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4 次) 时间:2000-10-08 17:09:37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一位叫北岛的诗人曾经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
全诗只有一个字:网
生活是张网,
那么,网是不是另一种生活呢?
进入两千年以来,一张大网铺天盖地向人们袭来,一个全新的人们称之为E时代的时期似乎来临了,有而这个时代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就是这张网的俘虏们,尽管他们是中国整个人口的很小一部分,但他们享受了远远超过其群体所站比例的注意力;他们喜欢在网上驰骋的自由,却宁可把自己禁锢在电脑前与外面的世界远离;他们一天所获取的信息量或许会超过古代贤哲一年的阅读,但平均年龄却绝对不超过二十五岁;他们一般都掌握一门外语,却独独喜欢在网上以打错别字为了,以至创造出“斑竹”这样的新词;他们在生活中蔑视一切,连老爸老妈都不放在眼里,但在网上却会对一个小他们不知多少岁的资深网虫毕恭毕敬—–就是这一群人,他们构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主体,他们是e时代公民。
互联网造就了无数现代英雄和财富深化,令人目不暇接,令人赞叹激赏、热血沸腾。但大部分的e时代公民与英雄和神话无关,e时代是一个平民的时代,e时代公民绝大部分都是些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平民。
这得感谢这个年代,感谢这个宽容的年代,只有现在这个宽容年代才能够使e时代公民这个词儿平静的出现在这里。社会的进步使这个群体生活的自由而平静,不管你称他们e时代公民也罢,称他们网民也罢,他们都在那里有滋有味的活着。这个时代对待新生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与过去相比,民国时期的裸体模特纷争自不用提,八十年代初的牛仔裤与披肩发流行的多不容易呀,李谷一的气声唱法遭了多少非议?就是九十年代初的少年追星族不也惹得社会议论纷纷?
e时代公民不一样,他们存在了,他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了,但是没有人议论他们,更没有人非议他们。这个世界允许他们的存在,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e时代公民出现的基础之一。没有人相信文化大革命时期能够出现e时代公民,即使那个时代全民都普及了互联网。
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宽?
八十年代初,《中国青年》杂志的一篇《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社会着实令当时的中国青年们为人生之路的封闭苦恼万分。九十年代初,当中国的青少年们为了高考的黑七月、为了青春萌动的早恋四处求援的时候,他们绝对想不到还会有人主动不考大学,更想不到有人会不考大学还能够愉快的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可这是事实,这是发生在e时代公民身上的事实。由于有了这个时代,由于有了互联网,生活就发生了奇特的变化。e时代公民是安静的一代,他们总是喜欢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电脑前面,房间里经常除了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以外绝对安静,可他们也是张扬的一代。与前代相比,王朔喜欢呐喊,呐喊这个世界无人为他喝彩,崔健喜欢吼叫,吼叫他们一无所有。e时代公民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以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创造吸引喝彩,这个世界不同了,除了写作,除了摇滚,除了高考胜利,e时代公民依旧能够向社会证明自己。
张志的故事是一段典型的e时代的传奇。
IT这个时髦的行业,如今正以火箭般的速度聚集人才,从技术角度讲,如果以本科所能掌握的技术水平为界,本科以上学历者称之为高手的话。IT业也可谓高手如云。但如果将这些人以百人为组,选出其最好的,称之为“顶尖高手”,能选出的应该并不多。如果再于这些顶尖高手中找出二十岁以下的,恐怕更是凤毛麟角。那么在这些凤毛麟角中找出仅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呢?恐怕要花上很长一段工夫也难找到。
IBASE公司的程序员张志就是这么一位。
张志1998年在北京四中即将毕业的时候翻看了一遍清华大学的教材。他发现,清华在未来的四年里能教给他的专业知识他早已经学会了。于是他想直接出国读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高中毕业,张志的父母把他安排在做网络数据库的IBASE公司做事,此前,张志曾先后拒绝了广州电讯和惠普公司的盛情邀请。之所以选择到IBASE,是因为在那里,张志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编程序。
张志刚到公司的时候,除了请他来的老板以外没人觉得他是个什么人物。IBASE的程序员当然是一流的:24个硕士、两个博士,压根连本科生的位子都没有。张志,这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无论从学历还是经历上看都进不了硕士、博士这些大师兄的法眼——这太容易理解了。
编程是硬碰硬的真工夫,在行家眼里没有半点玄虚可糊弄。张志很快就找出了已编了十几年、已被众多工程师所完善了的IBASE里的问题,并进行了优化、修改。没费什么力气就让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的学历。
在e时代,那些搞纯技术的高手们就象小说里的武林人物一样,当他们敬佩那些武功更高的高手时,英雄可以不问出处。
e时代公民张志,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12岁时,当父母跟着他从北京西单到北太平庄这条配件一条街上转了一圈后,吃惊的发现: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识他,因为这条街他自己也不知道已经溜达了多少次了。于是他们给他买了计算机,他成了玩魂斗罗(一种电脑游戏)的高手,三条命能够打通关。13岁,张志学会了用C语言编程。高三一毕业,他就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部车。在IBASE公司工作,公司的网络数据库最核心的源代码只有总裁和他两个人知道。公司将实行期权制,张志排在第一位。
而张志的学历,只是高中毕业,他父母最担心的是害怕这个电脑高手儿子去当黑客,闯出大祸来,尽管他对此深恶痛绝。
不用去参加可恶的升学考试,不用计较学历高低,工作就是娱乐,娱乐的同时在工作,程序员张志的幸福故事只有在e时代才能够出现,也只有象张志这样的e时代公民才能够享受这种幸福。
一个母亲的自述:退学的儿子更出息
