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能否一统江湖 - 强力推出 - 张彬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6 次) 时间:2000-11-14 11:09:44 来源:张彬 (阿多康) 原创-IT

(注:2000年4月,此文被改名为《小超人怎样横空出世》,发于〈知识经济〉2000年第期。)
高科技沸沸扬扬,
令人眼花缭乱。
新经济带动股指狂飚,
使人血冲脑门,甚至心肌梗塞。
它们的突起把我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
以至于我们毫不置疑地认为:
高科技和新经济就是一切,就能改变一切。
但至少有一些人性的东西它们改变不了。
比如,
有的东西你越得不到,你就越想得到,
到了最后上天注定了得不到,你也就放弃了,
但不会是真正的,
你要想方设法得到比它更好的,
你最终还是要“得不到”的替代物。
高科技和新经济就不能改变这种“人之初”的欲念。
但高科技和新经济却能帮助你得到“更好的替代物”。
李泽楷,
因为是李嘉诚的第二个儿子,就注定了最终与“太子”之位无缘。
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
演绎出了一段精妙绝伦的“高科技和新经济揉合”的现代神话。
最终他得到的不是更好,而是最好的“替代物”——
现在人们已经认定,他那靠做塑料起家的老父难以和他相提并论。
敏感的人士甚至不怀疑,他渐渐凝聚的霸气,
不日将把垂垂老矣的老霸主比尔·盖茨
扫落在地,
而他最终将与
沉默寡言的幕后霸主
日本人孙正义
展开一场龙争虎斗。

李泽楷,能否一统江湖
文/张彬,2000年4月

太子之争

李泽楷,1966年11月出世,是李嘉诚的第二个妻子所生。其兄李泽钜,1964年8月出世,是李嘉诚的第一个妻子所生。
在大儿子出生前,李嘉诚已由做塑料制品起家,成为富商,后转而投资香港地产,1972年其“长江实业集团”上市,1979年收购汇丰旗下的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其后又收购或控股香港电灯、中信泰富、首长国际等多家大公司,并在美国、加拿大、南美、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广置地产或大量投资,遂成为香港首富,建立起了一个以“长江实业”的地产业为龙头、“和记黄埔”的金融投资业为辅助,加上航运业、零售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其它产业为周边的庞大商业帝国。那么,将来由哪一个儿子来继承事业,立哪一个做太子,这肯定是李嘉诚早就要想好的问题。
有一则笑话讲,当李泽楷出生时,李嘉诚正在酒楼里招呼潮洲老家的朋友。当秘书把消息告诉李嘉诚,并代传夫人的询问:“儿子应该叫什么名字?”李嘉诚恍若听而不闻,却夹起一块鸡块使劲用潮洲话招呼客人:“你乜鸡!你乜鸡!(潮洲话‘你吃鸡’,与‘李泽楷’同音)”秘书遂把李泽楷这个名字回复夫人。这就是李泽楷这个名字如此草率的由来。
笑话归笑话,但“百姓爱幺儿以享天伦之乐,皇帝爱长子以望后继有人”及“长幼有序”的确是每个中国人信奉的两句至理名言。在两个儿子还很小时,传统观念极重的商业帝王李嘉诚自然早就是把大儿子李泽钜作为了自己整个事业的接班人,就开始不遗余力地苦心安排李泽钜坐稳太子之位,计划先把“长江实业”这个李氏集团的龙头交给他,等自己百年之后再把整个李氏商业帝国交给他。而对于小儿子李泽楷,李嘉诚的计划是,让他接管“和记黄埔”以辅助兄长。
有一次,在李泽钜还很小时,李嘉诚就故意带他到报纸档口,看一个边卖报纸边做功课的小女孩,以此教育他他要好好读书以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
在平日里,李嘉诚刻意把两兄弟带在身边,看他做何与别人做生意的,然后等客人走后,语重心长地把做生意的秘诀一一告诉他们。话虽然是对两个儿子说的,但李嘉诚的心里实际上对年长的大儿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而天资聪明的李泽楷,在渐渐明了父亲厚此薄彼的心理后,自然很不服气,总感到和父亲及兄长有一段距离,所以在平日里也就不太和他们亲近。
比如,他和兄长李泽钜虽同在香港名校圣保罗中学读书,但却很少愿和哥哥玩在一起,而是自己玩自己的。而大哥李泽钜也不愿过多理睬这个对自己不服气的弟弟,到放学时,自己登上私家的宝马车就走,不等弟弟同行。
到李泽楷该读中学三年级时,李嘉诚把他转到了美国加洲去读书,而把大儿子李泽钜留在身边,继续耳提面命,亲自指教生意秘诀。
李泽钜也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1981年中学毕业会考时考获五科优秀,其中包括英语和数学两科。李嘉诚立刻把大儿子送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刻意安排他攻读土木及结构工程硕士,以有助于他今后掌管以地产业为绝对主力的李家商业帝国。
而李泽楷在1983年中学毕业时,执意坚持自己的意愿,要选择在斯坦福大学读与家簇生意毫无关系的电脑工程专业。李嘉诚也就容忍了。
1986年,李泽钜刚取得土木及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李嘉诚就急召他返港,然后钦点李氏集团第二号人物,长江实业副主席麦理思,作第一任太子太傅,协助李泽钜到加拿大温哥华做170亿元的“万博豪园”住宅开发项目。
在太子太傅麦理思的指点下,李泽钜就开始逐步学习和接手李氏王国的核心生意——地产业。
与此同时,李泽楷却或在大学校园附近的餐馆做待应生,或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辛辛苦苦地赚平日里的零花钱。不过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后来对他开创事业极有帮助的一些IT界朋友,如杨致远等。
李泽钜在学完了第一任太子太傅的“武艺”后,从加拿大返港,李嘉诚随即委任他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并且钦点李氏集团的第三号人物,主管土地开发的周年茂作第二任太子太傅。但周年茂为人木讷,李泽钜和他相处不来,反而觉得与周的女助手吴佳庆还较为投机。
周年茂扶助太子无能,李嘉诚大为不满,周年茂遂于1997年3月辞职,结束了他为李氏帝国效力23年的历史。
周年茂离开后,李嘉诚为李泽钜安排了第三任太子太傅——他的姨丈甘庆林。甘庆林是一个绝顶的销售高手,他成功协助李泽钜做成了促销嘉湖山庄和把李氏旗下的长江基建分拆上市两件大事。
现在,经过自己及三位太傅的调教,李嘉诚可说对大儿子李泽钜非常满意。他很谦虚而又难掩心中的得意之情地对报界说:“如果他不是我的儿子,他的表现已值100分。但他是我的儿子,我不会打100分,只会打90几分。”
在李泽钜成功推动长江基建上市4个月后,李嘉诚就宣布将于1998年淡出,而总市值4200亿的李家商业帝国的管理权会逐步交给李泽钜。
李泽楷在198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的电脑工程学士时,已经看到兄长李泽钜的太子地位日渐稳固,但他实在是很不愿屈从父亲的安排,回兄长的“长江实业”控制下的“和记黄埔”去辅助兄长,就想自己另创一片新天地,遂选择了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哥顿投资公司就职顾问一职。怎奈3年过去了,自己也没做出大的成就,反道大哥的太子地位已变得稳固如山,无奈之下,就决定暂回香港,听从父亲的安排,在和记黄埔的资金管理委员会里就职。
至此,一场太子之争遂告终结。
而李泽楷也开始对人说:“在我面前请不要提我的父亲。”

