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Tom.com遇上王兟 - 网吧 - 独孤寻欢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53 次) 时间:2000-11-27 16:26:43 来源:独孤寻欢 (独孤寻欢) 原创-IT

当Tom.com遇上王兟
11月11日下午2:00,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经典拳击俱乐部的一张沙发椅上,36岁的王兟咪了一会眼,有点累了,上午从香港赶来广州还没有进餐。
王兟是参加“中国互动营销研讨会”的主讲嘉宾,想到他即将要开始的演讲《163 .net——网络媒体的当然之选》,又莫名地兴奋起来,与身旁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赵小凡、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院院长丁俊杰轻声交流关于网络广告的话题。
这位昔日163 .net的“神秘买家”,今天的Tom.com行政总裁、新飞网(163 .net)董事长王兟,从7月份成为Tom.com的行政总裁起,以铁腕手段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裁员、并购、构筑跨媒体平台等系列改革,成功地将徒有空壳的Tom.com打造成与新浪、网易、搜狐并驾齐驱的新四大门户,演绎了李超人麾下又一幕新经济奇迹。
王兟非常低调,笃信“在商言商”,甚少接受媒体的专访,关于他本人的报道少之又少,媒体上充斥着猜测与幻想组成的报道,但王兟并不想澄清什么,以他一贯的口吻说,传媒类似的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每件事都要澄清,那么我还能做什么事情呢?
“神秘”王兟大起底
如果今年评选中国.com最“神秘人物”,相信王兟铁定会全票当选。
年初163.net易手期间,对于王兟身份的猜测五花八门,相对接近事实的是中国著名《财经》杂志的报道,“王兟,拥有深圳户口,40岁左右,现大部分时间居住在香港,遥控新飞网的运作。据传此君19岁带着100美元去英国求学”。更有媒体臆测世上本无王兟其人,163易手根本是当事人所设下的一个局。
王兟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今年5月19日,163 .net的首页访问人次超过1亿人次,登记用户数突破350万,王兟与广东的媒体记者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开香槟庆贺。当时王兟给记者的感觉是很书生气,看上去不象一个纯粹的商人。亦有很多记者未及提问便退场,毕竟能掏5000万元的商界精英实在太多。
象一只蛰伏着的猛虎,若干天以后,当王兟就任Tom.com行政总裁以后,不止一位记者感叹,哇,原来他这么厉害呀。然后就后悔当天没有与他多交流几句。
“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神秘之处”,王兟开始对记者侃起自己的故事,听起来有些枯燥,但作为解构王兟最真实的文本,却有独到的意义:
我是云南人,从小就在昆明上学。只不过上大学比别人早一些,差不多15岁就上了大学,当时78级高考通过时,家里还不太愿意,因为学校比较远。所以我在本地的云南大学读理科,学化学。1982年我四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做研究工作。有一段时间我研究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到全国各地走了一圈,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发现特别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当时的工作有点象市场推广,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商务,而不适合做研究性的工作。
1984年我申请去英国牛津大学读书,攻读管理学的硕士学位,两年后拿到学位。我个人始终认为人文基础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修养、生活都有很大好处,所以我继续在牛津读了第二个博士学位,一个学位,三门课程,这是英国一个比较古老的课程,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将政治、经济、哲学等传统的东西包容在一起,这也是牛津大学比较著名的学科,我用3年时间读完了这个学位。
在英国呆了五年。然后开始申请工作,便加盟了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在美国芝加哥工作了三年多,为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包括银行等企业提供服务,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美国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对他们有很大的贡献。比如我最后做的一个项目,是为麦肯锡自己做——关于他们研究与信息方面的功能研究,如何使公司业绩有更好的竞争力,或有更好的领导地位,这个项目非常成功。
也许是我的精力比较充沛,在这期间我在芝加哥还私人经营着一家公司,搞高尔夫球管理及房地产,后来工作忙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便一直由我哥哥管理。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于业务管理,但一直有比较大的房地产投入。
1992年我28岁,由于探亲的缘故路过香港,与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的高层见面,谈起中国的发展,便被他们说服,回到芝加哥就辞去了工作。来到香港加盟投资银行界,首先我在汇丰银行有着短暂的工作经历,然后便加入了美国高盛投资银行,一直做直接投资,投资银行业务,做一些重要客户的投资,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也做过一些大的投资银行项目,象粤海重组等,我在高盛工作了7年,离开的时候是高盛中国高科技部分的主管。然后,今年7月份正式成为Tom.com的CEO。
5000万神秘收购163
让王兟记忆深刻的是,1991年左右,美国政府部分物业要转为民用,他看准美国老龄化的趋势,联合芝加哥一家经营14所“老年人之家” 的公司共同出资买下这些物业,由于拍卖回来的价格相当便宜,经过很好的改造装修、提供优良服务及各种附加运动设施等等,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最后每个月只需要1100多美元,比起同等房1400美元的价格有明显优势,当时两幢楼改造出500多套房子,以较少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现金流量。
如果说这是王兟所淘的第一桶金,那么这一单漂亮的生意经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赢利收益,更给他以后的商界驰骋提供了宝贵的资本运作经验。
