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4 次) 时间:2000-05-17 20:16:50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编者按:
网络到底是什么?网络到底能干什么?不久前还为之疑惑不解的东西,现在却铺天盖地魔幻般纠缠在我们的周围,无孔不入……一方水土一方人,复制和模仿终究无法彻悟创造者神髓,一个美丽动人的西方神话在鲜花和喝彩中,又被多少刻意和生硬赝造的面目全非……
中国互联网有点儿变味
要问中国现在什么最热,恐怕十个人中会有六七个把答案锁定到互联网(Internet)。政府要上网,企业要”触网”,老百姓见了面后动不动也是”上网了吗,你?”。互联网热潮似乎波及到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把中国互联网当茶茗品一品,就会发现其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怪味儿。我们可以从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网民入手,把参与互联网活动的主体一”网”打尽,分析一下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的怪味儿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
政府篇
近几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正在积极实施”电子政府(E-government)”计划:通过网络连接政府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实现高效率的运转和交流。中国也不甘落后,把1999年定名为”政府上网年”,各省市、部委机关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纷纷筹资”落”网。据报载,有部分省市的政府上网工程已经覆盖到了乡镇一级。政府上网工程如同燎原之星火,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闪烁,似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让我们撇开电视、报纸上冠冕堂皇的正面报道,走进民间,看看网络是怎么被利用的:
镜头一:作秀式上网。去年,有关媒体公布北京市各机关的网址后,我就挨个去”参观”了一下,走马观花,看了一路,印象只留下一个:怎么看都好象是一些粗糙丑陋的摆设品。这些网站内容不丰富,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主要由简介和图片构成。这样的网站,一不留联系的电子邮件(即使有还不定用不用呢),二不留电话,三没有意见反馈表。即使老百姓有困难需要找相关部门解决,上网也只能看看他们的简介(绝大多数网址都非常难记,一般人根本就找不到这样的站点),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网上同他们取得联系。真不知道这样的空头网站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难道只是搞个形式给上级领导检查和老百姓看看吗?难道这就是媒体标榜的政府上网工程结出的”累累硕果”?老百姓能看出这样的网站是在作秀,上级领导从这样的网站上也能看出点儿不对头。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上网存在两个认识错误(从空头网站上让人不得不认为他们存在这种认识错误):一、认为把网络架起来就等于上网了。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是:网络硬件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软件环境却没有营造起来,但对外宣传的时候却大讲特讲自己的网络设备如何如何先进。实际上,这些”先进的网络设备”只成了一件摆设。二、把政府上网理解成在网上做宣传主页。政府上网固然要做主页,但这些主页应该是用来同群众交流沟通的,而不仅仅是让人欣赏的。我浏览了一下北京地区部分政府网站,感觉根本就没办法在网上向他们反馈意见,更不要说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了。
镜头二:有网也不用。如果说空头网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那么,从政府人员使用网络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我有个在政府机关上班的朋友,前几天刚出差从厦门回来,是去给下属部门送他们开发的一个3兆多的小软件。于是,我就告诉他,其实通过电子邮件寄送更方便,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一个那样的小软件跑好几千里路。他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来去都是坐飞机,对方还负责带自己到鼓浪屿玩一趟,回来之后又可以休一星期的差假。如果通过电子邮件寄送,那这些好事不全都没影儿了吗?”
朋友还告诉我,他们那里每台电脑都连上了局里的Intranet,但平时没有人利用网络传送文件,还是跟以前一样,打印出来送给领导,那样能够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同领导搞好关系。
原来如此,不使用网络有这么多的好处,那肯定没有几个人愿意为提高工作效率而采用这种多余的现代化通信手段了?!
另外还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向领导传送文件还要打印出来,派人送;各部门间相互交流资料,还要软用盘拷贝文档;收集反馈信息的电子信箱压根就没有人管等等。
政府部门使用网络,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比如,美日等国都把”无纸办公”当成了电子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们呢?为了一些”个人的好处”而弃网络于不用。这样的话,无论网络技术多么发达,它都不可能成为我们节时增效的工具。培养和增强工作人员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自觉性,是政府部门上网需要过的第一关。
镜头三:滥用网络。上次回老家过年,听说县政府都上网了,很为自己家乡的信息化建设感到振奋。后来到县委机要局找一个高中同学,到那里发现他们办公室里几个人都非常忙,有的在网上跟人聊天,有的在跟人打网络游戏,同学告诉我他已经整整一晚上都没有睡觉了!他们上网别的不会,就会玩游戏和聊天。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时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府上网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战略性计划。而且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更需要工作人员的充分使用和挖掘,只有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政府办公中应有的作用,实现”电子政府”的高效运转。
我国这项工程是启动了,而且投入了很多钱,但效果呢?留给我们的只有反思。
企业篇
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引领风骚”,互联网企业的领军人物更是”集百千娇宠与幸运于一身”。但是,出尽风头的网络公司在哗众取宠般的”喧嚣与骚动”中,得到了什么呢?
