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掀起你的盖头来 - 流浪比特 - 刘朝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8 次) 时间:2000-10-28 15:31:34 来源:刘朝阳 (mockingbird) 原创-IT

P2P:掀起你的盖头来
2000 10 23 刘朝阳

  【eNet专稿】大约两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了很久,期望能找到一幅波士顿市郊查尔斯河的照片,因为我的一个挚友在河畔的一所名校念书,他太忙了,甚至抽不出空给我照张相片寄来。突然间,一个念头蹦了出来:为什么不试试前两天下载的名叫Gnutella的软件……启动软件、分类查找,很快就发现了目标:一台用ISDN挂在网上的用户有我要的图片……点击确认后,我开始看着一格格走动的文件传输进度条发呆,猜想“对面”那哥们身在何方?怎么会有这张照片?他会不会已经习惯了硬盘无缘无故地咯咯作响……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当时我并未意识到带来这种体验的软件就是当今在IT界呼风唤雨的P2P(对等计算)技术的一种。

  P2P的复兴

  很多人接触P2P这个杜撰的新词是因为Napster与唱片业之间那场沸沸扬扬的版权官司。其实那只是P2P峥嵘初露而已。如今在美国的IT界,已经没有什么比P2P更能让冷寂已久的IT界为之激动的了。从Intel、IBM、HP这样的IT巨头到普通企业,人们都在谈论P2P的应用前景和盈利途径。大把P2P初创公司一夜间冒出地面,攥着新鲜的idea,和IBM、HP、Sun挤在一起参加Intel主持的P2P工作组会议。其中一个公司的口号很眼熟:“今天你有否Peer?”这给人感觉象回到了一年前的Dot-com热潮。而造成眼下这股热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P2P波及到的个人用户面非常广,另一方面P2P牵动的不是个别公司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走势。当Napster呼吁它上百万的用户到法庭门前去示威时(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当光纤、宽带、第三代无线互联这样的字眼以及大大小小的Dot-com公司和他们鼓吹的商业模式在人们心里的热度与日俱减时,P2P轻易地就拉开了新一轮网络革命的序幕。也许有那么一天,现在的Dot-com公司会被搞P2P的公司称作:“传统的Dot-com”。

  P2P的“钱景”和“前景”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了许多4,5年前尚无法想象的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ICP,B2C,B2B,ASP,BSP…这些商业模式的实施在应用层面上都围绕一个核心,Web。相应地,PC时代以销售产品起家的大大小小的IT厂商如今都在自己的产品上表明“Internet Ready”( 实际上是Web Ready), 为徘徊在网络边缘的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案的底层,是一统天下的Web,可以说,Web的出现释放了互联网的应用潜能,为互联网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同样的,P2P复兴也为存在了25年之久的对等计算打开了应用之门。而且,同Web一样,P2P会凭空制造出一批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也会改造一批相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的硅谷,每天都有新的P2P初创公司诞生,他们仰仗一些“拍脑袋”的商业模式再一次诱惑了本已变得十分谨慎和矜持的风险投资家。当然,这一次,那些刚从Dot-com高烧中回过神来的风险投资家脑海里还有一个尚未消退的P2P(path to profit,盈利途径)。风险投资家相信P2P的狂热鼓吹者Intel的预言:这是一场新的计算革命,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他们更想看到的是“钱景”而非“前景”。那就让我们看看已有的P2P模式已经萌发的和正在酝酿着的ideas吧。

  ——互联网上的“水利电站”

  在所有P2P的初创公司里,最吸引投资方注意力的应用要算那些挖掘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潜力的公司了。三个新的P2P应用供应商:Popular Power、United Devices 和Entropia都看准了P2P的这一前景,他们大量收集处于工作间隙的PC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集群技术产生超级计算能力供高强度计算工作和大型研究项目使用,这类似“水利电站”的工作——汇流百川,蓄势而发。Popular Power的首席技术官纳尔森·米纳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工作。他解释说:“在Popular Power的模式中,顾客被要求在他们的PC上安装一个特殊的屏幕保护程序。当屏保运行时,Popular Power就会向这些客户的PC分配工作负载。顾客每月将收到5至15美元作为对他们的闲置计算资源的使用费。这种 交易对企业客户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他们凭空多了一份收入,甚至不用牺牲IT系统的工作性能,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停止接受Popular Power 分配的工作负载。Popular Power还计划和解决方案供应商、OEM厂商展开合作,在他们的客户电脑上安装Popular Power提供的屏幕保护程序。解决方案供应商和OEM厂商可从Popular Powerf 付给客户的使用费中分得提成,这无疑将给供应商增加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米纳最后总结道:“Popular Power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汇集互联网的闲散资源再倒手出售的中间人或经纪人。”