作为一种铺垫,王兟所缔造的商界传奇似乎要从5000万元神秘买下163 .net的老故事开始。
先从另一IT名人丁磊身上讲起。1997年底丁磊耗时7个月写出了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却苦于资金困扰而难谋大事。1998年2月,丁磊的创业资金告磬,便忍痛割肉将免费电子邮箱系统及163 .net域名以119万元卖给了一直对他有帮助的张静君所领导的飞华网。
163 .net正式开通于1998年3月16日,到了10月时登记用户数突破了设计容量达到20万。于是从此后163 .net便开始了无休止的扩容升级、升级再升级,到了1999年10月7日,163 .net的登记用户达到150万,作为中国免费电子邮箱之父,163 .net的风光无出其右者,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排行榜上,163 .net每都榜上有名,从1998年6月的第10名直至2000年7月的第6名,最高峰还获得过第3名的盛誉。
荣誉是建立在完全免费,并且不断地在硬件、软件上作巨大投入的基础上。而飞华的上司广东电信却拒绝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困滞的情况下,张静君开始与投资者洽谈163电子邮件的合作、融资或出售的各种可能性。
最终绣球落在了王兟身上。飞华的投资顾问安达信公司将王兟介绍给飞华,双方经过几个月的接洽以后,1999年11月16日,飞华公司与王兟任董事长的深圳新飞网签定买卖合同,飞华将出生刚刚20个月的163 .net连同Pcicq、Supercool免费个人主页系统以及主要人员“捆绑”销售,以5000万元转让给新飞网公司,获得了近10倍的投资回报。
尽管媒介披露说新飞网是一家163 .net转让之日方注册成立的空壳公司,但王兟其后又连续大手笔地投入了3000多万元,于是从12月起163 .net扩容升级成功,不但速度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其容量亦由2M增加到5M。
由于“国有资产流失论”及王兟的神秘不露面,其后国内媒介连续对此事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追杀,直至张静君被免职。
李超人的另一只“橙”
亚洲金融风波之后,有人预言地产大王李嘉诚等传统大亨将退出富豪竞技场。3年后李嘉诚却跻身十大富豪,成为全球瞩目的电信大王,将其控股的一只橙——英国Orange移动电话公司的49.1%股权出售,赢得纯利1173亿元。
Tom.com是李嘉诚涉足新经济产业的又一粒棋子,以李嘉诚所拥有的香港著名企业长江实业集团、和记黄埔为主要股东的入门网站,挟传统经济的经验,弄潮股市的资本,开拓新经济的大胆创新,粉墨登场即玩转股市。2000年1月Tom.com正式开通,3月1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因当时香港市民排着队伍争相申购、首日股价暴涨至7.75港元而家喻户晓。
其时,由于媒介大幅渲染“李家天下”的新闻,对TOM.COM上市颇有微词,相关人士指责上市之举是因为李嘉诚享有许多特权。而一再表示对香港“只有爱心”的李嘉诚解释,他原来并不准备在香港上市,而有意将TOM.COM在美国上市,但因创业板主席罗嘉瑞认为以李嘉诚的规模和品牌,在创业板上市对香港有好处。所以才决定在香港上市。
TOM.COM在开通后运营的半年时间里,每月烧掉5000万港元却没有创造出什么实际的业绩出来。TOM.COM被媒体嘲笑为“除了钱什么也没有”、“半年没有干过什么事”、徒有空壳没有内容仅仅相当于个人主页的“垃圾网站”,相对于中国的新浪、网易及台湾的奇摩站来说,TOM.COM在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优势可言,劣势却显而易见:用户数很少、内容欠缺、网站的浏览量不高、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仅广告一项。
今年前两季TOM.COM共亏了1.94亿港元,网络广告的收入远远追不上”烧钱”的速度。如果不是有一块李嘉诚的金字招牌在死扛着,早已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而故事的精采至此才是个开始,7月17日香港TOM.COM传出消息,原行政总裁张承勷将调回和记黄埔,出任和黄新成立的媒体整合部门总裁,TOM.COM行政总裁职位由原投资总监王兟出任。
适逢纳斯达克大幅缩水,TOM.COM的前途堪忧。所向披靡的李嘉诚自然不能让TOM.COM成为自己运作新经济的滑铁卢,这时候的临阵换帅便有些“天将降大任于王兟”的滋味。王兟带着“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成为有足够的枪支弹药战争到最后,真正占据领导地位的网络集团” 的目标走马上任。
为了“降低成本”,王兟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大幅裁员80人,在香港业界引发轩然大波,并在本港掀起了巨大的“裁员”飓风,当时证券界分析员认为,王兟致力重组TOM.COM集团新机制之际,如此“减磅”行动并非意外。而王兟在裁员时则表示,希望将每月的开支由5500万元大幅减至3100万元。
至此,TOM.COM在王兟的铁腕管理及持续的收购计划下,一步一步地向e时代领跑的角色靠扰。
“左右互搏”玩并购
采访丁磊时他称香港市场实在太小,王兟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TOM.COM的重点目标开始游移,从弹丸之地的香港移师中国国内市场,7月在北京推出了12个资讯娱乐频道,但TOM.COM进入内地市场又谈何容易,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等本土门户拦路虎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
对于王兟来说,TOM.COM光靠降低成本显然是个“治标不治本”的笨法子,只有不断依靠李嘉诚强大的资本背景,不断壮大整合TOM.COM旗下的频道资源,吸引眼球,增强TOM.COM在股市上的人气才是硬道理,于是“逢低吸纳”的大规模并购行动在王兟有板有眼的指挥下联诀爆出新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TOM.COM逐步吞并国内成熟有型的网站成为其垂直频道,从而增加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而163 .net自然是他的首选。从王兟的角度而言,并购163 .net实在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其身份特殊,既是两家公司的首脑人物,“左右互搏”有利于双方间的协调及谈判,甚至有人开始怀疑王兟收购163 .net从一开始便是李超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其次是TOM.COM参股163 .net,将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对于TOM.COM来说,缺少人气是件最头痛的事,而吞下163 .net,便意味着中国最大电子邮局的600万(截止9月17)注册用户也成了它的子民,王兟希望借此来吸引广告商的注意力,从而增加收入。对于163 .net来说,赢利模式单一,面临再次融资的困境,没有强大的资本作后盾,除了邮局之外没有内容吸引网民多作停留。
