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0 次) 时间:2000-11-25 16:34:35 来源:蔡文涛 (辛丁) 原创-IT
所谓“三网合一”,就是指计算机网、电信网及广电网的融合。有关的讨论,其实早在1998年之前就已被提出。然而时至今日,“三网合一”还停留在“讨论”或小规模试验的阶段。绝大部分讨论的观点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三网合一”技术及市场匀未成熟,只是“看上去很美”;二、相关法规尚未明确。显然,以上的观点都基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笔者想换一个角度,从市场的需求着手,探讨一下“三网合一”的时机及迫切性等一些相关的问题。
需求与时机
年初,美国在线(AOL)宣布并购时代华纳(Time Warner)。其时,各媒体议论纷纷,称其为“双赢”有之,称其为“快鱼食慢鱼”有之。然而,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代华纳除了是音乐、电影、报纸、杂志等发行出版业巨子外,还是一家拥有多达1300万用户的有线电视公司。AOL所以相中她,是因为她的“内容”,亦因为她的这一渠道——为“AOL TV”的推广作准备。
不仅如此,在这前后,AT&T和微软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互动电视产品。有专家估计,到2004年美国将拥有超过3000万的互动电视用户。尽管笔者认为,这个估计较为保守。但这仍然远远超出了我国目前互联网用户的总数!
粗略估算一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04年我国网上人口的数量将有追上美国的可能。如果可以类推,同样地我们互动电视的用户数量,也应该达到3000万这样的水平。当然,前提是我们要马上动手!
或者有人会说,类似AOL TV的互动电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三网合一”。然而,“入界宜缓”有时市场的切入点,对产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多媒体是互联网的圣杯。如果说,AOL TV等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切入宽带市场。那么,我们的“三网合一”,在目前其意义更重要地在于,透过这种更亲切、更易于令人接受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到网上来——中国还有98%的人未上网!
最近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2亿台电视机,2亿门程控电话,9000万有线电视用户,400万台的上网家用电脑。据估计,今年家用PC的销量约为250万。我们假定这些PC的买家都是首次购买,并都用于上网,再按平均每年35%的增长率计算,到2004年,我国的网上家庭也只有2000万户左右——仍然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近来,很多传统家电巨头,纷纷杀入PC市场,期待着PC销量的“雪崩”。真的会有“雪崩”吗?留意一下统计数据,尽管家用PC的性能越来越好,其绝对价格也越来越低,但与我们的直觉相反的是,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家用PC的销量增长率,却远低于1997年、1998年两年的平均水平。为什么呢?显然,家用PC拥有量的基数已大增了。我国传统家电行业,有一招是屡试不爽的。这就是,当业界让某一家电产品的价格,下降到2000元以下时,人们对它的需求就会爆发出来。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N年内,我们还不能期望,主流PC的价格会下降到这一水平。何况,人所共知,PC上网的门槛,并不只是它的价格。
看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同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让数字鸿沟产生于兄弟姐妹们之间。Internet!PC上网,恐怕独力难支!
不仅是宽带
提到机顶盒上网,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大败而归的“维纳斯”。它的好处与弊端已被广泛地讨论过,笔者就不再赘述了。但有一点,笔者还是禁不住要问:作为信息产品,机顶盒绝对是应用,是服务。然而,大力倡导“软件就是服务”的微软,除了吹嘘过一阵外,他们还为“维纳斯”做过些什么?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与年多前比已有天壤之别。我国的网上人口翻了两翻。“三网合一”再次被提出,甚至被提到了“十五”计划中!而且,技术亦已成熟。——只是人们还举棋不定罢了。
有了“三网合一”的宽带,网络的应用更为广泛,服务亦将得到加强。这都不错。然而,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误区,很多人每提到“三网合一”就只想到它的宽带。因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只需有一定的宽带接入,就是“三网合一”了,或者说就可以取代“三网合一”了。其实不然,如果只有宽带,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笔者认为,“三网合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信息产品的整合,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与服务体系。“三网合一”的产品(服务),首先应该是易用的、平价的;而且还应该是稳定的(包括性能和应用)——因而更易用、更平价;亦应该是开放的——更多的应用、更高的价格性能比。可以预见,将来“三网合一”的用户端(机顶盒),不但能用于收发邮件,资料查询,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而且还可用于接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还可作为未来信息家电的操作平台等等。不仅如此,我们同样需要更吸引更丰富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设法建立良好的网络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迅速形成不断壮大、不断扩阔的网络群体。
否则,如果宽带只是一些“精英”们的光纤入户,智能小区。那就如有人形容的——那只是一间孤寂的、空空荡荡的餐厅——又有多少人愿意身处其间呢?