巧掠默多克4亿美金,自立门户“盈科”

1990年,李泽楷虽然返回了李氏商业帝国,但他并不想从此就老老实实地被大哥骑住,他想伺机先做成几笔大生意,积累起一定的资本,然后再毫不犹豫地自立门户,以此向父亲证明自己并不是听命于人的平庸之辈。
他的第一次出手就相当的出人意料。他语惊四座地向李嘉诚建议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储蓄及信贷公司一批价值达3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并为之积极策划。虽然后来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最终告吹,但从此李泽楷得到专做大买卖的美名。
收购垃圾债券的计划未能成功,李泽楷就开始谋划用父亲手中的31亿港元(约4亿美元)筹建卫星电视。
对于这个香港人和李家都从未涉足过的项目,李泽楷显得异常兴奋,心中暗许只能成功不得失败,所以他做得十分投入,几乎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或亲自过问。
他亲自招兵买马,安排安装卫星天线和搞宣传。虽然没有进修过电视及广播学,但所学的电脑工程对他理解和管理卫视提供了很大帮助,而且他精挑细选的100多位来自各国的专业人才对解决技术难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1991年5月卫视开播,即获得赞誉一片,特别在中国大陆更是倍受喜爱。开播两年后,李泽楷的卫星电视就覆盖了包括中东、印度、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在内的5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2亿2千万。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李泽楷的下一步肯定是想如何把卫星电视办得更好。
但李泽楷就是李泽楷,他的生命轨道既不会按父亲的规划来运行,也不会被公众的期待所左右。
1993年5月里的一个温暖的下午,加拿大海岸,海水绽蓝如墨,水面轻风微拂,五月的阳光从天穹中直泻下来,散落了一地的细金碎银。离岸不远处,静静停泊着一艘白色游艇。游艇的平台上,金黄色的阳光中,一位年青人正在慢条斯理,同时又充满自信地向对面的一位老者比划着卫星电视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美妙前景。看着对面老头的冷如冰山的面容在他的一步步诱导中开始融化,年青人的眼中情不自禁地闪射出令人难以察觉的、猎人眼看猎物步入圈套时的那种欣喜目光。
这个年青人就是当时年仅29岁的李泽楷,他对面的老者就是素有“江湖老狐狸”之称的媒介大王朱比特·默多克。当天下午,李泽楷巧言生花,充分利用默多克极欲进军中国大陆媒体市场的急燥心态,说动他以8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两年前最多只能值4亿美元的卫星电视。此举李泽楷净赚默多克整整4亿美元。
有了这4亿美元在手,李泽楷立即毫无犹豫地向父亲提出,名誉上他可以继续留在李氏集团下的“和记黄埔”,但实际上他要另立山头,创建自己的公司。
李嘉诚感到十分惊愕,他还一直在指望李泽楷入主“和记黄埔”以辅助兄长…但面对态度坚决的李泽楷,他反思自己的安排,不由慨叹:“年青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如果合理,做亦无妨,我不会强迫他按照我的意思行事。”
1993年10月,盈科拓展集团成立,这是第一家不属于李氏商业帝国、而属于他李泽楷的公司,是他辉煌事业的开始。

