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风云人物:澳洲“盖茨”汪人泽 (《财经时报》2000.6.27) - 财经故事 - 吕伟钢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7 次) 时间:2000-09-06 01:41:25 来源:吕伟钢 (信明源) 原创-IT

(本文链接:http://tech.sina.com.cn/internet/china/2000-06-27/29171.shtml)

蜚声海外、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比尔·盖茨”的汪人泽,是从我国大陆经香港移居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本文对汪人泽在海外的两大公司刚刚发生的事件作一历史的回顾,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探讨他的成败得失。

汪人泽简介

汪人泽,1962年出生在北京,16岁移居香港,在香港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了两年的计算机课程后,在汇丰银行的人事部做了半年的小职员。1981年与其它两位合伙人一起毅然创立“三角”(DELTA)公司。来自中国国家教委的一个制造“苹果二型”兼容机的大定单让他掘到了第一桶金,23岁时即有了千万美元的身价,于是决定从生意场上起身,用大部分钱买入股票后,轻松环游世界。只是好景不长,1987年全球股市大崩溃,他的家财损失大半。

1988年,不甘心的汪人泽以投资移民的身份移居悉尼,决定在异国他乡东山再起。他用十万美元成立了批发和零售自己组装的计算机及计算机配件的“前沿”(EDGE)公司。当时正好赶上计算机的市场需求逐渐转旺,但品牌机价格仍高居不下,汪人泽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从东南亚国家大量购进计算机配件,以比品牌机便宜得多的价格发售牌子为KTX的组装计算机,EDGE公司迅速壮大。“六·四”后大量涌入澳大利亚的香港移民成了他忠实的客户。88年EDGE公司的年销售额仅为500万澳元(一澳元目前大致相当于人民币5元),到了1996年,已在12个国家的31个地点设有分公司的EDGE公司实现的年营业额达到了10亿澳元,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计算机组装商和批发商。

1996年,汪人泽建立“伊莎”(EISA)公司,首先在墨尔本、很快在澳大利亚全国提供互联网的接入服务。到98年底,EISA拥有15,000个订户。99年8月,EISA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流通的股份占总股份的40%以上。上市后的EISA公司立即购并了三家ISP,以订户数达到八万而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ISP。有报道称汪人泽个人拥有57.8%的EISA股份,但只是在董事会担任副董事长,可能是要淡化澳大利亚当地媒体对他所作的不利报道的影响。汪人泽通过他设在荷兰的名为KTX欧洲控股公司(KTX European Holdings BV)实现对EISA的控股。

1999年底,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公司MCI WorldCom属下的UUNet公司有意将刚购得不足一年的澳大利亚第二大ISP“澳伊媚”(OzEmail)的零售业务部门出售,而只保留OzEmail对企事业提供服务的业务部门。EISA的首席执行官戴勉·布兰第(Damien Brady)随即确立了购入拥有32万订户的OzEmail公司零售业务的意向。不料澳大利亚国营电信公司澳洲电信(Telstra)―― 澳大利亚最大的ISP,在圣诞节后率先与OzEmail达成了购并协议。但这一购并协议遭到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反对而夭折, EISA于是在今年2月顺利地接替澳洲电信与OzEmail谈成了以比澳洲电信的出价高2,500万澳元的价格购入OzEmail公司零售业务的协议。如果购并成功,EISA就会因拥有40万在线订户而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ISP。

协议夭折

OzEmail公司是由《澳大利亚个人电脑》杂志的创办人和编辑肖·霍华德在1992年创立的电子邮件服务商。1994年转变为互联网接入提供商(ISP),1995年成为行业翘楚,1996年5月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上市筹到的资金超过5,000万澳元。两年后又作为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98年底,MCI WorldCom属下的UUNet公司向OzEmail注资近4,400万美元,获得近15%的OzEmail股份。99年2月,UUNet整体购入OzEmail,并将OzEmail从NASDAQ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撤牌。UUNet后来发现OzEmail向大众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不符合UUNet公司的整体策略,于是决定将OzEmail公司面向大众的零售业务部门出售。

1999年12月,市场传出EISA正在和在澳大利亚出生和发迹、后来加入美国籍的媒体巨鳄鲁伯特·墨多克在澳洲的新闻有限公司较劲,争夺OzEmail。但分析家认为,EISA当时的市值仅为一亿多澳元,与开价五亿澳元的OzEmail零售业务部门相比显得太弱小。

圣诞节刚过没几天,澳洲电信(Telstra)宣布了与UUNet达成了购入OzEmail零售业务的协议。澳洲电信原来在澳洲的垄断地位与中国电信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不相上下,只是近年来澳洲政府努力破除垄断,为其他电信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它才不再能呼风唤雨、随心所欲了。99年澳洲政府将50%的澳洲电信股份推出上市的当天,澳洲电信的市值立即超过原稳居第一的澳洲银行,并挤身99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以近12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列第384名。

