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救援船在哪里?----从“完美风暴”到11、24海难 - 起跑线 - 信海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9 次) 时间:2000-11-23 02:14:39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不是IT
是良知

明天就是烟台11、24海难的周年祭了,作为当时亲自参与采访海难的新闻工作者,想起来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曾经大学在拿个城市读了四年,我喜欢那个美丽的城市和那里的人民,可是,为什么上天让这么一件惨事发生在烟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死于海难,这件事情实在值得深思。
跑题一点。
我最近刚刚看了所谓的美国大片“完美风暴”,整场电影,萦绕在我心头的不是完美的电影特技,不是演员的高超演技,而是美国海岸警卫队救援人员的那段故事。
电影说这是真实的,至少这场风暴是真实的,故事以及死者全都有原型。
电影里的风暴是一个世纪里最最强大的那种风暴,其强大足以令气象学家以“完美”名之。
这种风暴里,一只仅仅有三个人的小船,被一艘最好的救援船只,两架飞机,抢救了数个小时,最后,人终于得救了,飞机掉了一架,救援人员失踪一个。
整个电影过程中,我都和同伴在讨论,到底当年烟台的救援做得怎么样?
我曾经在海难的烟台的海边上了四年学,我曾经住的地方离海难发生的地方不到十公里,我敢打赌,烟台从来没有过那种风暴,烟台的还也绝对没有那么深。
人祸更甚于天灾。
11、24海难的时候我在一家中央级大报实习,一听到消息,就做自费做火车赶往烟台,我知道我已经去晚了,有很多记者已经做飞机第二天就到了那里。可是,没有一个人对救援过程提出过质疑?为什么救援会那么慢?为什么会死掉那么多的人?
11月的那几天是我在烟台经历过得最冷的冬天,真的那种气温的冷,不单是心冷,无奈之下去市场买了件军大衣,去了出事地点,我去晚了,救援我没有看见,看见得是飘雪的海岸和满地的橘子、苹果。可我知道,沉掉的船离海岸仅仅有1、5海里。
我也知道,16:30大舜轮求救,23:45沉没,救援时间长达7个小时零一刻钟。
我也知道,有人与船上的亲人通着手机,耳闻他限于灭顶之灾。
我也知道,救援部门只派出3000匹马力的小型救捞船“烟救13”实施救助,仅捞上一名幸存者;22名生还着主要是通过救生筏和军舰获救。

船翻了,责任要追究。可是死了那么多人,救援有没有责任?
我们没法给美国人比,美国人有先进的装备,有救生飞机,有救援艇,有专门的救援机制。可是我们对人的重视能不能跟美国人比一比?
280条人命呀,就这么苦苦期待在海岸边七个小时。
19时21分至22时50分,烟台救捞局13号救捞船五次强行试图靠上“大舜”号,最近的一次距“ 大舜”号仅20米,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然后,我们的船去了哪里?所有的悲剧都有感人的故事,我们的救援怎么没有故事?
海军都主动请求救援,为什么等来的是救援部门一句:“如果需要,会向你们求援。”(我甚至可以想象说这句话的人是怎样坐在火炉旁,悠闲自在的在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出了点小事吗,挺一挺就过去了—”)
奋勇救援?别试图说服我,我不信,因为我知道沉船的海有多深,我知道沉船的海有多长,我知道亡魂们的期待有多久,我知道烟台的浪有多大。
我不知道,真的,我不知道死去的人命有多值钱。

相关资料:
“大家仍然很安静地站在甲板上,有手机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里通报目前的状况,声音很嘈杂,我身边的一个男的好像有一个很小的孩子,他在打电话给妻子时有些绝望,已经提到照顾孩子的事了。我觉得挺可笑,这么大的船能沉吗?我挺怀疑。我没敢给家里打电话,怕他们担心。只有公司的老总知道我要去大连。大约8点多钟时,风浪已大得吓人,一旦有人抓不住东西便有被从船上甩出去的可能。人们在甲板上冻了三个小时,情绪都不高,说话的很少,有时候甲板上几乎鸦雀无声。终于有一个乘务员告诉大家可以顺着右侧的船舷回到舱里去了。很快右侧船舷上站满了人。有很多人站在甲板上不下来,我不愿意闻烟味,就站在离船舷舱口较远的地方。我大概从9点半站到10点之间,我实在冻得受不了,决定回到舱里。在过道的连接处,有一个身材魁梧、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大喊:‘别进,别进’。可我身体已经过来了,正好有个浪打过来,我一下子从右船舷冲到左船舷,幸好左舷过道被人放了一张床。有个中年人责备我冒失,我冲他笑了笑,走向船头靠近左舷二等舱78 号。” —-遇救者自述。
(风浪大到可以令许多人在甲板上安静地呆三个小时)
12月7日,各界盛赞子弟兵救捞“大舜”轮遇险遇难人员功不可没。参加救援打捞“大舜”轮遇险遇难人员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分别收到了社会各界送来的上写“怒海狂涛无所惧,一片真情救亲人”、“救援打捞功不可没,一心爱民堪称楷模”这类话语的20余面锦旗和120余封感谢信。——媒体报道
(解放军,亲爱的解放军,可专业人员哪里去了?)
 