在媒体及业界的猜疑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Tom.com终于在9月6日宣布,它已就收购羊城报业70%股权、鲨威体育网站(Shawei.com)分别签署协议,并收购中国网站163.net的控股公司,总代价为7亿6500万港元。
并购的故事在IT界每天都会有,但称得上精采的却乏善可陈,王兟在这两起收购中明显有李嘉诚的资本运作风范,收购价主要是以新股及股东贷款形式购入,在两项如此巨大的交易上,Tom.com付出的现金只有港币2万2465元7角。
这次交易涉及1亿3400万新股发行,3月才上市的Tom.com恰巧跨越企业在创业板上市6个月后才获准发行新股的最后期限。为了买下163.com,Tom.com以每股5.69港元发行6168万股新股,计划筹资3亿5100万港元。羊城报业部分,Tom.com将以每股5.30港元发行4460万新股,并支付8000港元现金。此外,在收购鲨威体育网站方面,Tom.com将以每股5.50港元发行2410万新股,以及支付1万3300港元,同时,Tom.com也将以相当价位发行410万股票予员工,并支付7693港元现金。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Tom.com收购163.net、鲨威体坛全部权益及羊城报业70%权益的新股代价中,涉及多项售股规限,大都是限制承配人每个交易日可以卖出的股份上限,介于200万及500万股,其中更限制鲨威体坛不得在Tom.com股价低于5.5元时出货。收购163.net的计划并非直接收购,而是通过入股163.net母公司深圳新飞网权益来完成。
打造中国的时代华纳
11月8日Tom.com在香港公布第三季度业绩,今年7至9月亏损1.638亿港元﹐较上一季扩大约11%,并未完成王兟的早期承诺减省开支的目标。
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兟强调要进一步控制成本,调低整体烧钱速度,继续采取网上及网下业务相结合的生意模式,开展跨媒体的业务,积极物色和购并内地及香港的传统项目及媒体。他认为TOM对香港市场有重大责任,其成功与否可作为科技网络业的指针。而此前李嘉诚在香港会晤羊城晚报社长许光辉时称,最保守估计不到两年Tom.com就会进入香港上市公司前十名。
尽管TOM.COM在王兟的不断并购造势下,人气不断上涨,但.com已经走过了疯狂“烧钱时代”,“赚钱才是硬道理”,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只有死路一条。有人说媒体是四大暴利产业之一,也有人说网络本身就是第四大媒体,也许正是此种说法促动了王兟的灵感,王兟将Tom.com的赢利模式正式定位为跨媒体产业。
王兟如此解释其所推崇的跨媒体业务,“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TOM.COM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大的收入来源。网上网下互动的跨媒体广告经营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TOM.COM将由一家纯网站转型为跨媒体公司,以创造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媒体,比如一些报章、杂志、电视节目、户外媒体等,我们将和这些市场上占领导地位、经济收入很好的传统媒体合作。在经济上和它们建立合作搭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广告客户要打广告,我们可以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提供一揽子计划。这种模式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是,我们内部运营的现金流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读懂了这个道理,我们便不难理解Tom.com花2000万美元买下日页面浏览量100万的鲨威,看上去有点孩子气,但是考虑到鲨威和羊城报业一起买,同时取得体育广告及活动管理公司羊城报业70%股权。Tom.com便附加了每年超过2亿3000万港元的营业收入,不但业绩报表上会出现喜人的利益增长,也使得王兟可以理直气壮地声称TOM从一个.com公司转型为一个跨媒体公司。
10月11日,TOM.COM又宣布协议收购中国内地最大型户外广告媒体公司之一的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49%或以上的权益 (收购权益率遵照中国法例所订之上限为准)。根据协议,TOM还将安排一间或以上全内资的中国内地公司收购风驰余下的股本权益。此举使TOM将获风驰保证于2001至2003年间得到合共不少于人民币一亿元之盈利。
最新的消息是,Tom.com刚刚同香港《明报》集团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Tom.com将收购1987年创刊、发行数超过十万份《亚洲周刊》50%的股份。王兟表示,这次收购完美地体现了公司的跨媒体战略。Tom.com将同明报集团共同创办周刊的电子版。出版物将被建设成为面向全球华人的中文多媒体平台。
目前,Tom.com仍然拥有11亿港元的现金储备。为了将并购游戏玩得灵活更成熟,Tom.com还在国内第一个获准成立了外资投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两年内到位。按Tom.com招股说明书中的材料,这家原定名”Tom.com(中国)控股”的公司将整合Tom.com在内地的所有投资。
至此,TOM.COM的中国市场战略已经相当明显,依托香港股市的雄厚资金,“逢低吸纳”收购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来打造Tom品牌,通过并购传统产业使TOM的报表盈利额呈高速上升,并最终以跨媒体战略来全力开拓内地互联网市场。
而本港分析员更是指出,从王兟接管TOM.COM的连串行动,TOM.COM已转型为专注大中华区内互联网投资的企业,而不单是大中华区的超级入门网站,而TOM.COM在给予分析员的资料中,透露将在国内物色中国政府允许外资参与的电讯、电子产业,通过并购令收益增长,并分阶段发展至大中华互联网领袖。
事实上,王兟正在将TOM悄然构筑成中国的时代华纳,最终将其变成李嘉诚与老对手默克多在媒体产业竞争的一着有力棋子。
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Tom.com的未来,也许真的是李超人旗下的又一只金光灿灿的“橙”,也许是将“烧钱运动进行到底”的又一网络春梦,但显而易见的是, Tom.com在王兟的亲力亲为下,每一天都在进步,短短半年来,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空壳门户演绎成呼声日隆的国内四大门户之一。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月就是传统经济时代的一年,那么,半年后或者一年后的Tom.com能否成为网络时代的航母已经无法预言。
记者亦曾试图设下一个局,问王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会考虑收购新浪、网易或搜狐之中的任何一家吗?
王兟愣了半晌,一如其内敛而低调的作风,摇了摇头,我不能对这么现实的问题作评判。

