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0 次) 时间:2000-09-21 14:36:51 来源:白石洲 (白石洲) 原创-IT
痞子、小丑和英雄:关于“老王瞎说”
不管怎么说,王朔作为一种现象,对于当代,还是具有相当认识价值的。他提供了一大堆销路不俗的文本,前期是小说,眼下是随笔。围绕着他的文本又产生出形形色色的东西。把这些东西拼凑在一起,颇能看出现时代的某些特征、局限、走向。比如,大话西游之走红,网络上“鸡过马路”之类创作的走红,罗大佑之走红,与王朔之走红,恐怕属于同一种现象。它能说明的至少有两点:一、现在的大多数阅读者是些什么人;二、这些阅读者的爱好特征、价值趋向、甚至行为方式大体上是怎么回事。
概括地说,一批30岁以下的、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状况也还不错的人是现在阅读的“主体”(我说的是人数之多)。这些人在完成大学学业时,免不了会听罗大佑的歌,看王朔的小说,更年轻一点的就要看《大话西游》及“鸡过马路”之类的原创。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上网,差不多的都会写点东西。现在阅读的主体和上网的主体几乎是重合的。这些人的购买力也很强。他们与罗大佑王朔们的关系有点复杂。一方面,他们是由后者塑造成型的(尤其是在情感方面),听罗的歌已经成为他们的怀旧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后者多少也产生过某种牵制作用,比如王朔的写作隐隐若若地就是迎合这些人的。他们有罗式的抒情方式,更多的是王式的方式,不完全是抒情,更多的一种态度,人生观,甚至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他们大体上是自恋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喜欢轻松甚至喜欢用撒娇的口吻讲话的(关于这一点,他们已经影响了写作的写作了,为了更多的点击率或阅读率,媒体都要求写得“轻松”),也不时摆出叛逆的姿态来睥睨天下的,他们可能是调皮捣蛋的但基本上是无伤大雅的。他们对大的事物没有多少兴趣,但是对几乎任何事物都能有看法,他们表达看法常常不是真有看法而仅仅是为了表明他们的聪明,他们更在意的是身边某个女孩的喝彩。他们上是兴高采烈的消费者,对无聊和肤浅的热爱超过其他。他们通常上察觉不到自身的局限性,或者说,他们满足于这种局限性在其中自得其乐。
王朔与他的大多数“受众”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当然,他比较起来更复杂、更有发展与变化,也更有深度和强打能力。他想得到的东西更多也更明确。从他坦陈的编电视剧的经历来看,他太知道所谓“受众”需要什么,他提供给“受众”某种东西不是由于信仰和真诚,而是由于“受众”需要(他显然深谙文化商业的营销策略)。他最近推出的书,尤其是《美人赠我蒙汗药》,表明他的构成决不单一(顺便说一下,该书另有一个对话者名之为“老侠”,与王朔的名字放到一起,似乎就是“老王瞎说”)。
他糅合了三种角色,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痞子”,他认为他没有也不是的“小丑”,以及他确实有那么一点真心向往的英雄。所谓“痞子”就是讲怪话。痞子在骨子里是轻佻的,当然他们的骨头也不会是坚硬的。他们有小的性情以及真情,小的牢骚,小的机智等等,对于虚伪似乎尤其不能容忍,他们的三言两语常常有寸铁杀人之攻击力,但是他们不大会也不怎么愿意区分攻击的对象。他们对于真的崇高也不大可能去认识——这超出他们的境界太多了。他们可以是消极的否定者,不大可能是积极的肯定者。所谓“小丑”就是出洋相。如果说痞子还有一点批判性,小丑就只有娱乐性了。小丑讲的是笑话。他们的一切只是志在逗人一乐。大家笑了,小丑就成功了。王朔说赵本山是小丑,显示他对于这一型人物还是颇为清楚的。只是他自己不大清楚他的好些言行与小丑相差无几。
在一个消费社会,小丑之为用大矣至矣,小丑本身就是“卖点”,贫嘴是相声演员必备的才华之一,小丑也不是那么好扮的。所谓英雄就是反抗逆境。王朔在他最近的这本书里,不时地流露出想做英雄的愿望。比如他不想迎合“人民”,不做权力的“帮凶”,跟“主流”开练。但是,当他刚刚表达一点这样的想法,他马上就露出痞子的本色说:“用商业的眼光看,在诚实交易的前提下,起码要选择成本最小的一条路吧。那我就觉得只要没有特别重大的考验,我会争取活得是个人。但我不敢说的太绝对,我是说我不敢保证事事真实,永远真实。如果一旦出现了大问题,出现了大考验的时候,我不敢保证我能顶的住。我会去试,可能顶住,也可能顶不住,不身临其境我不敢说的那么死。而且就我对自己的了解,我八成顶不住。”其实在痞子和小丑的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点英雄性,但是,他们与英雄毕竟还有极大的差异。英雄得要有理想,知道什么是我们该要的,什么是逆境。英雄是严肃的和不妥协的。王朔对他所谓的“人民”、“主流”、“帮凶”等等概念都不加说明,仿佛它们是不证自明的。当然,他不是理论家,他用不着管那么多,反正大家都心照不宣。
不过从此可以看出王朔的格局之大小来。他是一个所谓成功的人,一个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利的人,一个活得像人的人,一个在消费社会里头头是道的人,一个在文学创作方面成绩斐然的人,但是,他不是一个大家。比如在“老王瞎说”这本书里,更多的蓬勃的遐想和感觉。由于王朔的天分甚高,他的许多看法不仅尖锐,而且到位(在谈到大众文化和影视制作时,我认为他的批判多能一针见血)。但是,王朔算不上是一个有思想习惯的人,也许是由于排斥,他提炼概念、连缀理论的能力极弱,他无法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说法在思想国度里的位置,他的大量主张也不过是说法比较巧妙的老生常谈。
我们这里倒不是想对王朔提出什么要求或奢望,不如说是对于一些起码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应该略知一二。比如说,真正的大家关心的是更多的人的生存处境,他能同情我们的不幸和困难,他的理想是尽可能地改善这种处境,他是一个求道派,对于知识的完整和真切有永不懈怠的好奇心,他更是一个行动派,他用他的行动去实现并捍卫理想,如此等等。就王朔本人来讲,《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表明他的思想上动摇、不明和转向的愿望。这种转向决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扶正”之心,而是企图成为英雄的初愿。王朔可以飞得比鸡还低,但是也可以飞得像鹰一样高。不过,如果就王朔走红这种现象而论,这大概不是一件好事情,真正优秀的人物和思想被王朔的大红大紫给遮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