触网之前好寂寞

自立门户后的李泽楷,虽然一直对外宣称他的新公司发展顺利,实质上从1993年创立盈科公司到1998年提出数码港概念这中间漫长的6年时间里,他一直没有找到成功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作,甚为寂寞。
他的盈科拓展集团,所做的业务也主要是房地产、酒店业、保险业等传统产业,与他父亲李嘉诚没有什么不同,但规模却远远不及。
另外,要论做房地产的狠准和敏锐,“姜还是老的辣”,李泽楷的确要比李嘉诚差得远。
9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地产价格随之狂跌,特别是写字楼价格跌得最凶,较高峰期下跌八成以上。如李嘉诚等有识之士立即敏感到,日本的经济将进入较长的衰退期,短时期内其经济将难以复苏,此时万万不能贪图地价便宜而轻举进军日本房地产市场。
而当时的李泽楷却急于聚敛资金,恨不得一锄头就挖出个金娃娃,今天花的一分钱明天就能值100块。眼见日本的写字楼狂跌,他就开始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知道李嘉诚的看法后,他深感不屑——既然父亲会看错人,也就会看错事,所以心中更平添了一份对日本经济复苏的盲目乐观。
他自鸣得意地重拳出击,几乎投入了他的全部资金,在日本东京市中心购入地皮。后来的结局正如李嘉诚所料,日本经济复苏遥遥无期,李泽楷购入的东京地皮价格直线下跌,盈科集团损失惨重。另外更要命的一点,实力尚弱的李泽楷已无任何资金可补进投入,以等待死里逃生的机会出现。看来此次他全军覆没已成定局。
此时,李嘉诚现身,出巨资接收了盈科四成半的投资,李泽楷倾刻得以脱身,并迅速恢复了元气,这也才有了今日以“数码港”计划傲视天下的李泽楷。此次李嘉诚的义伸援手,也令李泽楷开始对父亲多少有了些感动。
在日本的惨败,也使李泽楷看清楚了自己——他在房地产等传统领域的确与父亲相去甚远,他不必再一昧地与父亲或兄长较劲,而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他自己的拿手好戏,即电脑工程或电讯产业上面。
所以他开始一边不经意地继续维持盈科集团的传统业务,一边密切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动态。
在这段相对轻松的时光里,李泽楷也开始花些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
向来独行独往的他,开始出现在一些公开场合,并且都刻意地以轻便装束出现,基本搭配是宝蓝色恤衫、卡其色西裤,加上一对啡色的皮鞋,不打领带。这种打扮被时装界统称为“PreppyLook”,意指新兴精英人士的休闲服饰,在欧美国家极为流行。配合他愈剪愈短的发型,和手上戴的售价仅为530港元的塑料手表,他平实轻松的风格不知不觉间成为香港中上层年轻人的打扮潮流。 
人们也开始惊奇地发现,李泽楷居然是个烹调法国大餐的高手。当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和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刘李丽娟到李泽楷家中作客时,眼见他亲自下厨,稍后即端出正宗的法国菜,俱惊奇不已。其实,早在李泽楷读大学时,他曾去麦当劳当夜间兼职,为他的厨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男人立即成了香港妹妹们心中的超级钻石王老五,大家开始关注他的罗曼史。
和他的兄长不同,李泽楷的情史并不多,被他确认的就只有两段感情。现在获李泽楷“芳心”的女友是被誉为“盈科之花”的林小姐( KarenLam)。 
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林小姐出任盈科市场经理,后来有一次他俩在公司的会议桌上偶然相见,竞然一见钟情。但俩人对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对外保密,直至去年6月(即1999年6月)恋情才被曝光。自此,林小姐为了避免李泽楷感觉尴尬,就主动请求从盈科辞职,重返校园攻读另一个学位。 
在林小姐出现之前,能被李泽楷确认为女友的,就只有CNN的日籍新闻报道员真正嘉奈。两人恋情源于1992年的一次新闻采访中,无奈情花不结果,两人后来终于分手。在感情面前,一向心高气傲的“小超人”李泽楷居然也变得脆弱——他为真正嘉奈的离去伤心了好一段日子,直至林小姐出现,才为在做数码港之前倍感寂寞的李泽楷带来些许安慰。

勇夺数码港项目,一举名震天下

1998年6月,蛰伏6年之久的李泽楷突出惊人之语:要和香港政府联合,把一向以做港口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变成一个高科技数码港。
其实,所谓数码港,就是李泽楷想要香港模仿美国硅谷的成功模式,成为一个信息产业的中心,从而走在全球信息产业化浪潮的前头。
李泽楷曾就读的斯坦福大学,地处硅谷,所以他对硅谷的发展历程自然十分熟悉,另外,他的好友Yahoo杨致远、intel格罗夫等迅猛进军互联网的万丈激情也一直对他触动很大。
经过慎密的思考后,他认为互联网的技术已经成熟,亚太市场正在急速膨胀,而香港已走到了传统产业的尽头,如不痛下决心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必将在金融危机中难以自拔,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在1998年6月,他向港府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邝其志提交数码港计划书,在计划书中他言辞激烈而又不失慎重地提出,由香港政府和他共同出巨资兴建香港数码港。
那知道他的提议却不被看好。1998年的香港正处于经济低潮,还要求港府支出如此庞大的投资真是匪夷所思,所以一向颇为谨慎的邝其志对数码港计划表示冷淡。而他的父亲李嘉诚那时也对他热衷的数码港表示怀疑,没有鼎力支持,但碍于父子情面,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采取了不作评述的态度。
但李泽楷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他随即花了400多万港元聘请了数家财务公司,就财务及工程等写成可行性报告呈报政府。依然没有回音。
到1998年8月,李泽楷咬牙提出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港府不用出一分钱,只需把数码港的开发权给他,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由盈科承担,所得利益双方再协商分配,港府可得大头。
邝其志这次不敢再轻言拒绝,但他也不想让李泽楷独家承担数码港计划,以免公众和其他发展商觉得政府有意偏向李家,从而对他有所不满,所以他一边开始聘请顾问公司研究“数码港”计划,一边开始在香港和国外邀请其它财团参与竞标,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看好或同意承担整项发展计划。
事情拖到了1998年10月,终于有了转机。香港特首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特别强调香港要发展资讯高科技产业。与此同时,李泽楷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资讯科技的50精英之一。借此良机,李泽楷向董建华和财政司长曾荫权提交了几份香港应该发展成为软件工业中心的意见书,希望说动他们。
财政司长曾荫权在了解计划的详情之后,觉得这是发展香港的千秋大计,港府应毫不迟疑地紧抓这次机会。就在1998年12月底,由曾荫权推荐,港府急调郑汝桦到资讯科技局,协助邝其志来处理“数码港”计划。
曾荫权此举是关键一招。因为郑汝桦曾在财政司办公室任职,被视为是曾荫权的嫡系人马,此举既能说明了曾荫权对数码港计划的看重,也说明了他想尽力排除一切障碍的决心。
郑汝桦立即成为港府方的谈判主力,与李泽楷开始商讨计划细节。谈判进展很快,开始也一直很顺利,但当双方谈到政府拨划的26公顷土地时,由于对风险的不同认识,所以在土地价格上差异很大,且各执已见,僵持不下,谈判陷入僵局。
1999年1月,董建华出访以色列,参观当地的高科技发展状况,李泽楷被邀随团同行。在以色列之行途中,李泽楷积极向董建华游说他的数码港计划,并获得董建华的赞同。
随特首出访归来,恰逢比尔·盖茨正在中国大陆野心勃勃地兜售他的维纳斯机顶盒计划,李泽楷认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遂向比尔·盖茨暗送秋波。
比尔·盖茨赶紧跑到了香港,和李泽楷私下密谈数码港计划。想象力极好的比尔·盖茨一边听李泽楷介绍数码港计划,一边在计算微软利用香港数码港快速杀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美好前景,忍不住满意地连连点头称是。
在接下来的公众演讲中,面对香港的头面人物们,比尔·盖茨热情似火,盛赞数码港计划,盛赞李泽楷。
果然,谈判出现新转机,双方谈判又开始顺利进行,政府在地价问题上有所让步,以26公顷土地作价60亿元作为资本投入。与此相应,盈科出资70亿建设整个“数码港”,并愿意降低住宅物业的地价比例,兴建2500个住宅及密度较低的独立洋房。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结束了艰苦的谈判,大家都兴奋地期待着港府在1999年3月底的财政预算中向外界正式公布这一结果。
在整个的谈判过程中,全香港人都非常关注这一有可能把香港带出金融危机的冬天的宏伟计划,但也有些人表示怀疑,甚至有的人提出尖锐的批评。
就在港府准备正式宣布数码港项目之前不足2个星期的时间里,即在1999年3月17日,在一个有关数码港的研讨会上,不满数码港计划的人群起而攻,有的人言辞尖锐地说,香港的未来需要的是高科技人才而不是数码港,香港10大地产商也公开向港府示威,表示不满李泽楷取得数码港开发权的方式……
面对到会的1500多名各界名流,面对种种疑问与责难,李泽楷反复强调:“我只想说一句,如果数码港计划能够得到政府及公众的支持,我们便可以取得成功。”而对于那些厉声抗议港府不公平的地产商人,李泽楷深觉他们并不真正关心和理解数码港计划,可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数码”两个字是什么含意也毫无概念,他们斤斤计较的只是最大的商业利益,或可供爆炒的楼盘,不值得和他们多说,所以他只淡淡地用了一句“一切都是超公平”来作答。
1999年3月底,港府终于正式公布了年度四大财政预算计划,李泽楷成功取得香港数码港的发展权。另外,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也成功取得邮轮码头大项目,同列四大计划,这真是一种父子间的奇妙缘份。

