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经济的定位、格局与发展路向 - 挑灯看剑 - 林景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0 次) 时间:2000-09-20 09:39:27 来源:林景新 (newvictory) 转载

 
 中国网络经济的定位、格局和发展路向

                              客 雨

英国金融时报曾以“网络股过山车”为题描述了美国网络股的发展,Amazon网上书店1995年成立,1996年以3美元一股上市,1998年12月23日其股价涨到一股325美元,累计亏损却达到6.17亿美元,今年在一个月内又跌了50%,确实象过山车。但即使如此网络股价格依然占据高位,网络经济得到了资本市场资源的大分配,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网络股风光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点:(1)电子商务与网民快速发展成正比,美国已经进入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速成长期,网络化的服务必将取得成长,因此股票市场高度评估其发展前景,而不按其收益评估;(2)网络股不同于传统产业,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化的服务比任何传统产业的全球化速度都要快,连中国都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从网络上购买Amazon 的网上图书了,而几乎所有的中国网民都在点击Yahoo进行网上搜索,网络服务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市场的扩张不是按传统的先国内市场,再递沿到国外市场的缓慢发展轨迹,可能具有多个国家市场的同步快速成长的特性;(3)网络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将极大地超越传统产业,仅仅几年它的资产就可以超过传统的竞争对手,说明了其竞争优势和未来吸收价值的可能性;(4)在资本市场效率很高的条件下,网络股可以通过换股等一系列方式将其收益扩大,如Yahoo收购了网上广播公司等,其他的网络股也都在加快兼并,以创造价值。这就是美国网络可以构筑一个新经济的原因。 
但中国网络现在还很不经济,主要是其网民数量有限,美国网民接近1亿,而中国网民1998年底仅仅有210万,支出能力更是相差很大。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扩大现有的网民数量,拓宽通路。没有网民数量的规模就不可能有网络经济。但中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拥有了8000万户,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有线网络虽然分割很严重,但在中等城市也已经具有了规模经济,大城市更是极具发展潜力。

 一、网络经济发展的阶梯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可能一天之内就获得成功,美国从60年代的阿博网到90年代爆发的互联网花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了。
网络发展的阶梯大致可以分为五层,一层是从民众转变为网民,包括的因素有网络接入的廉价化,网络接入设备(主要是PC)的廉价化、上网软件的易用性,网络服务的吸引力,消费习惯的改变。
第二层是网民增长速度快,但网民数量依然较少。网络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门户、内容和电子邮件的交互式交往方面,广告商和融资商开始加入,但网络服务的免费程度很高。
第三层是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加快,网络通路的高速和宽带化,接入设备的廉价化和易用性(特别指信息家电的兴起),网民数量激增,专项电子商务开始发展,网络股票交易、网络直销、网络书店等开始发展,促进信息产业化。传统产业这时快速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加快进行,包括企业宣传、企业销售模式改变、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联网等等。网民和企业愿意支付网络上服务费用,有了网民基础。网络专项性服务在提供低价、消费者选择多样性、便捷等方面取代传统的一些专项服务。
第四层是网民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人,电子服务普遍化,传统产业的价值迅速向网络服务集中,网络服务从专项服务走向了全面性的服务,开始取代传统的管理、销售和制造等模式,网络经济高速成长。
第五层,网络逐步实现了统一网络,并迅速进行全球化服务拓展,著名的网络公司将全球资源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吸收到自己的手里。而在网络通路方面基本上是按需分配了。
中国现在正处在第一层,建立通路,吸引人们上网,美国已经走到了第三层,专项网络服务公司开始吸收传统产业价值,如网上书店、网上股票交易、网上拍卖、网上传媒等,网络服务的盈利又导致了大量的传统接入设备已经或将会成为免费,进一步刺激网络用户的发展。中国网上用户从1994年的一万人上升到了1998年底的210万人,增长速度非常快,96、97、98平均增长超过了300%,这一速度继续保持,到1999年,上网的人数会达到600万户,2000年达到1500~2000万户左右,上网与非上网人(如家庭成员)的共用性为1:3,与网相关的民众将达到5000万人左右,中国就具备了网上购买力。2000年时中国网络经济将转入到第二层,大量广告商和融资商加入,网络行业将微利。
由于中国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通过最新的网络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家电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到2002年,入网人数可能达到5000~8000万人,相关上网人口超过一亿五,中国网络将转入第三层,进入网络经济快速增长状态,但同时也将直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网络公司竞争将异常激烈。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技术起点高,直接追踪了国际最新的技术;第二、巨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通过信息家电的发展可能会极大地推动网民上网;第三、中国文化的天然平台;第四、国家的保护。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中国有很多中心城市拥有规模非常大的有线网络群体,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群体可以发展出很多尝试性的数字、模拟混合的有线网络,通过对传统网络的改造就能提供丰富的综合服务业务,如电视商场、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点播和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视网络炒股等。中国正是由于有这一系列优势,中国网络股,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概念应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通过资本市场资源的分配,将加快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但真正的增长和优势体现期应该在2000年后。当然阻碍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是政企不分、管制太强,打破垄断依然有很长的路。