与王兟对话(以下记者简称“记者”,王兟简称“王”)
163风波使我学会检讨
记:你是新飞公司唯一一个股东吗?
王:新飞公司是我和一个哥哥及一个朋友合股创建。当然,除了新飞公司以外我还有别的投资,但新飞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笔投资。资金是通过各种渠道融回来的。
记:成功收购163对于你本人有什么影响吗?
王:太多的细节,我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不知大家对什么感兴趣,关键是我收购163这件事本身。看准的事情,能够双方通过谈判,大家能够达成协议就坚定不移地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或一个新的公司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人的指引,不管是对你的策略也好,对你做的事情也好。对你为什么要做也好,对你做能不能成功也好,成功了以后又怎么样等等,有非议有赞扬,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坚定的信心,看准了事情和正确的事情就要毫不犹豫地做到底。最后自然会得到最好的支持。
记:那么在163风波中你吸取到的教训是什么?
王:在 163风波中,我需要检讨的一点就是在沟通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准备和各种各样的人去沟通,使得自己有最大的基础支持。
记:163的未来赢利模式是什么?
王:163的收入还是以广告、电子商务模式为主,以及一部分收费邮箱模式。
记:在采访王志东时,他曾对收费邮箱提出一个疑问,如何来保证收费信箱的安全性?
王:我觉得你去租房子也不能保证房子永远不漏雨,是人就要有自然的问题,如果交费邮箱,一定要注重服务,一定要更注重附加值,如果说既收费又服务不好,那么这个邮箱就没有人用了。市场就是最好的检验。我觉得我们的同事已经做得非常好。其实任何一种系统都不可能100%的稳定。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在这种概率下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卖给TOM未必能发财
记:最近有太多的传言说TOM下一步的收购目标将是OICQ、天极或赛迪等IT垂直频道,TOM的具体收购方向是什么?
王:我觉得报界传媒的猜测是不切实际,而且没有必要。我们会不断地寻求看如何进一步的合作,将跨媒体的策略做得很成功,目前主要的目标是两条,第一条是真正成为互联网界真正有领导地位的公司,另一条是通过跨媒体的效应真正实现最好的效益,如果能够符合这两个策略的东西,能够配合上的,我们会去做,如果配合不上的,我们绝对不会去做。刚才你所举的这些名字,我不方便去评论,但这些传闻已经很久很久了,其实大家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传媒没有什么实际的根据。
记:那么你对并购或合作对象的要求是什么?
王:首先不要认为卖给TOM就可以发大财,我们追求的是合作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渡起伏。股票不可能只涨不跌,这方面的心态一定要平衡。其次是合作的项目要有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能够给双方带来好处,而不是空头计划,经商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对于那些想要赚快钱的人最好不要找我们合作,简单地炒一炒股票,不是我们的目的。
记: 据说TOM尚有11亿港元现金储备,你会如何来支出这笔经费?
王:做互联网、媒体产业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必须要花够钱才能成功;当然,也要预留足够的财务储备来预防不测。对于TOM而言,即使我们一分钱都不赚,还可以经营三年。
遇到好的合作项目,我们首选会选择通过股权的合作方式,不会采取大量的现金收购当然,并不排除TOM会对那些有良好前景的公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TOM这么大的公司,不会受到11亿元现金的限制,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融到资金。
跻身新四大门户
记:采访中你一再称TOM是中国互联网的四大门户之一,具体是那四大?
王:新浪、网易、搜狐还有TOM。
记:是不是意味着中华网已经被TOM甩在后面?
王:我们自己认为是四大网站之一。
记:TOM的目标是做e时代中国互联网的领跑者,凭什么来实现这个梦想?
王:做事情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做。太早说自己怎么样不太明智,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的,第一我们要不断地对用户提供服务,象我们推出的“我自机”服务,用人工智能的软件为网民搜索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服务推出以后,倍受网民欢迎。Page View增长得非常高,现在系统差不多有2600万的Page View,我想TOM主要的目标是抢先一步,创造出自己的赢利模式,在其它网站之先实现收支平衡,能够产生出利润来,我们有信心做到这一点。其次我们通过跨媒体的协同,能够真正做到有丰富的内容给我们的网民,同时也有一个很好的广告平台给我们的客户。特别是在跨媒体的广告平台上,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效果,这是值得骄傲的。
记者:那么TOM.COM现在所定位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王:首先TOM是一个上市公司,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入门网站,收入来源远远多于入门网站,我们有四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跨媒体的广告业务,仍会以互联网为主,把我们在中国的占领导地位的入门网站群做为重要的媒体,和其它的媒体配合,共同向客户推广业务,广告收入又分在线与分在线的集合。
其二是做一些电信的增殖服务和接入服务,作为一家外资互联网企业,我们没有权利进入电信服务业,但是可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与电信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合作,做一些信息服务和增殖服务。
其三作为有品牌的互联网公司,TOM可以对传统企业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让传统的业务更新换代。
其四TOM.COM可以作为创业投资的平台,通过一些战略投资,对国内一些优良的高速增长有现金流量的高科技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使一些非常优秀的高科技公司通过TOM能够介入资本市场。最好是和TOM的上述的业务方向有关联的公司,只要你足够优秀,自己融不了资,上不了市可以联合我们一起做。最终是以多元化赢利模式来支撑我们互联网的品牌与服务,直到TOM的品牌与服务成为最强者之一。
