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周,展会为谁而设? - 蓝鸟看世界 - 蓝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7 次) 时间:2000-05-17 20:22:52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国际周,展会为谁而设?

  经过了五一节七天长假之后,一向繁忙的IT人还没有来得及从假日的休闲娱乐中收回心思,热浪滚滚的IT展会就扑面而至,把首都卷入到了一片喧嚣和热闹之中。

  周一,北京农展馆,联合国官员、世界跨国公司总裁或董事长、著名经济专家、政府信息经济主管领导等纷沓而至,隆重揭开了“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序幕。然后,以农展馆为中心,展览会、洽谈会、项目推介会、高层论坛、招聘会又相继在周围各大酒店摆开阵势。东三环一带到处洋溢着高新科技的浓重气息。

  紧接着,5月10日(周三),第三届中关村电脑节在位于海淀中街的8000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中关村大街沿线的海淀科技大厦、友谊宾馆、中电大和通讯广场、天利合笔记本电脑交易中心、当代商城、国投科海电子市场、海龙大厦等也分别举办展览、主题演讲、有奖问答、IT产品热卖等活动。中关村地区更是被淹没在了IT产品展销的海洋之中。

  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次国际周创造了许多个北京之最: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由于将中关村电脑节也纳入到了国际周之中,所以影响也最广泛,本土风情也最浓。

  在中国,“南有广交会,北有国际周”的说法由来已久,广交会我没有看过,所以没有发言权。国际周包含的内容很多,高层论坛昂贵的门票早就被抢购一空,我是没有机会一睹那些世界级企业家的风采,洽谈会、项目推介会、招聘会也没有我的份儿,自然也就免了。于是,就把农展馆、海淀中街、友谊宾馆举行的信息技术展览会仔细过了一路,心中不免有一些感慨:

                  门票的困惑

  5月9日,天空中还下着淅沥的春雨,我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终于到达了农展馆站。刚一下车,就有一哥们儿凑上来问我,“要票吗,我这里5块钱一张,入口处那里10块”,我一想,这不是在扯淡吗,报纸和相关网站早就明明白白地注明说只要凭证件就可以领取门票,怎么还会有骗子嚣张到了在门口100米远的地方坑蒙拐骗的程度呢。不过,居然还有人信以为真,竟掏钱去买那样的登记票了。

  到达门口之后,发现那里已经有一大堆人打着雨伞排着长队在等着领登记票呢,没办法,我也只好在雨中等了十来分钟,终于领到了登记票,发票的小姐告诉我们要在登记票上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才能换成参观的门票。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用脖子夹着雨伞,左手当垫板,右手执笔,在登记票上随便瞎写一气,然后到大门里面一排发参观票的小棚子,寻找自己属于哪个类别:大专院校、外资机构、政府部门等等,领取门票。总之,这门票整的可真能折腾人的。或许主办方收集这些登记票之后会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然后能得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作为潜在资源保存。但经过如此这番折腾,绝大多数观众都已经很烦躁了,随便胡填的那些信息有价值吗?我表示怀疑。还有,整个展会的瓶颈都挤在了门口,观众嫌麻烦,主办方也得增加人手,这些也让我对这次开放式的展览深表不解。

  中关村电脑节展览会玩门票也出了新花样,一改往年通过各种渠道赠送门票的做法,转而采用出售门票的方法,票价虽说不贵(才一块钱),但却让习惯了免费参观的观众感觉很不高兴,而主办方事先也没有说明这一点。更烦人的是,展览大厅附近也没有路牌指明售票处所在地,笔者从南门(南门不售票)绕了三百米才到达北门,然后又打听了好几个人,从北门向北走了一百米,才找到一辆小面包车,那就是售票处。

                  玩的越俗,人气就越旺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要想吸引人们的眼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展会上要想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人气更是困难。如果哪个展台不玩点新花样,根本就无法招来匆匆过客的注意。下面是笔者在中关村展览大厅看到的景象:

  网猎的展台在Comdex/China 2000已经出现过,它的设计别有一番风味:展台最前上方是一个烧烤架,上面吊着一只倒垂的老虎,旁边是一个抱着猎枪正在睡觉的猎人,惟妙惟肖,看上去很美。展台上有几个靓丽的女孩子在激扬的音乐中劲歌劲舞,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TCL那边也不甘示弱:N个浓抹重彩、身段窈窕一身银灰色性感打扮的女孩子在展台上跳起了民族舞蹈,使得大量参观者留恋忘返,以致于展台前一度被围的水泄不通。

  联想和方正也不是“沉默的一族”,干脆在每台展示用的计算机上都安装了跳舞毯,随便谁来玩都热烈欢迎。总之,高科技产品展示会跟漂亮MM、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不然就没人搭理。

