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1 次) 时间:2000-05-17 19:49:16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沙里淘金互联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又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潮。不过,这次淘金者不必背乡离井,越洋过海,到千里迢迢的异国他乡去开采金矿了。这个巨大的金矿就在互联网上:有人搞网络发了横财,另一些虽说没有赚到钱,但股票身价却倍增不减,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只要干网络,只要你有一个good idea(好的创意),不管赔钱还是赚钱,都能引起投资者眼球的注意,都会有人源源不断地投钱供自己花。
金钱的诱惑是任何一个年轻人都无法抵挡得住的。网络神话告诉我们:今后要靠网络发大财!
看看硅谷那些创业者吧,他们来不及毕业取得学位,就急匆匆地加入网络淘金的大军行列,不分昼夜坐在计算机前,“因睡眠不足而充满血丝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飞快地敲打着键盘,灵巧地点击着鼠标,没有时间睡个好觉、来不及结婚,制造着自己早日成为亿万富翁的发迹梦。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网络就奇迹般地造就了若干个亿万富翁,为淘金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Yahoo!小子杨致远和戴维·费罗六七年前还只是斯坦福校园里来回逛悠的穷光蛋,现在都将近100亿美金的身价了;网上第一书店“亚马逊”的老板杰夫里·贝索斯,以前是难民之子,吃穿都还发愁呢,现在却都成了全球超级富翁了;戴尔就更猛了,网上直销出击,把IBM、HP、康柏这些老牌帝国主义者都给打的没半点儿脾气,才三十多岁,就拥有了两百多亿的家资······昔日一文不名的网络拓荒者摇身一变,如今竟已成了世界级的大腕。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偶像的成功之路是令人艳羡的。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都丢下专业课不学,去选修网络课;越来越多的人扔下自己的“铁饭碗”,转行到网上淘金来了。给人这样一种感觉:网络是个金矿,只要置身其中,必将获得大量的投资和丰厚的回报。
互联网公司现在全球遍地开花。在中关村,“新贵”越来越成为“网络人物”的代名词……无怪乎有人惊呼,“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春天到来了!”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网络这个神秘的世界,我不禁有些疑问:网络,真有点石成金的神力吗?搭上网络快车就一定能发大财吗?
金矿在哪里
开采金矿要先从研究地况入手,到网上淘金也得先分析一下哪里可能有金子。那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网络运营体系的组成吧。
根据目前网络的发展形势,我认为金矿可能存在于以下地方:
一、 网络设备供应商(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厂商)。他们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如Cisco、Nortel、Lucent、3Com 、IBM、Oracle、ISS等,他们生产有形的产品出售给用户(个人用户或企业用户),从中赚取利润。
二、 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网络骨干的拥有者)。他们往往都有浓重的电信色彩,如美国的AT&T、Sprint、MCI、贝尔及中国电信等。他们将自己的线路租借给各种服务供应商,收取租赁费,有的甚至自己本身也是某种服务的供应商。
三、 ISP(Internet服务供应商)。提供Internet服务接入,如美国的AOL,我国则有首都在线、东方网景等。在同一骨干网络上往往有很多业务的服务供应商,Internet服务供应商诞生时间相对较晚。
四、 网站经营商。说白了,就是经营网站的公司,开始时媒体称之为ICP(Internet内容供应商),后来新出现的网站公司觉得“ICP”不足以概括他们的业务特征,于是纷纷自封为“门户网站”、“专业网站”、“ 生活网站”、“ 电子商务网站”、“拍卖网站”等。目前这类网络公司数量最多,其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基本上都还处于“期待美好明天”的阶段。 有人将这类公司称为“网络概念”公司。
这四类企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不同类企业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但也存在竞争;同一类企业是合作伙伴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当然,也有“身兼数职”的公司,如AOL,既是ISP,还是ICP。
网络设备供应商自然有它骄傲的地方:我是技术拥有者,产品生产者,我能够向你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ISP要买我的设备,网站经营商是我的客户,数以亿计的老百姓更离不开我。
ISP也“牛”得很:互联网不能没有我。要不是我,谁把全世界的人都连接起来组成Internet?!服务是我的招牌,我的用户群有多大,我的势力就有多强。
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是最不服ISP的:没有我哪儿有你?!我要是不租赁线路给你,你就只有死路一条!