记:由于股市低迷,你将如何扭转TOM在股民眼中的弱势形象?
王:如果和其它公司相比,我觉得股民还是蛮看好TOM的。招股上市时的疯狂反映了一个不同的时代,6个月以前人们对互联网的狂热,也体现了对我们公司大股东坚定的信心。现在来讲,股价如何掉,我们公司还远远排在其它公司前面,无论是从市值上来说,还是从我们的交投量,只不过我们的投资者更理智了。这种理智很正常也非常好,TOM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整合以后,经过一两季度,看到我们真实的业绩一点一点做出来以后,我相信大家会很开心的。总的来说我觉得TOM一路以来都有很好的股民支持,即使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我们的股民支持也远远大于其它公司。互联网是一个增长迅速的新经济,但还不至于能一夜间将市场扩大一倍。所以他我接任后便将旧经济引入,协助网络业务发展,为股东赚钱才是最实际。
记:你对TOM最理想的预期是什么?
王:我心目中最理想的TOM,应该将中国市场机会、高科技动力,以及团队精神三方互相结合,这样便可为股东创造最高的价值。
香港是集团的核心地
记:有分析家指出,TOM现在面临三项风险,一是月支出成本明显高于新浪等门户;二是纳市低迷资金吸纳现在也出现问题,据说为了收购163等,你们许多公关活动都暂停了;三是中国的政策和法律条例有可能变化,外资控股网络可能会出现阻碍,你觉得这三方面是否对TOM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王:我觉得运营成本比别的公司高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规模很大的上市公司,我们是有100多亿港币市值的公司,它有很多上市公司发展的成本等,我们互联网这一块的成本不会比其它公司高多少,但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肯定会比它们高。但我们的收入也会比它们多得多,加上我们收购的一些传统公司,他们都是有净利润贡献的公司,他们不会增加我们的净开支率,反而会协助减少增长TOM的亏损,而且使我们在最短期内达到收支平衡,能够赚钱。
而我们在国内的宣传,一方面我们并不相信在其它网站铺天盖地花很多钱打广告这种做法。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做推广,最近我们将北京等地的推广费用提高了,会有一些比较集中的动作,绝对没有冻结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好,特别是WTO越来越近。我们特别讲究尊重国家政策、法律的公司,象我们和163合作,简单地用我们收购163,全面收购163,都不是一个很贴切的说法,只不过应该说在资金上有合作,两边的公司互相协作,163在本身上来讲,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司,而且完全是按照中国的法律,我觉得中国完全有好的法律监管的条例,对整个业界的发展是个好事。作为任何一个城市互联网业的公司,必须严格国家的法律来办事,但我也相信,随着国家WTO以后,整个国民经济会开放,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我们很乐观。
记:TOM以如此力度来开拓内地市场,是否会在减轻在香港本土的发展速度?
王:虽然TOM未来的主力发展方向在内地市场,但并不代表会放弃香港。TOM作为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发展、融资、策划及品牌建立都有一定优势。虽然香港未必会是集团最大的办事处,但绝对会是集团的核心所在。香港人适应力强、够灵活,而且具备拚搏精神,只要配合国内发展机会定能成功。
我是一个商人
记:你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商人”,从一个书生转化为商人,你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了什么改变?
王:我觉得一个人自己就是你自己。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从我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事的办法,我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肯定给我留下了不同的烙印,这是肯定的。从经营一个公司或经营一个投资来讲,必须要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办事。作为判断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用职业人士的眼光、职业传统的标准去衡量。但作为一个人的标准,性格千变万化,我觉得自己一路以来都是这样,很需要和人沟通,取得信任和理解。经商做事都是很难的事,要努力,有一个团队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并不是容易做得好的。要很努力去做。
记:你是和记旗下为数不多执掌重任的来自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你觉得自己胜出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王:我觉得我在中国长大,对中国国情比较了解。不单单是了解,毕竟是这块土地生我养我,对她有很深的感情,最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信心去做;反之,最狂热的时候也可以保持一些冷静。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有她的条件限制。也都有优点或弱点,不能一样好就都好,遇到一些困难就完全失望。我相信自己能够保证豁达、乐观、向上、坚定不移的态度,对于人际的了解亦会有一些保证。经营TOM是一项蛮复杂的挑战,需要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技能,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可以唯一能够做得好的。最关键的是有没有能力来建立一个好的团队,以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我自己觉得自己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很多地方的不足。
记:你觉得自己在TOM任职CEO以来,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王:其实我还未谈得上任何成就,但为集团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可说是目前最大的贡献。TOM能在短时间内由一间纯网站转为跨媒体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已是成功的先兆。
记:你上任伊始便进行大幅裁员,那么你所认定的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