二、通路、接入设备和网民 

中国网民增长快,但历年调查下来,不变的是三大遗憾:一是网络速度慢,1998年不满比例依然达92%;二是资费高,1998年74%的网民认为资费太高,而在中国上网的人数中,50%是在单位上网者,即大量人用公费上网,仍有如此高的比例,是令人担忧的;三是内容不够丰富,1998年49%的人认为网上内容不够丰富,也就是说网的吸引力不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阻碍中国人上网的重要原因就是接入设备基本是计算机,其操作过于复杂和价格偏高,使普通老百姓上网困难,现在网民的主要构成是年青的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从现有的情形看,中国网络通路问题一直是中国上网的瓶颈,由于上网速度慢,直接导致了资费高,导致了网上内容开发的局限性。
从网络格局看,中国互联网网络有四大出口,即邮电、吉通、科技和教育网,最近批准了联通为第五个拥有互联出口的公司。传统四大网络已经对外经营,提供专线出租并直接进行Internet接入服务,现电信、吉通和联通又可以开通IP电话,这样计算机网络方面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些网络中,又以电信为最强大,吉通主要服务于大机构和商用客户,而科技和教育网络较为封闭。
中国电信几乎控制了所有的网民,其原因就是它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接入网,使得只要用电话上网就须通过电信,接入网竞争将是扩大未来数据用户的关键。从现实看,接入网主要就是三条路,一是电信的数字专线和电话网,二是有线电视网络,三是无线接入,无线接入又分为移动电讯产品的接入,卫星直接接入和以城市微波环网构成无线接入。由于数字革命,“三网合一”成为了可能,数据、语音、图象等都是数字,一个网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给做了,这就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职能网在数字协议下完成统一。三网统一的过程则是一个三网的大规模竞争过程,原来各司其职的网络在数字化协议(IP协议)下都可以进入对方的业务,特别是具有接入能力的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络更是直接向对方原有的业务发起进攻。如有线电视经过双向改造,进入数字业务,开展网络电话服务等,同时也可以转售或直接利用过剩的光纤容量进行数字化接入服务;电信更可以通过电话接入线的改造,如改造为宽带的ADSL,提供VOD等电视节目,直接削减了有线电视的市场份额,香港1998年开通ITV(互动电视)后,一年开发客户5万,而九龙仓有线电视经过了多年的经营,客户也仅有40万户,两网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在三网合一的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接入技术,大用户通过光纤到楼,通过计算机网络组成局域网,但对于一般用户来讲,现在只能依靠电话线、有线电视网和无线接入了,当然可能有正在试验中的电线接入等,这些接入的技术发展非常不确定,都需要在技术创新的“推”和市场需求的“拉”上才能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电话线加上调制解调器(modem)接入技术是接入网市场的主流技术,但是因为传输速率低,属于窄带模拟性传输,因此不能动态传输图象,而且速度较慢,造成消费者支出的增加。未来的主流技术一定是基于宽带高速的基础上,能使得语音、图象和数据一线完成,因此接入网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大家都在通过技术、价格的竞争,创造需求,带动网络的统一。目前终端用户主要的互联网接入技术包括电话线(Ports)、ISDN(电话线改造)、XDSL(电话线改造)、Cable Modem(有线电视网络)、无线接入(手机和双向寻呼)和卫星。
从目前国际和国内竞争的格局看,还看不出主流趋势,主流技术是通过技术、标准、市场规模的竞争才能成长的,最后将终结在光纤到户上,但这一竞争过程就是人们享受高速宽带的三网合一的过程。在欧洲,特别是德国一直以ISDN作为主流技术,然而时到今天已经被认为是不明智的战略。技术发展的不确定,靠政府主推技术都是非常危险的。传统电话公司主推XDSL技术,而有线网络公司则主推Cable接入技术,新兴的公司又在主推另一些技术,如Lucent则推动按需分配网络的改造计划等,超级通路是网络公司竞争的重点。
竞争带来新技术的创新,新技术标准的统一,接入设备价格的下降,服务费用的下降,这都将极大地改进网络的服务和刺激网民的需求。中国应该建立弹性的管理体制,放松管制,加快数据业务的相互准入,以刺激技术创新和应用,极大地推动和发展网络用户。
接入网下面的竞争就是接入设备的竞争,美国预计到2002年,信息家电将超过计算机作为网络接入设备。中国具有庞大的家电普及率和家电制造商,这就奠定了中国接入设备大竞争的基础。长城电脑的“飓风行动”推出了4999元的低价高网络配置的电脑,联想推出功能电脑,希望将电脑家电化。而家电厂商在Windows CE和女娲计划的推动下,开始开发一系列的信息家电,TCL推出了机顶盒,而VCD厂商推出了带上网功能的VCD等,开始了信息家电的竞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有线电视网络不能提供数据业务,无线接入也不太成熟,特别是传统家电由于不是数字化和高清晰的,信息家电上网仍有很大的局限。在近两年看,主流仍是PC及其变形设备,如PDA,HPC手持电脑等。
大量民众在接入技术竞争和接入设备竞争中会不断获益,而增加上网。值得指出的是网民除了互联网的网民外,大量的传统的有线电视网,无线寻呼的网民在数字双向改造后,很容易就成为互联网上的网民。以寻呼机双向改造为例,美通已经推出了双向互联网的改造,在上海与国脉合作已经开通,在深圳也已经开始试验,因此它会将传统网络下的网民变为互联网上的网民,其商业前景非常广阔。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提供更多的双向服务,会引致网民巨大扩容。可以预计在今后两三年内,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的最主要推动力仍是硬件商,包括接入网的技术、接入设备的发展。有线电视和无线的双向改造是一个重点。

