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网站上市--中国网络业回顾与反思之二 - IT直言 - 庞瑞锋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1 次) 时间:2000-09-12 17:29:38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盘点网站上市
―――中国网络业回顾与反思之二
庞瑞锋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人预测2000年将是网站批量上市的年头。如今2000年已只剩下不到3个月的光景,批量上市的梦想与豪情看来已注定落空,上市网站的股票也大多挣扎于低价的泥潭中。
  本来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行为,在资本力量的驱动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却演变成一场拔苗助长似的竞赛。这种竞赛的结果,使得网络企业的海外上市风潮,像中国曾经有过的两次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热潮一样,“中国概念”始受追捧,终受冷遇。上市者固然收获了美元,但海外资本市场再次表现出的始乱终弃,从长远看,对中国整体网络业的发展是一种戕害。
资本市场始乱终弃
去年7月份,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从20美元发行价,最高翻至100美元以上,从而给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网站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要知道,中华网当时CNNIC排名仅在39位,国内比它知名网站有的是。纳斯达克也因此一下在中国变得炽手可热、名声大振。
  果不其然,准备去海外上市的网络公司实在是上了批量。今年年初,除了目前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几个网站外,8848、实华开、亿唐、阿里巴巴、亿龙、易趣、雅宝、中经网、证券之星、和讯网、ChinaRen、焦点、金蝶等几乎都是公开半公开地表示要奔赴纳斯达克或香港二板,其中又以相中纳斯达克的居多。此后的数月间,无论是问及哪家网站,不论规模大小,几乎都表示要去海外上市,有的甚至制订出了详细的上市日程表。不打算上市的简直如恐龙化石一样珍稀。
  不过,现在看来,“批量上市”的梦想大半要落空了。过去的9个月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只有亚信、新浪、网易和搜狐4家网络公司,踏上香港二板市场的也只有裕兴、北大青鸟环宇和上海复旦微电子3家国内企业,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这3家企业都不属于网络企业。在2000年只剩下3个多月的光景里,只有8848.net据说快接近纳斯达克的大门了,而且1.2亿美元的市场目标不变。不过以B2C类网站在美国遭受冷遇的行情,8848能否如愿尚未可知。当然,其它网站如果想在3个月内有所作为,在目前纳市反复震荡的情况下,机会不大。
  没有实现批量上市,最可能的解释是上市时机不对。中华网上市时,整个纳斯达克正处在一路暴涨、神话频传的时候。另三家门户网站却赶上了纳斯达克网络股神话受到质疑、开始盘整下挫的时候。不过,这并不是真理的全部。6月30日网易上市时,旋即跌破发行价,最低跌到5美元左右。而同一天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美国网络存储公司,却从发行的27美元,一度上涨到142美元,涨幅高达426%。  
更深层的原因还来自于“中国网络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失宠。这种脸色中国的企业实际上已不是第一次领教。在网络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一种风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曾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热潮。1993年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地上市的国企大盘股,1997年在香港上市的“窗口公司”和一些H股,开始均因其“中国概念”而受到市场追捧,但“中国概念”光环散去时,这些海外上市企业的股票大都低迷不振。比如当年在香港股市曾创下申购人数、锁定筹码数量之最的“窗口公司”北京控股,情形就有些类似于纳斯达克上第一支“中国概念股”中华网。但是和北京控股之后的H股表现一样,中华网之后,其后的新浪、搜狐、网易虽具“中国概念”,但却难受市场的追捧。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网络企业的始乱终弃,不过是前两次热潮的再次继续。
  事实表明,光靠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在炒作之风盛行的国内股市,还是在海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如果想批量上市,还得来些更扎实的东西。
