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中外门户 图穷匕现 - 推荐 - 小鱼儿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8 次) 时间:2000-09-12 12:07:01 来源:小鱼儿 (小鱼儿) 转载

中外门户 图穷匕现

    张亮

  97年6月,ZDNET先知先觉的在中国建设了自己的本土化网站,打响了外国网站挺进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第一枪。随后几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从开荒时代到启蒙时代,网民数字每年以400%的规模增长,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逐步显现。99年3月和9月,美国的巨头级网站CNET和雅虎分别抢滩中国。2000年,美国第四大的门户网站Lycos也敲开了中国互联网业的大门。据称世界网站的另两大巨头AOL(美国在线)和MSN(微软)也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会在不久后有所动作。

  西域雄师并不算突兀的进入让本不那么平静的中国互联网业再次躁动起来,而还算不上已成定局的门户网站之争更象一锅“东北乱炖”,8到10家都算得上颇有实力的中外公司都还在寻找着自己应有的位置。

             切入中国:外国网站横向扩张

  5月下旬,成立于95年6月的美国第四大门户网站来思科(Lycos)同时开辟了面向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的3个中文网站。作为一家和雅虎在美国和全球许多战场上短兵相接的门户网站,它准备在中国再次和雅虎拼刺刀,并逐步抢得中国门户网站间的强势,以此为基础在一年至一年半内“超过雅虎”。

  中国市场无疑只是来思科全球战略中的一步,但同样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也是来思科的重要一步。能否超越雅虎,很关键要看来思科在中国的表现如何。

  “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庞大,来思科希望做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 来思科中国区总经理李志明如是说。

  毫无疑问,同意李志明对中国市场的看法的国外公司绝非少数。雅虎的中国区经理张平合也表示雅虎“很看好中国市场”。ZDNET中国的首席运营官王晨说:“市场分资金市场(客户市场)和用户市场两部分,中国的用户市场部分潜力很大,发展的也很快。资金市场目前还小一些,市场投入少,但升温速度很快,大约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虽然绝对金额不足,但前景很好,这是让我们欣慰的。目前用户市场已经足够大到我们运做了。”

  新浪的首席运营官茅道林分析说:“美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互联网用户市场发展已经慢了下来,而国内正在飞速发展。但国内要做的东西也还有很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支付习惯。”

  对于雅虎和来思科这样的国际型企业来说,切入中国市场是一次由过去点扑开为一个面的横向扩张中的一个步骤。无论他们解释进入中国的原因多么复杂,归根到底,扩张的目的很简单:在更广的范围内挣更多的钱。

  为CNET、MTV和E!Online等国外知名消费性网站提供中国业务支持的亚联网(Asiacontent.com)的中国区总经理胡以晨认为:“由品牌意识到人群聚集逐渐发展为一个市场,最后由一个潜在市场变为潜在消费能力并最终以此获利,是所有公司的目标。而一家网站在全球领先某一领域,可以使自己的品牌资产上升,它可挖掘的财富也就随之增大。横向扩张,本身就是一个让自己品牌升值的过程。”

  “比如雅虎就是如此。90年代初,听说了互联网,就想上去看看。好容易拨号上了网,又不知道去哪里,大家都隐约听过的网站只有雅虎,也就只能去雅虎。”新加坡人胡以晨自己的经历正代表了互联网行业内品牌是怎样的资本,而当象胡以晨一样使用雅虎的人越来越多,雅虎的无形资本不断上升,它就可以逐渐把自己的潜在资本变为利润了,这就是雅虎今天赢利的原因。而雅虎和来科思也都准备把当年的故事重新在中国表演。

