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9 次) 时间:2000-12-17 18:22:41 来源:王东临 (书生意气) 原创-IT
34期IT沙龙活动纪要(上)
——————————————————————————–
http://www.sina.com.cn 2000/10/08 17:10
9月23日下午IT沙龙在翠宫饭店举行9月份活动。会议纪要如下:
主题发言人: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用友公司副总经理朱红波、中华创业网CEO孙燕军、3721创始人及CTO周鸿祎、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学红、南洋林德公司总裁温元凯
主持人:书生公司公关部经理陈芳
时间:2000年9月23日下午2:00至4:30
地点:翠宫饭店三楼休息厅
王东临(书生公司董事长)为IT沙龙三周年致辞:
IT沙龙已走过了它三年的历程,并迎来了它崭新的未来。首先,要感谢三年来所有关心和支持IT沙龙的业界同仁们。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沙龙才能有生命力,不仅能坚持三年之久,而且越办越好。
三年前,1997年8月,我们参加HP的软件合作伙伴大会,在那里见到了很多业界知名人士,感到收获不小。大家都感到中国软件业互相隔绝,缺乏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很多人都是互相久闻大名,但从未见面,更谈不上共同切磋和提高。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当时我们就策划成立了这样一个沙龙,取的名字是叫软件开发者沙龙,因为怕商业性的内容不好把握,掺杂商业性后会失去公正性,想从纯技术的角度做起。我很荣幸地被大家推举为组织者。第一次活动是1997年9月在用友举行,是在用友在上地刚盖好的新楼里。从那以后,每月一次活动,一直到现在。沙龙开始时是没有主题的,因为当时想得比较简单,我就负责定期把大家都召集到一起就行,会上具体谈什么每个参与的人都应当自己心里最清楚。但后来发现不行,可能是中国人缺乏主动进取性,经常是会场上还是同单位或熟悉的人坐一起聊,而不是到处走走多认识几个人,这样收获就不大。于是我们设立主题,围绕主题邀请相关人士参加,并把参加范围从中国一线软件企业技术负责人扩大为软件产业的各要素,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而是包括商业、管理、媒体、政府等,总之是用非商业性的方式使参与的人能获得商业上的收获,名称也相应改成了软件沙龙。从去年11月开始起有会议纪要,并在一些媒体固定刊登,同时形成了现在这种特邀嘉宾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后来升级为IT沙龙,进一步扩大了参与范围。
IT沙龙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交流活动来推进产业界的发展。经过这三年的发展历程,我总结一下,大概有那么几个特点:
一.IT沙龙可以说是中国IT业定期举行的非正式的高层聚会。当然,所谓高层不一定就是职务高,头衔高。对大众媒体这样的来说,因为老百姓不懂,只能看这些,而我们是业界内部交流,我们看中的是真正有效的交流效果,而不是各公司的公关效果。像昨天我参加的eTalking,它就与我们不同,它是媒体办的,用Talk Show的形式,喜欢找一大堆CEO来回答刁钻古怪的问题,这时候狡猾的老狐狸就比较占便宜。而我们是要踏踏实实做事的,更看中参与人是否有思想,是否能给别人带来启发。我们认为这些都比头衔重要。如果能围绕一个当前业界关心的焦点,把身在其中深有体会的人都召集起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这就算成功了。我们强调非正式也是这个目的,太正式了就大家都打官腔,就没意思了。
二.IT沙龙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关心企业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业界的发展最终还是通过企业来体现的。当然参与讨论的就不只是企业,而是各方面的人都有,只要与主题相关就行。像我们今天的主题,做主题发言的就有企业界的代表,投资界的代表和媒体的代表。
三.IT沙龙既然是为企业服务的,就必须对企业的商业利益有帮助,但IT沙龙本身又是非商业性的,这是为了保证沙龙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IT沙龙是比较开放的。整个IT业就是比较讲平民主义的,不太论资排辈,现在的无名之辈可能过两年就成业界明星了,如三年前的丁磊。你是CEO,他是刚工作没几年的小年青,但他的智商说不定比你还高,虽然缺乏经验,但就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可能比你看得更准,最起码你工作忙,对这个问题所花的时间没有他多。所以我们讲究平等开放的交流。