数码港余震

数码港计划能否真正把香港经济带出冬天?李泽楷准备怎样实施他的数码港计划?这立即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李泽楷以他敏捷的行动来回答世人的关注。
李泽楷正在开发的数码港位于香港岛南端,香港大学旁边,碧瑶湾住宅群前约26公顷的一片荒地上。当数码港建成以后,将是一个集资讯广场、办公大楼、高层住宅及独立洋房为一体的大型社区。办公室及设施占2/3的用地,住宅占1/3的用地。整个数码港可容纳30间大型资讯公司或者100家小公司集体办公生活。在此基础上,建设酒店、码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巢”还未建好,李泽楷又领先一步,开始了他为数码港引“凤”的大动作。
就在港府还没有正式公布接受数码港计划之前,李泽楷的好友yahoo的杨致远和intel的格罗夫就主动表示支持数码港建设,其后有8家当今世界著名的电脑厂商——国际商用机器IBM、软体银行Softbank、雅虎yahoo、惠普HP、赛贝思Sybase等和李泽楷签订了入住数码港的意向书。港府正式公布数码港计划后,有意入主数码港的信息商家呈倍数增长。对此,李泽楷满怀信心地估计,仅只需在2001年,当数码港一期工程才完成时,整个数码港就可全部租出,并且他还一再强调,数码港的租户,必须是从事高增值项目的且有一定档次的公司。
建成后,数码港将充分利用香港大学、中国大陆和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技术及人才资源,为各种商务活动提供信息服务,香港可望在软件工业、网络产业的开发上取得长足的进展,这对香港经济的将来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根据双方的预算,数码港建成以后,将可赢利68亿元,盈科可分得37亿元。
曾享有“光纤之父”声誉的科学家高锟先生,称数码港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计划,正如科学园一样,可以把它定位为“实验室”,作为沟通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他还指出:“数码港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吸引世界一流的资讯科技公司来港,有利于香港竞争力的提高;二是需要大量人才,可以增大队伍。”他认为香港的特点是“面面通”。内地强大的科研成果在香港市场测验反应,然后到国外销售,国外的产品也可以在香港进行本地化工作,以适合香港和内地的市场。
还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前,新加坡就有意与香港竞争,想取代香港在亚洲或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因为香港的资讯科技的发展落后于新加坡。但是如今却不同了,香港变化迅速,发展的领域不同,高锟先生说在竞争中香港是不会输的。
数码港,也不过就是和国内比比皆是的高科技园区一样,是一个建筑群落,但为什么到了李泽楷手里就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钻石黄金?
这恐怕不能用他们中有些人和李泽楷私交甚厚来解释。实际上,他们都认识到,数码港建成后,它不仅会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信息中心,而且由于李泽楷及他的父亲对中国大陆的不容否认的巨大影响力,数码港必将成为一个进军中国内陆信息业市场的桥头堡,而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相信李泽楷决不会仅满足于只在香港或中国大陆占有一席之地,他肯定会在亚太地区这个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上杀开一条血路,把“宝”押在他身上,必将随之获暴利。
但是此时的李泽楷更是一个目标明确的精明商人。“我希望人们称我为科技生意人。”这是香港“小超人”李泽楷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毫不掩饰地宣称。“我相信网际网络和电子商贸,是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目前已在逐渐改变各行各业,例如零售、银行、股票买卖等,提供服务的模式。事实上,网上商机无限,中小型公司也可透过网际网络扩大市场接触面,寻求商业机会,增加竞争力。”李泽楷对于网际网络和新的商业机会之间的联系看得很透。
所以当怎样从他身上捞取利益的想法还在各位互联网巨商们的脑中慢慢蕴酿时,李泽楷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大动作,既快且稳地先他们而大获其利。
当数码港计划还没有正式被港府确定时,李泽楷就想好了怎样利用数码港概念先从香港股市上大捞一把。
如果按常规直接把数码港推上香港股市,李泽楷认为费时太长,赚钱速度太慢,所以他想出了“借壳上市”这个绝招,即直接收购一个很“便宜”的上市公司,然后对外宣布把数码港项目完全纳入这家公司的业务范围。
李泽楷选中了一家名叫得信佳的上市公司。得信佳公司的老板虽是前些年在中国大陆“炒企业”而名噪一时的黄鸿年,但公司本身经营不善,主营的电讯器材亏损严重,股价一直在6、7分钱上徘徊,
经过谈判,李泽楷把北京盈科中心等几幢建筑折价25亿港元,然后以每股0.062元即不足7分钱的超低价格,不费一分一毫便轻松取得了得信佳93%的绝对控股权,并且在1999年5月正式向外界宣布把数码港项目纳入这家公司。
当购并消息正式公布那一天,香港股市疯狂了,肌民们争相抢购,原几分钱的股价被抬高到3元以上,后以1.83元报收,股价一天狂升23倍,李泽楷帐面上一下就多了370亿港元。而李泽楷的身家也从几天前的15亿港元暴涨到几百亿,盈科在一周内跃升为香港第11大蓝筹股企业,总市值高达590亿港元,此举立即轰动了全球金融界,李泽楷倾刻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紧接着李泽楷把得信佳更名为现在的盈科数码动力公司。以后几个月内,盈科数码动力虽经多次缩股、配股,但股价继续疯涨,到现在股价已近30元,李泽楷净赚700亿港元以上。与他父亲同打天下的一位商场老江湖感慨万分:“他一天就赚了他老子一辈子的钱。”

