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 新经济视角 - 小淘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0-09-09 16:13:49 来源:小淘 (小淘) 原创-IT

据统计,我国自1979年至今,已受到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400多起反倾销,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自我国已颁布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来,国内众多产品遭遇外来产品低价倾销的冲击,却鲜有去寻求反倾销的法律保护。这里随手可以举例的是饮料行业、胶卷行业。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国有众多业务的飞利浦却频频对中国产品起诉“反倾销”,涉及彩电、节能灯等多个行业。
这说明我们的企业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反倾销意识谈薄,十分有趣的是,在欧盟指控中国节能灯企业倾销后,利安光源有限公司的董事胡安华气愤的对记者说:“你去商场看看,中国厂家生产的节能灯一般五六元人民币就能买到。而在欧洲市场上,最少也要卖两三个美元。这怎么能算是倾销呢?” ,这说明国内企业大多还不了解游戏规则。
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出口方有倾销行为,即出口方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在国内销售价格(正常贸易情况下);二、进口方国内企业受损害;三、该倾销行为与该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产品在人家市场价格越低,越容易构成反倾销制裁的条件。
加强国内企业自我保护的意识势在必行,国内各企业应该提早熟悉各种国际规则,以在适当的时候拿出来保护自己或者控诉对手,一方面国内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大胆对在国内市场有倾销行为的国外企业起诉;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的反倾销起诉要敢于应诉,不应诉意味着自动放弃,只有应诉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随着中国入世逐渐走近,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国家对进口限制逐步取消,大量国外商品将以更大的数量流入中国市场,这时通过低价倾销占领中国市场的不正当贸易手段将更加严重,这需要国内企业反倾销意识的加强。
其实我们能找到的国外倾销的行业很多,百事跟可口可乐绝对漏不掉,柯达自然不能缺,还有众多手机生产商,IT产品就更多了。
  1994年5月9日,美国BIC公司代表美国一次性打火机制造业向美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向美出口一次性打火机的中国57家公司征收反倾销税。只有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等3家公司挺身应诉。裁决下来,有两家应诉企业的关税由初裁的百分之几十降到0,一家降到百分之二十几。而没有应诉的52家公司被裁以197.85%的高税而失去了市场。
很多企业不愿应诉,它情愿撒出这个已经开拓的市场也不愿意应诉,据统计在对华的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这样使得人家更以为中国企业是软弱的,于是反倾销诉讼更加猛烈了。
事实上,很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是不公平的,由于欧美等国家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样在比较产品价格是否低于其在国内销售价格就有两种标准了,对于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销售价格是与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相等,而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销售价格是等于通过找出一个经济水平相当的替代国的销售价格。比如在欧盟诉讼中国彩电倾销是把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新加坡的人力成本是我国的20倍,其消费也高过我国很多倍,这样想不判反倾销都不容易。
如果在这种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毫不犹豫的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打小规模的贸易战,你告我彩电倾销,我便告它手机贱卖。就像美日之间的汽车大战、美欧之间的香蕉大战一样,别害怕跟人家打贸易战,你每次都退步人家便可以肆无忌惮的继续随便找一个经济发达的第三国告你反倾销,你要让它也受点损失出点血它才不敢乱对你动手动脚的。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违反国际规则,如果我们的企业确确实实构成了反倾销,那当然照规则办事,同样国外的企业在我们的市场形成了反倾销我们也要坚决对它进行反倾销制裁,但如果我们的企业根本没有反倾销这回事硬给人栽赃说你反倾销的给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我们必须毫不手软的回应对手相应的损失,一味的迁就和满足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前不久偃旗息鼓的中韩贸易战说明国家应该为自己的企业争取利益,如果不打贸易仗,韩国将继续对大蒜加收巨额的反倾销锐,但现在它不敢,它知道自己收的钱比别人收的钱要少,划不来。
并且国内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反倾销工作,自中国97年正式颁布第一个《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至今仅仅立案五起,而目前对外反倾销最多的美国、欧盟等,平均每年立案就有32至35起。数据统计,目前欧盟反倾销调查人员有200人,而中国反倾销调查工作人员才二十个不到。
99年新闻纸产业联合起来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并且得到核实保护,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进口新闻纸加收反倾销锐,新闻纸产业为此受益匪浅,市场秩序好转,国内新闻纸企业走出困境。但像这样敢于拿起反倾销武器的在国内少得实在可怜。
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阻碍自己国内产品拓展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本国的企业,一方面国家应该协助国内企业应该同不公正的反倾销斗争,另一方面国家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和机制,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以反倾销这把利剑,制止进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走出总被反倾销这把利刃刺伤的惨况,但肯定的是,还有很多代价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