  表演也好,抢滩也好,进入就是第一步。但这第一步是不是是准确的?新浪网董事长姜丰年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态:“我只能说雅虎慢了两年。雅虎对中国市场的琢磨、投资以及切入的策略晚了两年,而这两年是无法挽回的两年。这一点雅虎很清楚。在美国雅虎占了先机。一开始领先,领先者除非一再地犯错误,否则很难被别人赶上,只能是差距越来越大。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祖国大陆。香港第一名是hongkong.com(中华网在香港的门户网站),在内地新浪网是第一名。我只能说YAHOO中文很难。两三年前,雅虎对中国一直是保守的,他们不知道该采取什么策略,一直举棋不定,所以在这个要命的时期就把这个市场先机失去了。等到他回过头来,他又要用他YAHOO的品牌、资金,再想要在大幅扩充的时候,这个时机已过去了。比如说,微软今天如果用他的雄厚财力,能不能打造出一个入口网站的领导品牌?不可能,谁都不可能。因为在虚拟世界,强者恒强,大者恒大,这个趋势无法改变。”

  但有报道称,雅虎的人认为中国市场还不值得大规模投资,如果时机到了,中国互联网业目前的局势不会如此。

  张平合在接受采访时称并不知晓自己公司的人有这样的说法,但他也认为雅虎在中国的行动并不晚,“现在中国的INTERNET还很初级”。来科思的李志明也同意这观点:“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升温是不超过18个月的事情,还没有完全抢得强势的网站,所以并不晚。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时间并不是关键,并非最早的才有机会。LYCOS在美国的崛起也只是近12个月的事情。”

  早晚或许只是个时间概念,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时机。联想高级副总裁杨元庆曾说过:“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个新兴领域的用户群成长有一定规律,市场渗透率在5%以下,一般是艰苦开拓。过了40%就进入稳定的收获期。而在10%~40%之间往往会有爆炸性的增长。目前,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成长正好处于10%之际,进入时机恰倒好处,领跑的人可能成了垫脚石,不一定能赢。”

  现在,大家都在争夺这10%~40%之间增长的用户,棋差一招,可能就真的错过一个时代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个策略都能成功?

               争夺:互联网蜕变时期的演义

  1月15日,在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赛优秀网站的颁奖仪式上,周光召副委员长问王志东,其他网站要追上新浪要多长时间。王志东回答:“只要2小时”。

  2小时是一个什么概念?一个错误决策的制定还是一次决策错误的实施?反正是一步也不能走错。走错一步,好容易抢得的强势就失去。之前,一度领跑的搜狐和网易就因为对大形势把握的不够准确而将国内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新浪。

  除了在国内网民人气中占得鼎立之势的新浪、网易和搜狐,中华网、FM365和Tom.com同样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季度中华网电子商务解决方案(e-business solutions)的收入达到157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了努力向盈利迈进的中华网的支柱。总收入的44%为交互广告收入,广告收入总额为1340万美元,同比增长44%(一季度广告收入为930万美元)。这是一组十分具有说服力的数字,而且最近中华网又表示,自己已经接近赢利,对于NASDAQ的投资人来说,这的确很吸引人。

  8月底,联想以价值3537万的有形资产入资赢时通,以40%的股份占有率成为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这次运做让联想和FM365在无线上网和证券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占得些许优势。而联想在资本和人力资源方面也是国内相当优势的。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推出时间不长就闯入CNNIC拍名15位也的确不可小视。

  Tom.com作为李嘉诚的作品,虽然短期内看来无论是虚的部分(名气)还是实的部分(营收)都不算成绩卓著,但擅长资本运做是李嘉诚的优势。最近一连串的收购还只是开始,何时真正将163.net收归门下,Tom.com才算真正开始加速。

  这六家网站基本构成了国内门户的阵型,而雅虎和来科思的介入则为这场争霸战加入了一丝国际化的色彩。就象一个现代管理法则里说的:在沙丁鱼的长途贩运中,到港的沙丁鱼的成活率一般都很低,如果在池子里放一条凶猛的鲶鱼,沙丁鱼不断运动,成活率反倒高。只有和雅虎这样的网站进行真刀真枪的争夺,中国互联网业才能提炼出真正的成功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财季雅虎每股获利为12美分,比First Call/Thomson Financial对分析师调查的预测结果高出2美分,而且雅虎第二季度销售额为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收入为7400万美元,一年前同一季度收入只有2700万美元。雅虎的竞争对手Lycos第二财季净所得试算额总计1290万美元,即每股12美分。去年同期该公司净亏损330万美元,即每股亏损4美分。First  Call分析师预计该公司当季每股盈馀8美分。当季营收总计87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640万美元。第二财季的运营利润率从8%增长至13%。页面浏览量较前一财季增长36%。