  德克萨斯州的United Devices 也在致力于P2P技术的商业应用开发。在这之前加州伯克莱分校曾利用P2P技术将200万台PC组成计算机阵列,搜索射电天文望远镜信号中的外星文明迹象。United Devices 今天的目标是将这种技术商业化,发掘网络上的空闲资源,包括磁盘空间、内存和网络带宽,供医学研究、Web索引等需要高性能计算的领域使用。“这些资源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United Device的首席技术官安德森这样说道:“我们正在试图弄清楚P2P技术商业化的基本原理,以及什么样的商业应用能利用这些资源。”

  Entropia对P2P技术的运用显得有些不同。它通过提供任意两台电脑互访服务来换取客户PC的空闲资源。Entrop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德森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在为客户提供点对点会话的同时,会利用客户PC的一部分闲置资源来支持各种商业计算,这部分的收入使我们能向客户长期提供PC间的互访服务。”

  最后,三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一致认为P2P的威力一方面在于它能彻底解除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束缚。另一方面,通过对众多闲置PC资源的集中利用可获取廉价的超级计算能力。

   ——“小费”和“矿泉水”

  与收集利用网络闲散计算资源的P2P应用模式相比,以文档共享和交换为主要目的P2P应用模式的盈利前景并不明了。P2P的三个“枪头鸟”Napster, Gnutella和Freenet都属于这一类型。以Napster为例,它虽然有上百万的用户和令人吃惊的品牌知名度却无法从用户“私下”的文档交换中获得任何利益。Napster吸引人的地方与其说是它的盈利前景,不如说是它的零成本、病毒式的品牌推广速度。而Freenet的创始人Ian Clarke则在回答关于音乐销售者如何在P2P渠道上获利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人们自愿地为下载的音乐付钱,这个想法可能有点出人意料,但想想美国大多数的服务行业都奉行的‘小费’制吧。”这个想法倒是不坏,只可惜和目前的P2P技术存在同样的毛病:缺乏可靠性。类似的“模糊”模式还出现在《今日美国》关于P2P的一篇科技报道中——好莱坞电影制片人Larry Kasanoff指出:“P2P的盈利方式可以着眼于那些本来就免费并大量存在的东西。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矿泉水。”天知道矿泉水的销售渠道和P2P怎么整合在一起。虽然事实证明P2P在互联网的文档共享和交换领域的效力非凡,但不甚明了的盈利前景会大大消减P2P公司对风险投资的吸引力,即使没有版权问题的困扰,像Freenet这样的初创公司也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

  ——下一代搜索引擎?

  P2P的另一个希望是可以开发出强大的搜索工具。P2P使用户能够深度搜索文档,而且这种搜索无需通过Web服务器,也可以不受信息文档格式和宿主设备的限制,可达到传统目录式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20%-30%的网络资源)无可比拟的深度(理论上将包括网络上的所有开放的信息资源)。以Gnutella用户进行的搜索为例:一台PC上的Gnutella软件可将用户的搜索请求同时发给网络上另外10台PC,如果搜索请求未得到满足,这10台PC中的每一台都会把该搜索请求转发给另外10台PC,这样,搜索范围将在几秒钟内以几何级数增长,几分钟内就可搜遍几百万台PC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P2P为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提供了全新的解决之道。

  P2P的三道坎

  抛开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不谈,P2P要想真正领导网络计算的革命,还需跨过三道坎。

  —— “慈善病毒”

  安全问题永远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这一点可以从ISS(美国最著名的网络安全厂商之一)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稳健表现看出来。像美国在线的“即时信使”和眼下的几种P2P软件对源代码的加密并不可靠,很容易就会被反向汇编得出源代码,这些源代码最终像开放源代码软件一样在网上随处可得。这一方面会有利于人们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和功能需求重新编译这些程序。另一方面,一些居心不良的黑客也能借机篡改软件源代码,为将来的不义之举留下方便之门。尽管这需要一个黑客具备相当的编程经验和技巧,但总能有少数“专家级”的黑客能随心为之。可以想象,这些系统隐患将来会象瘟疫一样在黑客组织里扩散传播,成为P2P软件的附骨之蛆。如果事情发展到这步田地,纵使P2P软件魅力无穷,也只能接受“慈善病毒”的称呼了。