   融资规模不大 难受市场追捧
虽然网络企业海外上市被炒得火热异常,但每一个上市企业的融资规模并不大。
  根据公开的报道,中华网上市集资约8400万美元,亚信集资约1.2亿美元,新浪网集资约6800万美元,网易集资6975万美元,搜狐集资约5980万美元。这些集资加起来,即使不除掉上市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总计4.1亿美元左右,平均每个网络企业集资额在8000万美元左右。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新股上市IPO的融资规模平均在1.3亿美元左右。而且从中华网和亚信之后,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融资金额均在7000万美元以下,在纳斯达克也只能算得上小盘股。
  但是就为了这4亿多美元的上市筹来的资金,关于网络企业海外上市的报道几乎是连篇累牍。其事无巨细的程度,甚至包括像王志东和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副总裁黎辉,为了新浪上市吃过几次饭都有记载。但是今年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两大真正的大融资动作,所受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如。
  今年4月6日、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分别于纽约证交所、香港联交所上市,筹资31亿美元。6月21日、22日,中国联通也先后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筹集资金60多亿美元。这两家公司海外上市就卷走90多亿美元巨资,而且联通在海外路演上市期间市场反应的热烈程度,也非今年上市的几家网络企业所能比肩。但是媒体虽然对此事没有惜墨如金,但大多停留在一般的泛泛层面,鲜有铺天盖地的报道。
  即使在已经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五家“中国概念”的网络企业中,也存在着一个似乎悖论的现象。筹资金额最大,股价表现最为稳定、赢利能力也最强的亚信,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却相对较低,这也许是与其相对低调的处理方式有关。但筹资金额较少、股价大跌、亏损额继续增加的网易、搜狐,在国内响亮的程度几乎等同于其在纳斯达克低迷的程度。
  如此少的集资额和平淡的市场反应,却招来如此多的媒体几乎是始终如一的关注目光,虽然不排除新经济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表明国内的网络企业处在一种浮躁与非理性的市场环境与舆论环境中。
   网线救国的危险
对于一般人而言,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维尔京群岛、泽西群岛是些陌生的地理名词,在世界地图的版图上也不太容易找到。但是这被称为“免税天堂”的四大群岛对于国内的不少网络公司却有着特殊的意义,甚至是它们去海外上市不可或缺的跳板。虽然,这种跳板也可能是世界上一些其它的地方。
  在美国上市的新浪和网易注册地是开曼群岛,准备赴纳斯达克的8848注册地是维尔京群岛,在香港创业板已成功上市的金裕兴注册地也是维尔京,搜狐的注册地是美国的Delaware。当然,在百慕大和泽西群岛上也活跃着一些中国网络企业的身影,虽然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也许压根不知道这些群岛的准确位置。
  注册地的变更,显然是出于规避政策上的限制。为了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几乎每一个上市的网站都对自己公司的架构做了大幅度调整,进行一系列的剥离整合工作。而剥离重组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在海外重新注册一个新公司。
  比如新浪网的大致情况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网只有北美、台湾和香港三个网站,原来的新浪网北京站剥离后重新注册为中资的北京新浪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王志东持股70%,新浪北京公司总经理汪延占30%。
  网易的情形也类似。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公司并非为国内的网易,而是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在中国境内拥有技术软件开发及服务的一家纯粹的外资公司。伴随着这种安排,实际上三大网站在纳斯达克上角逐的最大资本——国内ICP这一关键业务却被剥离出去。
  架构变得复杂,不但国外投资者未必能清楚,国内有的也成了问题。在新浪上市的当日,国内一家挺有影响的通讯社在其新闻报道中写道:“新浪是全世界最大的华文网站,拥有北美、北京、台湾和香港四个网站,每天网页的浏览页数平均达1600万页,在全球有310万注册用户。”显然它将北京的新浪也包括在在美上市的“开曼群岛新浪”中了。
