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技术·遥控器·.net·互联网 (完全版) - 方言 - 蔡文涛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9 次) 时间:2000-10-10 06:45:48 来源:蔡文涛 (辛丁) 转载

辛丁要推销自己的方案,很重要的觉得先要从概念下手。所以一到Donews就先写了些文章,谈论自己对网络产业的一些看法。结果反应平平。其实,辛丁有很多很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概念(理念)想讲、要讲,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真不知从何说起。:-(
后来,看到徐远明先生的推荐,阅读了一篇有关沟通的文章。辛丁更加觉得,要斗牛士们更了解自己的方案,沟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加强沟通呢?中秋节又过了,不然挨家挨户的给Donews上的各位大虾,送上一盒月饼,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啊。^L^
苦思苦想。只得硬着头皮再写一篇文章。用闲话的方式,来表述一下,辛丁在这方面的见解。其中肯定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虾不吝赐教。
概念或观念是一种新货币。有人这样说。不久前,李泽楷先生就为我们演示了一套示范动作,把概念变成了货币!
当时,在特区政府公布数码港计划由盈科投得后,曾掀起了一些风波。很多财团出来,指责特区政府在搞内幕交易。后来财政司长为港府辩解,其实港府曾就数码港计划,与多个财团广泛协商,但愿意作实出价的只有盈科。此后风波就慢慢平息了。很明显,尽管各财团都知道,投资数码港有利可图。但并未能完全明白到,它意味着什么,还想斤斤计较,讨价还价。而只有李先生意识到,或者根本就是他付予了,数码港将代表着,在这之前在香港资本市场上甚至还未有的高科技概念。
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先生的策略十分清晰:首先,通过投得数码港,把高科技概念与盈科捆绑在一起。然后把它推向资本市场,利用当时正在兴起的高科技热潮,获得巨大的资本溢价——虚拟资本。紧接着运用这些虚拟资本,并购已沦为传统企业的香港电信,一举完成虚拟资本的实体化。计算下来,在整个过程中,李先生差不多把1元变成了100元!而其中的充填物,就只有一个被称为高科技概念的东东。
我们常常提及的概念,往往就是一个企业的策略抉择及方向选择的高度概括。它的倡导者把本来较复杂的,企业的经营策略、发展方向等问题,高度提炼成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单词。它无论是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或是故作深沉,惊世骇俗的;又或者干脆就是哗众取宠的。只要能充分地被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所接受,深入人心。那么其倡导者离成功就很近了。
如何才能获得一个成功的概念呢?很明显,这也是一个抉择的过程。辛丁在自己的方案中,也曾引用“现在是方向决定一切的时代”这句话。但凭我的水平,是很难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的。
在35期的《计算机世界》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与旧,谁将被整合”的文章。里面大量地引述了波特教授的一些观点。人家不愧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其准确的文字,精辟的阐述,直看得辛丁如痴如醉……
……竞争优势必须来自企业的策略抉择,方向的选择。有策略表示必须决定你的客户是谁?你提供的价值是什么?问题是怎样把弹性因素整合到我们的策略抉择中?我想最重要的是清楚策略定位,决定自己代表什么?但仍需要不断思考怎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给这些选定的客户?……
我们的客户将是所有愿意并能够使用我们的服务的人。我们将提供更平价、更易用、更彻合实际的产品(服务)。我们将以用户至上为原则,尽可能地把所有弹性因素,整合到我们的策略抉择中去。我们坚信基于我们所提供的价值,我们将代表行业的本身——我们的名字就是网络!我们宣誓,我们将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努力!务求把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辛丁喃喃自语。眼前恍忽,红红圣火,铁马金戈!(哗!大家快跑呀——精神病的来啦……)^0^