看来,网站经营商处于“食物链的最末端”了。但网站经营商发话也“底气十足”:现在谁最风光?现在谁的人气最旺?谁最有创意?全世界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谁?我!现在是“注意离经济时代”,我是“眼球争夺战”的王者。以后,“这世界就是我的”!
以上四类企业,前两类发展历史比较长,也比较成熟;后两类一般都不超过18周岁,虽然还没有“成年”,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正在“引领互联网浪潮之风骚”。
网上金矿的误解
互联网现在正处于“爆炒”时期,就连中关村面露菜色的盗版光盘贩子也是动辄“网络”、“Internet”,就更不要说白领阶层开口闭口的“ISP、ICP、E什么、i什么”了。但是,人们在向往、崇拜网络的时候,不应该给它罩上一层人为的神秘光环,更不能走进以下的认识误区:
一、 一个网站就是一家网络公司。很多人认为,搞一个网站,就是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实际上,更准确地讲,我们应称之为网站公司。这种公司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财源滚滚,它们的经营方式,除某些特许经营的网站,完全是广告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Yahoo!创造出来的,后来各网站公司纷纷“效颦”,但可惜的是,截止目前为止,只有Yahoo!靠这种模式赚到了钱,效仿者们却都在大把大把地“倒贴”。“互联网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这些网站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后会更加激烈和残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被淘汰出局,还会有新的竞争者加入;然后,再竞争,再淘汰······笑在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开心的。我个人认为,当前一窝蜂做网站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不太理智的,走象传统媒体那样靠广告费赚钱这条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走下去的?!
二、 只要上市就能赚钱。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网络公司最热切的期望。2000年的早春在网络公司看来似乎格外明媚,他们正在积极筹备上市计划,或Nasdaq,或香港创业板,或沪深两市,前几天有媒体称之为“批量上市”。上市可以筹集到资金(融资),获得国际化的管理咨询,为以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上市可以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但如果依旧一直亏损,泡沫消失后,最终投资者会血本无归,以后公司再想上市也就休想了。但是,当前中国的多数网络公司都把上市当成是一个“目的”—套钱,而不是一种“手段” —谋求发展。8848总裁王峻涛说的非常好,“上市就要去融资,但这个‘资’是资本,而不是利润,不是自己的钱”。给那些痴迷于上士的网络公司提个醒儿: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业绩吧,先别忙着准备上市,上市未必就能赚到钱,甚至可能连“套”都“套”不到。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
三、 点击率和访问量是一切。在互联网风行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眼球经济”这样的说法,估计也没有几个人听说过。目前在互联网上,“眼球经济”的直接体现似乎就是点击率和访问量。现在,很多人都误认为网站的“click(点击率)”就意味着一切,点击率、访问人次达到一定程度就成功了。其实,“click(点击率)”与经营收入、利润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并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比如我吧,整天上网,到处“点击”,可就是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并没有给这些网络公司送去什么利润;我经常看电视,那里面插的广告也经常能够吸引到我“眼球”的注意力,可我就是没买,因为我不需要那些东西。大伙儿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吧。让我告诉网络公司一个制胜“秘诀”:要想成功,请追求“有效的” 点击率和访问量。何谓“有效的”,即能让访问者掏钱购物。所以,请把广告定位于特定的人群(需要购买你的产品的网众),而不是泛泛的大众。
四、 靠“点子”赚钱。网络圈儿里的人不喜欢用“点子”这个词,那好象有当年“何阳卖点子”的味儿,不太好听。所以他们称之为“好的创意”,翻译成英文就是“good idea”,这多好听!亚马逊是一个“good idea”的产物,eBay是,Priceliene.com是,阿里巴巴也是······但是,仅仅有“点子”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票子打气,还得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还得有一个广阔的市场。
五、 今天我不行,但是,我的明天很美好。这是网络公司为自己亏损辩解最常用、似乎也最有说服力的借口。他们有一条座右铭:网络概念注重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今年Nasdaq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投资者对网络股不再“狂热”了,代之的是清醒,他们开始注重网络公司的业绩了。亚马逊、eBay等网络股价见跌了;有的股东已经从网络股“胜利大逃亡”了。网络公司,请不要再陶醉于“美丽的自我安慰”了,请不要再憧憬明天了,从今天、从现在好好做起吧。
拨开层层迷雾,你看到了什么?网上真的遍地都是金光灿灿的黄金吗?
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才是金子,互联网现在刚刚开始“淘沙”。
(作者:蓝鸟 2000年02月24日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