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8 次) 时间:2000-12-25 16:21:54 来源:禹刚 (fly2you) 原创-IT
浮现中的互联网服务业
***********************************************************************
发展带来了调整,不管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网络经济中三个产业带的分化和组合正演变得愈加清晰,一个划分更合理、更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中间产业带浮出水面,且正成为关键的一环,它是IT与传统产业的转换支点,其发展方兴未艾。
***********************************************************************
时近年关,互联网发展的年轮不疾不徐地又画上了一圈。
但暗潮涌动的中国网络经济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强有力之势进行着分化、融合、更替等一系列变革,或者说这个产业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在进行着定位(Orientation)——找寻着合适自己的位子。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相当大的群体实质在完成自己的二次定位,也就是近来频繁见诸媒体的词——“各就各位”,或者用“归位”更为贴切:互联网经济的产业回归大势不可逆!
经过一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预测,而在互联网的强势推动和改造过程中,国民经济信息化正由浅层转向深层,从边缘化转向中心化,从次主流转向主流。
在目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其实是经济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正在以全面渗透、彻底改造的姿态出现在国民经济中大部分重要层面和组成部分。工业、农业、石化、金融这些主流经济的网络化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纯粹的或者说狭义的.COM公司已经不再成为人们谈及互联网时所关注的重点。
IT从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转义为Information Times(信息时代),一个大IT的概念开始形成。大IT的出现,表现为信息产业这样一个以技术、产品为旧有概念的产业,正在向以应用、服务为特征的互联网产业转型或者说进化。这里将互联网单独作为产业来讲,其实是将其概念作极大化的处理,因为将来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所有产业都能归入互联网这个范畴中。
但究其相关性而言,在这样一个产业圈中,已经出现并正在孕育自身的生态链,在大IT概念的背后,横向产业体系的形成之势已经喷薄而出。应该看到,到今天,互联网所涵盖的范围,这个概念所具有的外延正逐步扩展,而横向产业体系的出现则意味着与互联网有关的每一个unit(单位)都在生态链上环环相扣,其结合边缘也结合得更紧密。它所具有的特征就是:渠道、产品、应用乃至市场,普遍出现迅速的外部化趋向。
在这样一个产业体系里,由于出现大规模的调整和分化,加上后来者对产业本身认识的提高及更具科学性,上下游以及中间带的区分得到了所有产业成员的认同。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社会化认识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互联网自身也促成了这个产业体系产生蜕变。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以及产业体系的雏形彰现,网络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胡延平对此有过这样的表述,网络军团正在兵分三路,分别站位于三个产业带:一路退回IT“为互联网做”,提供研发、硬件、软件;一路进入各个传统产业以及在新诞生的行业里“用互联网做”;而另一路,也是各种势力盘踞,分化组合最为激烈的一路,则处于IT与其它各个新老产业之间、市场潜力巨大的中间产业带——这就是浮现中的互联网服务业,或者说他们是“做互联网”的。
发展带来了调整,不管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网络经济中三个产业带的分化和组合正演变得愈加清晰。一个划分更合理、更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中间产业带浮水面,且正成为关键的一环,它是IT与传统产业的转换支点,其发展方兴未艾。
从2000年年初开始,关于各种.com公司融资、上市、盈利、裁员等消息便流传于街头巷尾,散布在各大媒体之上。而随着NASDAQ指数的下滑以及政府监管政策的调整,.com公司又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遭到众人和媒体的无情打击,从当初的“捧杀”到如今的“棒杀”,.com本身很无辜。
1999年下半段,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暗暗隐藏在调整的氛围之中。有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正确的发展道路,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com公司的先烈;更多的人则在努力观察,小心翼翼地学习与试探,他们将真正成为这场互联网革命的先锋。
互联网不是.com公司,网络经济也不是.com公司的上市。正因为太多的错误认识和偏见,所以整个互联网业界调整的力度和幅度大到几乎令人信心动摇的地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网络经济内部、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横向整合、纵向挺进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着。
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业务链和价值链通过兼并、结盟等手段实现了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产业资源、生产力要素也因此实现大范围内的重新配置,由此带来的最大的后果就是,企业在市场里的角色发生了位移,每一个企业开始有了新的定位。由于这些原因,网络经济自身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互联网真正开始成为经济,网络与现实、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变得如此紧密。
