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的质疑,与非新鹿鼎记系列先生商榷-原创首发 - 网络事件 - 商建刚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3 次) 时间:2000-11-01 13:17:52 来源:商建刚 (商建刚) 原创-IT

质疑的质疑,与非新鹿鼎记系列先生商榷

商建刚
近日,在斗牛士上学习了非新鹿鼎记先生系列(名字太长,按照本人职业习惯下称“非先生”)的一篇文章《质疑?少年CEO报送复旦?》,我颇感兴趣。从非先生们的大作,我了解了很少关于教育的术语和理论,学习到很多著作大师的名言名句,这些是我在读书期间没有掌握的,很感谢非先生的编辑。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非先生从这些名句中得出的新颖的结论,以致于我不得不反思存在于本人身上的劣根性。

一、 复旦大学应当吸收怎样的学生
复旦认为:满舟对某个问题具有极强的兴趣和一定的钻研能力,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鉴于该生其他学科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无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为了给该生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也许他将利用这次机会最终成才),所以利用复旦大学招收报送生这一渠道,在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决定免试直升该生。非先生人为,复旦对于兴趣、能力和人才的基本概念不清,进而认为满舟不是什么人才。我认为,非先生自己也没有回答“复旦应当吸收怎样的学生”这一问题,对于兴趣、能力和人才这三者概念上的区别与复旦吸收满舟是否存在不对之处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复旦是给每个年轻人机会的”,这是前校长杨福家先生的话,所以只要满舟具备了成才的一定的条件,复旦愿意给他这个机会,这是复旦录取满舟的理由之一。我想,在复旦应当招收怎样的学生这一问题上,非先生与复旦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非先生看来,复旦应当招收“人才”,至少报送的应当是人才。我想,这是非先生对复旦的苛求,对“人才”的苛求。因为非先生自己也承认,人才是个综合课题。而复旦认为,只要“可能”是人才,就可以招收。从实践上看,非先生的观点是缺乏操作性。

二、 为什么要用ONLINE的标准看待满舟。
非先生认为,复旦对年轻网民了解不够,选择人才的内在标准清晰度不够,而满舟只不过只具备一般网民的本能知识,并且指出这是由于复旦看待满舟的立场不对所致。我认为,其一、前文所述,复旦是一个给年轻人机会的地方,复旦用他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立场看待世界,只要符合复旦认为的入学标准,复旦就可以报送(区别于高考录取),这无可厚非。其二、复旦是提供OFFLINE传统教育的事业单位,不是提供ONLINE教育的企业,因此,复旦应当采用自己的选才标准看待满舟。反之,如复旦采用ONLINE的标准看待满舟,那他就不是现在的复旦。第三、至于复旦这种选才的标准是否应当具备透明度,我认为,所谓“报送”,它区别于升学考试,设置这种制度的目的即是赋予复旦的管理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其结果才有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 教育与道德
品德是确定一个人是否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非先生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复旦录取满舟的原因不是因为满舟已经是人才,而是满舟具备成为人才的可能性。那为什么不录取其他人呢?其他人首先可能没有满舟那么典型,其次其他人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复旦是给了满舟一次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没有给予具备同样或者更优秀的年轻人)。
非先生认为,复旦没有对满舟的品德进行测试,这是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非先生言重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惩罚还是引导。也就是说,学校是否只接受好品德的学生,如果学校只招收品德好的学生,那学校的作用如何体现。

四、教育与人格
非先生列举什么复旦出了一个涉及(应当是涉嫌)偷盗他人上网帐号,剽窃他人知识产权图谋私利的存在人格、品格缺陷的学生,我不知道非先生举此例子目的所在,至少我是看不懂了。一位复旦的学生涉嫌盗用他人上网帐号是学校教育的还是个人人格问题?我认为,虽然涉嫌盗用他人上网帐号在本质上被依法归类为盗窃行为,但它在道德层面上明显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偷鸡摸狗,很难归类为道德问题。此外,出现了此种事情,到底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还是个人自身的原因。按照非先生的观点,复旦只能吸收品德好的学生,那么某位学生在进入复旦以后出现了道德危机,那又是谁的责任呢?按照非先生的观点,很可能得出一个非常荒唐的结论。

总而言之,满舟能有机会进入复旦大学学习,这是满舟的幸运;复旦能够吸收满舟,这是复旦的胸怀。两厢情愿,岂不美哉。与非新鹿鼎记系列先生商榷,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建律师事务所事务所 商建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