辛丁还没疯。说网络产业也应该跟传统产业一样,注重策略抉择及经营管理;说一个企业如果单只有高技术,而忽视对市场的了解,也照样会失败的。这就在不久前,还像是疯人疯语,现在都快成老生常谈了。
网络产业与生俱来的,就跟高技术扯上了关系。所以,一家业内的公司,标榜自己的技术,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每个公司的经营者都必须知道,你们所拥有的技术,无论有多高多新,都只是一个弹性的因素,必须充分地把它整合到自己的经营策略中去,才有机会在市场上获得最大的回报。
最近,巴尔默先生来中国布道.net,以及媒介的一些报道,都提到了一种大概叫硬盘录象机的东东。尽管在辛丁看来,现在还搞什么硬盘录象机有点荒谬,但却使我回想起一件事来——一个关于遥控器的故事。
这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深圳给人家打工,那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厂子,但待遇还可以。我和几个同事共住一个套间。房间里配有电视机、音响、录象机等。后来兴起了卡拉OK,我们又弄了一台。总之,光这些家什的遥控器就有四五个之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其时,辛丁刚从学校出来不久,基本上还是个好学上进的好青年。^_^于是我就想到,要搞一个遥控器出来,把这些遥控器的主要功能都并进去,说不定是个好主意。在做了一些资料搜集之后,我就跟一位香港老板,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时,我们的产品全部出口国外)
“啊涛”(辛丁的别名),事隔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我还清楚记得“你说的东西,我应该见过”老板打着手势比划着说,“大概这么大一个,大概是日本人做的吧。”
老板既然这么说,我也只好放弃了。但我一直非常好奇,很想看看人家的产品是否和我想的相同——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也未见到市面上有这样的产品。如果那位大虾用过或见过这样的东东,可否跟辛丁说一说。
有过这段经历,以后我对遥控器这一关键词,都较为敏感。大概在92年时候,我在一刊物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文章介绍,有位先生(名字忘了,应该可以称“先生”吧?^0^)发明了一种录象机遥控器,准确地说,应该是发明了一种令录象机的录象功能更加易用的遥控器。
说到这儿,有些大虾可能已明白,辛丁在说什么遥控器了。但我还想说明一下。凡用过录象机的大虾都知道,如果想设定一个时间,让它录下某一指定时段的电视节目,那简直是一场恶梦。(当然当然您不可能像辛丁这样笨^0^)当时的录象机生产商,也知道这个问题。对自己的遥控器作了些改进,如加入了扫描功能等(这技术在那时非常先进),但是效果平平。(又是一个先进技术不能解决问题的例子)
前面所说的发明,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其解决方案也非常简单,在每个电视节目的后面,都编有一串数字代码,用户如果想录下该节目,只需按图索骥,把节目表上代码键入遥控器即可,其他的事就不用管了。(可想而知是个好东东)
这位先生一边在(美国)市面上销售这款遥控器,一边向刊登有电视节目表的报纸杂志,推销自己的代码,以获取专利费。结果生意红火,大获其利。(啧啧,看看人家!)前些日子,听说他还作价70多亿美元,要收购《电视指南》,不知后来怎样了。
回过头来看,该遥控器的概念、技术都很简单。可惜哪时候还未有DONEWS,否则,说不定哪位大虾已把它免费贴出来了。然而,当时也想做遥控器的辛丁,却是断断想不出来的。哎呀,我怎么就这一个木瓜脑袋!(每一想起,辛丁就猛拍脑瓜,险些昏了过去):-(
人们常常把一个idea或概念的诞生,称为灵机一动。它往往是一种瞬间的直觉,智慧的闪光。的确,如果把IT企业比喻为一部发动机,那么它的点火装置就是概念。
有人曾认为,比尔盖茨的天才并不全在于他写软件的才能,而在于他创造性地把软件的设计产业化。.net概念据说是他闭关六个月后的成果。我们很难判断,.net(微软的)最终能否成功。但是,就凭他视其为“以公司为筹码的赌注”的决心及豪气,已令人惊叹。
近来,国内有软件商,亦推出.Net软件,I.软件等,据说是要与微软的.net叫板。这个提法,如果只是用来炒作一下也无不可,但如果他们自己真的是这么想,就未免有点儿那个了。
人们都在说.Net(不一定是微软的)是互联网的方向。但.Net究竟是什么呢?(人家巴尔默先生不已说了吗?你辛丁算个什么东东!)(辛丁装着没听到继续开讲)这里刚好有一个例子。
从某个角度看,单个的录象机还真有点象独立的PC机。录象机的使用者,只需从市场上买回录象带(软件),再放入录象机中,很简单的操作即可。如果只是把两台机子连接起来使用,也不太难。总之,这是一个没有Internet的时代。