在这样一场表现为调整,实质为蜕变的过程中,网络经济终于蜕变成为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商业结合的经济形态。传统产业开始借网转型,不过不再以加上.com的后缀来标志自己进军互联网的行动,他们更多的是非常理性,尽管不是非常娴熟地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效率、节省费用、开拓业务、抢占市场。主流经济的网络化实质正在孕育着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波”,同时他们也成为网络经济的主体,为互联网提供着更多更好的应用和服务。
狭义或纯粹的.com公司风光不再,与他们日益显露出的颓势相反,一大批新的互联网企业跳着蹦着冲了进来。互联网产业在IT中孕育但最终走出了IT,网络经济在IT与社会接合部快速繁殖与生长最终脱壳而出,我们迎来了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交错、互动的新的阶段,互联网开始进入到社会的中心地带,由此互联网服务业在产业变革和调整的带动下浮出水面。
年末业界的几件大事为本文作了很好的注脚:成长壮大后的263将业务重组为ISP、ICP和IDC三块;屡次止步于上市之际的8848则由王峻涛和谭智分头领军,各自发展;eLong在Mail.com退出后毅然将Asia.com网站的定位改为以企业客户为中心,提供B2B、B2C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华南最大的门户站点21cn.com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示将自身定位为在线服务提供商。
在这样一个紧密相扣,中心清晰的产业链中,位于上游的是产业的最底层,他们是技术研发、产品的制造者,其代表是CISCO、Lucent、惠普、IBM、华为、中兴等;位于下游的则是诸如养殖、纺织、勘探等传统行业。而居于其中的相当大的一个产业群是提供各种服务的网络公司、IDC、ASP、ISP、应用软件商、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提供商等等各种服务提供商。
同时,在产业带边缘其界定则相对模糊,即一些企业按照业务的不同能够归入不同的产业带中去。比如联想,如果谈它的网卡和PC,它是作为网络接入设备的制造商,应该纳入第一个产业带;但同时联想又有FM365这样为其PC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站,并且经营ISP这样的业务,毫无疑问应归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再比如,中石化这样典型的传统企业,如果在钻井取油之外,将原油及其衍生品的买卖通过它的网站来进行的话,它也许就扮演了一个B2B交易平台的提供商。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互联网服务业的构成,不难发现,上游的IT技术和产品企业是整个网络经济的动力之源,而体现网络经济价值之本的则是这些服务提供商,因为正是他们促成了主流经济的网络化,为互联网提供服务与应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互联网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网络化的实施者,同时是应用平台的搭建者。
互联网服务业的产业构成在三个产业带中最为纵深也最为细分。这其中有从传统IT企业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比如IDC、ASP、系统集成商,也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逐步走向结合的新兴网络公司,比如启迪教育网、三九健康网和中国寻书网等。还有一部分则是原来的.com公司经过调整与转型以后继续发展而来的,比如阿里巴巴、证券之星、亚商在线等,它们不是单纯的ICP,由此也脱离了原来狭义.com公司的范畴。
互联网服务业一出现,就表现出自身强烈的生命力,如同春潮涌动的汇水,滚滚向前,这是因为从构成它的几部分来看,每一部分都是原来产业带中最具活力的成员,在互联网服务业强大的向心力使用下它们脱离原来的产业带。比如用友,以前是一家业务比较单纯的财务软件企业,到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软件商,做起了ERP和CRM,而在今年9月,用友推出了“伟库网”,用王文京的话说,“伟库网”是要“做一个最大最专业的中小企业财务及企业管理ASP网站”。
正因为这样一个高度活跃产业带的出现,网络经济的上下游可以依托互联网服务业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互动,由此盘活和带动许多已显颓势或者发展势头减弱的传统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服务业如同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激荡器,刺激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这个产业带的超高速发展,作为网络接入终端的PC,不仅没有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而萎缩,相反随着对接入终端的需求旺盛,许多PC厂商延续了生命力,甚至焕发“第二春”。
互联网服务业由于产业带跨度宽,纵深度大,内部也在不断进行细分和组合,由此在其内部也形成环环相扣的上下游关系。这样的结构符合产业细分,分工明确的趋势,彼此可以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将这一产业带构造得更加丰满和合理。
用中国万网和世纪互联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中国万网的主要业务是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等;企业上网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首先申请一个好的域名,再进行主机托管或租用虚拟主机开始构建自己的第一个页面;世纪互联做的是接入服务和IDC,它的客户可以是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甚至是其它IDC代理商。一个企业迈出e化进程的第一步,有可能从万网申请一个域名开始,然后租用一台服务器,将自己的业务放到网上,同时在世纪互联申请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接入到互联网;对万网来说,它可能将众多服务器放在世纪互联的IDC机房里,而世纪互联也可能替客户在万网申请一个国际域名。这种上下游关系是相对的,也是合理的,因为它符合分工与协作的大趋势。
