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因特网与信息革命 - 其它文稿 - 宫建春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0 次) 时间:2000-10-04 04:29:09 来源:宫建春 (宫建春) 原创-IT

  计算机、因特网和信息革命

  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一)、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程序自动进行计算和进行自动控制的电子设备。它与一般的机器和计算装置不同,操作使用时具有人机对话的交互性,又具有一定的智能,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电脑”。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微处理器诞生并在计算机中普遍应用,计算机的体积又趋于微型化,个人计算机因此也称之“微机”或“微电脑”。
  1946年,人类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诞生。这台重30吨的庞然大物,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每秒钟运行5000次,主要用途是作数值积分计算。它的各项性能指标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是十分落后的。但当时已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成为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利用它一个小时计算的问题,一个科学家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开始。可是在当时,对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的巨大潜力,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甚至有一个学者说,这样的计算机,全世界只需有四、五台就够了。从那时到现在,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却出人意料,它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现在重量三公斤的计算机,性能比30吨重第一台计算机提高了上万倍,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都在100亿次以上。重量最轻的计算机只有几百克。在应用方面,计算机可以说是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进入了家庭,在自然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文化体育卫生、第三产业以及军事领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的生产力首先离不开计算工具的发展。在我国。春秋时代就有了“筹算法”,唐朝末年发明了算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老式的计数方式和计算方法,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陆续出现。1642年,法国制成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54年,出现了计算尺。1887年,手摇计算机研制成功。为了满足现代科学研究、导弹轨迹、人造卫星、气象预报等愈来愈大的计算量,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计算要求,解决现代工业中的自动控制等问题,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自从有了计算机之后,人类社会就象插上了翅膀,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计算机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它自身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按照一般的说法,从1946年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构成计算机的电器元件,大体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目前还有争议,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计算机就是第五代计算机。有人认为,第五代计算机还没有诞生,它应该是生物计算机或智能计算机。计算机本身的发展特点和技术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器件的革命性变化,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也即是通常抽说的缩微技术(DownSizing)。原有的个人台式机,性能指标已达到从前“普通工作站”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计算机越来越微型化,八十年代诞生台式个计算机后,手提式、笔记本式、掌上型计算机相继诞生。但这些尺寸越来越小的计算机,性能一点也不比台式机差。1997年初,韩国 lG公司宣布,它已研制出全球最小最轻的计算机,重量只有340克,记忆容量可达4兆,可用于无线资料通讯及其它一般用途。其重量还没有30吨的ENIAC的一个电子管重。可是别忘了,与ENIAC相配套的还有一套30吨的冷却装置。计算机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二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精度越来越高,是任何其它机器所望尘莫及的。目前,一般的大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达到百亿次以上。个人计算机已达到几千万次,随着高能微处理芯片的诞生,个人计算机可望达到上亿次。巨型并列计算机机运算速度号称达到万亿次。用计算机控制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误差只有几米。
  三是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第一代计算机发展到第二代计算机用了八年,第二代计算机发展到第三代计算机用了七年,第三代计算机发展到第四代用了五年。进入八十年代后,以开始采用8086处理器为中央处理器个人计算机系列为例,其更新档次可谓日新月异,目不暇接。1981年前为PC/XT和PC/AT机,其处理器为8086和8088,1982年诞生了80286,简称286机。1985年诞生了386机。1989年诞生486机。1993年诞生了“奔腾”机(即586)。
  四是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性越来越强。近几年来,微机硬件不断的更新换代,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多媒体计算机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处理数据、文字,还能处理图像和声音,可以与电话、电视、传真等连接在一起,成为用途广泛的计算机。1997年5月,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在与IBM的名为“深蓝”的计算机的第六盘决胜局中仅走了19步,不到一小时就败北,这样使IBM的计算机在进行的六局比赛中以3.5分比2.5分的比分获胜,这是当代世界冠军在对抗赛中首次输给计算机。虽然计算机不能代替人的大脑,但在某些方面的功能却远远超过了人的大脑。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起步较晚,从1956年开始研制,到1958年造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虽然比美国的第一台机晚了十二年,但运算速度才达每秒两千次。1967年,我国在外国已进入第三代机的时候,才研制出第二代计算机,每秒运算5万次,当时国外机的最高速度可达百万次。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改革开放后,由于引进技术,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得到了较快的的发展,1983年,我国研制出银河Ⅰ型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亿次。1992年,又研制成功银河Ⅱ型计算机。每秒运算10亿次。1995年,我国又研制成功曙光2000计算机,每秒运算达25亿次。1996年,我国又研制成功每秒运算32亿次的大型计算机。1997年6月,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该计算机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我国已研制出亿次计算机。
