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人的比较优势 - 独立思想 - 蒋艺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2 次) 时间:2000-05-27 15:09:51 来源:蒋艺 (xmjy) 原创-IT

如果电话发明的时候有纳斯达克和风险资金,一定会有许多装了电话的公司说自己是高科技公司,要大力鼓吹“电话商务”。这是许多人对于当前网络神话的辛辣嘲讽。
想想也是,当程控电话形成全球电信网时,互联网还没出世呢,如今的互联网还在相当程度上是依托在电信网上的。这样看来,网络和电话传真相比,其作用并没有太大不同,也只不过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工具而已。但为什么网络能够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甚至于会催化出“新经济”?我的理解是:电话传真仅仅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网络不仅使同样速度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到最低,更关键的是,网络的应用使人从许多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使智力劳动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关键在于电话和电脑的差别,电话仅仅延伸了人的口耳的功能,电脑则是延伸了人脑的功能,所以由电脑联成的网络就有了完成部分社会分工的能力。目前我们熟知的许多单调累人的活儿,其实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快捷办理,比如买各种票、办各种证照,甚至包括上下班——将来在家远程办公的人会大量增加。众所周知,人和动物相比,优势在于脑力而不在于蛮力;人和机器相比,优势在于创造而不在于重复。因此,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就是一个扬弃了社会中妨碍人自身发展诸多因素的新型社会。人们将网络带来的社会变革称为“革命”,虽然刺耳,但不太过分。
显然,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使一些旧行业逐渐消亡,从而促使劳动力向其他新兴行业转移。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是寻常事。工业革命使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使劳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由于网络业自身对于人员的大量需求,因此,在美国,网络经济实际上使就业机会增加了。当然,有人要担心,网络是高科技,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怕是登不上这趟快车,在国内最终要造成失业增加。其实这是过虑了,使用网络并不需要任何高科技,诸如收发电子邮件或制作网页,只要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可以胜任。就像初次打电话的人常常不知该先拨号还是先拿起话筒一样,网络高不可攀的迷雾只是由于不熟悉而造成的。最妙的是,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它使得“终身教育”有了最简便的实现手段。所以那些能够由电脑网络处理的杂事,我们还是要尽量推给网络去做,人们尽可以偷懒去做些更需要动脑的事,因为干这样的活儿,人更有“比较优势”。工作时间越来越短,体能消耗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到目前为止,人的工作变迁就是遵循这样的规律的,而这正是人不和机器争一日之长短,扬长避短,另找活干的结果。
但是这样一个网络化社会并不会自然而然地降临。就像早期的火车还跑不过马车一样,网络发展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是有赖于风险资金的“润滑”作用,网络发展快得像奇迹一般。有趣的是,许多网站仅仅凭所谓的“一个创意”,就可以吸引到巨额的风险资金,然后朝上市的目标挺进。这看来确实很像是“搏傻”的游戏。其实这是由互联网发展的不确定造成的。大多数人都坚定地看好网络的未来,但没人能准确预见其将来的发展形态。网络究竟还能作什么用、网站怎样才能赚到钱,直到现在,人们对此知道的还不太多。网络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像一张白纸,可以描绘最美的图画,反过来,也可能被涂鸦得一塌糊涂,即使一两处关键的败笔也会使一幅好画变得一钱不值。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催生泡沫的主因,它使得网络公司在高回报和高风险间摸索前行。那些网络公司尽力开掘网络潜能的同时承担着不小的风险,一个发展方向的判断失误就可能葬送公司的未来。在网络短暂的历史中已经有了许多并将有更多的网络公司马失前蹄。网络就在这许多网络公司前仆后继的冲锋中逐渐成了气候。这就像高水平百米赛跑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差距其实不超过一秒,结果冠军名利双收,末名者则是一无所获。但我们既不能指责得冠者,也不能嘲笑落后者。因为一场高水平的竞赛是所有选手拚搏的结果,即使是旁观的观众,也欣赏着别人的纷争,最终,他们也满载着精彩和愉悦而归。我的意思是,风险资金投资网站和网站上市是有利于网络发展的,而网络的发展是有利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闭着眼睛去追捧深沪的“网络股”,那样唯一得利的是设局的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