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十名IT青年 - 网人网事 - 杜红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91 次) 时间:2000-12-28 02:58:51 来源:杜红超 (dhc) 转载

  在中国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经过专家推荐及细心的调查,评选出了有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个青年人,并对这100个来自各个领域的杰出青年一一进行了专访,刊在该刊2001年第一期专刊中。现在,我们把这十个有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IT青年节录在此。

  王志东

  入选理由:王志东和他的新浪网向国内的网民们提供了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网上信息平台。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王志东及其新浪网将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对未来的网络中国产生更大的影响。

  自从中国最大的网站──新浪网横空出世以后,“王志东”这个名字就成了青年们心中的传奇。在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大陆象他一样的“偶像企业家”,也就仅仅二三人而已,虽然,这一年他才33岁。就象当年的“愤青”们迷恋摇滚歌手崔健,今天有更多的青年信仰王志东。王志东不象比尔.盖茨那么富可敌国,但对与中国青年而言,王志东看起来更加亲切;王志东没有崔健和罗大佑摧枯拉朽的感性力量,但与前者的“批判者”形象相对,他是个建设者。

  1984年,16岁的王志东从广东东莞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系的时候,在那个大学里诗歌飞扬的年代,王志东一门心思都放在编写程序上,字符串显然更能传达他的思路。

  应该说,王志东是幸运的,个人的努力和时代的发展造化了他:他所处的北大是个博大精深的所在,北大外则是迅速崛起的中关村。一边上学读书的他一边混迹中关村“练掌”。对爱看武侠小说的王志东来说,这种名门正宗子弟走“旁门左道”的过程,正是武侠小说里练就高手的捷径。

  大学毕业,王志东被分配到北京市北郊乳制品厂当技术员,别有心思的他办了停薪留职,继续在中关村。出入北大方正公司,合伙搭建新天地公司,打造四通利方公司,王志东在当时的IT界声名雀起,一是由于个人编程能力之高,二是由于对于商业声誉的珍惜。在方正做BDWin,在新天地做中文之星,在四通利方做RichWin,三个在功能上有延续性但在内码上完全不同的软件的编写过程,几乎成就了中国软件业的一段佳话:作为一个资深程序员,王志东深知程序源代码的商业价值,然而,王志东离开方正时仍交出了BDWin的源代码,换一套思路做中文之星,离开新天地时又再次交出中文之星源代码,换思路编四通利方RichWin,利益得失已不计较,只求保住一个商业信誉,虽然他当时无法预知后来自己会创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新浪网”。

  作为国内门户网站的后来者,1993年成立四通利方公司,锻造新浪,一路赶超另外两家行业巨头:网易和搜狐。 2000年4月13日,这对新浪与王志东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一天,新浪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正式在美国高科技股市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新浪网发行了400万股,共筹资6800万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网络公司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同时也标志着王志东本人及新浪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王志东眼里,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生活推向了一个阶段,其影响将不小于当年的工业革命。

  杨元庆:力争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

  入选理由:在20世纪,中国一直没有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在21世纪,人们对此寄予最大希望的企业就是杨元庆和他的联想公司。

  在IT这个“短跑式马拉松”竞赛中,杨元庆1993年临危受命,带领联想一口气在3年后拿下国内电脑销售量第一的业绩,接着,是亚太地区的PC销售量第一。

  然而,和许多少年得志人士的壮怀激烈不同,36岁就坐上中国最大IT企业联想集团总经理位置的杨元庆,加盟之初却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1989年初的杨元庆投奔联想,只是因为从中国科大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要找一个工作,而自己在研究所做论文的经历又使他不太喜欢搞研究。适逢联想第一次公开向社会招聘员工,于是,杨元庆就抱着到企业做研发、伺机出国的想法来到了联想。

  “我们那个年代,自我意识还不像今天的年青人这样强烈。我自己总是被安排去做原本并不是太感兴趣的工作。但我的性格是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去做,力争把它做好,而不是仅凭兴趣去做事。”