王: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有竞争的压力机制,例如美国通用(GE)公司是个很好的管理企业,其总裁有一个很好的名言,每年要自然淘汰10%左右。落到10%的人就会有危机感,这样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活力。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尽本职,要努力,沟通好,有创意,帮助别人,有团队精神,必须能够出时效等等,都是有好表现的员工。
记:能知道你现在的国籍吗?
王:你问那么私人的问题,太私人的问题就不能回答了。在商言商嘛。(笑)
采访手记
作为一名财经记者,从去年底我便开始关注王兟。
一度热闹的163事件使王兟的知名度爆涨。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商人更象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来无影去无形,甚至连可以捉摸的痕迹都没有。那时候,所有媒体关于王兟的报道几乎都是从道听途说的蛛丝蚂迹中狂做文章。
5月19日,163.net首页访问人次超过1亿人次,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王兟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首次亮相,穿着西装,戴着眼镜,更象是位书生,在开香槟时甚至有些紧张,当时心底不免有些失望。
当时问他关于163的问题,他在解答之余一再强调,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地去回忆历史,因为历史尽管有借鉴作用,但不代表未来。由此又对王兟多了一份好感,毕竟不是位躺在历史簿上睡觉的人。
7月他成为TOM的行政总裁,上任伊始便大幅裁员,铁腕作风初现。其后他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有目标的并购,甫一出手颇有资深金融投资家的风范,尤以2万多元现金加上股权置换并购羊城晚报广告公司、鲨威体育网及新飞网为经典。
王兟其人其事开始不断曝光于媒体,但由于其为人低调,诸多报道多数源自于公关公司代发的通稿,更多的报道偏倾于未经采访的猜测及评论。于是找机会专访王兟成为我心头的一件大事,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在11月11日完成了此次专访。
采访在下午4:00左右进行,他吃着汉堡喝着牛奶开始了答话——这是他当天第一次进餐。与王兟对话很轻松,在回答提问时他不断地报以轻轻的笑声,也许是个习惯,但却令整个访问变得轻松。
王兟象所有新经济群英一般,每天休息六个小时左右。喜欢打网球。本来想代读者问一些关于其家庭的私事,但他一句“在商言商”断了记者的念头。事实上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位商人。而商人不是明星,有着自己的稳私亦是理所当然之举。
摄影师为他拍照约30分钟,他很配合,随着摄影师的要求不断地摆甫士,一旁的工作人员笑称这是在为王总拍写真集。他很细心,发现身旁有一壁灯很浮华,便叮嘱摄影师一定不能将之拍进去,“免得董事会以为我在进夜总会”。
问他为什么以前特别的低调,回答问题都是“Who knows”。他笑了,其实现在也一样的低调,无论是我本人还是TOM,做SHOW的机会很少。但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不一样,除了务实还需要一点点的眼球,所以,我偶尔曝光也是工作需要。
张静君(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眼里的王兟
王兟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聪明、执着、坚定,不为外部的风言风语所左右。
很多人都说,是163.net的风波成就了他,加上他坚韧的品格,使得他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投资银行职员摇身一变成为tom.com的CEO,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据我对他的了解我认为,他早晚会脱颖而出的。163.net只是一个契机,没有这一次,他一样会在另一次交易上展示他的宏才大
略,以及过人的才智。“是金子始终会闪光的”。
不过,也许对国内网络公司的管理还是有些不习惯吧,我觉得他是有点太粗放了。跟员工的沟通也不够。
王兟简历
王兟在加入TOM之前,曾于Goldman Sachs(Asia)LLC(「高盛」)工作七年。他于一九九三年加入高盛,是该公司亚洲直接投资部的其中一名创办成员。他亦曾服务股票资本市场及企业融资部,并在重组粤海企业中担当重要角色。王兟于一九九九年加入高盛的高科技组,出任中国高科技组主管一职。在加入高盛前,王先生在获多利直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任经理。在此之前,他在芝加哥的麦肯锡担任策略顾问一职三年。王兟是多间中国互联网公司之董事,其中包括担任163.net董事长。王兟在中国出生及长大,一九八二年在云南大学取得理学士学位,在往英国深造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两年。王先生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九年间在牛津大学进修,以优秀成绩取得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哲学、政治及经济文学士学位。
TOM的并购小资料
3月,TOM购入oneasia.com股权
4月,收购上海美亚在线50%股权   
5月,收购AAStocks.com Limited 50%股权
6月,认购She.co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35%股权
2000/08/13
TOM.COM与羊城报业及鲨威体坛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了独特和一体化的业务联盟,致力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领导者。这项合作预计每年为TOM.COM带来超过港币2亿3千万以上的营业收入。
2000/09/04
TOM.COM把163.net融入旗下,此项合作将令 TOM.COM 晋升为中国十大最高浏览量的网站之一。 TOM.COM 会把163.net之电邮服务纳入其属下的网站,提供共同品牌的服务。
2000/10/11
TOM.COM以独特的跨媒体策略推动业务增长,收购中国大型户外广告媒体“风驰”公司,TOM将获风驰保证于2001至2003年间得到合共不少于人民币一亿元之盈利。
2000/11/05
TOM.COM与长城科技旗下的长城软件及长城宽带成立合营公司,TOM.COM将持有新公司七成股权,拓展开发宽频住宅社区服务应用软件以及中国宽频增值服务市场,以实现高额利润回报
2000/11/21
TOM.COM控股《亚洲周刊》50%的股份。Tom.com将同明报集团共同创办周刊的电子版。出版物将被建设成为面向全球华人的中文多媒体平台。

