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三郎看网 - 萧三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9 次) 时间:2000-10-29 13:19:41 来源:萧三郎 (毒书三郎) 原创-IT

萧三郎

中国的新闻传播与新闻业界没有根本的起步,更不要说达到研究自己以及反思自己的地步。但是,市场民主和经济魔杖踏浪而来,它要抵赖却是不可能了。

你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驻扎在了北京的嘉里中心。凤凰卫星电视已经开始了欧洲台、北美台以及财经台的建立和开播。台湾的明日报号称时刻更新。美国的多维新闻社据说已经开始给美联社和路透社这样的大社出售新闻。时代,新闻周刊、CNN、ABC、美国之音、BBC,在中国干新闻传播的从业者眼中,一方面是深深崇拜的对象;另一方面却又是遭受无尽的漫骂和攻击的对象。但是,试问,中国有多少传媒人真正了解并通晓他们?

中国的官方传播和新闻媒介不过是在每每周期性的制造一些世界性的“丑闻”而已。法轮功,大使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卫慧与上海宝贝,不一而足。如果真有人要写中国新闻历史,肯定会有这样的一章《举世皆知的秘密》——都什么时候了,他们所使用的还是那样一套“新闻 旧闻 不闻”的新闻政策。可笑否?

但是,民间的力量不可漠视。

当中央电视台还在唧唧歪歪之际,北京的王长田已经开始了“制播分离“的尝试,他所制造的“世界娱乐报道” 、“中国娱乐报道”已在业界风行。

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明年开始真正的周刊化。

广州《新周刊》借鉴国外杂志的topic经验,已经荣升“期刊教父”。

弄电视政论片起家的电视名人夏峻,也离开中央电视台,到北京有线四台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化之旅”。

《南方周末》的新闻和评论已经进入中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声音。

中国传媒中最早的“成都商报”已经上市。

电视中出现了“湘军”现象。并不是文化中心的湖南的“广电传媒”也上市了。
——

真正的力量永远在民间,这是一个逻辑真理。不信不行!

如果中国新闻传播行业要大力发展并开花结果在21世纪的话,这些人是不应该忘记的:财经大腕胡舒立,北京老报人丁望,夏峻,王志纲,钱刚,戴晴,陈西林,张建伟,沈昌文,钦本立,林放、李大同等等。没有他们的抗争和探索,我们的新闻传播将还是死气沉沉。

也与这些新闻媒介的努力分不开:《新观察》、《中华工商时报》、《南方周末》、《上海经济导报》、《财经》、《三联生活周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开放》、《街道》、《岭南文化时报》等等。没有他们的努力,业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

21世纪了,《生活》倒闭了,但《时代》依旧风光。美国之音落伍了,但《纽约时报》照样风流。美国广播不流行了,但雅虎在网络正道上狂奔。

21世纪了,象卢斯一样的人多了(时代公司的老板,当年为了雇佣管理大师杜拉克,随手拿出来的就是精心收集的杜氏的全部作品,开出天价,让这位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大师为其麾下),不是少了。

21世纪了,中国总算也有人要做默多克了(电视人王长田语),榜样不只是在中国。

21世纪了,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报业集团,尽管是钦定而不是业界的竞争的结果。

21世纪了,业界总算已经把广告的支撑看成是创办办媒介的必要条件,而再也不会象79年的上海媒介一样为了登一条广告而惴惴不安,等待中央的决定。

——

前进的已经大踏步前进。但落后的依旧象鬼影一样尾随。

合资办报可以不?

公有制的铜墙铁壁可不可以有“裂缝”?

新闻立法何时实现?

媒介批评的限度在哪里?

第四媒介如何在中国运作?

未来的传播媒介监管是什么?

如何冲破媒介的“资源限制”?

“我反对你所说的,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说出它的权利。”西方先进的新闻操作思想为什么和我们格格不入?

在奥威尔的《1984》中,有这样的口号:“谁控制现在就控制了过去,谁控制过去就控制了未来。”信息与话语的霸权重要可见一斑。

中国的领导人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全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全民之祸。”我们也可以这样引申:信息公开,是全民之福;信息封闭,是全民之祸。美国传媒把利润、私有制和摆脱政府控制看成是理想。勇敢的新闻界为了百姓利益同盛世强权和腐败现象进行抗争成为一个迷人的神话,这个令人销魂的神话在美国迷住了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

为什么我们要对这样迷人的行业说不呢?