  1994年3月,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部总经理的背景是头一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上下震动很大,当时国内计算机界也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甚至有人撰文担心《联想还能撑多久》。在这个时候,联想领导人柳传志下决心启用杨元庆……杨的出色表现使联想走出了危机,也同时为他后来全面接掌联想电脑公司奠定了基础。

  1999年,当联想电脑卖出200万台时,杨元庆面临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从1989年进入联想,杨元庆几乎年年面临挑战,但这一次多少不同,以往的工作毕竟有经验可循,互联网猛烈的爆发让一向稳扎稳打的联想人总有些摸不着头脑。而伴随着互联网滚滚大潮来临的,是业内业外“后PC时代”的喧哗与骚动。杨元庆非动不可。问题无疑是:杨元庆该怎么动?联想该怎么动?杨元庆灵机一动:“PC就是网络门户”。这句话也许有一点偏执,但其实也代表了杨元庆及联想电脑进军互联网的信心。互联网电脑“天僖”的开发、出售使联想大步赶上了互联网车轮。随后FM365的出台,收购证券网站赢时通的成功更使联想在国内网站的火拼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形势。

  然而,在以速度为度量的网络时代,一切成功都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联想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正如杨元庆所说:“这才刚刚开始”。

  青年杨元庆的梦想和事业也刚刚拉开序幕:从默默无闻到斩露头角容易,从落后到超前也不是很难,真正难的是,一方面保持自己电脑销售领先的地位和加速度的趋势,另一方面在不那么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攻城拔寨不断前进。这两者的同时进行既是一个同化过程又是一个异化过程,相同的思路不同的运作才能获得好成绩。

  在20世纪,中国一直没有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在新世纪,人们对此寄予最大希望的企业就是杨元庆和他的联想公司。

  田溯宁:网上中国建宽带

  入选理由:到2005年,中国将有2─3亿人上网,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国家;作为中国网通的总裁,田溯宁现正在建设的宽带将使届时如此众多的网民上网时不至于“交通堵塞”。

  在20世纪末的中国,从IT业来说,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声誉的人实在不多。而在这不多几个人之中,田溯宁绝对可以排在前5名之内。

  1999年3月,田溯宁被聘为有“中国第三电信”之称的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裁。这是国家级电信企业首次从非国有单位聘请老总。2000年1月15日,田溯宁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之一;7月,他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风云人物”。

  出生于1963的田溯宁18岁考入辽宁大学,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硕士,5年后,他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获得资源管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三年,田溯宁带领几名中国留学生,在著名爱国华侨刘耀伦的资金支持下,决定告别“留洋打工”的生涯,为中国自己的信息产业搏一把。他们注册了一家名为“亚信”的公司。田溯宁任总裁。次年,田溯宁和他的伙伴们将亚信搬回了中国,开始了在中国的Internet事业。

  到1998年,“亚信”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Internet网络系统集成、大型网络运用软件开发与网络管理经验的高科技企业。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田溯宁的公司已经成为有员工450人、年销售额6亿人民币的国际性民族高科技企业,先后承建了CHINANET、上海热线、中国金融数据网和各省电信系统的互联网络等近百个网络工程,被称为中国Internet主建筑师。那段时间,亚信公司被美国Fidelity投资公司评为世界上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之一,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500家高速成长的企业之一。而田溯宁本人也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新世纪的世界企业领导人之一。

  2000年3月3日,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概念股在那斯达克的宠儿。至今,亚信依然是纳斯达克交投最活跃的中国网络股。

  1999年6月,应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董事会的邀请,田溯宁离开日渐壮大的亚信,就任刚刚成立的网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网通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联合铁道部、广电总局、上海市政府四方股东共同投资组建的,旨在构建我国新一代电信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国有电信公司。它的出现,对中国电信市场有很深远的意义。进入网通之前,田溯宁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5年后的网络将是什么样?他总结了三点:一是新技术不断开发出来;二是用户不断增加;三是未来家庭中网络应用将无所不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5年后仅中国就有2亿到3亿的用户会用不同的设备上网,届时中国会成为最大的网上国家。可是,今天的基础设施如何支持那时如此众多的用户?如果不建设新的基础设施,网络陷入瘫痪绝不是危言耸听。建立不间断的宽带就成了田溯宁最具梦想的事。网通应时而出,给了他一个建设自己梦想的平台。