关于TOM.COM
TOM.COM LIMITED 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联营机构,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成立,并于二零零零年三月份于香港创业板上市,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它策略性投资者组成之合营公司。TOM.COM LIMITED以「通晓中国、互联世界」为目标,致力为全球华人及世界各地互联网用户提供中国「信息娱乐」内容为主的多语种超级入门网站,包括旅游观光、金融财经、流行玩意、国粹文化、艺术文教及资讯要闻。为了配合网站不同内容的发展,TOM.COM更将会发展多项电子商贸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网上服务。
七月十一日TOM.COM在京隆重推出十二个精心设计、资讯纷陈的简体版垂直频道,正式吹响全面进军内地之号角。包括:”新闻时事”、”历史文化”、”中国文学”、”游戏天地”、”潮流科技”、”影视娱乐”、”科普空间”、”财经纵横”、”环球军事”、”时尚在线”、”城市动感”和”体育世界”等,它们全部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迎合国内日趋增加的上网需求,以生动及趣味化的形式介绍中国资讯娱乐,让全国”网民”都能各有所得,享受上网乐趣,同时通晓世界讯息。新推出的简体网站也涉及到各个领域,华夏旅游网络有限公司为TOM提供了全国详尽的中国旅游资讯及网上服务;国家文物局授权信息使用网站;中国科学院独家提供的科学资讯;联营中国足球协会官方网站;成功对接其控股的美亚在线旗下的中国国际时事网,该网站是国内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获取互联网新闻转发权的商业网站;与张艺谋、章子怡、聂卫平等影视体坛明星合作,被授权在TOM上建立个人主页或客串TOM栏目的主持人。
公司总部设于香港,而北京及上海均设有办事处。TOM.COM在不久的将来亦会拓展至台湾、新加坡、温哥华、三藩市、悉尼等拥有华人社区的城市。
TOM.COM的网址为WWW.TOM.COM
  