在个人计算机方面,近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如联想集团所制造的联想系列微机,达到了“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水平。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技术对各个行业的渗透力之强、辅射面之广及它与其它行业结合后,产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另人刮目相看。仅以计算机的销售量和社会拥有量,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计算机发展及应用的速度是何等的迅猛。1992年,全世界计算机销售量就达2000万台,而我国计算机社会拥有量仅50万台。1996年,我国的计算机年销售量已达180万台,比1995年增长了56%。1997年,我国计算机销售量达到300万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家用电脑150万台,且计算机的档次也有很大的提高。
  计算机热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学计算机,被称为取得“进入21世纪的护照”。其重要性,正如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所言:“学了后悔一阵子,不学后悔一辈子”。用计算机,已成为时尚,被看成是现代化管理的特征。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被人们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的应用方兴未艾
  高速准确的计算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数据的计算,在高科技领域,计算机是其它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曾有这样一个比如,地球是飞驰的列车,月球是远离地球10公里以外一只飞跑的兔子,向月球上发射的飞船就好比坐在火车上用枪发射的子弹,要打中这月球这只兔子是何等的不易!如果没有计算机的精密计算,人类就不可能把卫星送入太空,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现代航空、航天,基因研究、新材料研制、纳米技术、海洋开发及通信等高新技术,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稳定可靠的控制功能。在工业领域,利用计算机,采用数字控制机、部件控制机、加强型双控制机等,可以选择最优、最可靠的控制方法,使工业控制的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不但满足了现代工业复杂、精密的自动控制要求。还可以大幅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从而生产出质量高,性能好的产品,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工业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提高工作速度。尽快地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日本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所以新产品层出不穷,性能一代高于一代。在农业领域,利用计算机和基因技术相结合,可以选择最优化的育种方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高产、优质、防病新品种,大面积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很惊人的。
  高效实时的管理功能。在金融系统,现在的银行以经摆脱了以前纯手工的工作状态,储户的信息都储存在银行的电脑系统之中,可以从电脑系统中迅速地查找储户信息,方便储户结算。特别是信用卡的出现,对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天下”。信用卡制度完全是建立在银行的大规模电脑网络系统上。在商业领域,通过计算机实行条码技术,为商品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条件。1997年1月,我国首家电子商务中心在北京开业,标志着我国在外经贸信息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实施大经贸战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利用计算机可以实行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和管理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简称OA,它是指利用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与手段,办理公文拟稿、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发送与处理等。它的出现和发展,促使人们摒弃传统的办公方式,使各级决策机构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普通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使决策人员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正确。会计电算化,可使数据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并以此提供正确的财务分析报告,反馈给决策部门。
  模拟仿真的推理功能。在军事领域,计算机更是大显身手。计算机最早参与的工作就是在军事方面,帮助设计导弹和原子弹。在现代军事中,计算机不仅仅是充当一个设计的角色,而是可以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在平时,它可以是一个训练模拟系统,一个监测预警系统;在战时,它是一个高效高能的指挥系统。在末来的战争中,最大的优势不再仅仅是飞机大炮,而更重要的是信息,是由信息系统组成作战指挥系统。这一点,在当代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计算机的参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战争观,现代代的战争离不开计算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谁不正视计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就会被动挨打。在文化艺术部门,利用计算机可使其工作方式发生革命。计算机与电影的技术合作,使电影的拍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影的场景和特技不必用实物,而用计算机就可完成,并且有着以假乱真,变幻无穷的效果。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和《玩具总动员》中的许多场景和造型都是计算机与电影技术合作产生的,令人耳目一新,魅力无穷。计算机与美术的结合,计算机与作曲的结合无不展示出计算机在这些领域中的特殊功能。