  建设属于自己的可更新光纤就成了网通和田溯宁不能回避的任务──光纤在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相当于工业经济时代石油对全社会的意义。如果任务顺利完成,网通就拥有了全亚洲最大的新一代光纤网。这将使中国的宽带成本迅速降下来,甚至有可能使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便宜的宽带。而网通本身也将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三电信”。

  柳军飞:掌军民族软件国家队

  入选理由:他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优秀的企业家;作为中科软件集团的总裁,他领导着的是我们民族软件业的国家队;在未来的中国软件业,他将举足轻重。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国内,世界市场才是我们目标所在。”

  中科软件集团总裁柳军飞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带着几分湖南人的豪气。

  柳军飞有自豪的资本。

  在成为被IT业界称为“民族软件国家队”中科软件集团的总裁以前,他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曾在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掌领企业以后,他在不到3年时间里,把一个原来仅仅以200万元创建的灵智公司发展壮大到今天有8亿元资产、下属十几家企业的中科软件集团。在这个不断孕育奇迹的时代,柳军飞为中国软件业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光环笼罩下的柳军飞,平添了几分神秘,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英难人物,身怀绝技,高深莫测。

  从湖南大学的计算机学士,到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再到北京大学的计算机博士、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后,最后直到中科软件集团的总裁,柳军飞跃上一级又一级台阶。以前做科学研究,凭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良好的悟性,柳军飞取得了诸多科学成果:在XYZ系统的工程化工作中,被唐稚松院士评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较早开展了软件过程技术研究,并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大量应用软件通用物流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此成果已被中国石化全行业采用,并被列为火炬计划推广产品;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前后四年多,参加“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型软件支撑环境“青鸟”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了长岭──圣方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并已形成产业规模……每一项成果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国软件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难想象,在学术领域出类拔萃的柳军飞,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迎接他的将一定还是鲜花和掌声。但就在“学术人生”的巅峰时刻,柳军飞发现了另一座险峰:中国软件产业化。

  “我国的软件产业没有获得迅速的发展,大批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到市场为社会和经济服务!”柳军飞说,“这也可以称作一种浪费。”

  科学家出身的柳军飞知道,中国软件研究的实力与中国软件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远远不相称的,有太多的科学成果因为没有及时转化而沉睡在保险柜里;有太多的民族软件企业在国外强大对手的围剿下前赴后继。柳军飞愿意为改变这种状态而接受挑战。

  1997年,柳军飞毅然放弃自己喜欢的“书生生涯”,将工作重心转向了软件产业。从200万元注册金额到8亿元净资产,柳军飞把中国科学院一批国内最具实力的科学家组织起来,经过一次次痛苦的转变与突破,使企业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如今集团净资产达到2亿多元,职工人数达1000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领导着同样充满激情的团队,创造出一个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奇迹。中国软件,通过中科软件集团,迸射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软件业的希望,正从这里升腾。

  目前,中科软件集团正在筹划一揽子的上市计划,其下属公司不但要在中国上市,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在美国上市。

  “两三年内,我理想中中科软件的资产额是三百亿左右。”柳军飞胸有成竹。

  刘庆峰:把汉语语音合成做到国际最好

  入选理由:他和他的讯飞公司在中国语音技术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决定着中国语音技术的未来。

  大学生创业在中国20世纪末作为新事物曾风靡一时,但经过市场竞争大浪淘沙,成功者可谓寥寥无几。而刘庆峰无疑是其中最难得的成功典范:首先他拥有国际顶尖级的核心技术;其次他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创业团队;第三,他有若干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经验;第四,他还“幸运”地在创业之初就拿到了一笔不小的钱。

