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数字鸿沟 应对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六人谈之姜奇平说 - 起跑线 - 信海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7 次) 时间:2000-11-04 11:42:29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

——数字鸿沟六人谈

参加完研讨会,又写了一夜,出了这个东西,是六个人说的,本来想一次发清,可惜这里一次只能贴三个,
只好每天一篇了。欢迎大家讨论数字鸿沟问题。

十一月三日下午,在北京友谊宾馆,IT业界的一些知名人士聚集在一起对这数字鸿沟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这次由北京青年报、互联网周刊、电子商务杂志及天极网共同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诸多IT界名家,不但理论界的权威高新民、姜奇平、方兴东等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些IT企业家如天极网的李志高、8848网站的王俊涛等也参与了讨论,同时出席的还有胡泳、刘韧、邹剑宇、吴伯凡、王俊秀胡延平等知名IT评论家。
记者信海光全程采访了这次研讨会。

正视数字鸿沟 应对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六人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个新的概念出现在人们面前:数字鸿沟;同时一个问题也摆到人们面前: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到底有没有数字鸿沟?如果有的话,这条数字鸿沟能有多深?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数字鸿沟的存在显然已经不容置疑,因为差距很明显得摆在人们面前,互联网诞生以后,在世界数字化过程当中,因为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不同,造成了种种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分化,而这种分化表现得相当明显,以至人们不能不用“鸿沟”两个字来形容它。
实际上,数字鸿沟对于沟两边的人来说还是那两个词:“领先”与“落后”。在传统的表述方式中,领先是可以用“追赶”来弥补的,可一旦这种差距演变成“鸿沟”,跑已经不再是有效手段。
应对数字鸿沟只有两个字:“跳跃”!

姜奇平:数字鸿沟来势凶猛!
—–著名IT评论家,互联网周刊主编

最早的美国官方文件是99年7月份的一个报道,叫做“填平数字鸿沟”,副标题是“界定数字鸿沟”。当时不知道怎样翻译,是新华社最早翻译成“数字鸿沟”的,非常形象。在半官方的文件中,99年5月25日有一个由瓦德尔写的,题目是:“增长中的数字鸿沟”,是当时克林顿指令召开的“理解数字经济”研讨会(目的是给克林顿做一个关于美国经济的数字指标体系,从数量上来描绘美国的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上的资料,这是美国半官方中较早的一个材料。“数字鸿沟”一词在民间出现大概也是在这个时间。在99年5月18号,当时有两位教授霍夫曼和纳瓦科教授写了一本叫《数字的革命》的书。书中两个位教授也提出了数字鸿沟的问题。从今年初到七月份,数字鸿沟问题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却突然今变得特别地热,成了全球性的问题。
在7月21号到23日在日本招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发表了《全球信息社会宪章》,宪章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发展当中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这是数字鸿沟问题第一次由国际组织在正式文件中提出。
如何填平数码鸿沟呢?这是八国领导会议的讨论重点。但是应该注意到,这个会议的宣言是存在问题的:他们没有带中国人来一起讨论这个重大问题,制定规则没有中国人参与!虽然这是由国际社会提出的概念,而且中国没有参与,但是中国却早已深深地涉入到里面。
在国内,虽然数字鸿沟的问题过去没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探讨却是非常早的。最早在几年以前的中国论坛的时候,大家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其中王小东就持鲜明的观点,认为出现了数字鸿沟,并且写了专著探讨。
数字鸿沟在数量上什么概念呢?根据联合国的解释,全球收入占五分之一的人口拥有国内生产总值的86%,而收入最低的国家只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1%,他们的上网用户数只占总用户数的0.2%,中国现在实际上正处在这个位置上。根据(英文)最新的数据,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占全国上网用户数的62.33%,而后十个省市加起来总共的才占4.36%;按域名来计算差距更大,北京、广东、上海域名占全国的60.62%,后十名总额加起来才占33.3%,特别值得注意过去一些工业标准下的重镇现在成了“数字侏儒”,比如天津,它域名的比重只占1.161%,即使不和北京、广东比,跟云南比也高不了多少——不但国际的鸿沟正在出现,国内的鸿沟也正在出现!
在填平数字鸿沟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根本不去看前方出现的知识经济,或者上眼皮和下眼皮一合,根本就不承认这个鸿沟,认为它没有,认为前方根本不存在数字化社会,美国上上下下不就白忙活了?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他们发展什么数字经济,我们大炼钢铁,这样数字鸿沟不就没有了?可惜这是自欺欺人。二就是正确的办法,老老实实发展信息化,不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下个世纪谁填平这个沟?
我们面临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一个根本的转变,认识不认识这种转变,是中国能不能跨越这个沟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认为沟不存在,结果只能是被动、落后、挨打,只有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谈到说沟的深浅问题,怎样弥补这个鸿沟的问题。
五中全会已经第一次把信息化当做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应该说已开始从根本上重视这个问题,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和大的良好的环境。
数字鸿沟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百分之九十多比一点多的差距,据报道,美国有一个教授异想天开,要按数字地球的标准划分国界———如果是真的话,中国能占有多大的国土?现在各项游戏规则在中国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已经制定下来,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去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危机。
但问题也并没有严重到世界末日到了的样子,鸿沟有一个自我调节机制,鸿沟对落后一方造成伤害,也同时会伤害领先的一方,数字鸿沟扩大以后,造成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提供较强的供给,但是供给没有有效需求做支撑,有效需求的基础正在鸿沟的另一边。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的经济危机都是由于这种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这种财富分布的不均,在高端和低端之间造成巨大的差距。这样它在孤军深入的时候,会损害自己的机制。
人类需要一种有理智的调节机制,使数字鸿沟缩小,使这种供求达到平衡。否则的话,它会通过危机的形式,最后新经济会也将会形成一场灾难,通过一种危机方式来自我调节。因此,弥补数字鸿沟实际上对鸿沟两边的国家都是有利的。

正视数字鸿沟 应对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六人谈之姜奇平说 - 雁鸣 - 2000-11-05 07:36:24

实际上,满目鸿沟。数字鸿沟是另外一些更重要的鸿沟引起的。眼光宜深阔。

“数字鸿沟”需要形而上的革命!突破口是国家的政策!! - 厚颜堂主 - 2000-11-05 09:31:58

互联网的出现 本质上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 而且是一次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 因为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拿电的使用来举个例子: 电气时代给我们带来了电动机来改造生产 同时也带来了电视、电话来改造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同时 他还改造了国家的上层建筑 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人们不再是简单出卖体力的“蓝领” 不用通过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时间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于是 工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权利 (比如休息的权利、提高劳动报酬的权利、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 阶级的矛盾就这样一点点的缓和下来了 就这样 欧美国家就在“上层建筑”的不断改良中 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的挺好 那么 我们看到了这本质的一面 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互联网必定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几乎是所有的行业) 2、互联网必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取代报纸、电视、电话……还有我们的购买习惯) 3、互联网必定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多哲学上的命题将有突破性的变革) 4、互联网必定要改变我们的上层建筑(当然五中全会的决议已经看出了方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另外我要提醒的是,我们的软件政策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 好 我们又有了一个发现 在以前的产业革命过程中 一般是按照上述1-4的顺序发展的 而这一次几乎是同时发生 而且各个方向的变革速度快、关联度大 也就是说 不能有任何环节拖后腿 而这里面最有效的 当然就是国家的政策了 因为它所具有的强制性 所以说 “数字鸿沟”需要形而上的革命 突破口是国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