现在的IT界,炒作之风盛行,广告砸的到处都是,网络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了空前的冲击。打开电视,看到网络新贵们面对CCTV的镜头猛侃他们的成功故事、阐释他们独一无二的理念;翻翻报纸,众多网络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或CEO似乎已经把头版头条给全”包”了;到大街上转转吧,公交车、地铁站、路牌全让网络公司给”灭”了,那些夸张、新奇的广告倒也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地铁上的乘客看到”你活腻了吗?”的话语,还以为是骂自己呢,扭头去看看也是难免的;刺眼的明黄色下的”今天你是否etang?”,让那些追求新潮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新潮的词语;”4月18日,谁心动” 再加上谢霆锋那迷人的face出现在巨幅路牌上自然也能吸引来不少人的关注,可谁知到头来却是一个网站被揭开了红盖头;有的网站搞吵作的创意更牛B,一看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谁都难出人头地,于是就来个了”我被黑了”的炒点,不花一分钱地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从而达到了”我自豪”的预定目的……现在,网络无处不在的梦想还没有变成现实,但乱哄哄的吵作热风却随处都能感受到。
许多企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金融操作和市场炒作上,他们热衷的话题只是”我的点击率是多少多少”、”我们的目标是到Nasdaq上市,以求更大的发展”,至于真正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多少实惠似乎已经不属于他们所要考虑的范围。
Nasdaq的泡沫多,4月14日,”流血的星期五”终于发作,让不少人大大出了一把血;国内现在吵作搞的乌烟瘴气,是不是什么时候也要来个”XX的星期X”,然后把中国网络界给吹的烟消云散!?
适当的宣传,对厂家形象的提升和产品的促销,是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但虚妄过度的炒作和鼓噪会让人心烦,心烦就会生厌,甚至带来抵制的恶感。而夸张的、不切实际的炒作更会断送一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风光一时的巨人集团的消亡、中央台标王们的沉浮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教训和启示吗?
盲目跟风,Copy多,创新少。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根本特征,一看Yahoo!搞门户发了,大家就都搞起门户来了;后来一看亚马逊、eBay走红了,那咱就也来网上购物或网上拍卖,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B to C、B to B等模式,动不动就信誓旦旦地打出口号,”我们要成为中国的亚马逊(或eBay或美国在线等)”。
这看上去简直就如同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一心要学富家的纨绔子弟一样,我真想问他们一句,”亚马逊(eBay)一年能赔好几亿美金,你赔的起吗?”
再说了美国那里的网上支付、物流配送体系多发达呀,最关键的是,他们那里网民人数多、网上购物观念前卫,电子商务自然能开展起来,尽管如此,那些电子商务公司都还没有摸到利润的门槛。我们呢,先不说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单说我国的网民人数就根本养不起现在这么多的.com们,要知道,中国网民数虽说号称已经达到了900万,但其中经常上网的有多少呢?能够习惯于到网上买衣服、化妆品、家电的又有多少呢?
