校中,我很细心着自己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原因,我学会了用戏剧分析的眼光来看待我身边的一切。发现太多的疑问,不知道怎么回答。在过去我遇到疑问的同时我是去书中找答案: 于秋雨的《关于友情》是我大一的行为准则,我用书中的方法处理我和一个朋友的故事。结局嘛,有点象书中的一切。但是我最后还是没有按照书中的说法去坚持,我只是坚持了7个月。最后我放弃书中的说法,用当时的激情处理当时的想法!现在我觉得书真的没有帮助,很多的事要思考,把握人性的最真,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想看的想说的想做的。不过要想得到答案是很麻烦的,要经历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进化。很苦的!但我还是选择我的方式,我只是想给自己一点声音,一点天籁之音在自己最青春的日子里!
友谊的沙漠,我想了很久。同学间交往中关系,在我们的身边太普遍了。是利息性的,大家都在买笑,卖笑。没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就很规矩着自己的一切,一切!和一个朋友聊天中我知道了现实的冷酷,我一直都很理想,虽然在打工的日子里我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结果我真的不想面对也不敢面对,我不想在真的失去好友,也许一开始大家都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