当Tom.com遇上王兟 - 徐远明 - 2000-11-27 17:39:18

够料!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杨震霆 - 2000-11-27 17:54:45

写得很详细 不过略为琐碎了一点

嘿! - 独孤寻欢 - 2000-11-27 18:07:45

俺是想写给业外人看的, 所以碎得厉害。 不好意思。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流浪北京 - 2000-11-27 18:33:28

TOM。COM的网络社区作的真的不错,实在是没有时间,要不我会经常泡在上边的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张静君 - 2000-11-28 08:09:53

啊?原来你就是孤独寻欢啊? 写的似乎王是一个神仙...... :-) 再透露一点,王先先还是个钻石王老五呢。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姜齐 - 2000-11-28 09:36:31

少了点佐料:王兟眼中的张静君

一不小心被认穿帮! - 独孤寻欢 - 2000-11-28 13:40:46

哈。 不好意思。 俺就是寻欢呵。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令狐磊 - 2000-11-28 15:42:08

我倒是有幸见过一次王先生 在学校里面 某个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财富沙龙上 总体感觉是 好"大牌" 全场的人都围着他转 他玩提前退场 结果所有的"人物"都围过来 说我久仰你好久了,交换名片好吗? 可能是没办法 人家有钱 有本事你拿6000万出来

Re:当Tom.com遇上王兟 - 令狐磊 - 2000-11-28 15:45:54

张静君:王先先还是个钻石王老五呢。 ----搞笑

翻了二十页才.... - 齐巽 - 2000-12-13 07:08:52

TOM 我很讨厌,或者说不喜欢,请问各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