[email protected]

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郭文 - 2000-10-30 03:11:16

但愿你说的能成为事实。 希望能出现中国的《纽约时报》、《新闻周刊》、 《时代》、《华盛顿邮报》、CNN.

这一天会来的吗? - 杨子 - 2000-10-30 14:40:49

这一天会来的吗? 会吗?会吗? 我越这样自己问自己越发觉的发怵! 我等!我等! 现实能让有责任感的新闻人这样无休止等下去吗? 我呜 哇 啊 唉 咳 嘿 就怎么着了 不行 要等呀!!!!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贾双林 - 2000-10-30 23:33:43

三郎兄,你说的这些迹象,恐怕还不足以促成中国新闻界的真正变革。因为,我感觉,除了意识形态的打压,资本的力量和民众的阅读口味等诸多因素,也会成为中国新闻的新生的阻力。 你提到的那些新闻大腕,半数与我有过交往,其中丁望丁老师与我有师徒之谊,去年在《中国合作新报》,我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爱将。这张报纸曾拥有宏大的志向和一批优秀的人才,想在中国做出一个全新言论与理念的报纸,可惜,在当局还未动手之前,资本却先发了话,投资商突然撤资。中国需要真正的本土文化产业资本和有远见的投资者。 另外,凭我在《中国合作新报》的经验,民众的综合素质和阅读口味还有待培育。比如有些选题,当局也许倒不会干涉,可老百姓就是不买你报纸。报纸毕竟要生存,不能太脱离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 以上只是些侧面,供商榷。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张小丑 - 2000-10-31 00:06:06

中西方的新闻体制不同,所以表现形态和传承的理念也不同。在中国,新闻的本质不是达成传播信息的功能而是宣传和舆论导向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新闻法迟迟不能出台,媒体引纳外资始终是个禁区……等都来自体制的困绕。所以,中国的新闻改革任重道远、征途坎坷。虽然,目前媒体市场化方面已有起步,但真正的媒体注册全面放开、媒介竞争完全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啊。很佩服萧兄对中国新闻现状的熟识程度,很想结识求教。小丑的OICQ:22854658,email:[email protected].:)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guest - 2000-10-31 01:54:42

好象《互联网周刊》明年也有大动作

关心此话题的朋友,可读刘勇写的畅销书《媒体中国》 - guest - 2000-10-31 09:33:05

本文内容基本引自《媒体中国》,我友刘勇读后一定会有感慨。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17:25:37

面包已经有了 cnn也会有的~!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17:28:14

杨子: 不知道是否是南方周末的杨子? 你的悲观我感觉没有必要 市场之风必定吹开新闻变革的大门 不用等待很久的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17:32:06

贾兄: 丁望带人开办了《中华工商时报》 那时他最风光的时刻 后来的合作新报等报 我的意见是 一直在走下坡路 至于原因 我以为丁望老了 这是其一 现在的天下至少是胡舒立他们的 另一个则是对市场的把握 丁望显然已经落伍! 商榷!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17:34:42

就目前状态下, 新闻无法胜过有法 因为有法 那绝对是恶法! 对不对!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17:36:45

确实没有错, 许多的想法是看了刘勇的《媒介中国》一书才有的 但对媒介的热爱和关注 却是很遥远的 我学新闻出身的 愿意和大家一齐学习!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贾双林 - 2000-10-31 18:02:49

没有丁望,就不会有胡舒立,这一点,舒立大姐当着我们许多人说过。当然,今天确实是舒立他们的,丁望老了,精力不济了。 但三郎兄,丁老的思维仍然非常活跃,上周我还去看过他,他的好多言语,仍然显示出年轻人般的活力。 《合作新报》的失败有很多原因,我是当局者,我最清楚,其实与丁望老不老关系不大,在最关键的时刻,资本出卖了文化人,是其致命一击。 我不想辩解什么,只是告诉朋友们,中国的新闻界,除了学会与当局打交道,或者奋起抗争,还要学会与资本打交道,与市场打交道。任重道远啊。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张小丑 - 2000-10-31 19:12:35

中国政府对网络信息的控制,现在看来的趋势,不送反紧。所以,对新闻改革和新闻自由的期望,小丑还是要泼些冷水,不要抱有太大的寄托,难啊……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拿摩翁 - 2000-10-31 19:28:26

信念在,一切都在! 希望找到那一批与众不同的新闻工作者,那是泳动的鲜红的血液!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20:30:26

im sorry!

Re: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 - 萧三郎 - 2000-10-31 20:32:44

我有梦想如何操作 愿意听 来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