  延伸人脑的辅助功能。在人民生活方面,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办公、娱乐的工具。在家中可利用计算机搞计算机辅助学习(CAI),自学外语和其它学科,家庭计算机多媒体语音教室,像一位知识丰富而又诲人不倦的老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演示多种教学手段,帮你尽快掌握知识。教学方式丰富多采,并且又是交互式的,随时给你提示、分析和标准的答案,学习效果相当好。
  丰富生活的娱乐功能。在家庭娱乐方面,利用计算机可玩各种角色模拟游戏,在模拟的环境中增长你的才干。被人们称之为“PCTV”的电脑电视已经产生,它改变了过去那种人们只能坐在电视机面前被动欣赏剧情的局面,你可以把其中你喜欢的画面剪辑下来,做为一本书的插图,或作为你要打印贺年卡的图案。甚至你还可以参与其中,添加情节,增加字幕,改变结局等等。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把你的音响设备、电子乐器及数码相机都与计算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作曲,还可以用计算机模仿交响乐队进行演奏,不满意可随时进行修改。然后加入自己剪辑的电视画面或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家庭生活画面,拍成 MTV。计算机的参与,使你的家庭成为影视娱乐中心、视频制作中心。如果你把的计算机电视与电视台的图文电视相连接,可以马上把图文电视播出的各种经济信息、政策摘编、标题新闻、信息总汇、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市场指南和天气预报收集下来,进行分析、参考并能保存、编辑和打印。使你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与大城市一样同步获得最新的各种信息。还可以把自己的计算机与股票市场连网,在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股票分析,然后进行股票交易。
  目前,计算机在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方面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多媒体,二是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是当前计算机界一个最时髦的名词。它是相对于以前的计算机只能单一处理文字和数字而言的。现在,由于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不断革命和升级换代,软件方面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除能处理文字和数字之外,还能处理图形、图像、声音、传真等多种媒体的信息。并且对这些多种媒体的信息,能够进行录入、存储、编辑和加工播出。多媒体计算机的最大特点是,它使人们与现有各种媒体的双向交流、交互操作成为可能。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与其它媒体结合的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的学习、娱乐、工作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互联网与信息革命
  计算机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网络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把计算机连起来成为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就可以搞信息化,任何人只要连了机,就可以共享网上的信息,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现在正在运行的全球计算机互联网在全世界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了任何媒体都不能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它的用法和电话网络一样,用户只需在任何一家提供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公司开设帐户,便可得到一个类似电话号码的“网址”通过计算机,可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用户联系,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已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数近亿,并且日益俱增。
  在我国,前几年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还很少,从1994年开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以来,到1996年底上网的用户才达到十万户。而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建立自己站点的企业就更少了,1996年不过几十家。其发展速度与规模与国外相比,其差距是很大的。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也是很不相称的。国外的上网用户已发展到数千万户,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芬兰是世界上人均联网最多的国家,每千人中拥有62 台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网联网。
  从1997年开始,国际网络热在我国进一步升温。已有多家IPS(计算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国内用户提供上网服务。199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及《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所有这些举措,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我国到1997年底已在国际网络因特网上登记域名达4060个,上网用户猛增到62万户。
  目前,我国国内正在实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金卡(电子货币)、金关(外贸系统计算机网)和金桥(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它们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信息工程,现在已全面展开建设。不久还将建设金卫、金税、金农工程等。
  正在兴建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一个应用范围更广,传递速度更快,(比现有计算机网络快100倍)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经营=财富”早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可以肯定地说,谁拥有了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与网络,谁便拥有了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在家中学习,工作、就医、采购、远程教育、聚会、娱乐、都将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会使经济增添活力,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如今,互联网对中国人来说已不陌生,男女老少,不管是懂计算机的,还是不懂计算机的,上过网的,还是没上过网的,网络这个词都直往耳朵里钻,互联网已从一个遥远的世界步入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互联网及其用途
