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7 次) 时间:2000-11-29 11:18:27 来源:蓝咖啡_旷强 (蓝咖啡) 原创-IT
·蓝咖啡·
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王小山先生(女士),因为我不喜欢用网友这个词,所以本来顺理
成章的“著名网友王小山……”的开头便始终未能落笔。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开头是我想了一周
时间无计可施之下只得造出实情的结果。现在好了,我们直接说王小山先生(女士)。为简便
起见,以下全部用王小山而省略“先生(女士)”,虽有不敬。
王小山自称弱智,并自嘲“著名弱智”,以此“先锋派”作风披着一头又长又满的头发
行走于网络江湖。据说,王小山当年(这个“当年”不知是多少年?)曾在新浪的什么论坛被
彻底开除,但我们可以想象,像王小山这样的泡网之人没有大致属于自己的论坛怎么能行?好
,你新浪论坛开我坛籍,没关系,我建自己的家——难道弱智也是好欺负的?搞清楚,现在到
处都在讲人权的啊!于是,王小山开的几个家——www.heibanbao.com、www.paowang.com,这
几个“弱智的鼠窝”(王小山曾在《南方周末》发表署名文章《我是怎样变成老鼠的》,同时
又鉴于该人自称弱智,那蓝咖啡就称他的这几个家为“弱智的鼠窝”相信也是合情合理)便有
了主人。
王小山还搞了一个“黑通社”,听起来挺吓人,第一感觉告诉你,这肯定不是政府或者
传媒集团的新闻社,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社会的社团组织——因为名字里又是黑又是社的,
而且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王小山利用这个黑通社作了不少事(因为不知事好事坏,故只能
简称事而不加修饰)。像搞什么评选啊、作报道啊等等。这些黑通社发出的报道针对性很强,
报道对象能具体到人名——名人的名字。相信凡是看过黑通社报道的人一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
印象,所以在这里就不说其具体内容。这些东西给蓝咖啡的一个感觉就是:好眼熟。——因为
蓝咖啡喜欢李敖的缘故,甚至到了“明知道李敖某文章出了漏洞还暗中为他担心并为他对此的
辩解之高超而兴奋”的程度。
李敖自命“党外先知”,王小山自命“著名弱智”、“智力障碍人士”;李敖一般写文
章都是在打仗,而文仗一般除了讲理就是不讲理地痛快地骂,王小山许多代表文章也是在讲理
、骂——但有一点,我最喜欢李敖的是他文章中所表现出的人的诸多品德,而并非只是因为文
章的高妙之故。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我不喜欢王小山,在这里顺便表明态度——就是说这不是
朋友之间的相互吹捧。
相信与蓝咖啡有共同爱好(李敖)的人也会同意李敖的基本品质问题。而李敖的问题以
蓝咖啡的水准根本说不清,李敖就像一颗无价的钻石一般,闪光面太多,自不量力的事情我不
作。但同李敖相比,王小山这个自称弱智的家伙就不一样了。具体怎么不一样?首先申明,蓝
咖啡对王小山的认识同李敖一样,只读过王小山的文章,所以我只能从文章中去尽量了解关于
此人的信息。虽然不全,但大致不会错。而且,王小山在网络中存在的价值更多体现为他的文
章。
一般,成名有两条途径:名垂千古或遗臭万年。要想作到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一个快
捷方式就是找名人算帐,或者将别人不重视的东西搞到令人兴奋的程度,王小山在这两方面有
突出成就。比如他评什么奖啊,说什么人啊之类。他曾经给几大网站评过什么奖,记不清了(
不过整个评奖过程的文字记录在某商业网站历历在目),只记得说丁磊有一个什么爸爸,哪个
人就是China.com的头儿;他还编了一首儿歌,句句不离NB,合唱团成员均为网络精英,甚趣
;又说了一些爬格子的人,比如当时的方兴东,乃清华的侯选博士,这样的称谓虽然大致符合
事实但确实前所未闻;说姜奇平什么都敢写但读来如同嚼蜡、笨狸写的东西专业人士看不明白
业余人士看不懂等等——读了这些评价之后,蓝咖啡只是觉得:啊,有趣!有趣啊!这写东西
,无疑都是极其无聊的。但是王小山这个自称弱智的家伙将它们弄到了令人兴奋的程度,这也
难怪有人劝我不要写这篇文章了。
王小山搞这些,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他的王字前面始终要加一个词:弱智。王小山发表在网
络媒体的文字与纸质媒体文字之间以及语言激烈程度上也有很不小的区别:纸硕媒体一般绝口
不提弱智二字。而两者之间大致相同的地方就是从来没有赞许过什么事情,都是在骂,说的难听
一点——王小山到处骂人。至于王小山大致赞同的事情,可能要数他对网络泡沫的看法了(发
表于《电脑报》中关村夜话栏目),而这种赞许,并没有脱离大从化的一般水平认识。同志们