在这次会之后,在同一场地还将举行IT协会的首次会员大会,以后IT沙龙将会和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合办。这标志着IT沙龙将迈向一个新的起点。
IT沙龙是属于整个中国IT业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一块园地,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继续积极参与IT沙龙活动,相信会对每一个参与的人和企业都会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朱红波(用友公司副总经理):
各位业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共同思索和探讨一些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今天是IT沙龙三周年的日子,我们用友公司也非常高兴。作为发起人之一,和一个积极参与者,我们感觉沙龙在三年以来蓬勃成长,带给我们很多的收获。
今天王文京董事长出差在外,所以委托我来代表他发言。我今天的主题是这样的: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软件厂商,面对互联网到来的时候,用友是怎么样的思维和决策过程,我们怎么样来看待这些变化和有哪些举措。作为用友软件这个企业,一定会关注中国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想有四个部分,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冲击,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另外一个是持续的管理进步,是大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WTO市场化的问题也在困扰着企业。我想对于企业应用软件厂商来讲,互联网这样一个技术包括电子商务这种模式,对企业来讲带来的两个最大变化,就是使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里面的一个插健。所以这样一个新的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从积极的一面来思考,是诞生了新的产品市场,在我们用友公司来看,一些.COM公司和ASP公司也是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的产品线延伸了,也带来了我们的业务,比如ASP业务,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运作方式,比如从传统的软件包方式,到在线的服务方式。
对于企业来讲,软件无疑是信息产业中一个核心因素。对于具体的企业信息化中间来讲,大概有三个阶段,一个企业最作的办公自动化,另外一个就是前期的mis系统,包括ERP系统,知识管理KM,还有大家谈的最多的电子商务应用,我指出的是前台交易部分。这样三个部分是从事物层,到一种管理层,最后到经营决策这样三个层次。
现在都在谈电子商务,企业怎么才能算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图能代表我们的观点,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有三个发展阶段,企业从手册阶段,就是企业注册一个域名,开通网站,把网站作为一个传播的媒介,到前端能开通电子定单,接受购买指令,我们把它叫做第二阶段,这个是第三个阶段,企业通过门户,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以及CIM软件,能实现前端的互动营销和服务,企业的中间内部还是由传统的比如财务软件,EIP软件来管理,后台是通过供应链软件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在线协同,这样一个同实际上说明这样一个观点,比如说以一个B2C的业务来表示,一个客户从网站下达一个购买指令,或者自动到企业的EIP系统里生成一个销售定单,销售定单去平衡库存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就自动下达一个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原材料不够就会下达一个采购定单,向供应商通过供应链系统;如果资金不够会通过财务系统来做融资的决策;如果熟练工人不够,会到人力资源系统里,招收工人或者提升能等等。我的意思就是从客户下达一个购买指令到迅速传送企业的中央和后台三个端级,在理论上是实时的,就是交易和供给同时发生。我们看来这才叫做电子商务,不是说前面能卖东西了,后面用原始的东西来做配送,这不叫电子商务。
我们知道Epson公司今年在那斯达克指数狂泻之前,在整个市场转阴以前应该是一个明星企业,即使在业务顶峰时期,它的后台业务还是很传统的管理模式,比如用传真电话和它的供应商联系,企业内部的管理仍然还是很传统的手工方式,今年它用了一套后台的管理系统,它裁掉了1500人,所以如果后台的应用没有健全完善,只有前端的交易,不但不成为电子商务,而且还陷入了误区,我想这对水泥企业避免泡沫的思路之一吧!