  这两组数字无疑是新浪等网站大为不及的。但新浪的首席运营官茅道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培养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的是耐心加速度。我们现在需要定位,不能再说概念股了,要做中国实效股。

  “互联网应该是有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的,比如在赢利方面。雅虎从96年上市到99年赢利经历了30个月,我们想,如果是一家正常经营的门户,是不是大约都要30个月才能赢利呢。而且,中国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以及大背景只能和96年的美国市场比,但当时美国的网上广告投入还是现在中国的10倍,所以我们预测自己要在2003~2004年赢利。

  “互联网企业有3个S:SURVIVE、SUSTAINABLE、SUCCESSFUL。就是生存、持续和胜利。新浪现在已经进入了持续这个阶段阶段,很多企业还在生存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虽然没有看到腰包还算鼓的新浪进行收购,但却看到了新浪于一系列媒体以及网站的合作,以增加其内容的深度。而社区的和通讯两个方面的建设,以“增加网站的黏性,把原来只看新闻的网民分流”。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算做纵向纵深了。

  搜狐也在忙着纵深发展,要在国内10个地区搞地方性网站。而金山在iWPS上对搜狐的“捆绑”会让那些不会上网的人中的不少流入搜狐。搜狐的目标和新浪是一样的,一方面继续扩大人流,一方面增加网站黏性。

  网易在电视上打广告,试图“网聚人的力量”。但也有人怀疑:已经进入增加网站黏性的阶段,还用电视来宣传,是不是晚了?“雅虎都已经不在电视上做广告了。”

  采取什么样的攻势以及谁进攻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网站在服务上能否超越以前的水平,至于使用哪家网站提供的服务,用户有最终的选择权。”ZDNET的王晨如是说。亚联网的胡以晨说:“同样是打手机,在内地打和在香港打断线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因为只有一家服务,服务提供的不好,另一个是因为大家在竞争中进行的选择,有的手机厂商价格非常低,但有些服务提供不了。”

                成败:一年后见分晓

  一直试图在互联网时代也能分得一杯羹的金山公司的总经理雷军面对纷至沓来的机会时曾表示:“机会这么多,把握住一个就够了,怕就怕一个都把握不住。”雷军没有说抓住,而是说把握,意思很明确:对于机会,有利用和最大程度利用的区别,一旦你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你就赢了,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让你选择。

  雅虎有机会,来科思有机会,以后进入的美国在线和微软也会有机会。新浪有机会,网易搜狐有机会,中华网、FM365和tom.com同样有机会。但在残酷的市场中,十家有实力有机会的网站凑在一起,只能有一到三家胜出。

  “未来9个月到一年局势就会明朗”,来科思的李志明断言。

  这是图穷匕现的一年。

  “前景远大,路途坎坷”是中国互联网现状的一种概括,“中国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以及大背景只能和96年的美国市场比,但当时美国的网上广告投入还是现在中国的10倍”新浪的茅道林和雅虎的张平合在谈到这个市场时都如此表态。“时代的第一个拐点发生在美国,第二个呢,不会在互联网发展并不太快的日本和欧洲,更不会在非洲和南极洲,只会在中国,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好迎接这个机会呢?”原本是新加坡参赞的胡以晨颇有些激动的展望。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与一个时期内,生存与发展两个本来分先后的问题被很自然的提到了一起:要生存,同样也要发展,不发展,也就等于无法生存。怎么协调这两者间的关系?

  在国内已经开始赢利的ZDNET的策略很简单:开源节流。“我们去年只有10几个人,今年也只30人出头。去年6个编辑,现在是16个,负责7个大版块。我们不搞人海战术,减少人工,增加自动化。减少宣传,增加广告的有效性。”ZDNET正在和国内的一家大型门户合作,提供IT咨询,这种宣传和营销同时进行的策略也许将是这一段时间多数网站采取的策略。

  “迷信些说,把一家公司做好需要三MING:人要命好,要抓好TIMING,还要拼命”,茅道林如此总结新浪,互联网也正是如此总结成败。(天极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