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杰掌门人:游刃于技术与管理之间(中)(原发天极网) - 知识英雄 - 屈腾龙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7 次) 时间:2000-09-18 16:16:40 来源:屈腾龙 (屈腾龙) 原创-IT

豪杰掌门人:游刃于技术与管理之间(中)
屈腾龙

从游侠到创业

1996年到1998年,梁肇新像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开始了独善其身的软件开发。他用了近两年时间的深耕细耘,完成了解霸的鼻祖STHVCD软解压程序,并与金山公司合作一年,以《金山影霸》的名称推向市场,让软解压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后来又与科学出版社合作,推出《超级解霸3.0》。

写出一个风靡八方的软件,找个公司帮助推广,这是许多软件高手的共同愿望。梁肇新实现了,可他并未想就此罢手。他要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他开始与主管部门接触,但其中困难重重,最后只好交给代理公司才把事情搞定。

1998年初,梁肇新的豪杰公司成立了,他也推出了《超级解霸》的新版本5.0。公司的发展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虽然他对困难不乏准备。虽然用户对超级解霸的认知度和评价都很高,但豪杰公司的1998年整年的营业额却还不足50万。

但无论无何,公司毕竟起步了,有了几十万元的资产。

伤心的分家

公司在成立之初,几个他在巨人结识的同事、朋友提出要客串一下,也来弄个股东做做。梁肇新看在朋友的份上,答应了。于是,他的三四个朋友就象征性地出了几千块钱,当上了豪杰公司的股东,占了40%的股份,根本不符合投资入股的惯例。没想到,这给豪杰公司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后患。

就在1998年初,公司刚有了点销售收入,帐上有了点钱,一个股东就近视得厉害,马上提出分家,兑现自己的那一份,拿走了十几万,公司现金少了近一半。9月,另一个股东也提出分家,又拿走了一笔钱。

当初投资入股是随意的,但分家的时候,他们却分外认真,严格按照股权的比例来,毫厘必争。

刚成立的公司经此一劫,元气大伤。但雪上加霜的事情还在后面。豪杰的一个分家出去的股东,与广州某光盘压盘厂合作,成批地压制《超级解霸》的假货,大量投放市场。当时正值7、8月份,正是软件的销售旺季,辛辛苦苦培养的市场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损失难以计量。

面对猛似洪水的假货,梁肇新求助于工商部门,可是,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害得梁肇新不得不加快出新版本,并火速更换了产品的包装盒。

盗版的危害让梁肇新深受其害,但这次假货的打击对于梁肇新却比盗版更甚。

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继续交往,千万别和他们一起开公司,否则,大家连普通朋友也没得做了。现在笃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梁肇新经常提起这句话,可见这次分家给他造成的伤害之深。

公司发展论

对于这次分家,惊魂未定的梁肇新同时也在暗自庆幸。股东分家是公司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且是个必经的阶段。我很庆幸,豪杰这么快就走过了这个阶段。

这种看法原来隐约存在于梁肇新的观察当中,但他与广西的一个朋友胡飞跃(广西胜利电脑的总裁,原为一大学讲师,现个人资产数亿元,在当地赫赫有名)的一次交谈,却让梁肇新提升到理论层次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个小公司的发展必须经过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股东分家的阶段,这是必不可少的,股东分家以前的公司是讲究人情、感情的,没有理性在里面,不会取得大的发展。很多公司也经历了这个阶段。

如果第一个阶段没有,公司的隐患会很大。

接下来是公司拥有1~10个员工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靠凝聚力来发展。

10~20个员工时,靠凝聚力还不行,还必须能把大家团结起来。

20~100个员工的阶段就必须靠科学的管理,管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目前,我国的软件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好。员工超过了100人,对管理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从作坊到流水线

也正如梁肇新所说,豪杰经历了股东分家阶段之后,也基本上步入了一个稳健快速的发展轨道。现在的豪杰公司,有着每年千万元计的销售收入和几十名技术骨干。今年8月,豪杰公司还喜迁新址,从中关村的育新大厦搬到了海淀图书城内的昊海大厦,公司办公面积一下子从10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800多平方米,气派了许多。

公司在健康发展,可梁肇新考虑的不止是这些。在他看来,豪杰和中国的软件产业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发展契机,那就是要实现软件开发从作坊到流水线的转变,要建立真正的软件工厂。

这种想法梁肇新其实早就有,但1999年下半年,他带着5、6个技术人员到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高新区的一次封闭性开发,却非常强烈地坚定了他的这种想法。

几个人在美丽的吉林市呆了几个月,本来想取得重大的技术开发突破,可是结果收效平平。

正是此时,让梁肇新认识到了作坊式软件开发的弊端:几个人单兵作战,软件开发的时间不可预测、产品不可控制、如果有人在开发过程中离开,整个开发过程将严重受挫,甚至从头再来。

同在软件行业中,梁肇新对微软和英特尔开发软件的过程非常关注。他发现,这些软件开发的巨头,总是在动手写软件之前花很大功夫来写文档,把需要涉及的所有细节基本上全部写清楚,这个策划的时间基本上需要几个月。把这些工作做完后,往往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把软件的编程工作完成。

这有点像工业化的大生产,工程师把设计的图纸画出来,每个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都非常详细、清楚、规范,接下来的加工就会变得非常迅速。

反观我国的软件开发,在没有各个程序员明确分工、衔接计划以及标准的情况下,上来就开始编程,看似效率高,但遇到诸如有人辞职之类的事情,又必须从头开始。走一步,退两步,中国的软件业就这样沿袭着低效率。

梁肇新对软件行业开发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非常有信心的。在2~3年之内,我国肯定会出现软件巨头,因为中国软件业已经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

现在不像前几年,软件人才非常丰富,形成了一个开发软件的群体,这是最关键的。还有WTO、二板股市以及我国对于软件业的鼓励政策……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软件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