在我们看来一个全面的企业应用包括三部分,就是前台的CIM,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结算,中间的供应链和制造,后台的财务、人力资源和商业智能管理。所以从这样一种新的模式看来,我们回顾企业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发展历史,从应用来讲,大概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从MIS到ERP到电子商务应用,从模式上来讲,从离散到分布到走向集中,从端级来讲覆盖后端、中间一直延伸到前端,从层级来讲,从原来一个部门来用一个软件,多整个企业用一个软件,最后到它的上游、下游、供应商一起来用这个软件,从应用领域来看,我们的财务软件应该是中国软件里面比较大的一个板块,到企业管理到电子商务,大概是这样的发展的趋势。
从中国来看,就是从79年开始,从非商品化软件开始,到88年开始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一直到98年开始的ERP软件,就是比较普及的时候,到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应用软件,是这样的发展阶段。
从技术来讲,我们谈到了就是从局域网到我们当时叫广域网,直到现在的互联网,因特网络,从GUI界面到浏览器界面,网络计算架构从主机终端到浏览器服务器,从操作系统来看,一直到现在的支持多操纵系统,包括linux在内的操纵系统。最重要的是从它的商业模式,从我们最早的去自行开发到购买一个专业公司的软件,到现在很多人在提这种在线的使用或者租用方式就是说不再买许可证的方式,不再用软件包的提供给用户,而是在线租用的方式,这是一个本质的变化,所以我们叫做软件变服务,服务走网络。也就是说这种服务ISP这种模式大家对它褒贬不一,但从全球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它是继SPICP之后,能够在把因特网跟互联网软件服务结合在一起的有代表意义的新型的商业模式。
据此用友经过对上市情况的分析和思考之后,我们互联网的战略经过缜密的思考,没有盲目跟风,去年我们发布了我们的战略,今天也介绍了我们的成果,就是说我们看来这样一种互联网到来,我们必须面对,而不是改良。是一种变革,不管是产品,到业务模式,到企业运作方式,带来的所有环节的转型。我们这样一个战略应该说是务实的,不是来炒作和宣传的计划。它是我们看了客户的需求和技术变革的态势的基础上作出的。
我想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框架。这个框架它包括几个部分,一个是说我们的软件产品要支持互联网,支持电子商务,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应用服务。我们开通了一个伟库网,作为ISP业务,用友的物流,包括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到现在我们实行了全面的E化。到现在我们跟全国50家分子公司开通了我们的internet网,包括我们的IP电话,所有的设备审批,人力资源报聘,办公设备等等,包括日常的notes办公系统全都是在这个网上来跑。
另外我们通过战略投资来启动了对一些产品的投资业务。我们讲一个IT业务如果想涉足互联网,一般来有四个方式,第一个是说自己能提供这样的产品,比如IBM这样的企业,首先它的自己的业务能支持自己在互联网业务下运行,像DELL和CISCO,自己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来做。另外一种解决我们投资的方式,是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来介入。现在看来用友在四个部分全部参与进去了.软件产品的转型有一个简单的介绍,另外就是北库网应用模型的转换,还有我们投资了个人理财的最大公司,就是国内的四川财智公司。还投资了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像汉普,ISP业务,像连程互动这样的公司。另外我们成立了一个新型的业务就是ISP部门,独立一个法人单位来独立运行。同时我们产品支持互联网的方式,我们做了一个鉴定,就是用友软件支持中端和高端企业,主要是企业及用户。伟库网就是低端的,小型企业SMB这样的市场。我们的财智就是投资控股企业的这是家庭理财个人理财。
用友这个软件面向中高端企业,大概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传统的以优势的起家的财务软件;另外一个就是EIP软件,我们97年做的这个。另外还有我们前端做的CIM软件,这个软件已经基本上要投向市场。所以这个三部分组成了企业从内部资源到外部资源,从后端到前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就是伟库网。伟库网面向中小企业,是一种ASP业务,就是在线租用的方式。这个网站已经开通,业务正式运行,它租用的范围有财务、进销存、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目前伟库网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企业注册。
