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3 次) 时间:2000-05-20 19:27:32 来源:杨光 (北方狼) 原创-IT
从好莱坞经典大片《网络惊魂》、《你有邮件!》,到电视系列剧《网络之力》,从韩国故事片《上网》到中国的《网络时代的爱情》,网络爱情正在成为世界影坛的热点。网络正在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席卷而来,并伸向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情感生活,你是否想过——
网络爱情,离我们有多远?
因特网架起人间鹊桥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时代是一个“电子沙漠”时代,通讯空间的便利使人们的日常情感交流大打折扣。为我们带来幸福的高新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情感真空”,那么怎样填补这一真空呢?在“网络爱情”一词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前,电影界已经闻风而动。1995年,好莱坞推出一部关于网络爱情的电影《网络惊魂》。这只是开了网络爱情电影的先河。进入硝烟弥漫、群雄逐鹿的1998年,关于这一话题的电影更是如火如荼。在美国一部关于网络爱情的的新片风靡一时,倾倒了成千上万的男男女,本片片名就很吸引人:《网络惊魂》《你有邮件!》(You’ve got mail),它由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男主角约翰·福克斯由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主演。汉克斯是一家书店老板,他日益火爆的买卖威胁到了漂亮的女邻居凯瑟琳·凯丽的街角书店,两家龙争虎斗互档相让。福克斯是一位超级网虫,每到业余时间就化名“NY152”,在虚拟世界中横冲直撞。有一天他结识了一位自称“小店女郎”的网友,两人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相恋,一副键盘、一个鼠标、一个MODEM成了他们的月下老人……这段温馨浪漫的“网络版”现代爱情传奇使多少人如痴如醉。
网络爱情正在成为世界影坛的热点。好莱坞经典大片《你有邮件!》之后,人们又推出了电视系列剧《网络之力》,韩国也拍摄了故事片《上网》。这一系列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国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它也步步逼近我们身边。西安电影制片厂筹拍《网络时代的爱情》显示出,网络正在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席卷而来,并伸向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情感生活。 近年来,国国内形形色色的“网络婚姻介绍所”纷纷出台,千里姻缘一线牵,因特网架起人间鹊桥,俨然扮演起现代“红娘”的角色。
送你一束红玫瑰
今年,在众网友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网站之一就是“玫瑰网站”。它闯入人们的视线,并非毫无道理。“玫瑰之约”本是长沙街的的一家袖珍时装店,因其温馨浪漫的名字,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去年下半年,湖南卫视台筹办电视征婚节目,一眼就盯上了它,于是名花得新主,他们的“玫瑰之约”节目引起一片骚动。今年1月31日,在“玫瑰之约”进行到第二十八次时,别出新裁的编导们来了个“二合一”,将节目现场与网站内容连接起来。于是“迅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访问人数直线上升,迅速逼近百万大关。真心的红玫瑰来回传递,引发一次次情感风暴。
几乎与此同时,在中国不同的城市,编导们的精心策划,各种不同的网络爱情节目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较有名的就有“非常男女”(台湾)、“今晚有约”等等。这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节目掀起了人们的心灵风暴。他们不禁要问,网络爱情有戏没戏?
网络爱情好在哪里?
网络爱情使人们眼界大开,它至少有以下特点不同凡响。
首先是它极强的时效性,它可以在几分钟内让你在屏幕上一睹心上人的风彩,也可以让你很快把自己展示在公众面前,比起诸如报刊、电视广播媒体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它的交互性。对一家媒体而言,要想把婚恋栏目办得引人入胜,交互性至为关键。但传统媒体却无法满足人们。广播媒体和热线电话,虽然可以实现多人通话,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技术问题一直是一个死角;而电视呢,仅仅是几个“展览者”在上面亮相,观众却无法插话,表现不出足够的反馈。但是有了因特网这一切都迎刃而解,因特网拥有十分强大的交互式优点,它真正做到了补众家之短,现场效应极好。面对网络媒体,对观众来说是一种良好的享受:他们可以在看电视的同时进入Web聊天室,一边观赏,一边打字,对主持人“说三道四”,对众嘉宾“评头论足”。
再次,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竞争优势,那就是可以解除人的心理压力。由于中国人的“男女大防”观念,异性见面,总是带着极大的心理负担,交际上障碍重重,但是在网上交流,绝对可以放松,“面不改色心不跳”。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既可以给人一种传统方式难以提供的亲密感,又能提供精神交流所必需的距离感。网络征婚在报名方面也是得天独厚,过去电视上开办了许多此类节目,但是到电视台报名,不光手续繁琐,还会令报名者难为情,心动者多而行动者少,面子问题让无数单身贵族望而却步,不少电视台的相关节目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停播。而网络报名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假如你想报名,只需填一张表格,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事大吉。
丘比特之箭,能射几环?