分析家一直不认为澳洲电信会这么做,因为它如果购入OzEmail,就会占有澳大利亚40%的ISP市场份额,并且它的市场份额将比到时居第二位的ISP的市场份额大八倍以上,此举必然会遭到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强烈反对。

尽管澳洲电信发誓要把购并协议执行下去,但终于没有斗过ACCC,与OzEmail的协议最终夭折。在ACCC尚未作出最终裁决前,EISA其实一直就不曾放弃与OzEmail的购并机会。所以澳洲电信黯然退出后没多久,EISA即以比澳洲电信的3亿澳元出价还高2,500的价格抢在OzEmail的其它买主前,接受了购并OzEmail的协议。

EISA与UUNet签立的这份协议其实只是让EISA以2,000万澳元的保证金获得在5月底前以3亿5,000万澳元的价格买入OzEmail的权利,3亿2,500万澳元需全部以现金支付。EISA在签立这份协议前后,获得了澳新银行(ANZ Bank)、澳大利亚报业巨头费厄费科斯(Fairfax)和海斯丁斯基金管理公司(Hastings Funds Management)各以每股2澳元的价格购入2,000万股EISA股票的意向性承诺,海斯丁斯基金管理公司还另外承诺提供6,000万澳元的信贷。美国的迪斯尼公司则同意由EISA运营它在澳大利亚的几个网站,也有意购入一定的EISA股份。这样EISA公司需要自己准备的资金约为1亿5,000万澳元,主要通过汪人泽出售他拥有的EISA股份获得。EISA方案的建构,其实已把包括澳新银行在内的其它第三方拉了进来。

在EISA为宣布对OzEmail的购并协议而停牌前,EISA的股票以每股1.09澳元收盘。而在协议宣布后复牌的当天上午,EISA的股票窜升至2.95澳元,收盘时回落至2.75澳元,涨幅高达152%。

直到4月份美国NASDAQ网络股大调整之前,EISA的股票大部分时间一直都在每股2.50澳元以上交易。4月14日星期五NASDAQ成份指数狂泻近10%,引发4月17日星期一澳证指数剧跌5.7%。EISA的股价竟跌破1澳元,跌幅高达60%以上,而且一直无力再回升至每股1.5澳元以上,这是导致EISA与UUNet协议夭折的直接原因。

5月11日,EISA曾与UUNet重新拟定了有关协议的融资结构方面的安排,还可能包括UUNet给EISA一个很大的价格折让。EISA的几个战略投资者也都增加或重申了他们对EISA的承诺。但UUNet的母公司MCI WorldCom一直未能批准这一安排。

5月30日,等不到MCI WorldCom答复的费厄费科斯(Fairfax)率先向EISA发难,它单方面宣布终止与EISA签立的意向书,在向澳大利亚证交所提交的书面声明中,费厄费科斯说“现在已经非常清楚我们与EISA拟议中的协议已无法以符合我公司股东最大利益的条款达成”。费厄费科斯宣布终止协议的当天中午一点,EISA股价下跌23%至54澳分,而费厄费科斯的股价则上升了6个澳分。EISA股票当天以53澳分收盘,比它今年以来创下的最高价整整跌去了80%。

5月31日,EISA董事长和另一名董事双双以住院为理由辞职,EISA公司以将有公司声明发表为由申请临时停牌,EISA股票在停牌前已跌至36澳分。

6月1日,UUNet宣布终止OzEmail与EISA的购并协议,因为协议规定EISA必须在5月底将资金筹办到位,“现在很清楚,EISA已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一点”。UUNet还声明它已将EISA交付的2,000万澳元保证金没收。

6月6日,迪斯尼公司撤消关于由EISA经营它在澳大利亚设立的几个网站的协议,澳新银行和海斯丁斯基金管理公司也已抽身退出。此时EISA银行现金账户上已剩下不到100万澳元。尽管EISA声称要用法律手段向UUNet讨回被没收的2,000万澳元,但摆在公司面前的出路实际上只剩下出售一条路了。据说已有四个多月未到过EISA公司、相信一直是住在上海的汪人泽这时回了一趟澳大利亚,和四家以上的公司进行了接触,为EISA寻求买主。但显然没能在短时间内谈成任何意向。汪人泽作为公司的副董事长,写了一封不能参加股东大会的道歉信后,于股东大会召开的头一天离开了澳大利亚。汪人泽此时实已焦头烂额,他的前沿(EDGE)公司此时也正因官司缠身和入不敷出而进入清盘。