我想把用友对互联网的思考和举措做一个大概的介绍。总结我们刚才谈的想法,就是我们认为互联网深刻全面影响了企业应用软件,也促使了厂商从价值定位到整体的组织架构到产品,到运作方式的全面的穿行,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认为带给企业应用软件厂商的机遇大于挑战。不能说互联网来了,就好象软件是昨日黄花。其实现在ASP业务,包括新兴趋势的兴起,也证明了软件仍然应该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尤其是企业应用软件。不管是ICP还是.COM公司,不管是页面生成工具还是数据库,还是管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软件,都将在未来还是企业的运作核心。
只不过对软件来讲,一个要求它的产品比较E化,或者完全支持这种新兴的模型,另外促进软件厂商思考一种新的运作方式。我们ASP业务没有考虑在近期盈利,但是作为长远的趋势来看,我们及早的切入了,我们想ASP在我们判断2、3年以后,在国内会经过一段弯路,但是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这是我们简单的介绍。
准备不是很充分,希望大家多指正,在座的都是专家、权威人士。好,谢谢大家。
陈芳:
我们的沙龙一直想强调的是了解每一位主讲人,或者说是参会人员为什么这么去做,而不是说介绍怎么做。我们非常感谢朱先生刚才给我们讲了用友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举措,那么能不能补充讲一下为什么用友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观念上的沟通和交流。朱红波:
怎么思考的,我想是这样的。我们88年成立的,以财务软件起家。在用友的发展历史上也走过弯路,就是在93、94年我们也涉足过其他的产业,结果不是特别好。所以在94年以后,当时的网络大潮应该说很有诱惑力。但是用友已经做了10年的财务软件,包括一些企业管理软件。当时这个诱惑很大,用友也有前期的教训,所以做了比较慎重的研究。我们考虑是,选择一个成熟的时机,而且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我们再向业界宣传我们的战略。我们还是觉得我们这次是做得多了一点,说得少一点。因为我们投资了一年的互联网战略去年8月份才宣布,但到现在我们已经投资控股了4、5家企业。还有我们的ASP业务,我们都已经拿到了用户的租金了,才开始向外界正式公布,包括软件产品。但是坦率的讲,因为我们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传统企业了,虽然不是水泥企业但也是传统企业。其实我们这种传统企业不是水泥型的传统企业,是一种原来也算是高科技企业的企业。它的转型其实才是最理性的,也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想我们这个决策的时间比较长,再一个做得多,说的少,而且是以主营业务为主,没有想到开一个网站,比如做一个ICP去、做B2B的平台、做门户。因为我们觉得这不是我们擅长的地方,我们以前做企业管理软件,做财务软件,所以对企业的状况比较了解。网络来了,我们就走两个方向,就是说用户要在互联网上跑的软件我们给做出来,比如.COM,像8848在跟我们谈合作,他自身也要这样的软件,企业登陆上去,有B2C、B2B的模式也要下购买指令,它内部也要做财务管理,也要做物流管理,这样的软件我们要做。
另外一点就是一个运作模式,这种给用户license(许可证)的方式,我们认为保持几年还没有问题,但是可能有一些小企业,率先走ASP的路子,当时我们的董事长王文京在美国考察了以后,开始决定来启动ASP业务。
所以我想一个是软件来E化,再一个我们的运作方式有了转变。谢谢。
问: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沙龙,我不理解为什么用友会被称为传统企业?
朱红波:
对一个成熟的市场而言,很多的说法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说用友是一个老企业,是因为中国真正的IT业起步没有多长时间。在这个起步的最初的阶段的一些企业,被有些人认为是比较老的企业,我认为是正常的。另外一点,说.COM是新经济企业,因为它没有历史包袱,它没有传统的产品的从生产、研发、设计、交付的模型,它的模型是全新的。从这个意义来讲,界定新旧还是可以这么讲的,如果大家都说我们是生产商品的企业,在中国来讲,不太可能,比如就一个简单的软件收费,服务收费,为什么硬件能收费,软件不能收费,我们都是生产商品的企业,如果大家都达到这高度的意识的统一,大家也不会争吵这么多年。我想这个就是因为我们这片土壤跟国外的差异。谢谢。
问:你们和海尔的合作背后有什么故事?
