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案件滚滚来 - IT与法 - 于国富律师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9 次) 时间:2000-11-09 21:34:16 来源:于国富律师 (于国富) 原创-IT

(作者:北京市嘉安律师事务所电脑网络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 于国富)

  随着网络业的迅速发展,涉网案件也逐渐地增多,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也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在这里同样有各种纠纷和矛盾,有时还会激化成为法律冲突,走上法庭去解决。网络案件急剧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网络本身的快速发展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去注意。
  一、立法速度滞后于网络业发展速度
  随着网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使立法者应接不暇。象域名纠纷、网名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网络名誉权纠纷等案件,都是法律界的新课题。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网络社会的各主体之间就完全凭自己的理解进行活动,自然产生大量的纠纷和矛盾。
  例如,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著作权立法,业界一度对于“网络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表示怀疑,于是便有了上海榕树下网站和中国社会出版社之间的诉讼。
  据原告榕树下网站市场部经理李凡介绍,今年5月份,他们发现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网络人生系列丛书》(全套书共6本、发行10000册)5本书中,未经原告许可擅自收进了网站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假装纯情》等9篇文章,6月份网站跟出版社进行近1个月的交涉。协商未果后于7月份向北京一中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出版社停止发行该书并登报道歉,赔偿人民币10001元。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双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其焦点问题在于,“网站是否享有专有出版权?”侵权后果以及赔偿额度如何计算?而这些都是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这一法律真空给判案的法官提出了难题。
  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在人群中相对较高,他们都可以称的上是高科技人才。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使这些高素质人才在法律意识上相对淡薄,以至于出现各种人为的纠纷和矛盾。新近出现的“彼阳诉新浪侵犯著作权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彼阳的一篇作品《263侵权案:三方献身讨说法》首发于天极网,后来,彼阳发现该文章被新浪网转载于其“生活文教”频道。新浪方面转载该文章并没有经过彼阳的同意,而且在该文章上仅署了“来稿”字样,并没有彼阳的署名。一气之下,作者彼阳准备向新浪网讨个说法。
  新浪方面得知此事后,在与彼阳的私下联系中不得不承认,该文章是网站“一个新来的编辑”转载的,由于业务不熟练而错误地转载了该文章,并且没有署上作者的姓名。
  据笔者看来,这位编辑不光是业务不熟练,他还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因此,对于网络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将是未来网络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三、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尚需探索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使网络业有着与传统产业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这种模式和理念的创新给经营者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例如,很多网站都开设了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网友可以在进行了简单登录之后取得网站上部分空间的管理权限,通过上传页面内容而展现自我、学术交流。这无疑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新生事物,但是,由于人们尚未对这个新生事物有足够的认识,在实践操作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杂志状告“首都在线”侵犯著作权案,6月20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官司起因于“首都在线”向网民们免费提供的网络空间。在众多个人免费主页中,其中一个名为“考研”的个人主页使“首都在线”成了被告。《大学生》杂志说,这个个人主页未经其许可,便将该杂志出版的增刊《考研胜经》私自上载到其主页上,因此《大学生》认为这已构成侵权。1999年12月27日,北京京讯公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接到了《大学生》杂志社起诉状。起拆状称:1998年9月,该社出版的《考研胜经》一书公开发行后,发现京讯公司主办的263首都在线网站已将大部分内容上网发布,直接影响了《考研胜经》的销量,侵犯了该社对《考研胜经》的著作权、名誉权。《大学生》杂志要求京讯公司在北京青年报和网上赔礼道歉,停止在网上传播《考生胜经》,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这一案件给人们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个人主页的内容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或者违反了国家法律时,空间的提供者是否要负法律责任?个人主页的所有者和空间提供者之间的责任如何分担?赔偿损失的额度如何计算?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或缺少司法先例的,需要人们去探索。
  可以肯定,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磨擦也会随之增多。
  四、网络国际化的冲突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人们在网络上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空间距离。这使得我国的互联网企业从一开始就处在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国际化的竞争。
  虽然网络没有国界,但是经营网络的公司们却有国籍之分,分别要受到不同国家法律的管理和约束。于是,网络的一体化和企业的民族化之间发生了矛盾。不同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在网络上磨擦出了火花,大量的国际纠纷在网路上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国际域名纠纷了。
  9月21日,宜家麾下的荷兰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把北京国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送上了被告席,理由是:国网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注册的中国顶级域名ikea.com.cn侵犯了宜家“IKEA”的商标专用权。后来,法院判决认为国网公司侵权,无权使用该域名。
  “宜家”案发生后不久,域名纠纷越来越多,晨炫公司因为其域名“safeguard.com.cn”与国际大公司——宝洁公司的注册商标相同而被诉上法庭,并且一审被判败诉。金智塔公司的gameicq.com和腾讯公司的oicq.com都因为包括了美国在线的ICQ三个字母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判令停止使用其域名。最近又有了美亚在线的cnnews.com与美国CNN之间的官司。国人惊呼,域名空袭来了!
  发生这些域名纠纷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关键的原因恐怕还是各国法律制度的不同造成的。美国是一个网络发达国家,身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中枢,它的网络立法也相对较为发达。光是域名法规就有ICANN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和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等法规规章。而相比之下,我国对于网络的规范则很不成熟,至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还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
  由于国家对于域名保护规范的不成熟,使得国际间竞争对手纷纷向中国互联网络下手,争抢宝贵的互联网资源,这一点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五、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
  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人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还处在他的婴儿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网络业的发展规模上,更明显得体现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方面。
  网络安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随着网络的走红,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源源不断地浮出水面,保障网络安全也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2月7日至10日,农历大年还没“破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天伦之乐中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一则可怕的消息:雅虎、亚马逊、CNN等五大网站受到黑客连续攻击,世界第一大门户站点雅虎长达三个多小时无法对外提供服务,Buy.com和eBay为躲避风头正劲的恶意攻击也不得不将网站关闭。其后,黑客攻击的目标和范围又扩大到了证券和金融网站,大有“烽火燎原”之势。
  据初步估计,黑客此次大规模攻击行动给美国信息产业造成了大约1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对网络高科技的安全性也产生了怀疑;在华尔街,网络股受到震动而下挫。白宫和国会已经专门对此召开会议商讨对策,现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已经出动了大量人马,开始着手调查此案,欲将肇事者“一网打尽”。
  然而,黑客不仅没有被“一网打尽”,反而更加嚣张起来。就连国际软件巨人——微软都没能逃过黑客的手心。上周微软的技术人员发现,黑客入侵了该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把其正在研制的软件蓝图盗走了。此事件一方面表明黑客们无孔不入,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令业界担忧。
  网络犯罪无疑成了新世纪的一个阴影,如何克服网络犯罪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损失和不便?这将是新世纪司法机关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