  关键业务被剥离、架构复杂化、加之赢利能力受到质疑,上市陷于低价泥潭自然变得势所难免。华尔街日报就曾评论说,当投资者参加即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站招股展示活动时,他们会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买我们的股票,尽管我们的关键业务都被剥离。而亚洲高盛公司互联网分析员拉基夫·古榻则说:每位投资者都会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应该尽量简化招股说明,但是他们实际上却尽量复杂化。
  当然,网站这样做有情非得已的地方,因为国家对于ISP、ICP外资进入政策上一直不太明朗,为了上市的需要,被迫壮士断腕。但这样曲线救国似的“断腕”后,却有杀鸡取卵的危险。因为被剥离关键业务的网站在纳斯达克市场上难有上佳表现,在它们上市低迷不振的同时,也顺手将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大门关紧了。
   网站上市肥了谁
为了上市,中国的网络企业几乎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上市前大把洒金掷银赚取所谓的“眼球”,想出各种花招炒作自己,甚至引进国际管理团队进行大范围剥离重组与整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此费心劳神,却又让谁最终得益呢?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当然是网站的创始人和投资人,毕竟圈到了美元,实现了落袋为安。比如网易上市时,就有人测算出,以丁磊在网易中所持有股份及网易股票的发行价,身价大概在2.7亿美元左右,甚至不少媒体给丁磊戴上了一顶光芒四射的高帽子——中国网络界首富。王志东和张朝阳也因新浪和搜狐的上市而变得身价不菲。
  理论计算是很诱人的,但未必能够实现。因为这样的身价,实际上都是美国股市常说的“PAPERMONEY”,即“纸钱”。这些钱并不是能随时兑换成现金的,如果公司业绩不好,股票暴跌,最后砸在手里的只是一堆烂纸而已。如果上市就能套现的话,估计这帮创始人们早就抛出一部分了。
  当然,股票上市了,上市网站员工持有的期权也有了变现的可能。姑且不论到美国股市套现的复杂性,同样其也有随时变成“纸钱”的可能性,网络公司当初描绘美好前景时所用的“期权”诱饵,没准最后会变成一堆废纸。此外,由于当时为了上市所走的“曲线救国”道路,员工能不能分享这堆废纸也成了疑问。比如,在美国上市的“开曼群岛新浪”并不包含北京新浪,所以真正使新浪成名的北京新浪的这帮兄弟们,是否分享到了“开曼群岛新浪”上市后所带来的美元还难以说清。当然,“开曼群岛网易”和北京网易、“美国Delaware搜狐”和北京搜狐,应该也存有类似的问题。如果能分享到,则从公司的管理架构说不通。因为在上市前,几家网站都曾向中国证监会声明,海外注册的网站和国内的网站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在管理架构上简单很多的亚信,其持有期权的员工无疑拥有了变现的可能。至于收益究竟如何,还得看亚信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长期走势。
  肯定有挣到美元的,比如这些网站的投资者。由于政策上的限制,海外上市企业的投资者主要由海外投资者组成,其中又以风险投资商为主。那些早期投资于这些上市网站的风险投资商,即使因为IPO的价格和融资的规模并没有预期的理想,但由于进入较早、成本较低无疑是挣到了钱。但也未必所有介入进来的风险投资商都赚到了钱。比如在今年3、4月时,一些风险投资商杀入某上市网站最后一轮私募,当时融资盘子比现在一些网站的市值都高,如果从账面上计算实际上已经赔了。
  在网站海外上市中,也有稳赚不赔的,比如网络企业上市的承销商。据了解,到纳斯达克上市的承销金额一般占募集资金的5%-7%左右。如果按五家纳斯达克上市共募集4.1亿计算,光承销商就拿走了2、3千万美元。这方面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摩根斯坦利,它是新浪、亚信的主承销商。当然,美林证券、第一波士顿信贷银行作为网易、搜狐的主承销商也有斩获。此外,那些会计师行和律师行等也分得了美元。因为据了解,在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费用(证券律师费、审计师费、财务顾问费、包销商费等),一般占到筹集资金的13%-18%。这意味着,在筹集来的4.1亿美元中,实际上要拿出5000万-7000万美元,散给各路帮助其实现上市的“神仙”,而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此看来,中国的网络企业只有摆脱急功近利和圈钱的心态,海外上市才不是一种短期行为的资本游戏,才会真正成为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完)

盘点网站上市--中国网络业回顾与反思之二 - 贾双林 - 2000-09-13 12:53:37

写得好。庞兄一出手就不凡。 过两天,南方有一朋友过来,聚聚吧?好久没见了。

9494 - 兔兔 - 2000-09-14 00:15:49

出手干净利索,说的好.

Re:盘点网站上市--中国网络业回顾与反思之二 - 庞瑞锋 - 2000-09-14 10:35:20

感谢双林及兔兔兄的谬赞,目前我正在着手写之三--关于上市公司触网的回顾与反思的一篇东西,还请多指正。另外,双林你那篇WAP的东西写得很有意思,见面想讨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