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应再有沉默的螺旋 - 互连网跟风 - 冯振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2 次) 时间:2000-12-05 09:09:51 来源:冯振 (Restless) 原创-IT

可能是”骑墙派”没有什么市场,所以中国的互联网评论家可以分为”左派”和”右派”。不用细说大家也知道他们各自持什么观点,可是问起他们对中国的互联网做了什么,恐怕大家就说不清楚了,别说大家不清楚,可能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有些人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以为这样就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进步;有些人则在对互联网的”审慎”考虑中展现自己的远见卓识–“互联网只是一个泡沫”。可是NASDAQ 太让人闹心了,上窜下跳,一会东风压倒西风,一会西风压倒东风,轮番地将”左派”和”右派”化妆成跳梁小丑送上互联网论坛。

诺依曼和沉默的螺旋

NASDAQ 的频繁变动加上众说纷纭的唾沫星子,不由地让我想起传播学上的一个理论:”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由德国女社会学家依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来的。1965年的时候,联邦德国进行议会选举,主要竞争对手是社会民主党、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联合阵线。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双方的支持率一直处于不相上下的胶着状态,但在最后投票之际却发生了选民的”雪崩现象”–后者以压到优势战胜了前者。诺依曼对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统计调查和研究发现,尽管双方的支持率一直未变,但民众对获胜者的”估计”却发生了明显的倾斜,既认为基督教两党阵线将会获胜的人不断增多,到投票前日变成了压倒多数。诺依曼认为:正是这种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导致了许多人最终改变了投票对象。
在此基础上诺依曼提出了她的三个命题:一、个人的”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从周围环境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三、大众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沉默的螺旋和中国的网络股

NASDAQ和网络股折腾了半年,其实这个以网络股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论坛就是一个沉默的螺旋!
当然也不怪大家将互联网说来说去,这是因为互联网本身有一个坚硬的”核”:互联网不但是一种新的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从基础上改变了”社会接触方式”。”社会接触方式”的涵义非常广泛:社交、生产、商业流通等等,就是概括在社会接触方式中的经济接触方式将在并且正在给传统产业带来极其深刻的变化。有了这个”核”,”沉默的螺旋”便绕”核”而生。
但是有了坚硬的”核”并不意味着就能产生”沉默的螺旋”,中国的互联网论坛最初产生”沉默的螺旋”和张朝阳大有关系。这个头脑灵活,不辞劳苦,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年轻博士,建起了爱特信公司,在很短时间筹集了一千万,更重要的是他还发明了一个词”注意力经济”。而张朝阳一跃就成为”数字英雄”、”网络英雄”。于是一件又有实利、声誉又有”理论基础”的事情摆在了中国人面前。媒介肯定乐于报道这样的新闻,一时间互联网炙手可热,舆论四起,搞得沸沸扬扬。好象中国的事情”无网不胜”。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持反对态度,但这一切都会淹没在对互联网的称赞声中。这种无奈的声音来自格林斯潘、巴菲特等人,非常有趣的是这种”反抗”的话老百姓是不敢说的。问题很明显,对于拥有坚硬的”核”的互联网这种新东西,大家总是把握不好分寸,而且你一张嘴,”阻碍新事物成长”、”阻碍科技进步”的一大摞帽子就会戴到了的你的头上。谁还敢说?况且有实利、声誉摆在面前,理论基础”看上去很有道理”,现在又有了舆论声援,有谁会讨这个厌呢?可是格林斯潘、巴菲特在乎的不是那些东西,他们已经有了。他们在乎的是在将来某一个时机振振有辞地说:”我早说了,不应该对互联网那么追捧。”
仔细分析一下,开始的时候,写”摇旗呐喊”文章的也不见得有几个人,但是这种文章很符合人们的胃口,于是”左派”控制了舆论,大家根本听不到少数反对者的声音,即便是专家的声音。这种”意见环境”下大家肯定会认为:”别人都看好互联网。”诺依曼指出:个人的”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从周围环境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而且更进一步,他们必须表明其实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或反对的态度,以获得别人的认同感,让别人认为他不是”怪物”。有了”左派”意见环境,大家便只有沉默和承认的份了。这就是所谓”多元无知”:传媒提示和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也会引起”沉默的螺旋”过程的始动,在传媒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引起引起人们判断和行动上的连锁反映。传播媒介便拥有了”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总之,看好互联网意见的表明和反对者”沉默”的扩散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左派”占上风的情况一直持续到NASDAQ下跌。就在距今不到一个月前NASDAQ指数从五千点跌到二三千点。有人就出来说了:”听说网络股崩了,这让我觉得很正常。”仿佛压抑已久。有人抗辩道:”互联网墙倒众人推”。”互联网墙倒众人推”是”左派”势头急转直下的一个显著标志。风向几乎是在半个月之内变过来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谁要谈什么互联网创业概念什么的,一定要背着人,省得让别人笑话;网站CEO、COO们嘴里嘟囔着:”赢利”、”收支”一类的词。本来,”左派”的”沉默的螺旋”是建立在压力之上的,而且人们看到了NASDAQ的下跌,舆论反弹是必然的。短短几十天”右派”俨然成了”执政党”。当然”左派”的中坚分子还在不停地说,但是又有谁听?这回好了,”沉默的螺旋”只是变了一个方向,但依旧还在转。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独立的思考,那这个民族将一点前途也没有。不去深入研究互联网能在哪个方面促进商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生产力;发现互联网的核心和用途,而是去吹风争辩互联网有没有前途,中国的互联网论坛简直成了”刮风神坛”。而历史总是嘲弄着诚实而善良的人们,让他们在合适的环境中乱跑,制造”螺旋”。
真不知道假如明天NASDAQ再狂升上去,他们还会说什么!?

