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网,看上去很美? - 北方狼语 - 杨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0 次) 时间:2000-05-20 18:53:31 来源:杨光 (北方狼) 原创-IT

数日前,《天府早报》刊出《中国C网发生内部人事变动》、《中国C网高层惊变抖内幕》等文后,一石激起千重浪。“C网怎么了”、“C网地震了”等有关C网前途命运的猜想和说法风烟四起。就这样,现已启动一年多、签约100多个城市、开通城市达50%的中国C网再一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虽然,早在1998年刚成立时,C网就被一些人士视为 “发展民族信息产业的生力军”和“中国人自己的Internet”,甚至还有人大胆提出“中国C网挑战Internet”的说法,但也正是这时,另一些人士对笼罩了层层绚烂光环的中国C网提出了异议和质疑。
C网何以敢向Internet叫板?C网方面的人士认为“它凭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
OK,我们且不分析C网的四大基本功能:信息查询、全网广播、网络商务和信息管理同Internet的基本功能相比之下究竟孰优孰劣,但仅C网的创意已经有些“美中不足”了。
我们来看看,C网是一个封闭的、物理上局限于中国国内、完全孤立于Internet的网络,由于它与Internet域名系统、IP地址系统完全不相容,所以C网用户只能访问C网无法访问Internet,Internet用户也无法访问C网。也就是说,用户在C网和Internet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必做取舍,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如此排外的创意,却不知用户的怎样理解,也不不知C网创意者如何看待。
笔者以为,从本质而言C网是非标准的和封闭的,它与Internet的开放、标准的大势相违背,与Internet的精神完全抵触——虽然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这类事物的生命力极其有限。
无数个成功的事实早已经证明,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兼容性和支持现有标准而不是过分求异、独树一帜,就像Windows,尽管比尔·盖茨都承认它绝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操作系统,但Windows早已成为微软最成功的产品,因为Windows具有任何其他操作系统所不具备的良好的兼容性。C网可以与众不同,却不可以拒绝通用标准。今天,大家都正在争先恐后地融入Internet时,C网却背道而驰,这不是自设路障吗?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虽然Internet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网络,但它的确已经为国内用户带来了空前的信息空间和商业空间。所以,衡量一种技术是不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绝不是“它是不是民族技术”,而要是看它能否为我们提供真实有用的服务。既然如此,“不是民族网络”也不应当成为我们拒绝或批评Internet的理由。再说,C网如果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更好的服务,无法得到用户的认同,那这种“民族”有何意义?
毫无疑问,Internet在中国的普及进程中,一直都存在许多的瓶颈,但最大的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创意,而是文化背景和用户观念。中国的Internet要想在几年之内赶上美国绝对不现实的,或者说即使达到了相同的普及率,其作用也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想想看,中国的银行、金融、保险、信贷等行业同美国还存在极大的差距,这些因素已经决定了Internet的前景并不像媒体所宣扬的那么乐观。Internet举步为坚,C网呢?
欲与Internet试比高的中国C网,首先要突破文化背景这一瓶颈,还必须配合完善的的市场动作手段,特别是借用时尚化、傻瓜化等利器,方可找到极小的生存空间,否则这种创意只能停留在理论而已。有人说Internet是一种泡沫,笔者不否认这种说法。但这种泡沫为什么必须带有一种贬意呢?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要想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都就必须含有泡沫成份,如果没有时尚化、傻瓜化这张王牌,Internet根本无法普及得这么快。C网的市场创意是否可以与之抗争?
C网创意失误除了没有遵守通用标准、无法适应文化背景和忽略市场运作之外,还有一个,那就是没有意识到用户的使用习惯。红及1999年的“WPS和Office之争”,揭示的正是这个道理。今天,Office已经占领办公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WPS试图反抢市场已经非常困难了,C网“挑战”Internet,亦是如此。
由于过分求异,C网的前途变得非常黯淡,它不仅面临Internet的挤兑,面临用户的不认同,还同时面临许多外在压力,比如资金问题等。今天,国内的诸网络公司还没有一家可以完全自食其力,而“稍逊风骚”的中国C网又何以面对此种压力?
这就是今天的C网。
毫无疑问,对于C网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其他不利因素,笔者绝无幸灾乐祸之意。对于C网在创意上的一些失误,亦无故意丑化之意,而是就事论事,并试图采用一种最公正、最客观的角度关注C网,认识C网,研究C网。
总之,我们关心整个民族产业(特别是网络)的兴旺,也非常佩服C网敢为人先、敢向Internet挑战的勇气,但我们如果试图否认或者忘却那些创意失误和不足,都将是对民族的不忠诚,也是对民族产业的不负责。同样,在批评C网创意不足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忘记C网的其他优秀部分。比如,C网的“不凭技术而凭创意”这一思想就是完全值得肯定的——虽然C网的创意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再比如,Internet有必要借鉴C网的“实名地址”、“非在线搜索”等创意和技术。所以,从使用上讲,C网应当成为Internet的一个有力的补充,而不应当急于独树一帜。
——所以,把C网归为野兽肯定太过份,但它至少目前还无法成为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