  “幸运”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如果他没有实力,幸运就永远不会降临到他头上。17岁考入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信息科学系的刘庆峰,自22岁保送研究生始,已是科大语音技术项目的负责人,开始承担国家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岁硕士毕业的时候,在刘庆峰的小组里已有副教授和博士生在他的指导下做研究。而今的刘庆峰拥有多重身份:中国科大智能多媒体实验室副主任、863智能计算机成果展会基地总工、讯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年28岁的刘庆峰和他的讯飞公司在中国语音技术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决定着中国语音技术的未来。公司旗下的几个实验室,相当于把国内中文语音处理领域做得最有积累也最优势互补的三家(科大、声学所、语言所)团结在了一起。这本是国家科技部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以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一个中文语音创业联盟,把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年来在语音技术方面的局部优势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我国民族信息产业语音技术的整体优势──现在,由刘庆峰和讯飞公司牵头,这个整合实现了。

  1999年6月,讯飞公司成立。“因为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产业化的任务很急。”而早在1998年底,在新加坡召开的现代汉语语音口语处理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就一致公认刘庆峰小组在汉语语音合成方面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说起那次会,刘庆峰不无骄傲:“当时几乎全世界做汉语这块的都来了,包括美国、德国、新加坡的诸如英特尔、微软、IBM等国际大公司和实验室。”那次会上,这个领域唯一的最佳论文奖也给了刘庆峰。

  有了核心技术,更重要的就是实现技术的产品化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讯飞相继开发出了各方面的产品。比如在家用方面,讯飞推出了“听网”软件,网上的所有东西,你点一下,它就可以帮你念。而在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方面,讯飞在上海开通了有声电子邮件系统,把现在必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看到的电子邮件,推广到任何手机、电话可以到达的地方。此外在智能化玩具和家电方面,讯飞正在设计自己的芯片。这些对于推动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讯飞成立时注册资金是300万,做了4个月不到,就被认定为5000万。现在有国际大公司想追加投资,对现有资产评估为两到三个亿。刘庆峰的考虑是,“可以投,但绝不会让他们起到控股作用。我们希望讯飞作为民族的产业发展,而且一定要这样做。”

  求伯君:坚守新世纪民族软件阵地

  入选理由:他创造了WPS的传奇,他仍然坚持着和强大的国外软件业较劲;如果将来一段时间在市场上能看到一面让我们惊喜钦佩的民族软件旗帜,那也仍然是他。

  展看中国IT史,求伯君的大名无法绕过,而这个已经把名字刻在历史上的人,还在努力继续创造奇迹。

  在国内,摸过电脑的人很少有谁不知道WPS,同样很少有人不知道求伯君。

  求伯君和他的金山公司并未完全挖开国内IT市场的金山矿脉,但却在一定意义上为国人的软件业掮住了闸门:有人说,是求伯君而不是比尔.盖茨让中国人熟悉了电脑,略带夸张的说法后面是一种认可。当年WPS一统中原的情形虽然早已灰飞烟灭,但很多人还是无法忘记那段日子,其中,也应该有求伯君本人:

  14年前,走出河北徐水县城,抛弃了一切的求伯君在去深圳沿途,用9个晚上改进成了一个通用的、支持多种打印机的西山文字打印驱动程序。后来求伯君先去四通公司把自己的打印驱动程序给他们看了看,这样西山打印驱动程序就以2000元、分10个月付清的价格卖给了四通。一次交易之后,求伯君留在了四通。

  然后就是WPS了,当时求伯君的目标是超越wordstar。从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苦熬一个产品。一年多内一直陪伴求伯君的是孤独、方便面和三次肝炎,当然还有源代码。结果是:成功!