6月19日,濒临解体的EISA终于有了买主 ―― “澳星”(Austar)以2,440万澳元的价格加750万澳元的贷款买了EISA。澳星是由美国的“联合环球电信公司”(UnitedGlobalCom)控股72%的付费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它的拨号接入、移动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买入EISA使澳星顿时在澳大利亚全国完整拥有了48个互联网接入口。早在2月EISA与OzEmail签立并购协议时,澳星即已有了吞并EISA的欲望。这是的澳星显然拣了一个大便宜,它的2,440万澳元的出价相当于以每人285澳元的价格购入了EISA的85,000订户,而EISA要买入OzEmail的32万订户的出价是1,200澳元。

6月22日,澳星与EISA达成协议的第一个星期一,EISA恢复挂牌交易,股价以21.6澳分收盘,EISA的市价此时已从2月时最高的4亿350万澳元惨跌至2,400万澳元。汪人泽在EISA的股份折价1,100万澳元,他通过荷兰KTX公司拥有的EISA公司19.9%的期权被董事会说服仅以一澳元的象征性价格出让给澳星公司,此举使他少收入600万澳元,但使EISA公司的其他股东受益,他们手头的EISA股票出让给澳星的价格从每股的16澳分升至20澳分。

失败的原因探究

汪人泽的EISA公司和他本人戏剧性的跃升和中落,都可归因于他最初创办的“前沿”(EDGE)公司。由十家公司组成的EDGE集团公司1996年在12个国家的31个分公司实现的年营业额为10亿澳元,但此后EDGE公司的年销售额一路滑坡,在到99年6月30止的99财政年度,整个集团公司的年营业额已下降到2亿1,300万澳元,在到今年3月31日前的九个月中,更是只有区区5,000万澳元了。

摊子铺得很大的EDGE公司是竞争日趋激烈、毛利率越来越薄的计算机批发零售市场的直接受害者。品牌机价格的回落、DELL模式的直销等使得“攒机”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澳大利亚市场因为近年中国大陆移民逐渐在澳站稳脚跟而开设了越来越多的“攒机”店或被港资的“攒机”店雇请,这些“攒机”店可以直接从中国大陆进到廉价的计算机零配件并以现金交易方式逃税,因此不愿代理汪的品牌也不必理会汪的供货渠道。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汪人泽并未收缩战线,相反却把EISA的ISP业务带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尝试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而此时EDGE公司在美国的经营状况已相当困难。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s)以EDGE拖欠处理器货款为由起诉EDGE公司并索赔150万美元,今年4月,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地方法官抄没了EDGE公司的办公家具和物品,并拍卖得5万5,000美元,而EDGE公司在美国的欠债则高达800至1,000万美元,债主包括IBM、三星和一台湾供货商。在澳大利亚的EDGE公司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拖欠微软1,700万澳元的版税而早在去年7月就被微软告上澳大利亚联邦法院。

在清盘前的几个月里,EDGE公司曾不惜以大幅折扣销售计算机,希望借此弥补经营开支的缺口。EDGE公司清盘时,已欠下了大约4,000万澳元的债务。清盘时EDGE公司的账面价值只有600万澳元,债权人可以从应收款和库存中收回的款项只有100至300万澳元。

在EDGE公司生意、官司一个烂摊子,作为命脉的EISA“小吃大”项目的融资方案似定未定的情况下,在异国他乡已早生绻意的汪人泽回到了中国,中国盎然勃发的互联网事业使他产生了在他的祖国另建一个崭新的、更大的商业帝国的雄心。他想用他在中国将要取得的成就让在国外批评他的人全部“收声”。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汪人泽说他已在中国投资了六个项目,总计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项目为提供用手机炒股服务的赢时通(Yestock.com)。但这一投资数额应是承诺的(Pledged)而不是已实现了的(Fulfilled),不然汪人泽没有理由当他在国外的帝国倾塌时,就立即辞去赢时通董事长的债务。

用创业和守成的辩证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汪人泽是一个勇敢、坚强和伟大的创业家,但在守成经营的战略层面上显然考虑欠缺。EDGE早些年正在没落时,汪完全可以从计算机贩卖这条拉得过长的战线上撤出。当EDGE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业务开始“烂”的时候,汪人泽又以为在中国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必“治”它,但恰恰是这种任其“烂”死的做法,被媒体作了负面报道,影响到投资者对EISA的信心,使EISA的股价经NASDAQ调整重创后一直不能抬头。股价暴跌是EISA失去筹资能力、并购联盟瓦解、UUNet最终毁约的直接原因。

