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林眼里的另类人生---又是一夜读完的一本书 - 起跑线 - 信海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5 次) 时间:2000-12-02 16:22:02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周末。
本来在京郊龙泉宾馆度假,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的,为了一本书,一夜没睡觉。
就是赵铁林的新作〈一个摄影师眼中的另类人生〉。十五万字,四百余幅图,
给我以很久没有过的那种震颤。
我的电脑机箱上就放着这本书,500页,很厚。

这本书释了我几点疑问。
一是赵铁林不是专业摄影师出身,而是真正在经商失败在海难流浪过的。
二是他真的曾经和他所描写的那一类人中的一个有过爱情故事(能这么说吗?)
以前,在赵铁林发在〈南方周末〉等媒体上的作品中,我一直存疑:他是怎么深入到这个阶层中的,现在明白了,在赵的四年多拍摄生活中,一直有一个小姐在支持他,与他同居同住。赵以极其真实的笔调描写自己这段日子的生活,使我能够相信,他对这些人真的没有歧视,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这种平等另人感动。我一直讨厌那些心怀精英意识却去深入下层描写的生活的那一帮人,帮助也罢、怜悯也罢,其实,你总会在心底感觉到他们的不认同。
赵铁林不是。

我看见了作者的伴侣小刘。一个善良、漂亮的**(我不忍心用那两个字说她),和赵在北京的时候,从小刘在长城、在故宫、在街上的留影,你跟本不能看出她所从事的职业。
作者努力不写爱情。但是能感觉到他与小刘的爱情,是的。
那女孩子和他生活了四年,白天她去上班,作者就躲在家里冲洗照片,一但有客人需要领回家,作者立即回避到外面。为此他们在呼机上订了暗号:“10是有人来、01是客人已走。00是晚上有应酬,不回来—”其间艰辛外人实在难以领略。
可是这不是一个现代〈救风尘〉的故事。分手必不可免。

久已闻名的“阿V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得到详尽的讲述,小丽的故事也得到最全面的描写。
阅读之种其实会有一种感动,有一句话很简单:“人生其实是完全平等的,只不过是职业不同罢了。”若说这本书有什么影响了我,就是,以后不会再随便的去歧视一些其它的人,至少,在歧视的时候会好好想一想。
看书的午夜里,有人打电话来,我很温和的说:“谢谢。我不需要您的服务。”

《另类人生》

——————————————————————————–

这是一本专题摄影集。共收入近400幅照片,并配有文字15万字。作者赵铁林是著名自由摄影师和撰稿人,近年来专事纪实摄影。曾出版专题摄影集《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他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在社会经济的变革时期游离于主流生活之外的一些”边缘”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鲜为人知,这些人物却出没于我们的生活,只是从来不曾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她们主要是些被改革的大潮卷入城市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却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不了城市生活的主流,甚至不能以社会所确认的样式来谋生;又出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或不愿回到乡村;他/她们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成为这两个圆周上的切线,既不属于城也不属于乡,但又离不开城也离不开乡。他/她们已形成独特的一群,而随着城乡社会的进一步转型,这个群落还将不断扩大,并转而对主流社会发生影响。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实录这些人的生存状况,让人们面对另一种真实的存在,并进而思考一些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本集子将延续上述的主题,但在内容上将更为宽广。作者从自己已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诸多图文中,选取整理了8组故事:”龙潭古镇”、”舌龙坡”、”十庙”、”南海渔民”、”‘小鸟’的哺饲”、”来自垃圾王国的报导”、”新埠桥下”、”琼剧始末”,以此反映变革时期城镇和乡村中一些人的谋生方式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的生活内容的变化、某些传统观念的瓦解以及某些旧有习俗的复归,反映这些变化给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子女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作者曾深入这些人群,对其中的人物做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准确真实地记录了他/她们的生存现状,他/她们的想法、谋求和可能的以及既成的归宿。

在叙述边缘人群的同时,本书还穿插了作者本人的坎坷经历,他为什么肯下到社会最底层去做这样的工作,他是如何与这些人相识、结交的,他的困境、麻烦以及苦恼。

作者以一种十分平实而含蓄的口吻叙事,并擅长用寥寥数语把人物的基本特点生动地勾勒出来。与此同时,有近四百张写实照片与这些真实的人和事穿插在一起,图文相互映照、说明,在真实与质朴中将每一个描述对象的个人遭遇细致而微地记录下来,并借此将广泛而复杂的人生图景展示出来。在张狂和煽情之风泛滥的今日,这种朴素求实的风格,的确难能可贵,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