态度改变,老父甘愿跑龙套

对于太子李泽钜的成功,老父李嘉诚曾踌躇满志地说过他要打九十几分, 而今,对于另立门户的小儿子李泽楷的巨大成功,李嘉诚却不敢妄言他要打多少分,因为他心中终于清楚了,李泽楷是走在他前面的人,后人在追述香港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的轨迹时,或许不会忘记他李嘉诚在香港历次经济调整时表现的灵敏和快捷,但他们会更看重以李泽楷为代表的财富新生代。
对于李泽楷发展的高科技,李嘉诚由原先的怀疑转变为现在的由衷敬佩:“他过去几年放了大量时间和不少投资及心血在发展高科技事业上,以他的工作表现和经验,可以在很多国家找到发展空间。现在,他是要立根于香港,这是成熟和接受香港的表现。” 而有时,当被问及科技方面的难题时,他常常要以一句笑言来掩盖他的不好意思:“我还没有向小儿子李泽楷请教。”
李嘉诚也知道,儿子要走的路还很远,还很艰难,而他没有在儿子上路的时候给予多少帮助,他开始愧疚,但他现在要尽父亲的责任,以实际行动来全力支持李泽楷。
李泽楷要把虚拟的数码港概念,变成实际存在的世界信息产业中心,这中间需要庞大的资金。这笔庞大的资金不是李泽楷能拿得出来的,也不是现在的李嘉诚能随时拿得出来的。为了这笔儿子今后很可能要用到的巨额资金,李嘉诚上演了一出“卖桔”精彩戏。
香港以前有家名叫兔子(Rabbit)的英资电讯公司,经营无线电话,但一直大幅亏损,李嘉诚遂将它买下改名桔子(Orange)并重新包装发展。
经过两年的精心培植,桔子(Orange)公司渐上轨道。李嘉诚把它推上股市后,很受资金市场欢迎,赚回41亿元港元,将以前投资悉数收回。李嘉诚对手中这个“金桔”可谓十分珍爱。
但在1999年底,突然传出李嘉诚以1130亿港元的价格,把桔子(Orange)电讯公司4成多股份卖给了德国电讯财团,大家对这宗香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俱感震惊。人们在惊羡李嘉诚又获厚利的同时,不禁要问,他为什么会突然把这个心爱的“桔子”卖掉?
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了卖“桔子”的1130亿港元,李嘉诚的资金实力暴升一倍,这对于今后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李泽楷有莫大的好处。另外,通过这次交易,李嘉诚既保留了对桔子电讯的部分控制权,还成功入主德国电讯财团Mannesmann,使李氏家簇今后的电讯业务和互联网业务能成功拓展到欧洲地区。
在新世纪初,李嘉诚更为儿子做了大大的一件好事。
李泽楷的香港数码港建成以后,如果没有一个十分猛烈的需求市场,那么他的数码港计划也将是一个失败。为填补这个可能出现的大漏洞,一辈子都在与塑料和房屋打交道的已年至7旬的李嘉诚竞然要亲自出马,决心要做一个超级网站,不惜重金也要拉动人们对网际网路的猛烈需求。
1999年底,李嘉诚以250万美元的天价,从美国一家毫无名气的公司手中买下了Tom.com这一网域名称(其网站要到今年6月才能正式开通),随后又不惜重金挖来“光纤之父”高锟、电子通讯专家李国安、原香港科技中心的行政总裁刘助等组成“梦幻管理团队”。
今年1月份,李嘉诚宣布要将Tom.com推上香港创业板股市,很快得到联交所批准,并以80万港元的捐款换取了创业板市场第一编号8001,与主板市场长江实业集团的编号0001号遥相呼应。有市场人士批评香港联交所偏袒李氏家族,给予其许多特权,但联交所辨称对任何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均一视同仁。
风闻李嘉诚要做网络,全香港人都愿意投钱。2000年2月18日,Tom.com公司开始发行新股认购证,凌晨3时就有人排队,不少人家倾巢出动。到了白天,香港更是万人空巷,大家齐聚发行认购证的汇丰银行门前。排队的人群,如长龙般九曲十八弯,足足占了5条大街。最多时,汇丰银行旺角分行前排队的人群多达5万人,荃湾有12万人,观塘分行有4万人。交通瘫痪,行人驻足,警察出动,这在香港股票史上,真是前所未见。A
表格呈交过程一片混乱,汇丰银行无法照常营业,人龙将附近其他商店的门挡住,致使这些商店生意受到影响。原定交表时间中午截止,因为人龙不断,不得不延迟到下午5点。连香港特区政府也表示对招股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情况十分担心。香港媒体更是对公众抢购Tom.com新股一事予以大量报道。
包销商百富勤公司继第一天派出50万份表格后,又加印了50万份,100万份申请表一抢而空。
Tom.com 的招股活动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在香港某报对771个市民所做的调查中,发现有44.7%的人因认为Tom.com是网络股,一定会赚而认购,另外有30.3%的人则说是因为相信李嘉诚。甚至有一个90多岁的老婆婆,颤颤葳葳已不能出门,她这辈子都不知道网络是个什么东西,听闻在发行股票,赶紧问孙女:“是不是李嘉诚的?是不是李嘉诚的?是就赶快买!”
就在股票上市前,就有专家预计股价将会上涨10倍以上,并且有的投资者放出风声:愿以10倍价格在市场上收购Tom.com股票。
针对Tom.com股如此火热的局面,又有许多人指责股市过热,泡沫太多。为此,特首董建华在2000年2月29日晚的一次公开场合中,先说了一番“建议投资者必须审慎投资,切勿盲目入市,须对科技公司的实力了解清楚,才好决定投资意向”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然后随即指出,任何地方的高科技股都有一些是“泡沫”股,香港亦有可能出现这一类“泡沫”,不足为奇。他下结论道,香港近日在科技股的带动下,股指屡创新高,这证明香港已向资讯科技、高科技知识型经济体系迈进,而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已先行一步,已率先转变为知识型经济体系,所以就有不少百万或亿万富豪不断冒起。最后他强调,在泡沫之下,还有不少科技公司进行实质的活动,这些公司正为香港带来新的投资及就业机会。董建华说了这么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其意不言而喻。
2000年3月1日,在万众期待之中,Tom.com 在香港创业板正式登场。股价在香港整个的大跌市中逆向飙升4倍多,最后报收7.75港元,超出招股价1.78港元4倍以上,成交额26亿港元,一露面便在芸芸科技股中显出了王者风范。
其实李嘉诚的Tom.com 也不仅仅是为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造势。在完成它的造势任务后,Tom.com还将提供与网际网路基本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服务和电子商务。Tom.com标榜要成为“将中国带到世界,将世界带到中国”的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站,为海外全球提供“通晓中国事”资讯,并为大中华地区及海外华语社区的全球华人提供“华人时尚生活”与电子商贸服务,内容包括旅游、文化、科学、学术、艺术、时装、游戏、新闻、体育、娱乐等项目。这引起了华语世界以至全球资讯界的广泛注目。
此外,公司将透过Tom之名称经营其它三个主要入门网站,提供内容及服务。这些入门网站将会本地化,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华人社群中推出特色网站,其中包括台湾、新加坡、北京、上海、悉尼、旧金山及温哥华。