  ——“盗版工具”和“无政府主义者”

  华盛顿邮报在7月份的一片文章中形容P2P是“互联网上的无政府主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P2P时代到来的恐慌,同时也意味着P2P发展道路上的第二块拌脚石将是由文档共享而引起的知识产权问题。一度风光无限的Napster就在版权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它通过一个中央伺服器来协调上百万的用户私地下相互mp3音乐文档。唱片对此自是无法忍受,最终将其送上法庭。在此之前,有报告声称,Napster的用户购买正版CD的比率比非Napster的用户更高,更有人声称P2P的出现将产生全新的音像出版渠道,但音像行业并不吃这套,在没有看到实际的利益模式之前,他们选择的是拿起版权大棒遏止事态的发展。

  与Napster类似的还有Gnutella,但Gnu tella 更进一步,用户交换文档时无须伺服器的帮助,而且Gnutella的最新版本支持多种格式文件的传输,大大加快了接到法庭传讯的速度。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类似Napster和Gnutella这样的P2P应用由于无法防止用户进行涉及版权问题的文档交换而无可避免地会陷入版权的泥沼。当然,P2P的应用并非一定要牵扯到版权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P2P要真正发展起来,对原有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模式会有大的改动,这对网络文化、经济……都将是一个冲击,如果说今天,Napster、Gnutella和FreeNet让P2P背上了“无政府主义者”的罪名,那么明天,当P2P在网络应用的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时,新一波网络计算革命所引起的震荡可能决非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了得。

  ——标准之争

  Intel是P2P的热心鼓吹者,并且试图以P2P开发组织盟主的身份去领导P2P的未来。或者说,Intel试图演绎Sun公司在Java领域扮演的角色。但Intel之于P2P和Sun之于Java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最显著的,恐怕就是Sun开发了Java代码,而Intel能炫耀的只不过是利用一种叫Netbatch的P2P软件为它在过去10年间节省了5亿美元的芯片开发成本。

  于是,人们可能会心存疑问:为什么Intel最积极。其实答案非常明显。众所周知,PC机处理器芯片依然是Intel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对等计算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充分挖掘连接在网络上的亿万个PC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以处理一些需要大型机,甚至超级计算机才能担纲的任务,这无疑意味着PC机的一次集体革命,将进一步刺激PC产业的发展,对Intel来说,诱惑来自市场空间的极大拓展。可惜事情的进展并未随了Intel的愿,在上周Intel主持的P2P工作组首次会议上,上至IBM、Sun、HP这样的IT巨头,下至一些头天才冒出来的一些初创公司,没有人将Intel视作权威。与会者纷纷指责Intel的组织无方,呼吁P2P工作组应当参照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的管理模式 SUN公司甚至另开“小会”,主张基于Java和Jini语言的P2P应用开发。利益的分歧导致开发标准的难以统一,这将成为P2P发展道路上的另一个难迈的坎。

  P2P的狂想

  今天,P2P的先行者在呐喊:“带上你的硬盘和CPU,让我们一起来Peer”。这意味着什么?是网络的解构亦或网络计算模式的回归?恐怕都不是,网络发展潮流有别于时装潮流。在Dot-com的注意力从pageview转向P2P(path to profit盈利之道)的时候,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则正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服务器到服务器、服务器到PC机、PC机到PC机,PC机到WAP手机……所有网络节点上的设备都可以建立P2P对话。这使人们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为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人们以更主动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网络中去,正如I2(第二代互联网)之父Doug. Van Houweling在几个月前的中国之行时说到的:“下一代互联网民们将真正参与到网络中来,每个人都能为网络的资源和功能扩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也许,有关P2P意义的所有假设取决于P2P能否盛行起来,能否会得到业界巨头们的青睐和鼎力支持,能否形成一个基于统一开放标准的产业。当然,这一切最终还是要取决于P2P的能量是否足以炸毁旧有的技术框架和前进道路上的樊篱。

请与我联系 - 依伊 - 2000-10-29 09:25:28

刘朝阳: 你好。我是环球时报网络版的编辑。请同我联系。 [email protected],010-65095614 朱研

P2P:掀起你的盖头来 - 徐远明 - 2000-10-29 22:59:20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可以参看我的一篇文章《软件随想》 http://www.donews.com/index.cgi?read=1831&LANG=gb 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