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比无法可依好? - 雅皮网言 - yabit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3 次) 时间:2000-11-17 17:53:40 来源:yabit (yabit) 原创-IT

昨晚,一帮网虫与IT风水大师姜奇平先生在eNet的办公室里用笔记本Chat,ChatRoom里面人气很旺,我好不容易寻得机会问了两个问题,其一是:
yabit:姜大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觉得最近出台的几个管理条例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20:12)
  姜奇平:有法可依比无法可依好(20:13)

我知道一般这种Chat,做秀的成分多于实际的交流,也就没有继续就这个问题为难姜大师,但是,姜大师的回答倒是让我回去着实思考了一番,抛开对那几个管理条例的探究,我想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意义上来看看,有法可依是不是一定比无法可依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里面应该还隐含了这样几个命题:

1、社会是在发展中的,有一个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过程;
2、社会有一套公共价值判断体系,可以比较公共政策的好坏;
3、制定公共政策的时机选择;
4、公共政策应该循由怎样的路径产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定要突破许多原有的社会规则和价值取向,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科学技术又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所带领的革命就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标志了。今天,信息技术正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方面面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就拿现在网上通用的HTML语言来说,由于超链接结构的存在,我们在因特网上的学习已经与传统的书本学习大相径庭。传统方式的学习,我们一般是按照书本的篇目顺序和内容材料来进行的,大家基本沿着一个原先设定的路径来推演,思维的发散性远远小于收敛性。但是在超文本时代就完全不同了,同样从因特网上的一个节点出发,开始就一个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不同的人将完全按照各自不同的逻辑判断和经验积累来组织自己所接受的内容材料,由此产生的思维发散性将大于收敛性,个体之间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差别将成为人与人的另一种数字鸿沟。

可以相信,信息技术所带动的这场变革才是刚刚开始,它肯定已经或者正在突破我们原有的一些社会规则和价值取向,尤其在它衍生的某些新领域里面,令我们在开始感到无法可依是必然的。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将会怎样动摇我们原有的价值取向?这个问题我想目前恐怕还很少有人能够作出准确的回答,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推理,在一个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占到绝对优势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信息社会,而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创造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工具和手段的变革肯定会导致社会分工和交易方式的变化,那么,旧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游戏规则就毫无疑问地会在这个层次上受到挑战。

从近几年来在软件技术发展方面的动态以及引发的问题争论可以看到,软件技术正在逐步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在这里,我想大胆的做一下猜测,软件技术的发展将可能直接导致某些社会规则产生变化,那么,将道德伦理判断引入到软件技术的评价中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另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也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改变社会公共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的发展确实会将越来越多不确定的选择交给我们的社会管理者去判断,但对于可能给我们带来重大进步的新领域,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如果不是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与之对接的话,在麻木和排拒中丧失机会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也许,我们的社会思维还停留在两千年前所谓宽严相济的政治伦理尺度上,其实,宽严相济一直是我们传统的误区,它并不是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科学,那么,它也不能成为今天制定公共政策的参照。当然,还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制定什么样的公共政策,但对于一个不需要从传统行业中挤占太多公共财产的新兴行业来说,我想宽容一些的做法还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里面,公共政策应该经由什么样的路径来制定?这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是一个难题。我觉得自己不能再往下探究了,因为到这个层次已经是我的经验和我所据有的研究材料力所能及以外。

在因特网时代,我始终觉得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地去在摸索中学习,如果我们不懂而且漠视某些可能在人类新的发展空间中成为规则的东西,那就极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再次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