有了互联网。录象机想要从电视网上把节目录下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操作就复杂化了。上一节所提及的先生,其天才在于,没有去出一本叫《录象指南》的书,也没有去开设一个关于如何录象的网站。(这样或许也有用,I.软件等多半还在这一层面吧)而是,创造性地,很有较地,把电视、录象、节目表(报刊)、遥控器等整合成一种商品(服务)。这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整合的Internet时代。
到了.net时代(再次声明并不一定是微软的!)。人们就再也不需要什么录象(遥控器)了。那个时候,已经无所谓电视,无所谓录象,无所谓报刊,更无所谓节目表了。人们可能再也无从分辨它们了。现在所有的媒介,对于用户来说,都只是一个终端。只要愿意,人们都可以很合理地,很随意地,很方便地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信息。这是一个不再张扬的Internet时代。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不伦不类,但至少是条不错的线索。无论谁想阻挡,或许也无需谁去促成,.net时代最终一定会到来。我们要做的,至少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
非常有趣的是,人们在展望互联网,展望.net时代的时候,总是充满着火热的渴望与激情。这就如同一个GG,在刚刚认识一个心怡的MM时一样。然而,在经历了热切的追求,狂热的爱恋,再步入想望中的婚姻之后,嘿嘿,是不是会有点失落的感觉呢,是不是会……hihi,哎唷!(辛丁的头挨了狠狠的一记!)谁敢打我!?猛一回头,啊,啊……
拉拉杂杂谈了许多。终于回到现在的互联网上来了。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整合,不断进步的Internet时代。网络的业者,需要概念,需要技术,需要整合,需要创新。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思考;这也同时要求他们有敏锐的直觉,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要有狂热的执着的追求。
古人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当我们在仰慕艺术家的天才的时候,在赞叹厨师们的手艺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手上的素材,可能只是非常非常简单。
AOL、Yahoo等目前已取得公认的成就。他们所走过的路,尽管各有不同。然而,凯斯们的不屈的追求,杨致远们的不断的创新,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吗。
新浪最近与柯达签约,让网友们能在柯达的店铺,买到自己在网上选定的奥运照片。这个概念不错,虽然目前使用者恐怕不会太多。但我不禁想问,已做到这一步了,为什么不再往前一点,开展类似AOL的“你有照片”这样的服务呢。这对新浪,对柯达都应该是双赢的吧。
旧同学聚会,谈起同学录,多少有点替Chinaren可惜。但同学录就最好吗?在辛丁的方案中,就有一招:用自己的优势,支助各大中小学造自己的主页(主要提供空间和技术)。每做一间学校,就可能把该校的师生、校友、甚至其亲友家人也“一网打尽”了。这总比乱烧钱,狂打广告好吧。
徐远明先生对Oicq推崇备至。我也来捧捧场。(擦鞋的机会来了^&^)Oicq我很少用,但也知道它还有需改进的地方。至少应该把软件再升级一下,让用户只要一上Internet,就联上Oicq了。即时传讯嘛,图的就是个方便。这样谁要是想打败Oicq,其代价不就更高了?
近来wap……
象这样杂七杂八的点子,如果愿意在Donews上打捞一下,很轻易就有一箩筐。前阵子在Donews上,看到一句很精景的话,马夫看将军,只是吃喝拉。象辛丁这样的家伙,可能给人家当马夫都不配。但网中很多的事儿,也真叫人看不懂。许许多多很简单很有效的事,怎么偏偏就没人却去做呢?
莫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一些很小的创新,一些很小的改进,都能带来巨大的效果。比如辛丁的方案,就是这样得来的。其实早在1994年……(啊!1994年!!?……)
醒醒!(辛丁发现台下有人昏倒,急忙大叫!)醒一醒!……

特别声明!以上版权,属Donews所有!如需使用、转载,得设法请斗牛士们(主要是已成家的^0^)KFC一顿!敬请自重!

概念·技术·遥控器·.net·互联网 (完全版) - 辛丁 - 2000-10-10 06:55:13

惨不隐睹!惨无人道!!吐血之作,竟然不值五十个点击!

主要是题目不够耸动,比较一下那篇“我儿”的点击数你就明白了。 - 萧剑 - 2000-10-10 08:23:19

辛丁老弟 - 吕伟钢 - 2000-10-10 10:40:14

你现在是活跃的斗牛士了,不必每次说话都吐舌头。 自信一些,少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