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信海光的——“工厂评论家”说 - IT色情狂 - sos遥然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8 次) 时间:2000-11-11 10:09:30 来源:sos遥然 (sos) 转载

 “工厂评论家”说
 来源:信海光原创

我的朋友何小姐千里迢迢从大西部跑到北京来投身互联网。有幸在一家大的IT企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大概是这家网站的专职“IT评论家”罢。当下第一件事情是印名片。因为这家网站这种评论家仅此一位,全无模范先例,何小姐只好笔写名片样板,找前台小姐去印。昨天,名片出来了,我凑过去瞅了一眼以做祝贺,却发现名片上是一个我从来没听说的职位:工厂评论家!
呵呵,这印名片的也太幽默了。
更早一些时候的例子是去年我在一家大报工作时发现的,那里还比较落后,全然不顾网络时代的需求,依旧要求记者交手写稿子。老编辑看了我写的东西,给我提了一个尖锐而且一时没想明白的问题:“小信呀,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讲工厂经济?工厂经济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是不是市场经济呀!!!”
IT经济?工厂经济?
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佩服这位老编辑的远见卓识,无意中一语道破天机。
曾几何时?IT是多么金贵的一个名词呀,从中关村一出去,一拍胸脯说:“我是做IT的。”包准惹来一串羡慕的目光,IT那时候可天生是和白领联系的呀,高薪、计算机、白领丽人、杂交中国话—-真是太令人神往了,这还没提后来IT加上互联网这把盐后的美味,据当时(也不太早,就一年以前吧)一家通俗杂志对老百姓说:“现在在大城市里除了有一个白领阶层以外,还出现了一个金领阶层,其中做互联网的年轻人们占了一大部分—–”吸引得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都跑到大城市去投奔互联网,当然也有一批有志中年和一帮海龟不甘落后—–“十万大军进IT”,那是何等气势?
那个时候,谁要敢把IT看成工厂,谁敢把咱们写成“十万大军进工厂”,哼哼,他要上网的话,准有无数黑客把他黑死;要上街的话,准有咱电子商务送货的把他撞死;他要参加咱们的聚会,准有无数CXO用名片把他砸死。
这是当年咱也阔过的时候的事了,不提也罢。
拿着“何工厂评论家”的名片,走在大街上,琢磨着这“IT”与“工厂”俩词儿,心里觉得是越想越象了。
其实这是好事。工厂规模大人多,咱IT现在也有这个趋势了,走上大街,过来一个卖盗版光盘的,就冲你喊:“看啥看?俺也是搞IT的。”接着你会看见电子商务工作拉着小车来送货了:“闪了,闪了,别撞了—-”当然这都是比较基层的IT工作者,不具备代表性。可我昨天去了国内一家最大的教育软件公司,那规模可真叫大呀,在人家的网络大厦(以前叫软件大厦)里,溜溜的四层,四五个网站,全是机器,全是人,这可真叫金领群呀。把咱以前对高科技、对智力密集的想象全给改观了。
IT的口号也越来越透着工厂味了,最近流行的是“鼠标加水泥”,还有“物流”、“配送”什么的,这叫技术上的相似;还有作风上的相似,前几天国内一家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布会,给的材料上就有这么几个字“多、快、好、省”,当年这四个字给了咱工人弟兄多大的干尽呀!还有工作方式的相似,如今做IT,尤其是互联网,实在是易学易懂,摘摘、抄抄、买买、送送,简单的事情交给咱们“工厂编辑”、“工厂配送员”来做,复杂的事情交给咱们的CXO们去“说”。
还有想象力上的相似,网站们给的前景真是美好:中国网民五年内亚洲第一,十年内赶日超美!诸多IT评论家(注意:这里可不是什么工厂评论家了)经常是想起网络中国的壮丽前景,夜不能寐,着衣疾书,隔日发表。诸多CEO经常是想起自己IDEA的壮丽前景,夜不能寐,着衣疾书,隔日融资,隔月开张。这种想象力,这种创意,和当年咱们工厂“大干快上”、“千囱矗立”、“全民炼钢”的精神真是——当然这已经不是现在的主旋律了。
我一直不忍心劝何“工厂评论家”回去建设大西部去,但是咱IT的景况其实和工厂的景况实在是太象了:都不景气。
这才是主旋律。
倒闭、裁员、转型、降薪、辞职、合并。最近咱们做IT的青年们见了面都在问:“听说你们要倒闭了?”
唉,我要把这些全告诉何“工厂评论家”,得多让她失望呀。
===================
可惜donews不提供收藏到自己的组的功能,向博库学习多好啊。只好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采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原来就一直想找一个代替“IT评论家”的词语,没想到有这个最好的东西。我可高兴于今天周六上午清闲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