  WPS一直坚持了十年不倒。

  默默无闻中蜕变的求伯君和WPS就这样成了中国软件业的旗帜。之后,虽然求伯君也一直试图突破,但盘古系列的失败和对于互联网的把握差错让金山险些翻船,WPS也随着WINDOWS时代的来临被WORD取而代之。求伯君没有象很多当年叱咤一时的人物一样退出历史图景,而是选择在沉默中寻找爆发。这很像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做游戏,做BBS,求伯君在坚持,于是终于有了WPS97,再接着,是金山辞霸、金山快译系列、卓越网、逍遥网、WPS2000……金山产品不断,并在不断和互联网亲密接触。至少,没有被盖茨的拳头击倒,1998年的求伯君俨然是民族英雄。

  2000年,金山在把自己的产品升级视野拓宽,iWPS和.NET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在iWPS的发布会上,我们见到一向寡于言谈的求伯君的另一面:推广自己的“网络咖啡”时,他略带羞涩地微笑着举起咖啡杯:“在等待上网的时候我们可以喝一口可口的咖啡。”

  从中国的软件业发展来看,求伯君一直是孤独的。面对汹涌如潮的国外软件,求伯君及他的金山确实象市场上民族软件的一面旗帜。从实力上来说,金山无法和跨越软件公司,甚至国内的联想、新浪等IT公司相比。但是作为有可能与国外软件公司一拼的民族软件企业,也就金山等少数几个而已。如果说对中国人的影响力,在今天,依然只有求伯君的金山一个。

  高利民: “证券之星”照亮网上金融

  入选理由:互联网势必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的社会无法或缺的金融交易,通过与网络的结合将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高利民的事业正是这种方向的典型表现。

  “如果你不是一个网民,或者不是一个股民,你一定不知道上海的证券之星(stockstar.com)。但如果两者都是,我打赌你一定知道它──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不过1800万的时候,证券之星的注册用户数已经逼近180万。”当你站在21世纪对中国网络发展史进行回顾的时候会发现,20世纪末的中国媒体们在以这样的口气这样描述一家叫“证券之星”的网站。

  如果你知道“证券之星”,就一定会知道高利民。

  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高利民原本在上海地铁公司工作,做过期货,玩过股票,1994年偶然接触到互联网。“假如说当时中国有10个人在玩网的话.我就是其中之一。”高利民开玩笑说。高利民当年万万想不到,这一玩,会玩出一个中国最大的金融证券网站“证券之星”来。

  “证券之星”的轮廓,形成于高利民1994年向上海电信局递交的一纸名为“证券增值服务信息开发”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了网络可以填补证券市场的几个空白,深得有关方面嘉许。有这一报告作铺垫,1996年底,上海电信创建上海热线,需要发展第一批增值信息业务之一,他们想到了高利民。1997年三月,“证券之星”开通了。即使不算证券类网站,证券之星也可以说得上是国内最早的网站之一。

  由于最早在互联网上提供完备的国内股市行情,证券之星赢得了大量用户。特别是那些在海外而又想了解国内股市的人,证券之星当时几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窗口,高利民介绍,直到目前,证券之星的注册用户大约有10%仍是来自海外。到2000年,证券之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金融证券类网站之一。

  作为证券之星创始人的高利民不太爱在媒体露面,看上去像个大学工科男生,有些黑胖,圆圆的脑门象征善于解题的智慧,讲话的态度有着求证般的认真,并爱在纸上划来划去帮助自己表达思想。

  “我对计算机的真正兴趣是在毕业后才培养起来的。”曾在上海地铁公司研发中心做技术员的高利民不甘寂寞,利用业余时间接二连三地考取了程序员的各种资格证书。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城市优势又使他对股票和期货有了透彻的认识,并积累了相当的操盘经验,这些都是他后来发现“互联网与证券的结合点”的坚实基础。

  高利民对证券之星的发展前景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你手里有十块积木块堆出来的花样肯定和手里只有两块积木块的人堆出的不一样。”高利民相信2002年证券之星会达到赢利点。

  150名员工、800万注册用户、2200万的最高日访问量,从高利民的证券之星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这个国内首家金融证券类网站将会继续平稳地走下去。