网络股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从根本上来讲,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公司未来可能的收益情况,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可能的收益情况应该是基本稳定的,网络股巨幅波动只来自于人们的看法波动,网络股股价是人们的看法的风向标。从更深一个层次上讲,网络股股价是互联网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建筑在互联网”意见环境”上的斗争。在才开始的时候,”意见环境”也就是互联网”人气”于被投资者有利,你只要让风险投资家相信你能上市”圈钱”就行,赢利与否倒无所谓。就象有人说:”互联网是一背啤酒,有泡沫的时候最好喝。”恐怕这杯啤酒是给被投资者喝的,而给带泡沫的啤酒付高价的却是投资者。投资者一下子几百,几千万美刀投进去,只占一小部分股不说,最重要的是见不到一丝一毫赚钱的迹象,如此有谁会坐得住?于是在”人气”有利于投资者的时候,投资者就说话了:互联网有前途我们承认,可是总体来说我们觉得这种投资不划算,我们需要分更大的一块蛋糕!钱是攥在人家手里的,人家相信你的”神话”的时候,你可以继续烧钱;万一人家不信了,你就得乖乖听话,收缩开支。
纳斯达克过高的股价,使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代价太大。这样一来,乐于投资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者变少了,供少于求,NASDAQ股市自然就下来了。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肯定是唯NASDAQ马首是瞻的。这是因为投资的”中间商”–风险投资家,看的就是你能不能上市升值,升不了值的股票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毫无价值。NASDAQ股价就是风险资本将来收入的上限,上限低了,当然人家就觉得不划算了,因而收缩风险投资,如此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互联网不应再有沉默的螺旋

NASDAQ跌之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最不缺什么?资金!只要你有新概念,门外的风险投资就会排起长队,新任CEO们要按投资者的来头安排接见次序。这让人觉得风险投资家特别蠢,干吗不自己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无数美圆兑换成人民币,接着变成了硕大的广告牌公共汽车广告······
NASDAQ跌了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最缺什么?还是资金!现在形势可不一样了,互联网企业整天围着风险投资屁股后面打转转,尽丧夕日风采。
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产业,如果要真正成长起来,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不但是企业发展战略和概念上的更新,而且需要资本投入。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必须等待资本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建设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所以互联网要想尽快发展起来,必须要靠资金融入。往日的资金好象用不完似的花在了品牌宣传一类的地方,互联网并不是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它需要扎扎实实地研发,需要不断开创核心竞争力。而现在的有些极富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企业资金干涸、人才断流。稀缺的资源就这样被错误地配置了。
有人会说NASDAQ的调整不过是一个经济”试错”过程,可是我们的互联网评论家在这个过程中又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如果不知道从过去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汲取教训,当NASDAQ再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左派”与”右派”之争将会重演。有限的资源将会不断地消耗在试错过程中。
所以奉劝一句:关于互联网有没有前途的争论可以先放一放,大家应该先研究一下互联网怎样才能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进步,不要让互联网再生沉默的螺旋。

各位注意,这篇文章是7月份写的。当时人民日报网络版想发,但是我想发到纸介版上。但是没戏。谁能找个销路,稿费全部用来请客。

说白了不就是日本学者提出的拟太环境。 - 黄果 - 2000-12-05 10:21:21

左右论 - 罗布泊 - 2000-12-05 12:42:11

左也好,右也好,中庸更好; 其实,沉默最好。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 吕伟钢 - 2000-12-05 19:51:04

说得这么有深度和力度的文章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