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2 次) 时间:2000-09-15 09:18:06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方正的资本故事(5)谁来代表北大的利益?
倒骑驴
方正源于748工程,到现在已经有26个年头了,北大对这26年来精心培育的方正有多少权益呢?上周末方正控股的市值约39亿港元,方正集团持股35.2%,合13.7亿;方正科技市值约40亿,方正集团持股4.55%,合1.8亿。这样,北大在方正品牌下的电子产业拥有不到16亿元的权益。同样在上周末,联想的市值约623亿港元,联想集团持股57.56%,约合358亿元。16亿对358亿,真为方正感到汗颜。而在96年初方正刚上市的时候,香港方正的股东权益约为5亿元,同期联想的股东权益约为3.5亿元。
在方正刚上市的时候,方正的未来是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的。方正的业务构架非常整齐:出版系统公司覆盖了90%以上的中文电子出版市场,有稳定的利润来源;系统集成业务可圈可点,当年被权威部门列为国内十佳系统集成商之首;计算机公司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不管是代理产品还是做自有品牌都轻车熟路。通过传统的出版系统业务的支撑把系统集成、方正电脑品牌做大,方正在业内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但方正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人莫名其妙。先是花钱在公开市场上买壳延中实业,把方正电脑业务从香港上市公司折腾出来,再注进去,而买壳后的方正科技只有北大5%的权益,连打发叫花子都觉得寒碜,方正不遗余力给延中实业“抬轿子”,让人体验方正的无私奉献精神,真不知道让人如何夸她。然后把系统集成公司拆散,与DEC成立合资公司,扔掉几千万,业务开展不到半年就折腾回来,难道就是为了把亏损做大?在市值严重缩水的时候搞资产重组,不遗余力地把别人的股份做大,难道就是为了“学雷锋”?
方正真是大方。北大真是大方。方正的高层是太傻,还是太“聪明”?方正的决策层这些年在干什么?想干什么?
记得有一次听人讲用人之道,有一句格言:“水至清则无鱼”。这也许有些道理。但水“至浑”还能养鱼吗?恐怕就只能养王八。
有人说方正的问题出在管理上,方正过去的确存在管理问题,但根本的问题出在决策层,因为毕竟管理者是由决策者来任命的。决策者应该体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不管是在管理者的聘用上,还是企业的投资、资产重组等重大问题上应该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如果决策者是企业的所有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企业所有者是国家,是北大,谁来代表国家利益,北大的利益?
在过去的几年中,方正的决策者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北大的利益?对管理者的聘用还是依赖过去的个人关系,到严重亏损的时候才从惠普请来了李汉生,在一些资本运作上更是莫名其妙。这不仅使北大在经济利益上受到了损害,而且很多决策遗人笑柄,严重损害了方正和北大的声誉。试想,如果方正是决策者自己的企业,他会这样装傻充楞吗?
“君子慎独”。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圣贤。要让决策层中北大利益的代言人能真正代表北大的利益,唯一的办法是决策透明;而且,为了决策的科学化,在重大问题上必须接受专家的质询和监督。
不管怎么说,在经过去年的人事动荡后,新一届的方正领导班子让人感到了一些新气象。方正集团的副董事长魏新也在媒体上谈到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职责范围问题。我想这是方正未来的关键。
但愿方正从此有一个新的开始。方正曾经是民族高科技产业的骄傲,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期盼。
但愿以后方正的资本故事是阳光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