  如果说在21世纪的中国,网上金融交易将肯定成为金融交易方式的主要方向的话,高利民和他创建的证券之星,也将肯定不会为这个行业所忘记。

  王超:为IT人编“圣经”

  入选理由:短短两三年,他给国内IT业人士编了本“圣经”,为期刊界贡献了本新锐的杂志;随着IT业的利好前程,《IT经理世界》和他本人也将顺风入云端。

  最近的《财富》杂志上说,“DOTCOM公司是一个个的实验场,在这里实验了创办一家公司、管理一家公司和投资一家公司的最极端的思路和方法。”这些“最极端的思路和方法”包括无数的人非常狂热地创办很多公司,造就很多不到20岁的CEO。谁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

  王超和他的《IT经理世界》正在努力想做到这点。

  今年才30岁的王超算是“老字辈”的网民了。自从1993年来到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他就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 ,随着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的“触网”,摆在王超他们面前的问题是《计算机世界》的“经理人专刊”已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化给企业管理提出的挑战。而且,随着一大批网络公司的面世,网络公司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当然,谈管理的杂志早已有之,谈信息化的杂志也不少,但交集在哪里?王超和时任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社长的刘九如都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做好这个交集的文章。于是,《IT经理世界》应运而生 。

  王超他们先为《IT经理世界》画出信息技术与管理相交的外圆,又推出“产业观察”、“管理新视野”、“CIO”三个板块。王超给大家定下了这样的出发点:每个记者面对的不是一个板块而是一个问题:“怎样为现代经理人服务”;每个栏目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对准一个目标:“中国的CEO&CIO”。他把栏目界定趋于模糊,“产业观察”里谈的不只是信息产业的问题;“CIO”里有管理的理念;“管理新视野”里有关于CIO角色的探讨。同时还有更多的栏目出台配合,读者面前看到的是一名记者在谈论各方面的话题。

  短短两三年,《IT经理世界》取得了很大成功:发行量迅速飞升,页码越来越厚,广告蜂拥而至,内容也越来越精。它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谈论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探询在新经济环境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从专家、企业主管、信息主管和记者、编辑等多个角度向读者展现五彩斑斓的世界;无论从信息技术应用,还是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决策,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来分析和讨论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有一个新的观察视角,突出思想性、新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现在,凡是有IT企业的地方,几乎就有《IT经理世界》,《IT经理世界》已被许多企业管理者奉为“BIBLE”(圣经)。

  2000年11月3日,一场名为“企业变革与电子商务”的IT经理年会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吴士宏、杨元庆、田溯宁这些国内企业界“腕级人物”云集一堂,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次会议的主办者就是王超的《IT经理世界》。据悉,这样的年会,《IT经理世界》将一年一度召开。可以预见,已经有了号召力的王超和他的杂志将影响日隆。

  王峻涛: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

  入选理由:他领导的8848网站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网站”,探索了电子商务丰富的销售形式,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规则制定者”;这些探索对中国未来的电子商务是必需的积累。

  现任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的王峻涛从当初在福州创办连邦公司,到1999年5月树起8848大招牌,再到不久前进行的“资本和产业完美结合”(新8848公司的成立)前后十数年的创业历程,每一步都有独具一格的创新烙印。

  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王峻涛就进入其间并且成为最早的一批网虫。在许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啥玩意时,王峻涛就很敏锐地把它借来当作一种新的赚钱工具。也正是互联网,一篇《金州不相信眼泪》的球评,使他名满天下。老榕的名头在球迷中间也好,网络世界也好,都极有号召力。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对于8848的快速起步与成长非同一般。

  互联网的世界里,时间是用分秒来计算的,可是,王峻涛已经领先了好几年!从一马当先的B2C王牌,到之后的B2B,直到他亲自操刀的E-SHOP,乃至最新的E-MAKETPLACE(网上交易市场),种种概念让业内外人士眼花缭乱。反应在网页上,8848的脸孔也在不断变化中。从最早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到现在并列几大业务占据整个页面。在不断的变脸之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资本的力量和8848的适应性。

