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6 次) 时间:2000-11-14 11:54:05 来源:张彬 (阿多康) 转载
(发于《知识经济》2000年上半年某期)
新瀛海威要怎么走?
本刊记者 张 彬,2000年2月
关于网站的幻想与误区
北京的寒冬似乎不能冷却IT圈的人们指点网上江山的热情。
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新浪的海外融资、Yahoo!和北大方正急不可耐的合资意向、网易出色的ICP服务、联想的千禧上网电脑、润迅投资互联网……,这些故事似乎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模式。于是,人们毫无怀疑地把获取财富的关键字盯准了——提高访问量、做电子商务。
也就是说,要获取巨额的国际金融资本,你要做的就是把网站进行暴炒(比如在网上看生育婴儿)以待更多的人来访问,电子商务自然也纷纷成为了网站的“摩登”节目。而剩下的事就是等待:自有秃鹫般寻找猎物的风险投资家来找你,给你注入大笔的美元或港币,然后为你操办上市,你就等着点天文数字的钞票吧。高访问量和“杂货铺”式的电子商务就是明天的钞票。
所以,先知先觉已在做淘金生意的师兄们,正在绞尽脑汁地寻思着新点子把访问量提高上去,正在不眠不休地把电子商务做得像个杂货铺,正在暗底下频频地和境外投资人眉来眼去。而才入此道的师弟们则极度亢奋地密谋着怎样赶在“千年难遇的机会敲门之前”,赶紧搭起班子建网站干它一票。
凤凰涅磐后的瀛海威
1999年11月18日,有消息说已“死”去的瀛海威终于海外融资成功,并且成立了新的“香港瀛海威信息技术公司”。人们再次兴奋起来了:记者们向瀛海威的控股老板——兴发集团的总部蜂拥而去,期待着兴发老总梁冶萍女士道出又可以爆炒的财富神话故事。
梁冶萍女士的确是含笑证实了传闻,但却不愿讲出可供炒作的融资故事。相反,她不烦其烦地大谈经过“凤凰涅磐”后的新瀛海威的新战略——抛弃原来的注重媒体炒作、注重网迷们的访问量的幻想和做法(即以提供信息服务为核心),转向为各商业机构提供个性化的网上操作平台(即以提供行业服务为核心)。
新瀛海威对“媒体炒作”如此不友好,梁冶萍讲的“转向行业服务为核心”的概念又是如此难以理解,无味得简直没有一点噱头,各媒体真是有点失望,所以对瀛海威的新战略的报道也不甚热切。
譬如,《IT经理世界》只在1999年12月这一期上发了一篇寥寥数百字的短文《瀛海威又现生机》。文中说:“据说此次融资总额约2000万美元……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瀛海威的原有业务价值已丧失多半,仅发掘其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并重新注资重新包装,风险并不亚于投资一家初创的网络公司。只是,此次风险将由外资承担,兴发集团的角色更像是处理不良资产的管理公司,其它,也别无良策。”好一副看见了傻老外和港商风险投资上当后的幸灾乐祸样!
读者不由得感到诧异:媒体既已对张树新女士和她原班管理层从瀛海威辞职写了那么多,而这次又何需如此吝惜笔墨?揣测原因,第一固然是因为没有打探出内情,第二,更为重要的还是,对梁冶萍女士所说的“未来Internet的生命力和价值核心已由提供信息转向提供服务”没能真正理解,或理解了但不认同,因为大家还固守着旧的幻想、旧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旧的网络财富梦想。《南方周未》大牌记者李甬就说:“我不能理解它们(指瀛海威原来的商业模式和现在的新模式)有什么不同。”
一位做花卉网站的朋友也提出类似的疑问:“我搞不懂梁冶萍为什么不借上次花380万请麦肯锡作咨询和这次融资的事儿爆炒一把,这样不就可以把知名度和访问量大大提高一下,以有利于上市或新一轮融资吗?”
问题是,梁冶萍女士早已不在乎毫无盈利和增值目标的访问量和大而空的电子商务,她背后的投资商也持同样的看法,他们要的是Internet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
旧的网络商业模式和不切实际的电子商务模式的致命点:不能盈利
早在1998年上半年,针对当时名噪一时各媒体纷纷叫好的瀛海威,梁冶萍女士就质问:“月收入500~1000元的上网者占半数左右,人均一个月的上网量顶多80元,要发展多少用户才能有回收投资的可能?”