  互联网是INTERNET的中国名字,是“国际互联网”的简称,是由一台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能够远距离传输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源于美国国防部1969年资助建立的Arpanet网。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其分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民用部分划归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称作NSFNET,主要供科研和教育使用。1989年,NSFNET改名为Internet,当时联在网上使用的计算机有30万台左右。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规模最大、资源最丰、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网络互联系统,把世界上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接在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上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信息高速通道,互联网方便、可靠、实用且具有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一投入运行便迅速扩大,如今全世界联网的主机已近2000万台,上网人数已达1.13亿。目前,互联网每年以平均超过65%的速度在全球蔓延,据世界电信联盟估计,到2001年,互联网使用者将超过3亿人。国际互联网之父维顿.瑟夫说:“我可以毫不迟疑地预言,到2005年之前,国际互联网将会象今天的电话设备一样普遍。”那么互联网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1、电子函件。类似留言电话,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的现代化通信手段。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创作、发送和接收电子函件。许多人每天收到成打的电子函件信息,这大大超过电话和蜗牛式的普通邮件,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另外,利用电子函件,既可以同时向有关人员发送同一内容的邮件,也可以召开分散于全球各地成员的电子会议,通过瞬时交换电子函件来开展工作。通过电子函件,你不仅可以传送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送图像、声音、报表和计算机程序等等,不仅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廉价、快捷。如在互联网上打长途电话,以济南互联网资费为例,60分钟是15元钱,即0.25元/分钟。也就是说,直接在因特网收打电话,无论是通往北京,还是打向纽约,每分钟都是两角伍分。如果自己有设备,通过市话连上互联网,则每分钟再加1角钱,在互联网上至多0.35元/分钟。对比一下济南到北京的长途话费,你会感叹,这么便宜,真匪夷所思,更不用说跟国际长话费相比了。
  2、万维网浏览。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项功能。它是一个基于超级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您只要操纵计算机的鼠标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利用万维网,一方面你可以在因特网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是共享的,无论信息源在哪里,只要你知道其站点的地址名称就可调出其信息并阅读;另一方面,你可以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如宣传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形象,与其它公司进行沟通,你可以把你所有想让别人知道的信息放到网上去,供所有人查询,运用这一功能宣传自己,其花费要远比在国内做广告的费用低得多,更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内做广告了。
  3、发送电子新闻。新闻组是供具有共同爱好的用户交流信息所限定范围的论坛。在互联网上,有上千个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新闻组,涉及计算机、科学、娱乐和政治等专题。例如,从日本发送一条电子新闻,15分钟便可传送欧美各国,24小时便可传送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远程登录。可以利用联接在网络上的远端计算机资源,使远游者如同回到主机室工作一样。在互联网任何地方的用户都可以使用一定的程序登录到他具有账号的其它计算机上。
  5、文件传输。在互联网上,可以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拷贝文件,大量的文章、数据及其它信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输。
  网络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网络都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打开电脑,通过调制解调器进入互联网,你便进入一个令人惝恍迷离的信息网络空间中,你可以在店铺林立的电子空间商业街上徜徉,随心所欲地观赏、比较、挑选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用电子货币来付款,可以与远在万里之遥的陌生人聊天,就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交换看法;上班时间到了,只须鼠标轻轻一点,你便赶到了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感觉累了,你还可以在网上找到一本有趣的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或者在电子空间的虚拟游泳中放松一下,电子紧身衣会让你享受到在碧波荡漾的水中游泳的感觉。而这一切都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听起来仿佛是科幻故事,但实际上,这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全球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数万公里的光缆把海洋和大陆联系起来,互联网网络在一天24小时无休止地传递着各国的商业合同、咨询信息、现金交易、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等。瞬息之间,百千万条信息就可越过国界,越过海洋,甚至打破数千年形成的文化界限。