网内网外
有人曾撰文指出,中国的网络业分七个阶层,从ISP到最底层的垂直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不管是否准确,所有这些企业要赢利,要发展,都得沿生态链而下,把眼光落到网民身上。没有网上人口的快速的不断的增长,网络产业的高速成长就无从谈起了。
1999年是政府上网年。但直至现在,我国的网上人口还不到全民总数的2%。所以,我们也就很难责怪个别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下)的网站,“内容少,更新慢”。
2000年是企业上网年。但或因认识不足,或因认为机会成本过高,目前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触网。显然,网民的激增,获益的将不仅是IT业。
社会信息化,对促进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民族工业的竞争力,甚至于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所起到的作用,想来也不必细说了。单就“三网合一”的相关环节来说,已经足以让人心动。有线电视的用户,据说很快就要突破1亿。“十五”期间,如果对50%的有线用户,进行“三网合一”,每户投资1000元,共计500亿;用户终端(机顶盒)的价格约为2000元,共计1000亿;如果有50%的用户,购买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按每台5000元计,共1250亿;5000万家庭用户,用其收入的3%购买内容,按平均年收入3万元计算,共450亿/年。这不止等于多出了一个产业!顺便提一下,笔者绝非要否定PC的作用,恰恰相反,“三网合一”亦将大大增强PC的性能。这种情形,就有点象我们在修桥筑路,让公共汽车畅通无阻的同时,私家车也跑得更欢。
成长的烦恼
前文已经提到,过往(现在?)人们每谈到“三网合一”总有点烦。市场与技术的不成熟,其实是相对的,主要是担心成本过高,投资存在风险。但我们亦知道,只要规模上去了,成本应该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比较一下曾经火爆的VCD,及正开始红火的PDA,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现在的政策,已越趋开放。发展信息产业,搞“三网合一”,可以说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它将作为重点被列入“十五”计划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相关的企业是否愿意因害怕竞争,而错过大发展的绝好机会。事实上,以往的种种事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只有激烈的竞争,才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相反,身处安逸之中,反而会令一个企业百病丛生!
笔者想再次说明的是,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三网合一”,视作一种宽带接入的方式,用于与其他的接入方式竞争,而必须意识到“三网合一”是对信息产品的一种整合。它意味着更吸引、更体贴的服务,更丰富、更高效的内容。它本身就代表着互联网的方向——更广泛!更高速!更简便!这都不仅仅是梦想!
“三网合一”已经在进行中! - 孟子 - 2000-11-25 17:55:06
绝对可靠消息,年底就会有相关方案实施!
Re:“三网合一”已经在进行中! - 辛丁 - 2000-11-25 20:02:05
从某种意义来说,“三网合一”几乎天天都在搞。广东有线的宽带接入,搞了有一年多了吧?效果如何?据我所知,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试验,总的来说,未如理想。政策上有灰色地带,这不假。但关键还在于,很多业内人士对其认识不足,甚至根本有错。 第45期的《计算机世界》搞了个《宽带接入特刊》。里头也有些“三网合一”的说法,孟子先生有空可以一看。里面有些专家的说法及文章的一些观点也特搞笑。对比一下辛丁的文章,不知孟子及各位有这兴趣的斗牛有些什么感悟?有空的大家可讨论讨论。 顺便说一下,这文章在CB网那头躺了两星期,编辑说是有冲突。发Email问,又不复。各位帮看一下,哪儿“冲突”了。我也好弄个明白。——当然文章写得也是太次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