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10 网络和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001110 - *参考资料* - 昆明海王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0 次) 时间:2000-11-10 19:11:18 来源:昆明海王星 (昆明海王星) 转载

网络和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文/昆明海王星

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钱天白教授负责的CANET(ChineseAcademicNetwork)国际联网项目是在1986年由北京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实施的科研项目,其合作伙伴是原西德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大学。钱天白教授发出的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侧的PAD机,经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国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讯速率最初为300bps。

  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CRN的成员包括: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标准的电子邮件、符合FTAM标准的文件传送、符合X.500标准的目录服务等功能,并能够通过德国DFN的网关与Internet沟通。

  1989年9月,国家计委组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承担单位的招标。NCFC是由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一个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委配套投资和支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当时立项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三个单位间建设高速互联网络,以及建立一个超级计算中心。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当时尚未正式成立INTERNIC,而是由美国国防部ARPANET网络中心DDN-NIC负责全球互联网络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

  1992年6月于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科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讨论中国正式连入Internet的问题,但被告知,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

  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三十多个研究所及三里河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和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我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专线开通后,国家基金委大力配合并投资30万元,使各个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高能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

  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我国的域名体系。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问题与国际Internet界人士进行商议。INET’93会议后,钱华林研究员参加了CCIRN会议,其中一项议程专门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金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

  1993年12月,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主席。

  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

  1994年1月,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同意了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上,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in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由钱天白、钱华林分别担任我国Internet的行政联络员和技术联络员。

  1994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自此,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1994年6月28日,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大力协助下,北京化工大学开通了与Internet相连接的试运行专线。

  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布朗部长签定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国电信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4年10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的基础设施,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大学教育和科研的基础环境,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1994年,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1995年1月,由教育部(当时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向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成为我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199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汉、南京四个分院的远程连接(使用IP/X.25技术),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俗称”百所联网”工程)。其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逐步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成为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的全国性网络,取名”中国科技网”(CSTNet)。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

  1995年7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入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

  1995年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

  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

  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并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

  1996年1月,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领导小组组长。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2月1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3月,清华大学提交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IETF通过为RFC1922,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被认可为RFC文件的提交协议。

  1996年7月,国务院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的多名专家对国家四大互联网络和近30家ISP的技术设施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对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6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金桥一期工程立项,并将金桥一期工程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续建工程项目。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1996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

  1996年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化95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正。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n。

  1997年5月31日,北京化工大学切断卫星专线,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1997年6月3日,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

  1997年12月8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由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其它三个互联网络即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连互通。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通过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开始试运行。

  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二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54.2万台,上网用户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9415个,WWW站点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84.64Mbps。

  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使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199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74.7万台,上网用户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8396个,WWW站点5300个,国际出口带宽143M256K。

  1999年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卫星主干网全线开通,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运行速度。同月,中国科技网(CSTNET)开通了两套卫星系统,全面取代了IP/X.25,并用高速卫星信道连到了全国40多个城市。

  1999年2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CNISTEC)正式运行。

中国网络产业发展大事记

  1984年,铁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首先在北京、济南、上海铁路局建成。

  1988年,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从加拿大引进的X.400协议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1989年,中国民航形成了分布于全球的计算机联网旅客服务系统。

  1990年,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从此开通过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通信服务。

  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

  1992年,中国被告之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

  1993年,最终制定我国域名体系。

  1994年,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

  1995年,中国电信开通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并通过电话网、DDN专线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7年,公安部发布了由国务院批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8年,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一项旨在推动经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金贸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网际网络的诞生

  十年前,资讯高速公路,也就是网际网络,从一个卑微且无人注意的先进研究计划处网络(ARPANet),悄悄地诞生,谁也没有想到30年后,人类的生活因此起了极大的变化,这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科学革命。

  1969年■ARPA网络连结了美国史丹福、UCLA、圣塔巴巴拉和犹他4所大学。

  1973年■ARPANet的成功,使E-mail被广泛的运用,并且透过设于英国和挪威的网站进入国际。

  1979年■第一个新闻网站成立。全球的使用者能共同参与讨论时事。

  1987年■重要的资讯网站数目成长超过1万。

  1984年■cyberspace这个名词由作者威廉·吉柏逊创造出来。

  1982年■TCP/IP网际网络的电脑共通语言诞生。

  1981年■新的网站以每20天成立一处的速度成长。

  1990年■英国人提姆·柏纳·李发展出WorldWideWeb,ARPANet则退休。

  1991年■网络上商业限制取消,e-commerce开始活动。

  1993年■www起飞,美国白宫也上网。1994年重要网站数目超过300万,著名的滚石乐团首开风气的在网络上开演唱会。

  1995年■WorldWideWeb彻底包含了所有网际网络巨量的交通。被视为最保守的梵蒂冈教廷也上网,网址为www.vatican.va

  1997年■人数已能运用电子邮件在“弹指间”与各地沟通。

  1999年■网际网络在美国UCLA大学庆祝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