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7 次) 时间:2000-09-26 18:48:19 来源:阿奇 (archi) 原创-IT
“阿奇聊网”要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年轻人的问题,因为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世界。更准确地说,是 70 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的世界。
年轻人是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的用户主体、互联网的从业主体,年轻人更是互联网事业的明天。年轻的事业、年轻人的活力,使互联网与年轻人之间,形成了某种奇妙的默契、辉映关系。网络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它的千般活力、万种隐忧,都与年轻人的状态、表现息息相关。对于互联网本身的荣耀辉煌、是是非非,我们已谈论得很多很多,然而同时,我们却严重地忽略了互联网背后的年轻人。
阿奇最近参加的两次业界活动,单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一次是校园网络创意竞赛,一次是网站内容研讨会,不过把二者联系起来,却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人之于互联网的优势与不足。
校园网络创意大赛上,年轻学子们网站制作技术运用的娴熟,以及从网站视觉表现的大胆探索中所反映出来的创造力,给我及其他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对新事物的敏感、开放以及自学、创新能力,是年长者所难以企及的。所以,提起“上网”,年长者只有拜年轻人为师的份儿,绝不敢拿“过的桥、走的路”之类的话压人。
如果说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代表着年轻人在技术把握、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那么在网站内容研讨会上,走出校门之后的新“白领”,则展现出来了年轻人的另一面。
由于传统“懂内容”的专业人士“懂网”的不多,所以各网站的内容主管大都由“懂网”但不“懂内容”的年轻人客串。与会的代表大都是这种背景的、毕业一两年或三五年的年轻人。会议开始一段气氛沉闷,因为首先是请来的年长人士在大谈网上版权保护,而大家做网站都是“copy & paste”惯了的。正无聊处,忽一位唱起反调,会场气氛顿时转活,先是一人鼓掌,随即掌声四起,俄顷全场欢动,并把会议带入“网上信息究竟可不可以 copy”的辩论。望着年轻精英们亢奋的神情、欢然的笑脸,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这样一批“少年不识内容滋味”的年轻人,又能把网上“内容”做成什么样呢?
阿奇进入网络行业近 4 年,朝夕共事的,大都是这样的年轻人;网上所见所闻、与之交流的,大都是这样的年轻人。对他们的感性了解,不能说不丰富。4 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年轻人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他们的一些与“年轻”相伴的不足之处,也显得越来越突出。随着互联网融入现实社会这一历史时期的到来,继续忽视这些问题,将对他们自己、以及互联网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构成阻碍。其间,那些应网而生的年轻功臣可能被“淘汰出局”。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网虫技术英雄主义的辉煌正在成为历史。
年轻人“网籍”不保的威胁来自哪里呢?大体上,可以归为“做人”“做事”两个方面。
在“做人”方面,一些年轻人表现出较明显的个人追求片面、道德意识淡漠问题。
在硅谷少数先例的刺激下,年轻人较普遍地存在暴富崇拜、技术崇拜。他们往往忽视国情、个人环境的差异,视财富的快速积敛为最大成功,津津乐道于“赚第一个100万”“30岁退休”之类的目标。至于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否合法,在他们的意念中相当模糊。“杀人放火”、“黄赌毒”之类的手段只是觉得血腥、“弱智”,而“巧取豪夺”一类的手段,比如金融投机诈骗、特别是通过高技术手段诈骗,他们会觉得很“酷”,很少问这些行为的性质属“是”属“非”。
对暴富的狂热追求,使一些年轻人迷恋于“免费午餐”的好事,成为形形色色网上传销活动的热衷参与者。有数据显示,“点击赚钱”知名品牌 Spedia 全球 200 万的用户中,中国用户就占了 1/10, 数量达 20 万之多,可见中国年轻人渴望“天上掉馅饼”的心之切。两三年之前,收到的此类垃圾不多,基本还都是英文的。最近一年多以来,英文的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中文垃圾邮件。为引起收件人的注意,垃圾邮件在技术手段上不断升级,从纯文本到 html 网页、再到自动弹出浏览器窗口。最损的是弹出窗口为全屏,粗暴地为收件人切换其他窗口制造障碍,有时迫使受害人关机重启。不知他们想过没有,这种野蛮行径只会引起受害人的反感,怎么会去当他们的“下线”呢?真是不折不扣的钱迷心窍。