如果说一年以前众多互联网企业依靠分析市场,借鉴欧美确立起自己的业务方向是首次定位的话,那么如今由于受到市场规律的作用,这些企业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的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定位。
这一次的定位不如第一次那样声势浩大,但所受关注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正在进行的这一次定位带有显著的“回归”色彩,网络经济走下神坛,回归到经济本身的范畴;互联网公司不再宣扬不盈利的怪论,回归到企业经营正常的思维路线;互联网自身也在回归,它终于被承认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工具而不是商业本身,所以“做互联网的”互联网服务业正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群体,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源,也是促使其它产业网络化的媒介和催化剂。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互联网本身我们就能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技术是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应用和提供的服务上,而互联网的主体则是商业。由此,互联网所引发的变革其实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它体现的是这个进程中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是一个苦苦追求的终极目标。互联网的回归实质是理性和成熟的表现,历经一年的喧嚣和浮躁,历经一年的反复分化与重组,互联网服务业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开花生枝,已经比较清晰地作为一个产业带展现出来。企业的第二次定位,并不是对过去的完全否认和推倒从来,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体现的其实也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正所谓“善变者,因事、因时、因势而动”。更多的企业在二次定位后,加速了互联网服务业的浮现和成型的过程,从而也推动互联网自身更理性、更科学的发展。
我们同时也看到,互联网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层面乃至日常生活方面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对互联网真正的、大规模的以及全方位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国民经济的网络化也才刚刚迈开试探的步伐,挑战与机遇并存。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流、资本流以及物流,都将随着网络化水平的提高而流动得更畅通,国民经济网络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使信息趋于对称,使三流合一,并能高效互动,从而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网络化主要进行在IT之外而不是IT之内,它不单单是IT产品研发、制造和流通,也就是说,网络化主要发生在互联网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之中——从互联网服务业中开始孕育并得以推动,在传统产业中被接受并成为自身改造的首要工具,并在其中体现出互联网的价值。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开始进入到阶段性调整时期。这是从一个台阶开始迈向另一个更高的台阶的关头,在互联网提供的这个超级大舞台上,已经换了一支新的舞曲,每个舞者都必须调整舞步以期待新的音乐的响起。
一个阶段行将结束,狭义.com时代以及.com经济行将退出舞台,网络经济时代正在奏响强音。在这一期的《互联网周刊》年终特刊里,我们以长时间深入的考察,以独立且辩证的分析,以近10万字篇幅对80家中国主流网站进行盘点和展望,以期对他们第二次定位与调整以及生存状态进行全景扫描和透视。这也是自1995年以来国内对商业互联网企业群体最为完整、最为有力的深入分析。
不能说这80家网站已经完全转型成功或者调整到位,但他们的每一分转型努力以及每一点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经验,都是对他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疑问?长篇:浮现中的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周刊年终特稿) - 洮河流洙 - 2000-12-27 14:14:37
"胡延平对此有过这样的表述,网络军团正在兵分三路,分别站位于三个产业带:一路退回IT“为互联网做”,提供研发、硬件、软件;一路进入各个传统产业以及在新诞生的行业里“用互联网做”;而另一路,也是各种势力盘踞,分化组合最为激烈的一路,则处于IT与其它各个新老产业之间、市场潜力巨大的中间产业带——这就是浮现中的互联网服务业,或者说他们是“做互联网”的。 " 据我所知这段话是谭海音说的.你查了没有?
解疑 - fly2you - 2000-12-27 15:08:09
1.业界流传、以及见诸坊间各大媒体上都写的是胡延平表述的; 2.在胡延平自己的文章中这是原话; 3.在不久前老榕的那篇《互联网能作些什么事》(donews有转贴、新浪有原文)中,开篇就是胡延平的这番原话,老榕表示对胡的观点非常赞同; 4.你又焉知谭海音不是转述胡的话? 5.如果我错了,愿意纠正!(因为我不认识谭海音,各大网站和媒体都是这样的说法,从我本人来说,得到这样的信息确实是认为是胡延平表述的)如果你认识谭海音,不妨帮助我确认一下,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