  此外,各种各样的抽奖和有奖问答也是展会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潮的起伏涨落似乎跟抽奖和有奖问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遥相呼应,一听到某个展台发出“抽奖开始,请大家填写资料”或者“各位观众,大家好,请到XX公司展台前,现在开始有奖问答”,马上就会有一大堆人呼的一下把对方展台给围个严严实实。

  再听听那些靓妹酷哥主持人提问的问题吧,“某某网站是一个什么网站?”、“某某公司的英文名称是什么?”、“某某公司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等等。

  观众似乎对冷冰冰的高科技产品及其介绍并不感兴趣,倒是上面这些问题还能激起他们的兴奋。同抽奖和有奖问答展台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那些呆在某演示系统或展板前参观新技术、新产品的人反倒显得有点儿寂寞和孤独了。

  友谊宾馆的展会现场完全可以用“门前冷落鞍马稀”来形容,参加的厂商只有十几家,产品也没有什么特色,又没有搞媚俗的活动,除了杨元庆在场的时候吸引到了几个记者外,其他时间根本就无人光顾。让人禁不住对这些高科技公司顿生怜悯之心,看来,要提高人气,不玩俗的还真是不行。

              展会的效果如何,先得打个问号

  展会是要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带给我们的是对计算机技术高瞻远瞩的认识和理念,对世界科技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以及对IT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知;同时也是商家宣传企业形象,展示并宣传其新产品的绝佳机会。

  但是,在这几场展会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的观众似乎只对厂商的彩色纸袋和礼品感兴趣,而对其资料和产品信息倒并不感冒。哪个展台的袋子漂亮、礼品精美,哪个展台就“人气鼎旺”。每次看展会,都能看到无数个两手拎着N个袋子的观众,说真的,我都替他/她拿那么多东西感到累;还经常能看到排成长蛇阵等待礼品(有时候甚至只是一根圆珠笔)的参观者。

  留心一下展馆内的垃圾桶,可以发现有很多资料,但却几乎没有袋子。主要是因为观众领了袋子之后一转身到垃圾桶边,资料入桶,袋子带走。中关村展览大厅内更是宣传资料的“纸堆”世界,地下都铺了厚厚的一层,让打扫卫生的清除起来都特别困难。到处都有公司临时雇佣的小姐在散发广告和产品资料,它们一见人就朝人家手里塞,也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他/她喜欢不喜欢,除非人家摆手坚决拒绝。据一位小姐说,公司要求她们每天发送出去一定数量的资料,并索要尽可能多的名片,如果对方实在没有名片,尽量让他/她留下地址和电话,谁发出去的资料多了,收回的名片和用户信息多了,谁就有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当天很可能就白干了。

  本来,厂商印发宣传资料,是为了给那些对该产品感兴趣并产生购买意向的受众,但在计划实施的时候,就彻底走样了。发放资料的小姐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得到奖励,就盲目地朝外送,见谁给谁;受众遭到这样推销的“轰炸”太多了,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兴趣细看资料的内容,转身就把它扔到垃圾桶甚至直接就扔到脚下。

  展会的宣传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组织者也应该做检讨

  不管是在农展馆还是在中关村海淀中街展览大厅,都在入口处发生了瓶颈效应,组织者是想通过登记票获取统计信息也好,还是想通过出售门票增加收入也好,但结果似乎都整的观众很不耐烦。相比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发送门票或在网上注册获取门票的做法,组织者到底得到了什么,恐怕也是组织者应该反思的问题。

  在农展馆共有7个展览大厅,其中还包括两个临时搭建的大棚,分别是6号馆和7号馆。但是,让人不解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展会、这么多的展馆,在入门处居然也没有一个显眼的指示牌说明各个展馆的主题,有的只是一长串参展商名录。以至于观众不得不啪嗒啪嗒踩着水洼(5月9日下雨)在各个展馆之间来回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厂商。

  令很多人心仪已久的高新技术综合展馆6号馆在5月8日因为安全问题,不对外开放,5月9日的时候,因为正在下雨,导致很多展位上空漏水,所以很多大企业的展台只好用塑料纸全部罩起来,新产品、新技术自然也就停展了;有许多展台还没有准备好相关资料,有关产品负责人还没到位。总之,让人感觉这次展会好象准备的不够充分(也可能是五一期间大伙儿都休假了),组织的比较混乱,举行的也很匆忙。

  中关村电脑节海淀中街举行的展览会也不是很尽如人意,本来以为是9点钟开始的,可辛辛苦苦等到了10点,南门和北门外都还被一队保安戒严着,看着参展商工作人员陆陆续续进入展厅忙活。其实,组织者如果事先准备的早一些儿,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些烂事。

  以后,展会还会更多,规模还会更大,希望组织者能够提前准备充分一些,策划周到一些,为观众着想的体贴实在一些。

  展会为谁而设,这是组织者、参展商、观众都应该认真思索和面对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