可以查阅相关文章核对。
所以,在网络上我们见到的署名王小山的文字,一般都是语句通顺的骂人文字。稍懂中文
的人都知道,只要将文字处理得当,有理及是无理,无理可变有理,王小山的那些文字用“理”来
衡量,对读者不公平。所以用其他一些东西来感性地认识一下似为必要。中秋,我打电话给一
朋友,相互取闹之后,朋友得知蓝咖啡现在写什么评论文章,便告诫性的提醒小蓝,说千万不要学
那个什么 黑通社——因为朋友知道蓝咖啡要作一件事情时不会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而他同时
又认为要出名,那么黑通社无疑是一个快搜方式。他还暗示小蓝,作有些事情可能违法,不要轻
举妄动为好。
王小山骂人,李敖也骂人。但当余杰与余秋雨干上以后,明显支持余秋雨的人很多,我们排
出一些”伪支持”,不难发现有不少对于余杰的批评是具有说服性的理由。比如有一篇文章(发
表于《南方周末》,题目忘记)明确提到李敖的骂人是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支持。这一点,李敖自
己也不否认,他以为自己之所以不会江郎才尽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学识。我当然不是说王小山
学识如何,只是觉得如果有更多的这些东西加入那么那些文字会更加理性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有
诚意。
因为我无法免俗地判断王小山的所作所为是否只为成名,所以便默认了这个答案。这便使
我想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与王小山这个个案里,对于网络文化来讲更具有普遍性
。
网民一般都比较天真,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者说绝大多数整天只能顾上浏览,只有贡献
自己眼球的份——这算参与网络。但他们整天还乐丝丝的——你看,你看——我上网,你看—
—你看呀!这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却以为自己得到了许多,正如他们无法辨认各种
小报小杂志上的种种情情爱爱的夸张与做作一样,他们终日被糖衣炮弹重重包围而不自觉。于
是他们只关心网费什么时候降价,中国电信为什么这样微软作风,网恋为什么那么虚幻,他们
忍无可忍之时心里大呼一声:我要聊天!我要灌水!——正是由于网民——眼球的贡献者——
的天真,给了所有挖眼球的人无穷的机会。但这还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控
制这些眼球之后眼干什么!但为了保证流动的眼球能长时间的“忠诚”,他们开始向文化快餐
进军。
电台、电视台、电影院、报纸、杂志,以及小辈网络,如今都无法脱离一个并不十分残
酷的问题:生存。它们的生存状态是由多数的形容词、女人的三围,以及超短裙和诱人的音色
等等所形成的超级连接维持。仅仅,刚够生存,说来也真是可怜兮兮。如果说有一个例外,可
能李敖算。
王小山的可悲在于,在这种低级的生存状态中,骂街,说:啊!就吃这个?!还要不要
我活啊?!不行!换,换菜!……什么?不换?!那——让我自己来烧菜!可是当他掌勺以后
,菜,还是那放了几千年的萝卜青菜,早已无味无营养。不过,他还在烧,一边烧一边对人说
,我这个好吃,比哪个好!那是什么东西嘛!但烧菜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在这个
饥荒年代烧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还有利可图。烧菜本身的意义已经大于吃。如果菜已经腐烂
不堪,经大厨王这么一烧,虽然味道辛辛的、辣辣的,很够味儿,但吃了以后难保闹肚子。
是啊,这么好的一个厨子,面对这一干烂菜,还能做什么?还能作出什么?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厨子他只喜欢烧菜,烧那些腐烂不堪的烂菜,又不告诉大家—
—虽然味道还行,但是各位,别吃的太多喔……他只希望的是能把自己的菜一份当两份卖,至
于别的,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呵呵哈哈!……
再联系到王小山自称弱智王小山,你好好体味一下他的心思:你吃坏了?哈,别怪我啊
,我是弱智,能少出什么菜?你吃坏了,关我弱智什么屁事!
所以,他不是一个好厨子,但又绝对不想做一个好厨子,他继续烧他的菜。当他面对那
一堆一堆的陈年烂菜的时候,无可奈何,但还是得下手以维护厨子的尊严,也或许,时间长了
,对菜的鲜腐也麻木的只剩下机械的动作了。
下手的时候,他的心理极限达到了顶点,各种怒火冲到悲观的边缘,最后终于越来越深
,变为一种情绪。
——这一切,只怪网络,那些烂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