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9 次) 时间:2000-05-27 14:59:12 来源:蒋艺 (xmjy) 原创-IT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的盈利是每个投资者的起码要求。但这些颠扑不破的规律在网络经济时代失去了意义。
TOM.COM今年首季就亏损了4500多万港币,以李嘉诚财团的雄厚实力,这点亏损只能算是毛毛雨。不过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亏损,而且根据当前TOM.COM网站的模糊定位来说,要在2003年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并不乐观。销售规模越大,亏损越多,这几乎成了电子商务的规律。如网上玩具销售商ETOYS,今年首季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四倍,但亏损额也“不甘示弱”般地以同样的速度增长。而更著名的亚马逊的情况是,今年首季亏损了三亿多美元,它在六年里总共亏损了12亿美元。
亏损越多越光荣,这种“新经济现象”虽然新奇,就具体个例来说,也未必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成一窝蜂现象,就极其有害。
为亏损辩解的人说,那是为了将来长远利益不得不牺牲眼前的蝇头小利。这听来很有道理,以暂时的亏损来换取市场占有率,从长远来看似乎是合算的。网络经济像滚雪球一样飞速膨胀,当前看似不起眼的一点市场份额很快就会成为滚滚的财源。以中国为例,IDG的预测是2004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会达到117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去年只有4300万美元,今年预计也不过是2.2亿美元的话,市场容量的成长是非常惊人的。
不过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90%以上的网站都没有未来,它们将由于资金耗竭而自然消亡。也许有人认为只要上市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但是美林证券最近警告说,在美国上市的网站将有75%永远都不会赢利,并最终在世上销声匿迹。
这股不畏亏损的热潮引发了“烧钱”的恶劣风气。比如不少网站在还没建好之前,就大做广告吸引人气,结果去过的网民大呼上当。这对网站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这也误导了投资资金的流向。大量的资金盲目地投入网站建设,尽管其中大多数资金将血本无归,但在目前的投资狂热中,几乎所有投资者都相信自己能赶上末班车,能在“搏傻”游戏中找到更傻的下家。尤其是股票狂升形成的财富效应,更加剧了这种狂热。以被称为网络股的上海梅林为例,99年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其每股收益为亏损9分钱,全靠资产置换造成的利润来支撑起表面的盈利,仅因刚刚建立的前景莫测的85818网站,就得到了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热情追捧。
过多的资金在盈利前景渺茫的领域投入,可能会使传统经济失血。西方国家是在传统经济发展达到巅峰、资本已经大量过剩的时候,网络经济才开始热起来的。但是对于我们,社会资本的积累仍不够雄厚,传统经济仍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经济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抛离传统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就只是空中楼阁。当然网络的普及有助于传统经济发展,但却绝对无法替代后者。
另外这种现象也扭曲了市场竞争。由于毋须为亏损担忧,大量定位相似、内容雷同的网站被不断炮制出来。网站的竞争似乎更注重看谁更财大气粗,能打更多广告。炒作概念被看作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明智选择。而至关重要的网站内容的建设被摆到不起眼的位置。
不过也有以亏损为耻、以盈利为荣的网络公司,比如AOL美国在线。不过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造成盈利的虚假事实,AOL曾经将广告费用从财务报表中一笔勾销。几年前的这一取巧行为最近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查出。AOL因此被罚款350万美元。不过,几年前,网络经济还不像现在这么抢眼,亏损还是件丢人现眼的事,所以,AOL的作法也是为其在股市的虚拟财富着想。这和当前的股市圈钱行为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