朱红波:
比较巧,一千零八万的单子正好是我去签的。故事很多,我不知道怎么讲。我同海尔接触的两年,最大的感觉就是海尔是海。刚开始觉得它声名显赫,进去以后感觉管理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觉得还是博大精深的。我的意思就是海尔体系的建设能力包括他的营销理念是很先进的,我之所以能拿下这个单子也是费了很多周折,是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竞争得到的。我们是用我们的理念来打动海尔,一句话,我觉得在理念行销的今天,再去给你用户讲某一个功能,可能不会让客户心动。
问:
能否介绍一下用友在投资方面的考虑?
朱红波:
用友投资对象锁定在网络应用方面比较有优势、有竞争力、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另外它的业务一定要和我们的主营业务互补,不要重叠。家庭理财,我们认为,在国内的市场来讲比较小,因为观念的原因,包括结算的方式,但是未来来讲,一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用友不想做这个市场,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用友在这方面没有优势。比如说我们用友最熟悉企业的管理现状,企业需要什么软件。但家庭的消费理念、家庭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不是我们擅长的市场。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没必要通吃。另外一个现在可以披露的就是我们正在投资从事CIM的ASP业务的连程互动公司,网站名字叫做mycim.com,另外一家是国内本土的一个管理咨询厂商。
问:
那出于什么目的?
朱红波:
管理咨询,用友不做,但是管理咨询是跟应用软件息息相关的。连程互动也是这样的,我们虽然做ASP,但是我们的ASP是以财务为主,不是CIM,它是一个CIM为主,正好是一个很好的互补性。
孙燕军(Sinobit中华创业网CEO):
今天首先非常高兴能参加IT沙龙三周年的活动。
今天的主题是“十字路口的IT业”,主持人要求我从风险投资参与者的角度,来对中国的IT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这里主要想谈谈国际资本市场(包括风险投资和公开市场)近期对于IT行业,或者高科技行业投资的一些新的趋向,希望对大家有一个借鉴的作用。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历了什么情况。应该说从今年春季以来,整个国际上还有国内的高科技行业,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非常惨淡的时期。大家知道4月初那斯达克进行调整,指数跌幅虽然有限,但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跌幅都高达80%-90%。对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也出现了很多夭折的现象,以英国BOO.com公司开始,慢慢的现在已经有一二十家著名公司都已经倒闭,比如最近的Value America和living.com。
这样就给大家一个问题,过去这半年发生的现象,是我们所谓数字经营或是新经济走到尽头的标志呢?还是只是新经济在成长中的阵痛?这里我不想给出一个答案,我想展示几个事实。第一事实是根据美国的德州大学对网络经济的研究的结果显示,网络经济在1999年产生总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五千亿美元。大家当然明白,这个网络经济当然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COM,还包括为网络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等。这五千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把网络经济的发展起点往前推一点,从60年代、70年代美国军用发展起来的Arpnet开始,它只有三、四十年的发展过程,所达到的年产值是五千亿美元。而汽车行业是从本世纪初发展的,到去年它的产值是三千五百亿美元。所以可以看到新经济或者网络经济在过去三、四十年当中,它的发展速度和它的总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汽车行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第二个事实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很多人都谈网络经济,谈互联网,谈网络模式,但实际上,真正能充分的理解高科技的发展怎样地迫使商业模式进行改变的人为数甚少,大家还都处在摸索阶段。这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在B2C上,以前大家都认为B2C能节省很多成本,最后节省的成本能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使消费者受益。但经过几年美国B2C的发展,实际上网上销售的成本并不比网下销售低,所以很多人开始产生对e-tailing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产业了怀疑。最近有一个趋势,美国很多网上零售店,他们的价格已经回调,消费者从他们网上买东西的价格,可能和传统的零售点买东西的价格,相差无几,甚至可能会更高,这可能会影响今后B2C的发展。另外从B2B来看,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比如最早前一、二年出现很多第三方建立的B2B的交易平台,从去年开始,特别到今年年初,很多传统企业的企业集团,比如像汽车行业的通用汽车、福特和戴姆勒科莱斯勒,它们一起建设了汽车行业的交易平台,美国大的航空公司一起建立了航空行业交易平台,这些平台的产生对于第三方交易平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另外大家可以想到我们现在用的互联网浏览器如IE、Netscape,很多分析家认为,再过三年向回看,现在的互联网将会显得非常原始,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已没听说过Gopher了,三年以后你再看现在的WEB,我们可能会觉得它和我们现在看Gopher一样,变得非常原始,
