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9 次) 时间:2000-12-06 14:14:04 来源:sos遥然 (sos) 原创-IT
结绳记事——IT小资情调序二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自然课程。放了学,急忙跑回家翻哥哥的书看。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是《少年科学》和《中国文史报》一类的东西,都说看了这些东西的孩子聪明。我家里刚好有,又第一天学习了自然课程,自然想起要翻看哥哥留下的破烂东西了。
翻出了一本画册,可能是什么小科学之类的画报。挑上面能和自然课本上有的东西对照着看,语文数学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了。我也不太仔细记得到底看到了什么东西,反正记得上面有动物和叶子的内容都看了一遍,很是高兴的样子。在想象一周过后的自然课上,就可以将所偷看的东西给同学们讲了,满足小小心灵中些许的虚荣。
在当时,不管什么画册,里面科普的意味总是很浓。因为当时全国科学大会开了不久。对我们小孩来说,文学是万万不可普及的,英语更不用说了,那就只剩下科普了。我记忆中,科普画报之类的东西,除了让我忘记自己的渺小,增加我当科学家的理想外,没有别的用途。于所有的理论和卡通图片中,唯一记得的,也许就是一个结绳记事的故事了。
几个原始人,在远处山峦的背景下,脚下是一些石器,如石矛、石斧等。一个人站着,手里悬着一根绳子,上面打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这些结,按史书的记载,当用来记录大小事情的。大事成大节,小事成小结。古代人,除了口述流传故事外,也就是这个结了。
在当时的画册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画面上的原始人,就是我们后来认识的北京猿人形象。我的认识,就因这个简单的图片,深刻地形成了。古代结绳记事的好处,乃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主次,并能通过人为地传递,一代一代传下故事。也许是人类能力的演变,结绳记事逐渐演变成刻石。契刻,已经成为现代文字的开端了。
《周易》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已经有人在逐步使用更先进的方法来记录思想。我想思想的发源和归纳,该比这还要早的多吧。
要传递思想,人类总在开拓一种最好的方法。到现代,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现,总算改变了传统传递思想的方式。就这样,结绳记事成为我小时候需要想象的一种知识。
我们除了要制造思想、保存思想,我们需要更好地分享我们的思想。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来得太快的东西,我似乎总要去古代找答案。我找了很长时间,发现一个本就是简单的真理,这个东西没有答案。
那我就放弃去找。我开始关注人。关注身边的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人。交流的起因,不再是结绳记事了。简单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就这样来到我的身边。
本要写一系列IT人的文章,后来发现IT人不是好写的。天生并不聪慧的自己,一写东西,就怕更不聪慧了。但身边的人,还是聪慧占多,也就写了下来并准备一直写下去。本专栏完成后,我想,我该回忆起更多小时候的结绳记事了。
似乎这一切都很古远了。其实,就这么不到20年。
2000-12-6 KEE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