EISA收购OzEmail的战略考虑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一个集ISP、ICP和E-Commerce于一身的运营商。OzEmail可以为它带来32万ISP用户,使它一跃而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ISP,跟已被打破垄断优势、略显笨重并四面受敌的澳洲电信 (Telstra)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它的并购同盟中,报业巨头费厄费科斯(Fairfax)公司和随后签立意向书的迪斯尼公司都将是EISA的内容提供商(ICP),而澳新银行则因网上银行和网上炒股业务落后于四大澳大利亚银行中的其它三家而极想通过与EISA结盟奋起直追。总之,同盟者看重的都是OzEmail所带来的32万订户。OzEmail的电子商务也已基本成熟,订户中有相当的比例已是电子商务的用户。这样的战略联盟也算得上是“梦之队”了,可惜的是互联网上的联盟军往往不太可靠,你陷入困难的时候,他想必不会冒拉你一把而把自己搭上的风险。如果没有中国银行这样坚定的支持者,在NASDAQ暴跌后大幅缩水的李泽锴的盈科动力恐怕也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新加坡电信把香港电信再从自己的怀中抱走。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OzEmail公司的管理高层中有三人反对与EISA的协议,一直采用消极怠工的不合作态度。OzEmail的总裁竭力向UUNet的总裁建议考虑另一个潜在的OzEmail买主,甚至向EISA的战略联盟澳纽银行和海斯丁斯基金管理公司施加影响,使他们在关键时候动摇对EISA购并协议的信心。

本来如果购并不成,EISA的生存甚至持续发展也还不成问题,要命的是UUNet吃没了EISA高达2,000万澳元的保证金。EISA为收购OzEmail而交付了这笔保证金后,银行现金账户上在今年3月份只剩下600万澳元,尽管EISA每月可从其八万多的订户手中收到160万收入,但它每月的经营性支出在125万左右,这可能还不包括租用CISCO设备的租赁费用、银行利息支出等其它费用。在5月底OzEmail收购协议夭折时,EISA在银行现金账户上剩余的现金据报道已不到100万澳元。EDGE公司的倒闭使EISA在股市和银行信贷方面都难筹集到资金,剩下的唯一出路就只有把自己贱卖了。EISA自己的八万订户数不如OzEmail的订户数质量有保证,这是因为EISA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互联网接入吸引到了许多低端的用户。但将澳星给EISA每户285澳元的出价与EISA给OzEmail每户1,200澳元的出价相比,我们也许可以说,澳星只花了半价就购得了EISA。EISA当时的股票市值已因EISA的前途未卜而被沽低了。

联想到我国163电子邮局10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卖了颇具争议的5,000万人民币,相当于每人值不到50元人民币。但我国与澳大利亚经济和互联网发展的阶段不同,163电子邮局与EISA的业务性质不同,用户获得的方式不同(免费对付费),以及用户数是虚是实的不确定性(一个用户可能注册多个免费信箱而使163用户数成倍夸大),这二者应不可类比。倒是EISA如以1,200澳元购得一个OzEmail用户,据推测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才能从这个用户身上收回这个数额的投资,何况互联网用户、特别是电子商务的用户据报道说是很不忠实的呢。

被誉为“澳洲的比尔·盖茨”的汪人泽,据称曾名列澳洲最富的50人之中。在他的EDGE公司鼎盛时期的1996年,他被评为澳洲当年“最杰出的少数民族商人”。但近几年来媒体开始对他的商业做法、资金来源和避税安排方面的非议越来越多。他在新西兰的公司曾因为经销的主板上安装有瑕疵的内存而被新西兰法院判罚5万新元,然后就是微软的诉讼,以及他在北悉尼200万澳元的家居被人纵火焚毁。

从多年前曾闹得轰轰烈烈的排斥亚洲移民的“一个国家党”运动可以看出,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自闭性相当强。汪人泽认为他的成功没有被澳大利亚的媒体当作英雄来欢呼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他并不想和澳大利亚的媒体开战,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媒体要联系到他非常困难。他只是想通过在自己的祖国建立比他在澳洲曾经有过的还要大的事业来反击他的批评者。只可惜他再次被暴戾的股市整垮了他在国外经营多年的伟业,但我们应不怀疑正当年的汪人泽会像十年前那样重新崛起在世人面前。

海外华人风云人物:澳洲“盖茨”汪人泽 (《财经时报》2000.6.27) - 小刀马 - 2000-09-06 10:32:02

风云人物啊。我的OICQ:15567321欢迎联系。

Re:海外华人风云人物:澳洲“盖茨”汪人泽 (《财经时报》2000.6.27) - 吕伟钢 - 2000-09-10 21:00:26

谢谢小刀马,我没装ICQ,可能的话请告知你的妹儿。