  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全球通信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是继人类发明计算机以来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其巨大的能量,犹如原子弹的冲击波,强烈地震撼着全球各行各业传统的动作方式。从商业的角度上讲,互联网的作用可以归结为全球通信、信息查询、开拓市场、宣传策划、国际合作等等。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以前,企业很难达到诸如全球通信等活动的最高境界,而互联网却为企业达到这样一种最高境界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每一项功能,都会给上网的个人和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国也不失时机地赶上了这列信息时代的快车。199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络的直接联接。各行各业及个人都争先恐后地以各种形式上网,互联网在现代金融、商业、服务诸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上网人数剧增,网吧、网校一片热闹。尽管现在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互联网依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我国上网用户截止到2月底为82万,今年4月底为106万,到6月底已达到117.5万。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54.2万台,“网民”已有117.5万。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8.2万台,用户数32.5万户;拔号入网用户计算机46万台,用户数达85万。据统计,用户一半以上是从事计算机、教育科研工作的,已有近30%的用户希望通过网络获得吃穿用住玩等休闲娱乐信息,有关人士预测,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最终消费型用户将占主流。“上网”已成为当代都市人最时髦的流行语之一。
  我国的主要互联网有:①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于1993年9月开通,是数据通信的基础网,是国内覆盖面最广、网络环境最好的数据通信网。②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是我国数据通信的干线传输网络,于1994年开通,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国家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主要通信平台。到2000年将覆盖全国所有县市以上城市和有要求的乡镇。③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是新建的高速度宽带数据通信网。主要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数据业务的需要,向社会提供多媒体通信、会议电视、远种医疗、远程教学等一系列的宽带通信业务,提供更加先进的数据通信手段、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这标志着我国数据通信网络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这是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除提供常规的功能和业务外,还具有全网漫游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方便入网。CHINANET在北京、上海、广州通过高速数字专线与国际INTERNET互联,并与国内的企业网、校园网、各种局域网及其它中国公用数据网互联互通,提供给国内外用户方便的接入和享用全球范围的信息服务。⑤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HINAINFO),是一个面向公众、具有中国特色、以中文为主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网。它面向中英文信息提供者、政论机关、企业和公众,主要提供国内信息服务平台,国内ISP业务承载平台,部分宽带业务的承载平台及各种信息应用系统等。目前已开发了电信用户费用实时查询系统、电子报税系统、网上实时证券交易系统、人才交易系统、网上家庭银行、网上交易、网上教学等应用系统。⑥中国公用电子信箱业务(CHINAMAIL),中国公用电子信箱业务由分布于全国的15套信箱系统组成,用户通过它可与国内外电子信箱用户互通邮件,也可向分组网上的非电子信箱用户投送邮件,同时可开展信息服务。⑦中国传真存储转发业务(CHINAFAX),避免了传真机的占线和接收传真方外出的困扰,为国内、国际传真用户提供多址投送、定时投送、报文存档等服务。通过使用此业务,用户可利用本地电话进行国内、国际传真通信,且所需费用低于传统传真业务。⑧无线数据通信(WIRELESS DATA),无线数据通信即通过无线信道传送数据,与地面的公用数据通信网互联,使得地面数据网的应用扩展达到移动和便携用户,提供固定用户与移动、便携终端或设备的互通应用;并作为地面数据网的备用、补充和延伸,扩大了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内容,而且在GPS定位系统、各种保安系统、交通监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⑨中国公用电子数据互换业务(CHINAEDI),电子数据互换EDI业务俗称“无纸贸易”。它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商业信息按国际公认的标准交换与处理,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EDI可提高文件、单证处理速度,加快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公用EDI系统与国际EDI网络互联。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各种中文站点、中文信息源日益增多。各市地也纷纷建立了本地的信息网,如南京的金陵热线、天津的天津信息网、武汉建立了中国旅游资讯网、杭州的ATM网等。截至1998年5月底,我国上网注册域名的单位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已达8274家,国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我们已隐约听到以此主旋律的信息交响曲。
  上网,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有一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个人的计算机和一部电话机,另外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节点)注册一个账号,再学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便可以在浩瀚无垠的网内遨游了,你也就成了被圈内人士称作“网虫”的人。当然,你还要为此付出一定的费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上网,首先必须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否则,一旦上网,就会自然不自然地被人牵着鼻子逛游,被那些网上“高手”任意“宰割”而痛失自己那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落得个两眼泪汪汪的下场。其次,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在网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可如今无论互联网内的资料还是访问互联网所使用的软件几乎全都是英文,仅这语言文字问题,对于我们看惯、认惯、写惯了方块字的国人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与难关。加之现在我国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对于那些仅仅能玩学习机的人们来说,即使能学,这个求学阶段也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走到头的。
  随着互联网日益走进我们生活,梦想中的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学校、网上医院、网上体育、网上旅游、网上报刊、网上音乐厅等已不再遥远。可以肯定地说,再过不久,就像电话一样,互联网将成为我们最基本的通信方法。让我们一起走入互联网,去感受信息世界那无尽的美妙与快捷吧!