“网络爱情”是个既摩登、又神秘,既新鲜又浪漫的话题,但是网络在缩短我们空间距离的同时,是否也缩短了我们心理之间的距离?近日,曾有专家作过一项统计。他们发现,光顾此类站点者以21-36岁的青年为主。
其中,在谈到“你是否愿意在公众媒体上谈及爱情”这一话题时,持肯定态度的网民占17.1%,持否定态度的网民占44.5%,38.4%的网民则持无所谓的态度;关于“访问此类网站出于何种目的”,43.3%的网民是为了娱乐,7.1%的人说“有好的可以追求一把”,有35.9%的人的动机是想借此机会了解同龄人对择偶的看法,还有13.7%的人无心采花也不想插柳,而只是因为无聊。由此可见,尽管许多人参与,但动机各异,“观众”多,“演员”少。而当调查者问到“你是否相信公众媒体促成的佳偶可以天长地久”这一话题时,28.1%的人表示相信,而71.9%的网民则疑虑重重。调查者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会不会主动同嘉宾联系?” 回答“会”的网民占35.3%,回答“不会”的网民占64.5%。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在观念上对网络爱情的接受程度不够,带着这样的心理,搭上网络爱情的列车,并不等于给自己的爱情上了保险,即使擦起了真情的火花,其感情的成功率和持久度有待时间检验。另外,由于中国女性大都比较尊重父母之命,心理上也存在羞怯的特点,能够大胆光顾的女网民毕竟是少数,在男女性别构成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女网民比例为3:1,这一比例跟中国网民男女比例构成暗合。成功系数上,“女士优先”仍然不可避免,而那些“多余”的男士们铺天盖地的情网,到底能与多少美人鱼遭遇激情呢?专家还发现一个数据,36%的人相信网络能为爱情搭桥,他们的年龄在27-36岁之间,属于“大龄”。由于网络爱情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通过网络喜结良缘者尚属凤毛麟角,其稳定程度则需要更长时间考验。
虚拟世界的虚拟传奇
网络的便利也必然是它的弊端,网络爱情亦是如此。就目前技术条件而言,网络还只是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追寻爱情的人们,大都抱着完美主义的理想态度。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的神话和童话,被他们编织的美丽花环所装饰。由于人类古老的爱美之心与趋利之心,经济与容貌永远是多数人择偶的优先条件。调查发现,男网民的梦中情人的必须具有美丽、善良、浪漫三个条件,女网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则必须是英俊潇洒的事业成功之士,而她们衡量成功的砝码离不开“孔方兄”。财貌双全的条件毕竟无法全部得到满足。日益强大的网络功能虽然能够巧妙地运用字符、语言和想象为他们的梦想提供支持,但虚拟爱情的泡泡一旦遇到现实问题,终归有爆炸的一天。上网自我推销者一般来说都自我定位较高,对自己的介绍难免运用一些夸张的艺术手法。双方在网络中的自我介绍都是充分虚拟化的,待见面难免发现跟自己的想象存在距离。许多网民的“精彩话语”和“感人故事”都是事先编好,只是在聊天时临时粘贴上去的。这时他们才会发现,这种梦幻式的爱情,离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天隔地遥,它只能算是一种孕育关危险而又没有真正危险的游戏,现实生命力十分有限。但另一些持相反意见的人士认为,以上问题,在通过传统媒体和婚姻介绍所结识的人们中也普遍存在,不能把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推到网络头上。
另外,互联网的虚拟性可以为网络骗子创造可趁之机,由于发布网络广告不像其他媒体那样需要健全的法律手续,谎言、欺骗与恶作剧等不道德行为都可以找到滋生的温床,这不仅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难题,也可能影响到广大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比如有,的参与者向对方提出过份的经济要求等等。
总而言之,网络爱情在中国还是一个时新话题,不论是功是过是喜是忧,它都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生活方式。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电脑网络在中国的日益普及,人们网络意识的日益成熟,网络爱情可以找到自己一片展翅翱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