  短短几年时间,王峻涛和他的8848产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轰动——2000年2月,国际调查机构IDC发布中国电子商务调查报告,称8848网站目前不仅是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BtoC的零售网站,同时也是中国目前知名度最高的BtoB商业网站。该机构称,他们不仅成功地在中国将网上销售变成了现实,而且探索了丰富的销售方式,包括标价销售、集体竞价、招标采购、拍卖、批量销售和电子分销渠道等。英特尔总裁贝瑞特称其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规则制订者”,而美国《时代周刊》则称8848网站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

  已经取得惊人成功的王峻涛并没有停留在既有的一切中,不久前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的“8848分家”事件终于有了结果。做BtoB得心应手的他审时度势地看准了国内BtoC市场,动用了股东优先权,把这个业务拿在自己和国内投资人手里。他们认为,B2C只有在中国,才正好能够成功。王峻涛出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并保留8848董事长职位。如果说以往8848的变脸还只是业务上的调整,那么,此次的分割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一次战略大变革,是面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内部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主动变革。而王峻涛则是这支奇兵的领军人物,他正在以国内资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杨义先:捍卫中国的“信息边疆”

  入选理由:他是中国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人,他将不仅担负着捍卫中国“信息边疆”的重任,还将代表中国在信息安全研究领域与世界对话。

  加密,解密,对抗,智力与智力的对抗。杨义先这样描述他所进行的研究。

  在所有的关系里面,网络与黑客之间的联系似乎天生就是扣人心弦、充满戏剧性的。

  本来,一般意义上相互依存而出现的角色,即便是警察与犯人、丈夫和妻子,也都有一些时候可以歇歇气,做一些回旋。但是internet与黑客之间则是彻底的囚徒游戏,真可谓惊心动魄。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滚滚潮流,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黑流”的魔爪正迅速地伸向各个领域并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力。出于各种目的,“黑客”们篡改网站、截获机密、扩散病毒、攻击网络、制造事故,有的甚至将攻击的矛头直指国家核心部门的网络系统。在这种严峻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实际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

  39岁的杨义先作为中国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人,他的肩上担负着中国21世纪“信息边疆”安全的重任。

  这个在四川盐亭长大的年轻人对数字有着超乎寻常的感受力。他上大学念的是数学专业,考研究生选择的还是数学专业。1986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由于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将急需大批密码学人才,于是加入到为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的队伍之中。

  编码理论是密码研究的核心,杨义先首先从编码研究入手。凭着厚实的数学功底,他发现了“布尔函数”、“矩阵方法”等数学定理与编码的联系,并将它们引入到编码密码学的研究。27岁那年,他成为我国编码密码学的第一位博士。

  现在,身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的杨义先有着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另一个身份是国瑞数码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学者,他首次解决了包括高维哈达玛猜想和哥伦布猜想等在内的近十个世界难题,在现代密码学研究和密码设计与破译方面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同时在电子商务安全平台、网络防火墙、反黑客攻击、软件与无线电、信息伪装等方面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企业家,他亲自创办了多家民族高科技公司,并开发出了不少极具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比如,为打击“黑客”对机要网站的篡改,美国政府和军队采取了成本极高的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热备份”方法,但效果仍不理想。杨义先利用自己极强的算法设计能力巧妙地设计完成了一种不需要大型数据库并能“以柔克刚”的防黑客系统──“网站卫士”。此系统的成本不到美国同类系统成本的百分之一,但是防黑效果更好。

  随着网络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拓,可以预见,网络安全技术将成为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及其相关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杨义先的目标很明确:一步一个脚印,在21世纪,代表中国在世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媒体评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十名IT青年 - 大雁独行 - 2000-12-28 13:57:01

俺说实话,俺也不小了,可这里不少俺可以叫他们叔叔了:)

怎么没有一个是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呀? - 韩非子 - 2000-12-28 14:07:45

光靠技术影响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