力拚李显扬,拿下香港电讯

当前的绝大多数网络公司,仅仅为了迎合股市投资者们的口味,吹出了一个比一个绚丽的网络肥皂泡,而他们没有实际的盈利能力,他们只能把网络肥皂泡越吹越大,最终直至肥皂泡破灭。李泽楷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但他的数码港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网络概念,坦诚地说,如果不能迅速地和某种盈利产业挂上钩,把它纳入自己的门下,来共同产生巨额的增值利润,那么,整个数码港计划最终也将是一个大肥皂泡。对这种危险,李泽楷看得很清楚。
经过深思之后,他把目光首先放在了电讯业上。从第一台电话电报的发明到今天,电讯业也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老产业了,但随着卫星通讯、海底电缆、光纤技术、程控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应用等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电讯业不但没“老”,反而能把它们兼收并蓄,似乎还越活越“年青”了。当然,随之而来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
刚巧在这时候,一些世界知名网站如yahoo、微软等都遭到黑客袭击,引起一片恐慌,人们开始警惕和关注如何从网际网路上来进行安全控制。这更坚定了李泽楷要把与互联网密切关联的电讯业抓入自己手心的决心。
这次李泽楷把目标锁定在香港电讯上面。
香港电讯全称香港电讯有限公司,创立于1925年,目前资产规模在5000亿港元左右,是香港主要通讯经营公司之一。它拥有360万条电话线、600多万用户资料,即平均两个香港人就有它的一条电话线。香港电讯的业务种类涉及传统电话、移动电话、国际电话、专用图文传真及数据产品、增值服务、互联网接驳、多媒体、卫星通讯、电讯器材及系统等,除拥有和经营亚洲规模最大的商用通讯站外,还率先开通各种领先全球的电讯服务。1999年10月,香港电讯被《金融时报》颁授“最具竞争力的本地电讯公司环球电讯业奖”。
但是香港电讯可以说并不属香港人所有,因为英国大东电报局集团占了它54%的控制权股份,其余股份分别为中国电讯、香港特区政府以及基金和公众人士持有。所以说它被控制在英国人手里。
在中国政府1997年从英国人手里收回香港主权之前,香港电讯在香港的地位相当于内地的中国电讯,享受独家经营权,但在香港回归以后,这个权利被香港特区政府剥夺。现在,香港已有8家电信公司,激烈的竞争开始猛烈摇动香港电讯在香港的龙头地位,给香港电讯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香港电讯随即把目光瞄向市场广阔的中国大陆电信市场,他们把10%左右的股份作为“甜头”出让给中国电讯,以指望能换来中国电讯的帮助,打开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大门。
但英国人的算盘又一次拨错了。中国电信管理部门的强硬态度彻底绝灭了他们的希望。
英国人绝望了,他们也这才开始清醒——此日已不同于往日,只有撤军香港然后集中力量参与欧洲竞争才是唯一出路。所以他们也有意把手中的香港电讯股权卖给虎视眈眈的李泽楷。
但英国人是狡猾的,他们在最后一刻也要大捞一把,所以他们没有找近在香港的李泽楷,而是先找远在新加坡的李显扬。
李显扬,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之次子,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之弟,执掌新加坡电信。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号称“智慧之岛”的新加坡更是加紧培育自身优势。作为新加坡电信总裁的李显扬,也在日思夜想如何借助通讯科技的优势,冲出本地狭小市场,以图谋更大发展空间。所以对于英国大东的提议,他立即应允,并在2000年1月底,满怀欣喜地向外界宣布,将出价973亿港元购得大东集团手中32%~42%的股权,与香港电讯合并,建立一个亚洲第二大电信公司,控制日本以外整个亚洲地区约60%的电话市场。为了顺利实现购并,他还许诺在香港、新加坡设立双总部和双总裁。
对于英国人的诡计,李泽楷看得很清楚,但他不得不出面应战。2000年2月11日,李泽楷宣布由他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公司出面,参战收购香港电讯。李泽楷动作之快,连他父亲李嘉诚也说,仅在香港电讯停牌前一小时,他才知道李泽楷提出了收购,而事前全不知情。由此,一场争购大战拉开帏幕。
李泽楷的介入,新加坡大为不满,认为有政治干预成分,其矛头直指港府。为此,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白纸黑字,书面回覆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声明只要新加坡电信依照香港电讯市场的法定监管要求,香港欢迎新加坡并购香港电讯,以此表明港府坚定不移地奉行自由经济原则的公正立场。
李泽楷也飞赴新加坡,向有关方面解释这次事件,以平息新加坡的不满和怀疑。他还向新加坡电讯许诺,他收购香港电讯成功后,将分拆出售香港电讯的部分资产,相信新加坡电信还有第二次扩展的机会。并且他强调,在后面的争购过程中,新加坡电信不应以过高的价格参与竞争。
另外,就在向香港电讯发动攻击之前,李泽楷也亲自飞赴北京,向中央高层表达有意收购香港电讯,希望获得香港电讯第二大股东中国电信集团的支持,以及中国银行未来的财务支持。
2000年2月12日香港电讯召开董事局会议,讨论是否通过新加坡电信提出收购合并香港电讯的建议。