三、体制、公司和资本市场 

因特网的发展来自网络供给商的竞争,但中国控制网络的,特别是接入网的电信和电视都是部门垄断的。电信和有线是两个覆盖全国的网络,再加上其他专用网络,如联通公司、铁路通讯、电力通讯等,但网络的总体格局是“一整多散”。一个整网是指邮电公共信息网,它的用户上亿;另一个是有线电视网,全国的用户达到8000万户,但他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全国的邮电网通过八横八纵的光缆连通全国,并与国际相连,而尾端直达家庭,实行纵向半军事化管理形成了一个全程全网的整网。全国的有线电视网则是由大量分散的地方有线电视网合成的网络,有线电视台基本上一台一网,以广东省为例,几乎是每个镇都有一个台,全省大致有1500个有线电视台,每个台规模很小,平均规模5000户,大的镇有1.3到1.5万用户,南海市的用户也仅仅有2.4万户,最大的网是广州和深圳有线电视网,具有60万以上的用户。有线电视网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处于分割和分散状态,广东省仍没有全省联通的主干网络。从全国看,中心城市是有线电视网络最有规模效率的地方,特别是象上海、天津、深圳、重庆等大城市,都是仅有一网,而很多省会城市尽管规模也很大,但由于省和市协调困难,往往是同城有两网,抵消了一定的规模性。而现在各个省有线电视台希望通过租或建光缆连通全省,形成规模,但受到各个地区的利益格局影响,很难实现连通和费用结算。在广东,省有线与广州市有线电视的连接还难以完成,有线网的分散和分割性足见一斑。但随着有线电视全国网络连通的发展,有线网络也将产生规模效益。
除了两个覆盖全国的网外,联通已经具有建设全国网络的许可证,但联通在其起步时受到了中国电信的巨大压力,连年亏损。联通为了解决资金和竞争能力的问题,更多地寻求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分散的网络体系和分权性体制。由于融资的分散化,导致了联通地区性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利益整合一直是一个问题,统一规划和统一发展的模式还没有形成。现在联通获得建立全国骨干网、数据服务和国际出口的许可,特别是国信、CDMA的并入,资金实力和全国统一行动实力都得到加强,这将有利于联通公司的网络整合和新业务的开展。联通如果能够在网络统一和分级性股权安排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则会成为一个非常新兴而有活力的企业。在前文已经提到的数据网络有五大网络,除电信外,联通刚刚起步,其他三网在干线网传输方面依然很弱,基本上是走卫星通讯,影响了通讯容量。
此外中国还有几大覆盖全国的专线网,突出地表现在电力信息网、铁路信息网和军网,特别是前两者在干线网上是极其有优势的,它们有网络管道(现在建网最贵的部分就是管道,而不是光缆),但这两家专网的设备都比较老化,现实竞争力弱,需要重组才能有价值。架构在电信、吉通等网络基础上还有一系列的专网,如人民银行系统的金融卫星通信网等一些专网,海关网、税务网、公安网等等,这些专网互不连通。