为了提高广告条的点击数量,这些年轻人畸形地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才能:编写作弊程序,使鼠标自动反复点击目标。最近网上闹得纷纷扬扬的 Spedia 封存中国用户事件,已有业界评论认为,这一事件至少有“咎由自取”的成份。不少中国用户不仅自己用作弊程序,还提供给“下线”用。纸包不住火,作弊成风之后,瞒住人家的眼睛就不那么容易了。
黑客作为技术能力、反叛社会的双重象征,一直是年轻人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其评价黑客行为“是”“非”的标准,不是对社会有益有害,而是攻破的难度:越难攻破,就越“酷”。在出现中外国际争端事件时,他们把自己的纯真民族感情,表现在攻击当事国家、组织的网站上。印尼排华骚乱、美国轰炸中国使馆、台独嚣张等等时候,我们的年轻黑客都有引人注目的攻击表现。他们很少考虑,这种不顾后果、近乎发泄的爱国表达,究竟有多大正面意义?
最近的“东芝”中文网站被黑事件,又使网上的反日情绪成为一个关注话题。骂日本人、黑日本网站,网上一直都未平息过。每逢有个风吹草动,网上就会掀起一股新的反日浪潮,甚至会引发黑日本网站的竞赛,就像“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杀中国人的比赛一样。除了“以暴易暴”,除了诅咒、发泄之外,我们的年轻人似乎很少去反省一下,“小日本”为什么会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我们有多少人愿意去试着了解日本人“点头哈腰”背后的力量?我们又何曾正视过人家的自律、敬业、合作、公德意识?我们可曾知道日本人对混乱、腐败、欺诈的厌恶?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新加坡入、韩国人,都能获得骄傲的日本人不同程度的尊敬,为什么他们唯独“误解”中国人“奸滑、懒惰、肮脏”,蔑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我们的文化强调“以德服人”的境界,可是我们现在的“德”能服得了日本人吗?我们能不能再像唐朝那样,让“小日本”敬服、效仿呢?
年轻人除热衷于财富和智能游戏之外,对八卦新闻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有格调的娱乐内容无人问津,而八卦新闻的访问量却高得让人瞠目,他们的这种兴趣倾向之于娱乐网站,简直就是“逼良为娼”。而与此同时,他们对政治、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有时表现出让人吃惊的无知。
成千上万的网站就是由这样一批可爱而又可忧的年轻人在经营,难怪8月16日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网站工作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习惯性跳槽,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是一大时髦。他们考虑不到盲目跳槽给企业、给自己本人造成的损失。对公司的损失自不必说,对于本人,至少表明缺乏责任感、缺乏事业心、缺乏敬业精神,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追求,仅仅为薪水而工作。正规的、有抱负的企业,是不会重用这样的人的。
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人表现出公德意识薄弱的问题。细节小事,有时更能反映出人的综合素养。应该看到,不少问题非年轻人独有,而是社会大环境的一种折射。然而,年轻人已是今日网络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做人”方式不仅对他们自己、对整个网络行业的影响都不可小觑。
“德才兼备”一直是社会要求人才的标准。在互联网的萌芽时期,因为技术先导的特性,网络业的用人标准偏重“才”而忽视了“德”。“德”不举则万事废,随着人才供给数量的增长、随着现实社会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业必将回归“德才兼备”的原则。年轻人若不注意正心“做人”,“网籍”前景如何,应该划上个问号。■
——————————————————————————–
【阿奇聊网:一个网站实践者的前线观察】是2000年8月接替“阿奇营销”的续栏,其主题是网站策划、网站经营、内容编辑等等。如果您希望更方便地阅读“阿奇聊网”的后续文章,欢迎订阅免费电子周刊。方法很简单:点击[email protected]发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