第三个事实就是无论是技术的发展,初创公司的成长,还是风险投资,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都适用。这不但对高技术的初创公司一样,对很多VC也一样,你如果不能选择好的项目,不能踩准这个市场的点,不但一些.COM倒闭,一些VC可能也会变得非常失败。而且我们还要加一句话不只是适者生存,而且更是最有远见者生存。
我想展示一些统计数据,是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对于今年二季度的美国机构风险投资的统计。这里我想指出,这些统计数据是针对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不包括美国大量的天使投资人。从统计数字大家可以看到,今天二季度风险投资一共投了将近1700家企业,投资总额是245亿美元,和今年一季度相比,基本上投资的金额持平,投资的公司数量也基本相等。但是仔细的研究一下投资的组成结构即可以看到趋势的变化。二季度投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上的风险资金达到了92亿美元,一季度只有62亿美元,这是49%的增长。二季度投在电子商务的风险资金是29亿美元,相对于一季度的52亿下降44%的。
这里我想指出的就是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从今年的二季度开始,美国的机构风险投资,它们所侧重的领域已经开始明显的转变,可以说他们现在更加注重的是这些互联网或者通讯的基础设施,一些软件,和一些能充分发挥网络和互联网效益的技术即所谓的”Enabling Technology”。如果把整个网络经济比作一个有着很多构成的大的机器,我想现在风险投资更看重组成机器的螺钉和螺母,而不是机器表面的油漆,更不是机器建好以后,给它围上的漂亮的花环。为什么呢?首先现在VC认为基础设施与enabling technology相对于纯粹的.COM公司,风险较小,进入壁垒也较高。对于很多纯的互联网公司来讲,它们的商业模式的进入门坎非常低,所以容易形成在很短时间内其所在市场变得非常拥挤的现象。另外,很多公司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这在投资者向基本面复归(get back to the basics)的今天,无疑难以得到投资者的看好。
下面我分别把现在风险投资比较看中的几个领域,另外也是国内讨论比较多的投资领域做一个非常简要的分析。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风险投资一直是长期对通讯方面的技术和设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当然过去的一两年中,随着纯粹的.COM的火爆,很多资金转移到投在这些纯粹的.COM公司上面,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很多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这些通讯基础设施、技术和器材上面。其中有几个非常明显的投资领域,例如光纤网路(fiberoptical networking)。另外一块,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能使数据在不同的通讯网络上进行自由的传递。另外还包括国内最近谈的比较多的就是宽带接入。还有第三代的移动通讯的器材和技术也都成为投资的焦点。大家知道前两个月,德国政府拍卖了第三代移动通讯的经营权、特许权,一共收到了特许权的费用大概是400多亿美元,可预期在3G移动通讯领域还会有巨大投资。
在enabling technology方面,最近语音识别技术得到市场看好。大家知道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很多VC投了很多人工智能及语音识别的项目,亏的很惨,基本上没有太多上市公司。但是最近随着几家公司如Speachworks和Nuance Communications成功的在那斯达克上市,这块儿又开始热起来。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近年CPU芯片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语音识别技术也逐渐完善,精度及可靠性都大大增强。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无线应用技术和无线互联的发展,语言技术在应用上的市场也日趋清晰,并产生了一些新技术如VoiceBrowser,VoiceXML.
另外一块叫做P2P(peer to peer computing),即对等的计算技术。大家可能知道最近比较有争议NAPSTER,它能允许所有的PC,不通过服务器而在PC之间互换存在硬盘上的MP3文件。近来很多的唱片公司对他们进行了起诉,美国法院初审后,禁止他们使用这项技术。虽然对类似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多争议,但是今后类似技术肯定会对于网络技术及网络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