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9 次) 时间:2000-12-01 23:36:02 来源:顾晓芳 (guxiaofang) 原创-IT
“这几年有好几次Internet的机会从我身边走过,但都与我擦肩而过,这一次我要真正抓住他”,在广州的一家湘菜馆,32岁的邹阳肯定地说。
Internet大潮成就了丁磊这样的数字英雄,但也让更多的“数字青年”不无遗憾,邹阳就是其中的一员。
邹阳是广州最早“触网”的年轻人之一。1991年,从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系毕业以后,邹阳来到广东省移动通信公司,成为该局计划财务科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身在财务部门,但邹阳真正的兴趣爱好却在计算机,从Dos到Windows,邹阳一直追逐着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东西。
邹阳清楚地记得,1994年10月的一天清晨,Internet在广州正式对公众放号,邹阳早早来到广州数据通信局,他是第一个办理上网手续的。“当时感到Internet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所以自己填好表以后,还呆在营业大厅里希望看看还有谁来,结果很失望等了近一个小时,没有看到一个人。”
在移动通信的日子,邹阳已经在为公司写软件,自己也在悄悄地干些“私活”。越走进Internet ,他越感到Internet 的前景和中间蕴涵的商机,“小富既安”的电信生活已经留不住一颗期待创业的心。
错过风险投资
1997年,瀛海威在中国全线贯通,在邹阳耳里,Internet已经惊涛拍岸,邹阳决定从广东移动辞职。当时广东移动的效益也进入“鼎胜时期”,邹阳的离职在该公司仍掀起不小的波浪,有些人甚至认为邹阳脑筋有问题,邹阳心想“看到Internet这样好的东西从我身边走过,我却不能全力抓住他,我再不辞职真的要疯了”。他成为广东移动有史以来辞职的第一人。
据邹阳介绍,辞职也是有直接原因的。当时他的第一个拳头产品“地球村翻译词典点点通1.0”已经进入了推广的关键阶段,如果不全力以赴可能“废掉”。从技术上讲,邹阳的这个产品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汉英和英汉双向翻译工具,用户只需用鼠标指向需要翻译的英文或中文字上,其中文(或英文)解释便会即时出现。在使用者并不想翻译的时候,点点通还设置了“抓词辅助键” Ctrl 鍵,只有在Ctrl 鍵按着时才会启动翻译功能。
邹阳的这个产品引起了投资商的关注。1996年,香港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和邹阳接触,准备对公司进行投资。但是风险投资的概念还没有今日盛行,邹阳和他的合作者拒绝了风险投资商的介入。
“当时观念确实土了点”,今天邹阳的语气中仍然充满遗憾。一方面是对风险投资不了解,一方面也对自己估计过高。这次失误使邹阳失去了一次发展的良机。
如果当时接受了风险投资,在公司财力和管理上都能上一个档次,这样在97、98年的因特网浪潮也许更能运筹帷幄,把握机遇。但是当时的个人见识使然,创业者的成功的确包含着许多必然和偶然因素。
虚拟公司的开创
1997年4月,邹阳在广州市工商局正式注册了广州地球村电脑网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从这个名称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思路:定位在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提供商。
邹阳把自己的公司叫“地球村”,实际上是出于自己名字的谐音“洲洋”,邹阳想自己的心没有那么大,仅仅只是“地球”这个村落而已。但是,这个名字今天很让人理解是出自美国传播学者麦克鲁汉的“地球村”理论,大众传媒的发展让地球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地球上的人都成为村落里的村民。
虽然没有从麦氏这里“偷师”,但他的确很好地理解了麦氏理论的精髓,这从他后面创造性地引入了“虚拟公司”的概念中可以得到集中体现。
邹阳的所谓“虚拟公司”实际上是把公司实体虚拟化,公司日常沟通都通过网络来进行,,每位虚拟员工都有一个帐户、口令,有自己的员工邮件地址。每个虚拟员工就一个软件工程进行分工合作,然后在家办公,最后在把完成的任务通过电子邮件传回公司。当然在工程的进行中,还有相当的协调和配合工作要进行。
邹阳的本意是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八小时工作制的一种全新的工作形式,让员工可以在家办公,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工作,但是后面在发展过程中发现“”的员工难以做好这份工作,必须是“全力以赴”才行。
“虚拟公司”在网上发布以后,得到了热烈的反应,3000千多人报名。后来通过遴选也积聚了一批人才,其中包括六位博士、二十三位硕士,清华大学的六位、北京大学的四位。
“虚拟公司”的实体是““虚”的,但文化建设却是“实打实的”。在“虚拟公司”章程中有这样的规定:“每位员工都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爱护身体,规律作习;每位员工都注重品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重视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员工之间互帮互助;勇于创新。每位员工都有极大的创造欲,熟练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于工作生活之中。
