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心态 - IT之外 - 杨震霆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02 次) 时间:2000-11-29 16:49:25 来源:杨震霆 (carboy) 原创-IT

  其实现在Internet炒得那么热也并非坏事,起码让很大一部分玩音响的人分流到了玩电脑。十年八年前玩音响的人很多,要碰到音响发烧友是就像现在碰到网友那么容易。以前有张CD叫《Round up》的,封面是个骑着马的牛仔,俗称《万宝路》,玩音响的人几乎手一张,就像现在《Red Alert》游戏光盘那么普遍。每天就在听《万宝路》CD里面的马叫啊,牛叫啊,从左边音箱跑到右边音箱,又从右边跑到左边,最后听到那一声远去的马叫好像不够深远,还没有穿出自己家墙壁到邻居家去,便赶紧把音箱往后逆时针挪动半寸,再回去“皇帝位”听听效果改善了没有,不行则再顺时针挪动半寸,再坐回座位上听,如此反复聆听直到那声马叫跑到邻居家为止。因为要反复对比,所以便会把某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录音反复放了十几次,搞到邻居大为疑惑,难道隔壁养了匹马?怎么整个晚上都在叫啊?不过家里人就惨了,每天得听马叫十几次。这种发烧程度为低烧。

  至于中烧的发烧友,一去他家里就知道他是中烧友。因为一进中烧友的家,必然会看见他们“家徒四壁”:基本上中烧友的家,除了摆放音响是不会摆放其它家具的,因为家具会严重影响音质。而墙上呢,会挂一些很古怪形状的物体,问之才知道是吸引材料。造型丑不丑没关系,最紧要吸音效果要好,声音不会产生驻波,那匹马该跑到隔壁去就一定要跑到隔壁去,绝对不能弹回来。不过中烧友一般不会听《万宝路》的马叫了,听马叫是初烧友的事,是初哥的标志,中烧友绝对不会去听的。再看中烧友的家的音响器材,虽然价值不菲,但基本上是打开了机盖的,因为一来要看机内的元件够不够“补”,“补”是补品的意思,指材料很高档的元件;二来要给机器散热,因为尽管那些名贵的机器经名师设计绝对散热良好,但还是觉得揭开盖子心理舒服些,也觉得音质好些。

  至于揭盖子这等幼稚的玩艺,高烧友是不屑一顾的。去到高烧友的家,千万不能乱说话,因为那些音响的牌子都是一些你叫不出的意大利牌子,意大利的牌子一般比较难念,你一念错可就露马脚了,显得自己没见识。再看高烧友的音箱,你一般都会很惊讶怎么都那么小,跟电脑音箱似的。因为在你印象里,音箱越大低音越好,怎么这那么贵的音箱这么小呢?不是比金砖还贵吗?忍不住去掂掂音箱的重量,哇,好沉,差点脱手掉了下来。再看音箱背后,嘶——,倒抽一口凉气,那音箱线居然像手臂那么粗!这么粗干嘛,难道要通10万伏高压啊?顺着音箱线看到中间,还接着个盒子,不知是用来干吗的。看着你惊讶的表情,高烧友故意轻描淡写地说,“这线我买得很超值,才2万元一对。”哇,线都两万元,那这套音响岂不……不敢问了,免得见笑,赶紧坐下来听音乐。不过听音乐时,最好高烧友的太太不要在家,要不肯定黑口黑脸的没好脸色看,因为高烧友把全部收入都拿来买音响了,无一例外地引起老婆的极大不满,见你一起听音响,没准把你当成了教唆犯。

  Internet的出现,很大程度分化了发烧友阵营。我认识很多以前玩音响玩得很疯的朋友,都转玩Internet了。“叫我关了电脑去听一两个小时音响,现在没可能了”,一位资深发烧友程一中说。“音响是付出,是消遣,而上网是学习,是获得,太有区别了。”当然,最大的区别是,上网可省多了,一部顶级的电脑,也就一万多,而音响?有时买条线都不够。

发烧友心态 - 杜红超 - 2000-11-29 17:44:37

鼓掌。不错的文章。carboy风格,一向平实。

Re:发烧友心态 - 徐远明 - 2000-11-29 22:54:31

看过CARBOY写的其他文章也好,但比这个好象差的很远,或者换个说法,这篇文章比其他文章更好的多!很好奇,CARBOY到底是哪个级别? 不知道CARBOY有没有信心,什么时候写一个超过这篇的电脑发烧友或者网络发烧友?

Re:发烧友心态 - 拿摩翁 - 2000-11-30 01:43:32

网络对于carboy来说不会仅仅是爱好吧 对于自己纯粹的爱好就像音响就会有行云流水的文章 网络实在太广博了,每个方面都是一个深潭,发展又快,所以看过去会感觉陌生

Re:发烧友心态 - 杨震霆 - 2000-11-30 17:18:40

多谢各位的提点,非常多谢 可能在donews呆得多了,耳濡目染,所以才有一点点的进步,毛主席说:我们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