电子商务是个好东西,通过网络搞商务确实是能够挣到钱,IBM、Cisco就是明证,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务都能通过网络挣到钱。既得考虑市场有多大,还要考虑人们的购物习惯,还得考虑这个市场的竞争,否则,不顾自己的实力和市场定位,一哄而上猛炒概念和模式,计划再美好、投入再多也无法实现赢利的愿望。
复制概念或描绘宏伟蓝图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实现赚钱却困难的多。没有自己的创新,不管中国的具体国情,照搬美国的模式,食而不化,是不可能让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也是无法让老百姓掏钱买单的。
中国的网络企业中以网站公司为多数,也最能制造噱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些公司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好的创意(一个全新的模式)→建立网站→吸引风险投资→烧钱购买注意力→被CNNIC评为XX类十佳网站→谋求到纳斯达克上市。”爱做美梦,不求业绩求上市。
两个月以前,有媒体大喊,”中国网站要批量上市”,这句话如同百米赛跑的发令枪响,众多早已”蠢蠢欲动”的网站都立即卯足了劲儿,向纳斯达克冲刺,但是,在政府这一关前却纷纷落马。而不吭不响的亚信、金蝶却率先登渡到纳斯达克,公开上市当天就掀起了飙升的狂潮。
新浪把自己给包装的面目全非之后,终于通过了政府的特批,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给承销商的报酬是赠送普通流通股60万),并且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降临到了梦寐已久的天堂:4月13日,纳斯达克状态空前低迷,中国网络概念似乎也不再吃香,初次上市的新浪表现平平,开盘价17.75美圆,收盘价20美圆,交易日当天最高也才摸到29美圆。简直无法同当年的”中华网”相比拟。
现在,纳斯达克投资者们的眼光越来越理性和挑剔,玩概念和模式的网络股已经风光不再,我们这边众多的网站也不再叫嚣了。
令人眼亮的是:天极网,远离喧嚣的都市,偏居西南一隅的山城重庆,却在默默地实现着自己”赚钱为王”的目标,一边脚踏实地地做内容,吸引读者,一边重拳出击,收购物流公司,完善自己的配送体系。截止到目前为止,日访问人次突破40万,页面访问率超过300万,2000年第一季度广告营业额500万元,网上交易额高达200万元/月。从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脊梁”和希望。
网民篇
看看一个国家的网民总体状况,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网络发展和应用水平。
根据CNNIC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截止到1999年12月,中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890万,名列世界第八位。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一、统计方法不科学,导致结果有水分;二、这890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学生和IT专业人士;三、这890万中,经常上网、把网络当成了一个很重要工具的人简直是少之又少;四、上网人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美国网民的平均年龄超过四十,而我国网民的平均年龄则年轻的多,是二十九岁。并且,中国的网络似乎是男人的天下,女性网民所占的比例小的简直可怜。
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真正把网络使用起来的还只是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中国大众离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网络市场还远远没有做大。
报纸上曾有人撰文说,中国上网人数达到1000万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网络由稚嫩走向快速发展,到那时候,网上购物、拍卖等很多活动就很容易开展了。在我看来,1000万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要中国网民大多由学生和IT专业人员构成这一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互联网就没有成熟到”很多活动就很容易开展了”的地步。
只有让大多数人使用网络,中国的Internet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网络才能成为一种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而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利,也只有到那个时候,网络才能带给人们信息和便利,带给企业发展和赢利。
据报载,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网吧都处于经营惨淡的状态中,上海网吧九成亏损,几乎违背初衷而变成了游戏机房,记者曾对长宁、徐汇区进行调查,除新开业即全面投入游戏生意的略有赢余外,其余九家均亏损。
位于北京大学南门的飞宇网吧生意兴隆,笔者也曾多次到那里上网,那家网吧的所有计算机上都安装了联众的网络游戏客户端软件,我每次去那里上网的时候都能发现大多数的人要么在玩游戏,要么在网上跟人聊天,而浏览页面获取信息或者收发电子邮件的简直寥寥无几。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于是,我就不禁困惑了:难道网吧只能靠提供游戏求生存?难道中国网民无聊到了只会聊天或玩游戏的程度。
我并没有说网上聊天或玩游戏有什么不好,游戏是很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聊天也是发泄心中牢骚、舒畅心情的重要途径,但我觉得那样似乎并没有把网络用到”刀刃”上:互联网是空前浩大的信息海洋,它提供的浏览和检索功能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互联网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好工具,利用电子邮件、OICQ等工具能够大大降低通信成本,实现高效、功能强大的通信;BBS和新闻讨论组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共享和讨论问题……
我们的祖先教育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告诫我们不要”游戏人生”,但在网络时代,我们的”精英”非但没有把最先进的高科技结晶当成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通信的工具,反倒成了他们”游戏人生”的玩物,白天偷空儿玩,晚上通宵达旦地加班玩,这不能不说是网络的悲哀!
网民如水,网络企业如船,水多了,汇集成河海,大船才能扬帆起航,水少了,船只能被搁浅。只有国内的网民人数和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后,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才算是接近了成熟。网络会渗透到生活中的一切,但是,只有网民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时,网络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互联网才能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
编后:在镜子里,我们能看清自己;在思考中,我们能发现自己。这场不同寻常的革命,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因为,这场革命的成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那么,我们又在这场革命中是扮演的一个什么角色?我们在这场革命中能些做什么?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