在董事会上,代表香港电讯各小股东利益的财务顾问汇丰投资银行认为,新加坡方面的收购价并不吸引人,没有什么溢价,因此建议不接受。汇丰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的不赞成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各小股东的意见。
香港电讯的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钟士元、李国宝、冯国经)也对新加坡的收购持保留态度。他们对新加坡电信控制香港的电讯产业很敏感,说如果让新加坡电信收购香港电讯,必须对他们设限制,不准他们拥有多于29.9%的“话事权”。
由于多方股东的极力反对,会议最后没有通过新加坡电信的收购提议。
与此同时,李泽楷和大东集团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与虎谋皮式的艰辛谈判。
李泽楷提出把自己的市值近30元的盈科动力股票估价为每股22.15港元,然后用1.1股盈科动力股票换取香港电讯1股,即把香港电讯17.65港元的股票估价为24.365港元;或者以0.7116股盈科动力股票加上7.23港元换取香港电讯的1股股票。这个价码已比新加坡电信的出价高出50%左右,使大东集团手中54%的香港电讯股票的股值达到2750~2900多亿港元,大东集团将因此多捞400亿港元以上。
但英国人对股票不感兴趣,他们要更多的现钞。
李泽楷为此前往伦敦,一边向他们解释香港数码港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一边和他们讨价还价。
同时,李泽楷从香港股市、父亲李嘉诚处、中国电信、中国银行和国际风险投资几个渠道同时着手来解决资金难题。
2000年2月14日,在券商BNP百富勤、中银国际的帮助下,李泽楷的盈科动力在2个小时之内,以每股23.50港元的价格,增发2.05亿股配售股票,一下子就筹集了10亿美元的现金。
约一个星期后,李泽楷各方面的支持队伍显露出了他们的实力。在2000年2月22日,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巴克莱银行爽快答应向李泽楷贷款130亿美元。
另外,在中国及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持有香港电讯约11%股权的中国电信集团,和持有8%股权的外汇基金投资公司,都表示愿意接受换取盈科动力股票的方式,这无疑大大减轻了李泽楷的资金压力。
2000年2月29日,在李泽楷调动起来的各方力量的帮助和压力下,面对一个不能回拒的优厚条件,香港电讯正式表示,愿意被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并购,总并购金额高达380亿美元,或近3000亿港元。双方终于达成协议,香港电讯终于从此回到香港人手里。
但是事情还没有终结。当初从李泽楷手中高价购入卫星电视的传媒大王默多克,后来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美妙,进军中国电视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当然对李泽楷怀恨在心,总想着伺机报一箭之仇。而这次他似乎认为找着了李泽楷的一个空隙,所以他鼓动旗下的澳洲新闻集团,联同尚未完全甘心的新加坡电信,于2000年3月4日表示,尽管已经退出协商,但将根据盈科动力并购香港电讯的进展,继续评估及考虑重提收购的可能性。
此举使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再起波澜,英国大东集团马上出尔反尔,立即放下与李泽楷约好的签约文书,在凌晨召开董事局紧急会议,讨论新加坡电信新的收购建议。
但新加坡电信毕业是个商业机构,每个商业举动都必须维护股东利益,他们也不敢因单纯的意气之争就冒然向香港电讯重新开出一个极高的价钱,所以他们提出要先详细审查香港电讯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潜力后再出价。
而对于大东集团控制下的香港电讯已无力发展的窘状,英国人自然心知肚明,他们那敢乱吹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同时,他们也担心起来,如果事情节外生枝,李泽楷此时突然撤出,到手的钞票也要飞了,所以这次他们第一次十分爽快地下了决定,拒绝了新加坡电信要求审查的要求,而后迅速敲定了和李泽楷的协议,而新加坡电信也没有再出价竞争。
现在,香港最敏感的固定电讯网资产控制权落在了李泽楷手上,香港电讯瞬间成为了在亚洲地区和日本NTT及中国电信齐头的三大电信企业,并且和香港数码港一道成为领导香港在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龙头,有的香港人深感骄傲,但有的也深感担忧——李氏父子是否会由此垄断了香港的电信业?以至于将来是否会垄断整个香港经济?
李泽楷立即再次向公众表明,香港电讯的业务太广泛,盈科数码动力不可能一口吃得下,为了香港电讯的健康发展,他肯定要把它分拆,所以大家不必有垄断的顾虑。香港政府也表明,很快将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来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
对于外界的流言飞语,现在已深深为是李泽楷的父亲而倍感骄傲的李嘉诚再也坐不住,自告奋勇出面,颇为激动地为儿子辩解:“外界的讲法是胡言乱语!”并罕有地搬出自己的商业盈利纪录这种行业秘密来作反驳:“和记黄埔赚的100元当中,只有6元是从香港赚回来的…”他的意思是想说李氏家簇的业务重点将是拓展海外市场,而无意在香港称霸。

如今,谁能和他论英雄?