(二)、第四媒体引发信息革命
人类最早的传播可能主要是凭借叫声和体态来口耳相传、声形相授,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一些简单的符号,如结绳、摆放石块和棍棒,在石头、树木等物体上面刻画(类似于岩画)等等。这个时期最关键的革命,是人类学会把声音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分离开来,把叫声演变成语言符号,代表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意义。审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关键性的进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最初的交流愿望。对传播和人类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文字传播的诞生是人类传播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人们在口头语言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分离开,创造了文字符号,使信息有了可以记录、携带和传播的载体。它具有了超越空间的广达性和超越时间的持久性。但书写速度缓慢,不光是时效非常差,而且传播的范围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印刷文字的传播是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前提的。印刷文字传播使新闻产品的迅速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它以纸张为载体,价格非常低廉,从而奠定了现代报刊业的基础。它使新闻传播得以突破的限制,影响范围更广。
  电子符号阶段包括三个进程。⑴电报和电话:远距离的即时传播;⑵广播和电视:远距离的言语符号、形象符号以及文字符号和蒙太奇符号等综合符号的传播;⑶网络传播,将人类自然传播中的互动、交互功能运用并发扬光大在非自然的电子符号传播当中。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电报、电话相继发明,以电报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的技术革新催生了新闻通讯社,进一步促进了报纸媒体的发展壮大。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电子技术革命导致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诞生、扩展和空前繁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等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人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众传播时代。从此,以往的以语言、图文等为主的传统的信息识别形式,被新的电报、电话、收音机、传真、电视等所接发的电磁信号所取代;传播方式也从邮政、出版向更加有效的通信广播转变,新的信息存储方式,如磁带和录像带等取代了原有的文书、印刷品,从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传播的媒介也从纸张变为电磁波,实现了不同环境和远近距离下的实时信息交流,使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能以听得到看得风的直接形式进行。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猛,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影响空前深入,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大众传播带来了又一次新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通过与通信的巧妙结合,在加工处理信息方面改变了以往直接参与的方式,使信息处理第一次超越了人类自身而实现,真正达到了信息的传递、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六次传播进程,大众传播进入了数字化与网络传播的崭新时代。从本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个人计算机迅速普及,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全球网络迅猛发展,卫星和光纤通讯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以因特网为载体的新型媒体。有人惊呼:“第四种媒体正在崛起。”
  人类传播从原始自然阶段到文字符号阶段再到电子符号阶段,走过了一个由自然到远离自然再到回归自然的发展轨迹。这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网络传播带来较大的变化
  在新的信息时代里,“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感受到了这种“大不相同”。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但提高了声音、图像的质量,而且扩展了频率的利用空间,观众有了更多的频道、更多的节目可供选择。同时,在有线电视服务中,伴随传输的图文电视,具有交互式功能的多媒体传输网络已经初见轮廓。在这一网络上能够实现节目点播、电视购物、电子银行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服务。
  8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电视普及、报纸繁荣和广播复兴。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人类社会就要随着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到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多媒体与因特网结合而成的网络传播,将给大众传播带来七个较大的变化:
  ⒈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
  单向传播过渡到双向传播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最根本的区别。网络传播提供一种开放的双向信息流通方式,传者与受众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即实现互动。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的方式使传播更加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⒉大幅度地提高传播的范围和时效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等结合,使新闻传播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只要网“撒”到哪里,网上传播就能通到哪里,并且可以即时地更换内容,大大地提高了世界信息的速度。
