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7 次) 时间:2000-12-26 20:32:07 来源:孙善清 (卖柑者) 原创-IT
IT业是新生事物的摇篮,所以每天都有许多新消息、好消息传出来。
然而好消息多起来,却又让人感到隐忧。比如,国家刚建立了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各地就纷纷建立了软件园、软件开发区;政府一倡导信息化,南北西东各路豪杰便横刀立马,誓欲效西邻而作“硅谷”,甚至青胜于蓝地要建“光谷”。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法定模式中,不管各村地道的高招有何不同,反正是大把把的钱浓彩重墨地泼向了IT。
但,堆上厚厚的种子就一定有沉甸甸的收成?
目下,中国IT虽然热热闹闹,却总让人感到有点南方人种橘子北方人兴高采烈庆祝丰收的味道。美国的技术、美国的产品,甚至是美国的模式,催得中国的院子五彩缤纷。头脑清醒的人士看到了这花再美丽,毕竟根不在自家院里,于是便振臂呐喊要发展民族IT。
借用李开复博士的一句话说,决定硅谷的,不仅是资金、政策,还有机遇。即使同样条件下的美国,也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硅谷,那么,许多人认为与我们差不多的印度,它发展软件的道路就一定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国际软件业的发展与市场培育已经基本成熟,而国内软件的发展却刚刚启步。错过了发育期,即使再吃十全大补丸也只能长年纪而不会长个子了。以婴儿之力去和巨人争食,谈何容易!我们倡导了很长时间的Linux,虽有政府的倾力支持,目前却仍不死不活(至少在现在,我们还看不到它取代Windows的可能)——而微软想掐死它,则只要“降价”这一种方式就足够了。明白这些,我们就不应该只盯着人家走过的路亦步亦趋——成功之路只属于开拓者。
自然而形成的硅谷,是模仿不来的,遑论再异想天开地让硅谷在中国遍地开花了。而我们还没有从一片硅谷的幻想中醒过来,又开始做建几十个软件基地的梦了,这岂不让总共才有几个大软件公司的美国同行们笑掉大牙!
建设硅谷,振兴经济,以图在信息时代缩小我们和西方的差距,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仅有想象是不成的。经济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风险投资体系一定要在市场经济秩序非常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挥它的作用,电子商务一定要在普通商务做得纯熟时才有可能展示它的魔力。而这些,我们都还不具备。我们可以把西方的技术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我们却无法一下子就拥有技术所需的经济环境。中国要不要发展信息产业?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如何发展?决不是搭几个台子就能把戏唱好的,也决不是靠手推肩扛万众一心所能奏效的。安徽某高科技园不是成了一堆荒地吗?搭起戏台来简单,但要唱好戏,关键就不是戏台搭得怎么样了。我们在做好技术之前,首先要调理好自己的环境。打扫干净场院,才能迎接客人。
但我们好象一直都是靠精神指导经济建设的,所以难免有时有些盲目和冲动。再加上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片面迎合上级的精神,大做表面文章,大搞媒体效应,于是就形成了干什么都不顾实际一阵风的坏习惯。比如有的地方老百姓的温饱都没有解决,一大群失学儿童还要靠希望工程救济,却还大会吹小喊要搞信息工程。这种一阵风也可以叫做吹牛皮,牛皮吹得时间长了,也会让人上瘾,渐渐变成一种本能,凡事都要吹一吹。想想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再看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气魄,就会让人明白,原来,这“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理想原本源远流长。大炼钢铁弄得老百姓无锅做饭,海南房地产热只余一堆可能永远也无法盖起来的楼架子,IT的“大跃进”会“人定胜天”?我看恐怕只会浪费资源,使本来可以攥紧的拳头分散成兰花指,连一个巴掌的威力也达不到。借此发展一个产业,一如蒙上眼睛在磨道里转圈却以为只要努力就能环球旅行一样荒诞。
可悲的是,赖蛤蟆说了句要娶嫦娥的胡话,竟然就会有人帮抬轿子;见有人抬轿子,就又有人来吹喇叭。更可悲的是,吹喇叭的人比抬轿子的人还要多!
(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