邹阳说“虚拟公司本意是创造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让员工在家里办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但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这里成了人才的“聚集地”,由于经验的缺乏,怎样把这班人组织起来,怎样有效地沟通,创造最大价值,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直到现在,“虚拟公司”的探索仍然在进行中。
要做中国的移动上网“灵魂”
不过,虚拟公司还是开发了一些产品,邹阳认为比较值得一提的有正在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
根据现在通信的发展趋势,以后的手机可以看作一台“个人电脑”,可以与因特网进行链接。邹阳就是要做手机的操作系统开发,然后在从手机转移到其他的移动终端,包括掌上电脑、信息家电等。邹阳的远景之一是做“做家电设备移动通讯接口提供商,使公众在移动中可以存取、查询、控制家电设备的信息”。
谈到自己的操作系统的基本思路,邹阳说“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开放的”,微软的源代码是不公开的,他将象Linux一样公开自己的源代码,再象向手机厂商收取软件使用许可权费。邹阳称手机操作系统现在基本上已经把“内核”写出来,下一步就是完善和测试了。
操作系统被称为软件的“灵魂”,我们理解的应该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作为一间处于成长型的公司能否成功?邹阳的回答是:“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活力,更能够铺捉技术最迁延的东西,并且勇于把他推向市场,而大公司向一个巨人有时候比较笨拙。”Internet的精神是这样的。IT领域很多革命性的成果都是从最具活力的小公司开始的,比如微软发布个人版的DOS、Yahoo!研究搜索引擎时都可以说是当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
期待着风险投资
在湘菜馆刚落座,邹阳就得意地拿出手机给我们演示他们公司现在正在力推的“移动地址”服务。
通过手机短信息,邹阳很快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邹阳说如果这位朋友的电话、地址发生变动,他也可以马上收到。这实际上是通过一个移动电话多界面地址服务体系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都可以通过语音接入、手机、PC机、PDA、WAP手机等手段对亲友的地址进行管理、查询。
在邹阳眼里“地球村地址服务彻底解决了地址本输入和翻查地址本的烦琐,你不用再担心电话本掉了的麻烦,你的电话本可以永久性地放在移动通信局的后台,移动电话用户地址本内的个人信息变更,系统还会自动提醒并自动进行变更。”
虽然开发了二十余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但邹阳称仍然没有赚到钱。目前他的主要通过给移动通信等单位做系统集成来养他的软件开发。
曾经错过风险投资的邹阳现在渴望投资商的青睐。他认为,现在他的软件开发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需要投入,移动地址的推广需要投入,其他的移动增殖服务软件的开发也需要投入。“我们有诚心和一切投资商进行沟通。”
邹阳的个性中有勇往直前的因子,就象他说自己怕辣,但仍然很喜欢吃湘菜。在他看来自己错过了几次Internet成功的机会,但终有一天会成功。不是有一句古老的话说“成功会眷顾有准备的头脑”吗?
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张静君 - 2000-12-01 23:44:05
时间错了。广州的公众INTERNET(即CHINANET)是95年10月开通的。
Re: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杨震霆 - 2000-12-01 23:49:59
顾晓芳,这是你在donews的处女作喔,我今早在都市报看到啦,写得不错
Re: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徐远明 - 2000-12-02 10:28:32
写的很好呀!
Re: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令狐磊 - 2000-12-02 14:30:58
很久没看过广州的创业故事了! 终于有了一篇.
Re: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张小丑 - 2000-12-02 17:10:36
不错。
Re:Internet路上的摇滚 - 紫上 - 2000-12-04 09:34:15
一大早到办公室就收到拿摩翁的信息,让我看这篇文章,谢谢,:) 让我感兴趣的有他所开发的手机地址的程序,也有虚拟公司的地球村,三个月前曾在《IT经理世界》看到过有关地球村的报道,但是我一致认为邹阳的操作是有问题的,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是否如此,希望大家帮忙创造个机会可以和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