现在,李泽楷从盈科集团总部办公室内,远眺窗外。不远处是一幢蓝白色的摩天大厦,“长江实业集团”的红色氖灯徵标,高挂在大厦的前额,闪闪发光。他的父亲李嘉诚也许正在“长江大厦”的顶层和江湖老友们品赏香芸,追忆当年;而他的兄长李泽钜肯定正在9楼总部,忙忙碌碌地指挥着一帮人策划新的地产开发项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焉?!李泽楷心里慨叹。过去,这幢高俊雄伟的“长江大厦”,如同他父亲伟岸的身姿以及他大哥前呼后拥的巨大人群一样,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现在他可以彻底地把心病放下了。现在,他已经使人们看清,他远不是一只安居人家巢下的燕雀,而是一只孤飞在香港岛上空、引人仰望的大雁。
心里才减除了长期困扰他的心病,但又增添了对未来的疑虑。他现在是高飞于网络天空的大雁了,但是不是那一只领头的头雁,他的心里还没有底。
他把目光投向远方,投向美国大陆,投向中国大陆,投向日本岛…似乎他的目光透过了维多利亚海弯上空冉冉升起的重重浓雾,欣喜地发现了其它的大雁们。现在,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哪一个能和他争夺首位。
比尔·盖茨,许多人还在把他供若神明。不错,在PC时代,他是当之无愧的IT界霸主,无人能敌。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点Com时代,现在还有人尊比尔·盖茨为霸主,只是因为互联网天空中还没出现一个绝对令人折服的新霸主,新领域中还有一个巨大的真空,所以大家还把他这面旗帜暂时举着。
想到比尔·盖茨,李泽楷心里不由得一阵窃笑。去年3月,老比尔还以为如果香港数码港计划有了着落,他的机顶盒就可以遍及香港、中国大陆、甚至整个亚洲,所以就不遗余力地为他李泽楷作说客。那想到如今数码港计划敲定,他李泽楷却转而和比尔的死对头、intel的格罗夫签定了合资组建PCC公司的合约,共同研制和经营互动电视,其中就包括机顶盒项目。但这也不能怪自己心狠,一脚把比尔蹬了,李泽楷心里想,比尔这个人虽说现在干互联网很吃力,快跟不上了,但他一向霸气,总是野心勃勃地想置对手于死地,对此,他李泽楷可不能接受。
再看美国大陆的其他英雄人物,李泽楷也不觉得很担心。的确,在互联网上超过比尔·盖茨的有好几个,如yahoo的杨致远,AOL的凯斯,亚马逊的贝索斯,ebay奥米迪和惠特曼等。他们个个强大得令人毛骨耸然,其中任何一人都足以把整个亚洲市场撕碎。
另外,亚太市场必将超过美欧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谁能掌握住亚太地区,谁就掌握天下,所以他们对亚太市场也是垂涎三尺。但他们有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正因为他们过于强大,使亚洲各国政府深惧戒心,理所当然就要通过各种立法手段来限制他们的进入,如众口一辞反对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既然是暂时无法主控亚洲市场,他们就会明智地承认李泽楷在亚太区的中心地位,并且选择与他友好合作的势态。雅虎yahoo、英特尔intel、IBM、赛贝思Sybase、惠普等如今都是这样做的。
想到正如日东升的大陆各IT强豪们,李泽楷不禁要付之一笑。没错,新浪网的王志东和姜丰年,中华网的叶克勇,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谭智们,中贸网的梁舜钧等,甚至还把渐去渐远的瀛海威梁冶萍,润讯张树新、搜狐张朝阳等过去英雄算上的话,也可谓是天上星星数不清。
众星闪耀,虽照亮了中国大陆的IT天空,但他们或为筹措要做大互联网产业所必需的巨额资金而在苦苦挣扎,或为始终要受制于中国电信的网际网路而深深苦恼,或为不能产生令出资人满意的实质性盈利而惶恐不安,或为没有独特的内容服务而倍受指责。
他们在人前光彩夺目,且互不服气,一个比一个口气大,但他们的命运大多相同——实际上他们中大多数的命运都悲惨得如冲冲而过的流星,他们的运行轨迹被资本市场限制着,被产品市场限制着,甚至被电信政策的变动限制着,被公众舆论限制着。任何一点微小的冲击就可以使他们从高高的天空坠落在地,并且片甲不留,你也许明天就不能再在网上找到他们名字,或名字前的“CEO”这个称谓。
而这些烦恼现在对他李泽楷都不存在。李氏家簇本已资金丰厚,进一步融资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建成后作为信息枢纽联系中国大陆与世界各地,又居于亚太地区信息中心的数码港,更是他手中的一张能令人信服的王牌;成功收购香港电讯,李泽楷不但稳稳地掌握了对互联网的扩张至关重要的网路,更为他打开了一个可以实质性大幅盈利的通道;而由他父亲李嘉诚出面投巨资的第一大中文网站Tom.com ,将给他建成后的互联网王国提供坚实的内容服务保证和电子商务平台;新近,他又花巨资6亿美元投资13家互联网公司,更是大大充实了他自己的网络王国的力量。
而中国大陆一向以倡导“贸工技”而对商业利益反应最快的联想集团,更是第一个看出了事情的发展苗头,抢先与他李泽楷结成了策略性联盟,以期望能在他的网络王国的羽翼下,能共同拓展国内宽频网络服务及内容业务,和保证联想的天禧上网电脑将来能主导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终端市场…
李泽楷反来复去,把各路英雄都一一琢磨后,觉得自己应该很有信心了。但他心中又有点忐忑不安,总是觉得把某个重要的人忘记了。
猛然,他想起了那个人。
那个人不是个美国人,也不是个中国人。那个人才43岁,正当壮年,却已先后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博览会Comdex,世界上最大的电脑杂志《杰夫·戴维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内存生产商金斯通公司,还有yahoo33%的股权,日本yahoo51%的股权,Geocities公司5200万美元的股权,那个人现在已在全球100多家网络公司握有大量投资,并且正在为高科技公司创建一个股市创业板,他目前身家已达64亿美元。最为可怕的是,那个人还有一个“数字时代的300年计划”,其疯狂扩张的野心令人不寒而栗。
那个人就是日本人孙正义,互联网上另一个更大的王国软银公司(Softband)的主人,其身高尚不足1.6米,现在却给李泽楷带来无穷压力。难怪他李泽楷每每宣称自己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高科技集团时,总要迟疑一阵,然后不得不补充一句:“除日本以外。”
现在,李泽楷很想把那句补充的话去掉,但他深知,这要看他下一步怎么做,孙正义会怎么做。看来,他们两个之间的一场争斗,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泽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离开了窗口。他要找一个僻静之所,把这个问题好好地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