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何钱途漫漫 - 乐智强说 - 乐智强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4 次) 时间:2000-10-13 09:20:13 来源:乐智强 (乐智强) 原创-IT

互联网为何钱途漫漫

互联网的先驱们自从推出“免费第一”的经营思想后,就期望着靠着免费的套路迅速把网络市场建立起来,从而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可是到今天,这个免费的套路成了一块鸡肋,使先驱们倍感苦不堪言。本来的“免费——人气——收费”的策略到了最后面的最重要的关口居然没有通过,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泡了汤。在这一个“食物链”中,最初还有风险投资支撑着,也有风险投资赚了钱撤了,但是越到后来鸡肋被咬得越没有味道,于是风险投资忍痛离场,或者拒不进场,于是,互联网的冬天来了。

以互联网的特性,它首要的是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载体,至今,多数人利用互联网都是因为这一点。而拿它来进行其他的多项用途开发,则多少有点异化。早期的网站老老实实地开发着网络的基本功能,而且主要拿它作为信息大资料库,如何利用全球浩如烟海的信息成了网络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雅虎开发了搜索引擎正是得其所哉,因此身价一跃冲天。直到今天,雅虎的收入中绝大多数还是广告收入。这说明互联网在根本上有着媒体的特性,传播信息是它的最主要功能。

互联网到今天的处境还是大投入低产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网络先驱实施的免费战略,本质上是太急躁。IT的近代史,是从巨型电脑到PC到互联网。而从巨型电脑到个人电脑,走了非常遥远的历程。电脑发明之初,昂贵而不实用,谁能想到今天电脑到处都是,比公用电话还多。这么多年的历程,始终都没有出现“免费”二字。即使有,也是商家拿出那么几台搞搞促销,最后本是一定要捞回来的。没有谁像后来的网络精英们那么败家,说免费说得眉头不带皱,反正是风险投资商的腰包,自己玩出风头了,还可以落点钱到口袋。

从电脑到互联网是一个大相径庭的转化,这不是物形的转化,而是物性的转化。电脑等硬件设备都是需要复制成本的,产品无法共享,一样产品就是一种成本和价格,再复制一件也还是要这么多钱。因此,谁想拥有它,谁都得掏钱买。但网络的特性就不一样了。它的主产品-——信息和网络服务项目,具有极高的“固定成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制作),而“边际成本”却极低,别人要复制这个产品,简直易如反掌。而且网上知识产权意识的贫乏更加剧了产品复制的容易度。这就已经埋藏着“难以收费”的地雷。

从人们的心理来分析,免费与收费之间是一道非常深的坎。当人们习惯了免费消费时,再让他去付费消费,绝大多数人会扭头而走。Oicq仅仅增加了广告屏,就使使用者大为光火,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人们早已把免费消费视为理所当然了。而这一切,就是由于网先驱们太急于求成,以为市场大了,财源自会滚滚而来。现在的结果是免费市场大了,反而严重地打击了收费市场。如果当初各项网络服务都是收费的,今天即使市场会小一些,网络公司的境况也会好得多。因为人们会从一开始就承认付费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去问消费者是否应当付费,他仍然会说是,但是他不会付的,转过身,他就享受别的免费去了。网络的全球性导致了网络上某项功能的垄断几乎不可能,从而收费的难度高不胜高。

现在随着媒体间竞争的白热化,也出现报纸白送的现象。但是此项举措一开始就马上被新闻主管当局和同行们拦腰斩断,因为它有可能严重破坏报刊市场。当然白送也有白送的理由,发行量大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但这种不正当竞争和倾销是一路货色,是人人喊打的。网络是个自由世界,你要免费,谁也奈何不了你,结果你自己就把自己给玩死了。当然收费的愿望是每个CEO都强烈想望的,不过现在谁也不好轻举妄动。例如,你想将你的邮箱收费,则你的邮箱使用者马上转向了别家,你只好免费。这是行业的错误。当初丁磊在做163的时候,是想让它将来收费的,而且算盘也打得很好:等人们对这个邮箱忠诚了,就开始收费。但是不收费的邮箱满世界都是,这个算盘也就打不起来。网络的其他服务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免费到收费是一道深坎。这不是所收费用高低的问题,而是人们的心理承受的问题。即使只收一分钱,与免费之间也是相去甚远。如果当初先驱们说,某项服务只收一分钱,则人们会比较不在意地付这一分钱。当后来需要提价时,人们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后来再提价,只是价格高低的问题,心理承受差比较小。

应该说,无数风险资金的投入,是人类财富的一大浪费。网络可以不必发展得这么快的,就像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觉得它是需要的,于是就从少到多,一方面需求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成本持续下降,于是这个过程就进展得比较顺,尽管没那么快。而网络的发展则属于催生的形式。前面有着成功的例子,于是各路豪杰一拥而上,争夺这个极不成熟的市场,于是就把自己给挤到茫茫商海中,有的干脆就沉没了。微软只有一家,雅虎也只有一家,后面来的,都属于逢高就追类,风险比较大。有的模式还没有最终证明成功,就被人们模仿得一塌糊涂。像亚马逊,以模式而不是以赢利风弥一时,后面就跟上了一串串网上书店。网络业属于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的行业。只要有资金,基本上就可以进入,而由于其投资大,退出就极难。这种状况更进一步恶化了行业状况。现如今网站多如天上繁星,网络消费者能知道几个?

为了尽快跳出不赢利的圈子,众多网络公司开始做电子商务。不过电子商务的旺期显然来得不会太快。不仅因为网络市场尚待发展,还因为电子商务的生存位置尚存疑问。问题并不是出在BtoB、BtoC、BtoBtoCa或CtoB等等以及连锁、联盟等模式孰优孰劣,而是电子商务目前的定位并未被人们所深刻思考。现在很多做电子商务的都是网络公司。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间商敲响了末日的丧钟,它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可是现在的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却扮演了一个中间商的角色,通过网络进行货品展示和销售,然后向供货商要货进行销售。电子商务也许应该成为产品制造者的利器,而不是网络公司的赢利模式。亚马逊现在已经天下闻名,但是它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它的销售量是无与伦比的,但它的利润与“无与伦比”相去甚远。这种网上中间商会被网上直销商打得无处藏身。

我们可以相信,戴尔公司利用网络赚了钱,有制造产品的公司都将通过网络赚钱。当网络维护的成本继续降低时,各家公司都拥有了网络,并通过它进行交易,这时,互联网就赚钱了——但是它只是作为一种交易的工具赚钱,而不是作为网络本身赚钱。网络应该像电脑一样作为一种工具成为公司获取信息、开拓业务、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的手段,或者以媒体角色存在于信息世界里。

免费并非互联网不赚钱的根源 - 一贯正确 - 2000-10-13 10:11:27

恰恰是初期的免费,降低了进入互联网的门槛,才有了这个行业如此迅猛的发展。 不赚钱的原因是,正如当初金矿刚被发现时无数人拥入一样,需要一些人牺牲。最后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新成产业化才能又利润。 现在互联网的第一阶基本段结束,资源整合的第二阶段正在开始,是需要资本和技术门槛的时候了,用资源整合淘汰大多数不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