  ⒊促进传播媒体间的大融合
  网络传播的特性使它能够集所有传播媒体之大成,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及电视等六种媒体合成一体,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光纤通道能将电视网、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报道的手段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受众阅听新闻内容时可方便地“联想”和跳转,更加符合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和思维规律。
  ⒋迫使传播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新的调整
  网络传播打破了不同新闻媒体间的界限,传统的分工变得越发模糊,跨媒体运作和经营成为必然,数字技术将使所有的传统大众传播从依靠庞大资本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依靠技术与知识为主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制作基地和发布基地可以远隔万里,甚至不必非得在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不可。传播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有一次较大的变动。这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人们会看到那些高耸云霄的“东方明珠”式的建筑变成了电视的历史遗迹。
  ⒌媒介内容制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工厂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进程急速加快,传媒产业现有的创收方式随之改变。
  由于网络传播时代播发点、站的空前增多,媒体和受众的内容需求空前巨增,再加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和完善等各种客观因素,制作与发布(发表)自然分离,媒介内容制作会很快沿着已经启动的社会化、专业化、工厂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加速迈进。
  广告是现有的传媒产业的主要创收手段和方式,随着网络传播的出现,传统媒体中穿插广告的做法和效果受到质疑,比如,电视播出中至少是没有了“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巨大差距。整个社会的广告营销会进行重新设计。传媒业的创收结构也将随之调整。
  ⒍促使新的传播理论的萌生
  多媒体技术使传统新闻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全新变化,改变了人类延续了几千年的阅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使 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丰富和快捷。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传播理论,对多媒体技术环境中的新闻传播的特征、模式、结构、效果等进行科学研究,并作出总结性、指导性的说明。
  21世纪来临之际,将有上亿台计算机、几百万个子网接入因特网,用户达10亿以上,并有上万个网络提供者。到那时,网络传播将在传播业中大显身手。
  传统电视面临严峻挑战
  各种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都纷纷抢滩国际互联网。网络传播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它比其他新闻媒体具有更快的时效。国际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也最有发展潜力的第四大媒体,传统电视面临自下而上危机。电视将不再享有传统的技术专利,正在失去传播优势。
  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使得今天的网上受众已经可以同时接收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多媒体新闻。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电子网络版对77岁老宇航员约翰·格伦重返太空的报道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报在用文字报道有关动态的同时,还特意调出了1962年该报对格伦首次飞上太空,成为第一个美国太空人的报道,只要点击这期报纸的照片,就可以阅读当时报道的全文。在照片下方有六个链接点,点击后可以看到本次“发现”号飞行中的最新情况、飞行图等等,如果点击最下方的“约翰·格伦特别报道”,还可以听到格伦的,看到他这次在航天飞机中工作的录像。这样的多媒体复合型报道既有文字,又有音像;既有动态,又有背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传统的电视还能安坐“第一把交椅”?
  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当代传播技术革命的一大后果是促使社会发生“权力的转移”。这种权力的转移,对传统的大众媒介的统治地位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集中体现为“信源”、“媒体”和“受众”三者之间的相互地位和相互作用。它是一种由少数人掌握信息来源,通过媒体的制作数目庞大的公众进行传播的过程。因而可以看作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如果考虑反馈的因素,也只是的传播。数字技术使图文、声音和视像信息找到了统一的载体,实现多媒体的传播。其结果是使传统大众传播诸因素关系发生复杂的变化。这就完全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关系。它不仅包括单向的、点对面的传播,还包括双向的点对点,多对多的传播,而且赋予互动的特点。新的传播过程中,“信源”、“媒体”和“接收者”的性质、地位和使用都发生变化。
  因特网可以减少传播的中间环节,同时削弱了传统的“把关人”地位。受众选择的多元化,增加了控制传播进程、引导舆论、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电视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将丧失殆尽。
  网络传播“最终的结果是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能成为对世界产生冲击的人”。
  在网络传播时代,电视台的内涵、外延、指标体系、采编方式、经营策略,研究和探索它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规律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