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1 次) 时间:2000-10-02 09:25:07 来源:宫建春 (宫建春) 原创-IT
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原载《邓小平理论在新世纪》一书)
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我党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二次飞跃,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不仅成为中国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新世纪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它产生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年代,是对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公开问世,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未来社会主义提出 的科学预见。那时,马克思、恩格斯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历史趋势作了科学研究,同时也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结论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是,社会主义如何取得胜利呢?受时代的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预料到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更没有对这些国家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作出探讨。这成了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最迫切需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20世纪,列宁立足于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并于1917年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胜利,这“一国胜利”的伟大实践,使社会主义成为现实,从而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先认为的社会主义首先会在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国胜利”论。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实践过程中,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作过初步的理论探讨,如提出社会主义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政策,如何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已有的成就等。但由于列宁去世过早,他的许多构思还未来得及付诸实践。后来,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始终未能解决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后,总结了苏联经验,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在中共八大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但是由于受教条主义特别是“左”的思想路线影响和干扰,使一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被坚持下来,给世人留下遗憾和发人深省的教训。
如果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那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能否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人的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担负起这一重任,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之后,在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问题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他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选》卷3页373)。这一高度概括是从动态整体和实践高度,重新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意,并结合现实有所深化。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价值、目标和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一切具体制度和形式,都要体现这个要求,服从这个要求,社会主义的其他概念,都要服从于社会主义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才抓住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也才真正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的确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阐明了新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象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纠正了过去人们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把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改革,使其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解决了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没有货币等的片面看法,从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一是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既强调了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又强调了坚持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从过去一般性地单纯以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来界定,转向从基本制度与本质的统一来界定上来。由此克服在认识社会主义上的种种片面性或错误倾向,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科学前提条件;二是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仅仅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因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划清了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同一切带有空想成份的社会主义的界限;同时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最终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联系起来,划清了同资本主义的根本界限,这就从完整意义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排除了来自“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三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特点,只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它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现实出发来搞社会主义。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它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并且会经历若干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从而否定了以往把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短暂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中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追求生产关系变革,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倾向。同时,它提出了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方法,从根本上否定了那种或者教条主义地对马克思主义加以理解,依据个别认识和结论判断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或者依据生产关系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判断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初级阶段论”找到了科学回答和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科学立足点。违背这一理论就会犯右的或“左”的错误。
(三)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禁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传统模式,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是“无商品,无市场,无货币”的社会,列宁、毛泽东等领导人也没有走出传统认识的局限,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则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崭新视点上,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从对社会制度的判断标准中剥离出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统一起来,从根本上使我们摆脱了计划经济模式的禁锢。社会主义开始可以有效地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还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其它方面改革在理论上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领域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大市场,其意义是深刻的。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力,所以,这一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基本体制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选》卷3页370)。但是,“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选》卷3页138)。这是邓小平总结了东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的教训后,经认真研究和深刻反思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自觉的、不断的、有计划、有秩序的改革,来改变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可见,邓小平改革理论既坚持了继承“老祖宗”、发展“老祖宗”的原则,又开辟了当代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之后 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一)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武器。首先,邓小平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成果,因而它是科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这一理论是邓小平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列主义,把新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成为实践的指导。其次,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前途作了科学论断,并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应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21世纪的历史性课题。从它的主要内容来看,这一理论所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环境、政治保证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基本政策、基本方法反映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十分复杂的国度里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运行规律。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违背了就会遭受挫折;从邓小平理论创立的途径和方法上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突破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勇于走自己的路。正是这一思想路线和方法论原则,使邓小平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合乎逻辑地成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集中反映。这就决定了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的基本理论,也必然是指导21世纪中国发展的基本理论。因为21世纪是中国社会主义振兴和发展的新世纪,“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1世纪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会有很大变化,但不会有较大的质的改变。21世纪,我国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都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二)邓小平理论是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的前进方向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因为邓小平理论始终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这一理论贯穿于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顺应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执政党,任何时候都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保证我们党永不变色,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以邓小平理论又是新世纪加强和建设我们党的科学理论。江泽民同志最近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贯彻好邓小平理论,在新的世纪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党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就一定能当好“三个代表”;只要我们党当好了三个代表,就一定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
(三)邓小平理论给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但是,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也正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只要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过渡社会主义,就不能回避这些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对几十年来中国和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概括,它所进行的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其基本精神一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了从本国国情实际出发,使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它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包括着对真理性的认识,从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有“特殊”,又有“一般”,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必将超出一国范围,对其他社会主义有借鉴意义,并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深刻影响。例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开辟现实的道路,因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实已经证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不抓住这一根本性的变革,社会主义便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将社会主义置于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基础之上,才能克服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给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加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开辟现实的道路。当今的古巴、越南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正在通过改革和革新,探索适合于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可见,邓小平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石。可以预见,中国和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将进一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有力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最终会走出低谷,出现复兴与高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世纪意义,还可以从其在解决“发展”这个时代课题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影响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占世界人口3/4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贫困,求得发展,是当今时代所要解决的大问题。邓小平理论突出了这一时代主题,首先,强调了中国和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有待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核心问题;其次,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了只能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消除大多数人长期所处的贫困状态;其三,在发展内容上,强调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建立一种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第四,在发展战略上强调了要分几步走,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先富带后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谋求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路”,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以“替代仅局限于西方模式的合适解决办法”。从而使自己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和“特色”。
邓小平理论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开始变为现实。从而揭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邓小平理论无愧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 易水寒 - 2000-10-02 22:18:3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摸着石头过河 发展经济是硬道理 理论? 我最讨厌这种“ ”文章了。躲到IT来还不能耳根子干净,真“ ”!
Re: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 赖奕龙 - 2000-10-03 00:50:21
让我们高举XXX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斗牛士的周围,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精神,将赶臭虫事业全面推向三十三世纪。赶啊!
Re:邓小平理论是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 林兴陆 - 2000-10-03 02:31:38
喂喂,不要忘记"邓爷爷: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