从网络的管制框架看,中国电信基本上是垄断的部门,依靠垄断维持了高额垄断利润。现通过按功能切分中国电信的方式改革,再引入联通公司、吉通、有线电视的竞争,电信网络也开始加快其发展步伐。电信由于有着原有市场和网络的绝对控制权,可以用丰厚的利润和现金与其他网络商竞争,但其僵硬的管制体制又阻碍了其发展的灵活性,大量的利润将被新兴业务所吃掉,如IP电话将直接吃掉电信利润最丰厚的长途电话的收益。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也会吃调其拥有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接入网络利益。电信部门传统业务收益的压力,直接迫使其向新的数据业务快速发展,它将通过垄断性的全国整网向竞争者施加压力,特别是可以直接压向有线电视网络和快速收购现有的网络公司,现在这两方面都在进行,同时由于电信内部业务重点的变化,电信公司未来发展的多业务单元会逐步与原体制分离,进行局部性的融资和对外合作。
有线电视网络建立在公益事业基础上的,其收入1/3来源于初装费和有线电视服务费,其他来自于广告收入,因此它一直处在非常好的盈利状况之中。但随着新数据业务的接入,特别是来自电信和其他网络公司的介入,它的优势地位也要发生动摇,所以有线电视网也正在积极地将功能网变为数字传输网。有线网络的制度安排方面是地方化的,非常有利于融资和发展,但要使其真正地进入数字化业务,仍需要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从公益部门转变为商业性网络公司,台网必须分离,付费标准应加入更多的灵活性;二是与现有的五大具有国际出口的因特网机构或公司进行联合,从孤立的职能网迅速转向互联网;三是接入技术方面的滚动式或全面改造,形成新的数据网络服务公司。
国家特许的大网络公司,如吉通、联通、科技和教育等网络公司都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融资进行网络建设,通过大商业客户的联合进行网络的发展,以求盈亏平衡。以联通为例,自建立以来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下,其他的网络公司也好不到那里去,新的融资是它们最急迫的问题。它们的竞争压力来自电信和未来的有线网络。
而相对小的民间网络服务商,特别是接入商基本上都处于亏损壮态,最著名的独立网络接入商瀛海威,最终与电信合作后,放弃了接入的独立性,突出其内容服务性,就是这样每年依然要亏损200万以上,只能通过融资来进行维持。而著名的内容商,如sohoo公司现正通过第三次融资以解决连年亏损。只有网易,通过出售免费电子邮件系统软件保持盈利。网络公司靠网络几乎没有盈利的,融资生存是其唯一的道路。政府上网形成的网络部门更是亏损严重,完全靠政府拨款来维持,未来很多政府所创网络将走市场化道路。
从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来,电信改组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将电信分为4家,加上对联通的全面整组,以及资费下调,加强有线网络的发展,成立了有线、中科院、铁道部和上海政府合资的股份公司以求有线网络的发展都有助于竞争。在卫星通讯和无线寻呼方面竞争又是完全开放的,这样一个格局再经过2~3年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
促进竞争格局发展的关键除了政府放松管制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本市场对网络的融资支持,只有网络融资比较成功,网络发展才能快,网民数量才能多,网络才能经济。从资本市场融资战略看,投资拥有接入网,同时又有巨大的传统业务支持的有线电视网络是最为有效的,其次投资在具有专项服务的电子商务的网也是有意义的,再次是投资无线双向改造的网络也将是好的战略安排。