曲兰是北京某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也是一个儿子的母亲。说起她儿子的经历,她喜形于色,赞叹网络为教育创造的奇迹—–
我的儿子读初中是可以说异常顽劣,五门功课三门不及格,作为母亲的我心里万分焦急。中考时儿子由于成绩不好,只得放弃上高中的愿望而报考中专,学得是计算机专业—-因为我的爱好,那时15岁的儿子还不懂得自己选择专业。
两年前我让孩子上了网,心想:他上不了大学,混个电脑高手将来也能有碗饭吃。一开始儿子是是毫无目的的在网上瞎逛。后来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ME”的孩子们的聊天室,在这里儿子用他中学学的那点可怜的英语同各国的孩子们吵架、交友、谈天说地。最让他受益的一位澳大利亚的大姐姐,非常耐心地教儿子英语,每天都给儿子来一封信,因为知道儿子是中国人,她信中语言的难度一点点加大。为了这份友谊,儿子也每天用英语回信。几个月过去,儿子的英语水平迅速上升。同时,儿子似乎是无师自通,计算机水平也迅速提高。第一学期,儿子在班上的成绩排名第二十一,到了第二学期他就进入了前几名,第三个学期他的英语在全校的比赛中就得了第一名,超过了英语专业的同学和高年级的同学。
当时,昂贵的上网费和电话费对于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我必须把家庭的开支压到最低限度才可能保证儿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上网。而作为母亲,我只能把这份沉重藏在心底。令我欣慰的是网络不仅给儿子带来无限欢乐,而且使他的知识迅速增长,更使我如释重负的是:学习对于儿子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已经变成了一种快乐。
儿子的性格也开始改变了。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班里的差生,多多少少滋生了一些自卑感,性格也开始变得内向。上网后,他的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自信心也增强了,性格也因此变得开朗。
看到儿子的变化,在为孩子高兴的同时,更深的忧虑使我寝食难安:这时儿子只上了两年中专,而中专的课程是四年,他还得用两年时间去学习很多对他来说毫无用处的知识。儿子正处于生命的最好时光—整整两年啊!我在与儿子反复商量之后艰难地作出了退学的决定。这样,他的学历就只有初中了,也许是个巧合:我的学历也是初中—–我们这一代人都因为文革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因而我深知文凭的重要性。我们这一代人对退学的恐惧是最深的,让儿子退学的决定有好长一段时间让我心中惶惶:不知是救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
就这样,儿子在上了两年中专之后就退学到了一家报纸的网络版当了一名网络管理员,工作之余,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自学,有时还翻译稿件,即挣了稿费又练了外语。而他的工资与稿费也全都用在他自己选择的各种培训中了。当与他同龄的孩子们忙于准备高考的时候,他已经将难度很高的“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MCDBA)的考试过了一半。他地下一个目标是“微软编程认证专家”。在儿子18岁生日那天,他正式向所在报社提出辞职,报社在挽留他时提出:给他月薪3000元并立即正式调入报社,他知道这份工资已经高出了总编辑的工资。犹豫中他问我:“妈妈,你觉得我应该留下来吗?”我说:“妈妈不会为你作选择。妈妈只是想告诉你一点,钱不是最重要的,铁饭碗也不是最重要的。”
儿子最终决定到网络公司工作,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理想。因为网络公司是一个计算机高手云集的地方,对他更有挑战性。他的理想就是冲击计算机技术的前沿。作为母亲我深信,网络能够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网络的出现使教育发生了真正的革命。过去人们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设定的,而在网络时代将由学生自己选择—-他可以选择不学那些他认为没用的东西。当儿子的朋友们按照社会的标准选择高考时,他也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他要在一年中将“微软认证考试”编程和数据库拿下,同时再上一个英语口语班。而他每月的工资支付这些培训与考试已是绰绰有余。正是选择的权利使他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不再是被迫学习了,而被强迫的痛苦曾经使他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我想,有在网络时代,人们才有可能这样跳跃性地而非系统地学习。这种跳跃使学生能够迅速接近新知识的前沿—-我们所熟知的龟兔赛跑的寓言也该有新解了。过去,我们的老师可能不止一个,而且是不能选择的。今天,你的老师只有一个—互联网,而这一个老师等于成千上万个。
网络创造的奇迹确是不可思议。
网络生活使得人生的角色走向真正的丰富多彩。网上你可以是善变的,多面孔的,人生角色丰富的。网络使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业余可能会超越专业,网络可以造就和发现更多比专业更专业的业余。你的竞争不完全来自业内,你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人成了行家,而这人似乎是由互联网分泌出来的。北大朱令铊中毒的诊断中,北京市的专业医生无一判断正确,而互联网上的医学爱好者的1200封EMAIL中,1/3判断正确。网络成名只在一朝一夕,朋友告诉我263互联网第一主持人的获得者是他的同学,比比她,自己还是一文不名默默无闻,真窝火。就是这样,昨天还是你的同学,今天就成了网上创业者,明天就成了业界精英,成了N名人。互联网消灭了距离,又创造了距离;互联网让复杂的事变得简单了,也让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了;互联网让你亲近你所未知的世界,也让你疏远你所熟悉的世界;互联网增加了透明,也隐藏了真实;互联网锻炼的是耐性,考验的是财力;互联网是平等的,又是霸道的富于侵略性和攻击性的。
在网上,由于身份的虚拟,使新E代人类能够突破包括年龄、经验、性别、学历、职务的种种限制,从而更容易获得与自己的能力更加接近的权利,这种力量使e时代公民们追求技术的成功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正的方向是年青人的突破与成功,而反的方向就是那些少年黑客了。
e时代公民之一: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宽?--Really good! - tyro - 2000-10-09 06:42:07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