现实的答案是:完全没有可能。
前几日瀛海威的总经理助理陆群在电话中告诉本刊记者:“对瀛海威现在的15万登记用户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中低收入的网迷,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但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只是为消磨时光,或浏览信息,他们很少或甚至没有网上消费的欲望,你能指望他们在你网上买多少东西?”
也有朋友会反驳:兴发的目光太短浅了,Internet项目能吸引外资来的根本原因不是它的盈利能力(因为它现在不可能盈利),而是它对中国人会产生超乎寻常的影响,“你投给它1万块钱,它可以为你跳到屋顶上;你投给它10万,它可以为你跳到月亮上”,在10年或20年之后的将来它必将产生巨大的商业利润,外资投入的目的是买它的将来。
对此,我们要说,上述理由在三、五年前或许成立,但是现在情况变了,现在的Internet已经从初创时的神秘阶段逐步走到了具备商业盈利条件的成熟阶段了,人们自己建网或上网已不是那么困难了,人们越来越清楚网络能带给我们什么,人们上网的目的更清楚了。
比如,人们要找信息,还有什么网站比由原有的媒体体系、图书馆、档案馆、各种资讯调研机构和政府信息部门建立的网站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充分?人们要买东西,还有什么网站比由大的商业机构建的网站上提供的货物资源更充分?比如前不久全球零售商业巨人沃尔马特又建了一个商品零售网站。人们要支付或转账,还有什么网站比由各商业银行或专门投资机构建的网站更有信誉?
反过来,从商家方面来考虑,现在如果某家很有实力的商业单位要建自己的网上系统,它肯定比单纯的网络公司更清楚客户的特定需求,更精通这一行的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所以,既然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易于实现,那么传统大商家建设的电子商务网站肯定比单纯的网络公司建的电子网站更能吸引和满足客户,更何况它本来就有着庞大的相对稳定的的原客户群体。
所以,对于电子商务来说,网络公司的技术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提供服务。
对于10年20年后网站才可能盈利的论点,笔者想问,你确信中国的Internet 会发展得如此缓慢以至于你的网站始终是稀有之物而人家不得不求助于你吗?你确信仅只靠一个好的域名或一定的知名度而毫无具体行业服务内容就能吸引来忠诚的用户吗?没有盈利点或潜在的盈利点,你就可以认定风险投资商们会提着钱箱来给你注资吗?再随便问一句,你有那么多钱来苦撑到10年20年之后吗?
所以,新瀛海威的新战略和梁冶萍女士的论断很有意思,值得IT界的人士深长思之,因为它可以打碎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引导我们做比较现实的互联网服务和电子商务。
创建一种新的网络商业模式
新瀛海威的网络商业模式是从过去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即走出单纯的互联网这一个行业圈子,和其它行业交朋友,大家共同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仅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大力发展行业客户,建立金融社区,与大型的集团用户结成战略同盟,和它们共同建立和拥有商业网络平台,把各企业集团原有的客户群放到网上来,把瀛海威的利益、行业集团的利益、普通消费客户群的利益这三者捆绑在一起,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中间环节,从而形成新的增值渠道。
而现在,中国IT企业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缺乏如何把产品和资本这两个市场紧密结合起来的能力。中国的IT企业从业者也普遍比较年轻,幻想多于行动,缺乏风险投资等商业运作的经验,所以,中国IT从业者还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应该说梁冶萍跟张树新之间没有个人利益上的冲突,而是在公司的经营理念上面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岐,这很正常。瀛海威的初创阶段曾声名远播,在它复出的今天,肯定需要拿出确实的业绩来延续品牌。而这个任务是张树新所不能完成的。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其任务就是为股东保值和增值,当你不能做到这一点时,即使你其它事儿做得再好,你的工作也是失败的。
张树新作为瀛海威的开创者,其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她后来无法完成董事会给她的任务,下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结论
要在这新千年获取财富,做互联网服务是大势所趋,做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但关键是你怎么做,因为今天的环境已经变了,今天的风险投资人已经不再单纯地听你讲动听的“故事”了,他们不会白白地把钱拿给你,也不会白白地就把你推上纳斯达克,他们已经会判断:哪种互联网模式和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可以赚钱,可以进一步吸引投资者,他们甚至还要求你在上市前就要具有盈利能力。所以,你要真想做Internet赚钱,你可要好好地动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