四、网络公司、有线电视的价值创造方向 

从中国网络公司的发展看,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电信部门的数据通讯公司,他们将占据整个中国因特网的接入商,传统的几大民间接入商都与电信合作,以降低成本,接入服务被电信基本垄断,中国已经不可能出现象美国AOL一样的接入服务商了,但大量的ISP商应着重向托管服务器、为企业提供网络服务和VPN(虚拟私人网络)方向发展。第二种模式是民间网络公司在内容服务上的发展,包括门户,由个人免费网站、新闻内容形成虚拟社区,网易、新浪、搜狐是其代表,主要应加强广告代理和加强后向融资以谋求生存和发展,通过攻势,走向电子媒体。第三种模式是政府建立的内容网,未来将会逐步独立,形成网络公司,它包括中经网等,也会向第二种模式发展。第四种是政府职能网络,如税收职能网、海关报税网等等,独立将使其直接获益。第五种模式是专业服务网,专业服务或销售产品定位清楚,如网上股票交易、软件或图书销售等,如国嘉软件公司的99Stock、联邦公司的8848等需要在扩大用户群体的基础上,解决电子支付和在国家限制的条件下求得发展。第六种模式是服务网络商,他们主要的职能是托管服务器、制作主页、构造企业内部网等,服务于企业网络化,它们发展较为健康。这六种模式并非严格分开的,很多网络商都是各项兼做的。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现在都开始了他们从单项广播网向双向数据网的过渡,由于有众多传统网民基础和传统业务利润基础,未来加入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特别是有线电视在网上商场、网上拍卖、网上交易、网上媒体新闻、网上综合娱乐、网上股票交易上优势明显,现在最为重要的是解决网络收费的僵硬规定,通过解码器的方式增加有线网络收费的识别,以求通过新增服务获得收费收益,在此基础上进行双向改造服务于大客户和一般用户。
在美国发展过程中,由于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起点就在4千万户的状态下,而且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因此网络公司基本上是全新的,网络公司战胜传统的公司和网络延伸服务的公司。如网络股票交易系统,施瓦布战胜美林,网络图书系统中的Amazon战胜barnes-nobel,网络计算机销售商Dell战胜康柏,媒体上Yahoo战胜传统大传媒等等。但在中国现有的网民基础上,可能难走美国的道路,更可能的是依托传统业务现金流和业务渠道与网络公司进行互动才能成功,这是投资战略必须考虑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