在回答代表询问时,交通部救捞局工作人员,也向代表坦率陈述了我国海难救捞体制中的某些固有弊病,例如,救捞局一年经费需要2亿元,国家只拨950万元,其余91-7%的经费,都需要救捞局自己依靠“经营所得”去筹措措。以经营“养”救捞,势必导致救助力量不足;救捞体制不顺,势必以“捞”(打捞沉船,效益较高)养“救”(救助遇难船只),因此,烟台救捞局能够值班待命的救助船只有一艘。直升机是海上救人的最好工具,但我国海难救捞队伍中目前还没有配备。—南方周末

这里距海边仅20米左右,站在潮汐奔涌的海滩上向北看去,24日深夜沉没的“大舜”号滚装船就在前方20 00多米处,露出海面的船底如同一块礁石,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国青年报

  11月28日,全国各地优秀打捞人员和设备向烟台调集,这批救捞专家和专业潜水人员主要来自海军和交通部烟台、上海、广州救捞局。—-媒体报道

邵说,“出事那天,风特别大,浪也特别大。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把我救上来的。是海军官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忘不了他们。”

  据悉,事发那天,这艘海军船只率先赶到现场,官兵们用缆绳把身体绑在甲板的护栏上,用绳索和人手拉成的“ 救生链”将十二名落水者救到船上。上船后,官兵们又把自己的内衣内裤和棉衣给他们换上,熬姜汤,煮鸡蛋,送上药品。苏醒后的获救者与海军官兵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中新社

据悉,海军在山东的各观通站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左右都接到了“大舜”号的求援信 号,求援信号称 “我船底舱起火”,当时海况很差,有七级大风,浪高近十公尺。海军的各个观通 站都把这个消息转发到了山东烟台港务局等部门和海军指挥机关,下午四时五十分,海军北海舰队 指挥机关接到观通站发来的消息,迅速了解附近的海军驻舰情况,并向山东港务部门询问是否派员 参与。回答是“如果需要,会向你们求援。”北海舰队当时在烟台附近的大中型战斗舰只已在几日 前全部离港,赴某海域参加海军演习。而在威海等地只有一批小型舰艇和军辅船只。这些舰艇不一 定能顶住海上的七级海况。北海舰队参谋部门判断海上的风浪会继续增大,随即向山东港务提出警 告,并建议尽快抢救。当晚六至七时,海军山东各地观通站反覆接到求援信号,判断事态严重,随 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北海舰队与海军总部都要求烟台附近基地的船只紧急待命。晚上从七时开始, 海上风浪到达九级,各海军基地的舰艇都被系缆捆绑,在这种情况下,出海自身危险非常大。到了 晚上八点,北海舰队电询海航,可否派员,海航回答,在山东的直九型直升机在六级海况下就已经 无法起飞,不要说这样的天气。—新浪网
(一句“如果需要,会向你们求援。”尽显救援职业“精神”)

“此后,一直到晚上10时30分左右手机失去了信号之前,邵明慧和妻子每隔20分钟互通一次电话。邵明慧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对妻子说,我们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没有想到天意捉弄我们,他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出了什么事,她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要千方百计给自己寻找人生的出路……。说着说着,邵明慧泣不成声了。邵明慧还说,家里的大串钥匙都带在身上了,柜中的贵重物品,妻子可能拿不出来,他交代妻子叫开锁公司来开锁……妻子在电话那边已经哭得疯狂了,她拼命喊道:“我什么都不要,不要,就要你回来!”—长江日报

 

我们的救援船在哪里?----从“完美风暴”到11、24海难 - 罗布泊 - 2000-11-23 12:13:14

俄国核潜艇的打捞预示着关注个体生命和权利的开始。 而且,有关方面要对延误打捞负责,包括时在渡假的普京。 是2000年不是1992年。 是俄国不是前苏联。

Re:亲耳听见亲人沉入冰冷的海水 - 郭文 - 2000-11-23 20:31:33

亲耳听见亲人沉入冰冷的海水 当时我们沈阳市有一个年青的妈妈在那条船上,大舜号即将沉没时,她在甲板上用手机给她的丈夫和女儿打来电话,叙述船即将沉没的情景,场面凄惨,通话足有一个小时,她的丈夫和女儿在电话里打放悲声。 辽沈晚报在船沉的次日,刊发了这篇报道,记者写得非常投入,令人不忍卒读。我看了这篇报道,泪水都有点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